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火机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81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打火机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火机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结构通常是这样的包括第一套筒螺纹连接于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的内腔和第二套筒的内腔组成气体流道,在第一套筒的上部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下方的第一套筒内壁上设有突肩,突肩和第二套筒之间夹有增压机构,这个增压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具有中心小孔的增压环和筛网。使用时候燃气在气体流道内流动,经过增压环时,由于增压环的中心孔的孔径较小,故燃气的压力得到增大,之后燃气在经过通气孔时混入助燃的空气,在第一套筒的上端被点燃。
由于燃气在第一套筒的上端被点燃,因此要求第一套筒的上端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另外打火机是以电能产生火花而点燃燃气,因此要求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是导电的,基于上述两点理由,在实际生产中,第一套筒、第二套筒采用铜材料制作,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打火机气化炉的制造成本较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打火机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火机气化炉,包括第一套筒和紧密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有突肩,所述的突肩和所述的第二套筒之间夹有增压机构,所述的增压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具有中心小孔的增压环和筛网,所述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导电金属镀层,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还紧密套接有出气筒,所述的出气筒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第二套筒的内腔、出气筒的内腔组成气体流道。
进一步,所述的增压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的增压环夹于所述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
出气筒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是出气筒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具有凸台,所述出气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上,所述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的出气筒之间密封;二是出气筒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具有凸台,所述出气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上。
第二套筒的设置方式也有两种,一是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突肩的上方。二是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突肩的下方,所述第二套筒外壁的下端具有凸环,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环上,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密封,具体的密封方式可以是在第一套筒的下端与所述的凸环之间设置密封环。
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第一套筒和出气筒之间可为粘接,以使第一套筒上的导电金属镀层与第二套筒上的导电金属镀层相接触,第一套筒上的导电金属镀层和出气筒相接触。
使用时候燃气在气体流道内流动,经过增压环时,由于增压环的中心孔的孔径较小,故燃气的压力得到增大,之后燃气在经过通气孔时混入助燃的空气,在出气筒的上端被点燃。
由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金属镀层,因此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均采用塑料件,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而出气筒采用铜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并可导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金属镀层,导电过程可通过金属镀层进行,因此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均采用塑料件,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而出气筒采用铜材料,又保证了燃气燃烧处气化炉的耐热性。


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四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打火机气化炉,包括第一套筒1和紧密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筒1内的第二套筒2,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均为塑料件,且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的表面均具有一层铜镀层,所述第一套筒1的上端还紧密套接有铜材料的出气筒3,该出气筒3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1外,所述第一套筒1的外壁具有凸台4,所述出气筒3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4上,所述的第一套筒1和所述的出气筒3之间密封。所述的出气筒3上开设有通气孔4。所述的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之间、第一套筒1和出气筒3之间均为粘接。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腔、第二套筒2的内腔、出气筒3的内腔组成气体流道。
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壁上设有突肩6,所述的第二套筒2位于所述的突肩6的上方。所述的突肩6和所述的第二套筒2之间夹有增压机构,所述的增压机构包括筛网7以及具有中心小孔的增压环8,该增压环8夹于第一垫片9和第二垫片10之间。增压环8、第一垫片9、第二垫片10位于筛网7的上方。
使用时候燃气在气体流道内流动,经过增压环8时,由于增压环8的中心孔的孔径较小,故燃气的压力得到增大,之后燃气在经过通气孔5时混入助燃的空气,在出气筒3的上端被点燃。
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上的铜镀层也可以以其他导电金属镀层代替。
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第一套筒和出气筒之间为粘接,当然采用其他的套紧方式也可以,如传统的螺纹连接。
由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金属镀层,导电过程可通过金属镀层进行,因此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均采用塑料件,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而出气筒采用铜材料,又保证了燃气燃烧处气化炉的耐热性。
实施例二参照图2,所述的第二套筒2位于所述的突肩6的下方,所述第二套筒2外壁的下端具有凸环11,所述第一套筒1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环11上,第一套筒1的下端与所述的凸环11之间设有密封圈12,以确保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之间密封。其余结构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参照图3,所述的出气筒3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1内,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壁具有凸台4,所述出气筒3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3上。其余结构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参照图4,所述的出气筒3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1内,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壁具有凸台4,所述出气筒3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3上。其余结构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二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打火机气化炉,包括第一套筒和紧密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有突肩,所述的突肩和所述的第二套筒之间夹有增压机构,所述的增压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具有中心小孔增压环和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导电金属镀层,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还紧密套接有出气筒,所述的出气筒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第二套筒的内腔、出气筒的内腔组成气体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的增压环夹于所述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筒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具有凸台,所述出气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上,所述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的出气筒之间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筒套于所述的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具有凸台,所述出气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台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突肩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突肩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突肩的下方,所述第二套筒外壁的下端具有凸环,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环上,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密封。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突肩的下方,所述第二套筒外壁的下端具有凸环,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靠接在所述的凸环上,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密封。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第一套筒和出气筒之间均为粘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火机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均为塑料件,所述的出气筒为铜件。
专利摘要一种打火机气化炉,包括第一套筒和紧密套接于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有突肩,突肩和第二套筒之间夹有增压机构,增压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具有中心小孔增压环和筛网,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导电金属镀层,第一套筒的上端还紧密套接有出气筒,出气筒上开设有通气孔,第一套筒的内腔、第二套筒的内腔、出气筒的内腔组成气体流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表面均具有一层金属镀层,导电过程可通过金属镀层进行,因此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均采用塑料件,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而出气筒采用铜材料,又保证了燃气燃烧处气化炉的耐热性。
文档编号F23D14/02GK2888295SQ20062010157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
发明者柴战侠 申请人:柴战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