热动式泡浮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94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动式泡浮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以热能为动力驱动循环输热的微动力低压循环泵。
在现有技术中,自然循环是一种温差动力循环,用来输热,无热损失,经济方便,但只能从低处向高处或平行状态输热,无法从高处向低处输热,且循环动力小,输热效率低;毛细管芯式热管是一种导热能力很高的传热元件,在热端毛细管内的液体气化流向冷端,冷端的冷凝液由毛细管芯产生的毛细管力送回到热端,不需外加动力,输热效率也高,但是有制造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成本高,且需专用换热器,不易按装等缺点;用电动泵驱动循环输热,对电力具有依赖性,在小功率输热需求下,电耗较大,所以在新能源经济中也不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热能为动力驱动循环输热的热动泵。
技术方案是以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现象和液体连通压强原理,将气泡混加于循环回路上段位局部细管内的循环液中,使该段混合液气密度降低,在回路连通压力作用下,形成气泡浮动循环液的波流,持续的注入或汽化生成的气泡使循环回路形成稳定的方向性动力循环,也即合成高空向低空方向强制性循环输热。
据在Φ8mm的细管构成注水循环回路实验,将顶端上下支路管口连通一出气桶,在低于顶端循环水面10cm处的循环管接口按装三通进行注气或按装部分烧管使水沸腾产生气泡,汽泡会浮动循环管路内水循环。进一步实验,将上循环支路顶端管口相对提高,得出气泡在细管内产生的上浮扬程(循环回路中,上行支路与下行支路之间的液位差)约等于细管内气泡总高度之和的水位高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热动式泡浮循环泵的构造原理2是温控节流阀主剖视3是以图2.中A-A线截取的剖视1所示热动式泡浮循环泵的泵中体由多支内径Φ8mm的细管垂直方向并列组合在一起,细管的外围包有防漏连固作用的外体管,泵主体的下部是连接外体管(1b)的下泵体(2),其内腔容纳注泡室(2a)、发泡室(2b)和加热室(2c),发泡器的上端面开有多个出气孔,其通过注泡室分别对应细管下端管口,出气孔或上端面选材应相对导热液(如氯萘油、磷酸二苯、磷酸三辛脂等不挥发液体)选择非浸润材质,以毛细管阻力防止导热液浸入发泡器的内;发泡器上有进液管道外接冷凝气出液口,发泡器的下方有一加热器,构造如图所示,加热器上有进热管路。(3)外接温控节流阀(4)的节流阀路(4a),温控节流阀的另一输出阀路(4b)直通下泵体腔,温控节流阀如图2、3所示阀体腔内感温动作元件是一平螺旋热双金属片(4c),感应循环液的温度,控制加热室方向阀路(4a)的流量。图3所示平螺旋热双金属片角位调整装置构造。泵主体的上部是一液气分离室的底壳连接,液气分离室的底部另外开有管道口,连接下循环支路,液气分离室的顶端有出气管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蒸气经该管路进入冷凝器冷凝后,再由管路循环性流入发泡器,汽化液选择低温沸点的液体如乙醇(沸点78.4℃)、三氯乙稀(沸点86.7℃)等,便于低温启动循环。为防止导热液在压力作用下由发泡孔浸入发泡室,在凝液管路与下泵体腔之间设置一条平衡稳压作用的管路连通,并串连衡压罐(6a),便于控量加注导热液和汽化液,在衡压罐的下方管路中装有加液时使用的管道阀门。为方便观察,另外可相对衡压罐并连按装玻璃管可视窗,在循环输热管路的下段可按装换热器,将高空楼顶的热能传给低空后方便输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动式泡浮循环泵,由泵体、循环管、循环液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泵中体(1)是由一根或多根细管(1a)并列而成;细管的外围包有防漏连固作用的外体管(1b),在细管的下方有容纳注泡室(2a)、发泡器(2b)、加热器(2c)的下泵体(2);发泡器(2a)的上端面开有一个或多个出气小孔,并通过其上方的注泡室(2a)分别垂直对应细管(1a)的下端管口;发泡器(2b)上有进液管道,外接冷凝器(3)的冷凝液出口(3b);发泡器(2b)的下方有对发泡器加热作用的加热器(2c);加热器(2c)的进热管路连接温控节流阀(4);下泵体(2)腔壳底部开有连接上循环支路的管道口(2d);泵主体的上部是一液气分离室(5),细管(1a)的上端口通接液气分离室(5)的底部;液气分离室的底部开有管口(5a)连通下循环支路;液气分离室的顶端开有出气管口(5b),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3)的进气口(3a);在凝液管路与下泵体(2)腔之间有平衡稳压作用的管路(6)连通,并连有衡压罐(6a)。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热能为动力驱动液路循环的循环泵,主要解决空间高处向低处低成本输热问题,以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现象和连通压强原理,将热气泡发生器(2)生成的气泡注入位于循环液路上段位泵细管内的循环液中,使细管路段混合液气体密度下降,在回路连通压力作用下,气泡浮动产生气泡总高度扬程动力驱动循环,在泵上部液气分离室(5)内气泡浮离该输热循环回路进入专用冷凝循环回路,再次进入热气泡发生器。
文档编号F28D21/00GK1854673SQ200510068658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晓岩 申请人:刘晓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