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热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122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热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铁路,公路,机场,隧道等基础设施用产品,尤 其是一种在低温冻土地基基础中使用的用于防止土壤因季节气温变化交替发 生结冰和融化而影响地基基础稳定的长度不受限制、制造、运输方便的柔性 热棒。
技术背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低温热棒技术在冻土地带的铁路、公路建设等 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低温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 它在我国青藏铁路建设及西部低温地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得 到了广泛的运用。长期以来,受运输条件所限,热棒的长度不能超过车辆长度的一定值, 而热棒特有的结构决定了它不能在现场进行制造和组装,因此限制了它在一 些大型基础工程如机场跑道、大型水坝等需要特长型热棒的场合中的应用。此外在有些应用场合不仅要求热棒的长度很长,而且要求能根据需要改 变形状,而目前尚无一种热棒能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热棒长度较短且不易变形的问题,设计 一种适合于大型基础设施需要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计、便于运输、安装时 可改变形状的柔性热棒。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热棒,其特征是它至少由冷凝段2和蒸发段6组成,冷凝段2 和蒸发段6通过金属软管4连通成一个整体,降液管5或安装在蒸发段6及 金属软管4中并与冷凝段2相通,或安装在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外并与冷 凝段2相通。所述的金属软管4的两端均通过管接头连接件3与热棒冷凝段
2和蒸发段6的一端相连。所述的热棒冷凝段2中安装有测温中心管6。所述的降液管5位于金属软管4之外时,它的一端与热棒冷凝段2的下 部,即与金属软管4相连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相邻的热棒蒸发段6的下部, 即不与金属软管4相连的一端相连。所述的降液管5为金属管或塑料管。所述的降液管5位于金属软管4中时,它由位于金属软管4中的将气、 液分隔形成气、液通道的分隔板组成,即可用分隔板代替降液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 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功率热棒的运输问题,不论所需的热棒 的长度有多长,均可通过折叠的方式使之折弯成适合于车辆运输的长度,且 不会对热棒造成任何伤害。2、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大型基础工程建设的急需,有利于提高其建设质量 和长期安全运行,同时为热棒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是对现有技术的综合提高,它创造 性地将金属软管技术与热棒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热棒 制造业无法使热棒的长度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不仅运输方便,而且可根据 现场需要任意改变热棒在地下的形状,它既可成直线状安装在地下,也可呈 —定的角度安装在地下,还可根据需要设计成折线状安装在地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热棒的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热棒的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 如图l、 3所示。
一种柔性热棒,它由热棒冷凝段2和蒸发段6组成,且通过金属软管4 连通成一个整体,降液管5或安装在热棒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中并与热棒 冷凝段2相通,或安装在热棒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夕卜,并将热棒冷凝段2 和蒸发段6相连通。其中热棒冷凝段2的上端安装有管帽1,它的下端通过连接件3与金属 软管4的一端相连,金属软管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连接件3与热棒蒸发段6 的上端相连,在蒸发段6的下端上安装有封头7,为了提高热棒效率和工作 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热棒中增加了降液管5,该降液管5从热棒冷凝段2 引出穿过金属软管4后伸入相邻的蒸发段6中。具体实施时,降液管5可用 分隔板代替,即降液管可由位于金属软管4中的将气、液分隔形成气、液通 道的分隔板组成。图l是本实施例的热棒运输状态的示意图,由图可见,其运输时的长度 仅为实际长度的一半左右。图3是其安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x图,具体安 装时除了可安装成图3的L型外,还可安装在直线形或折线形结构,为了延长热棒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时在热棒位于地面地下的部分再加设一层防腐 层9。具体实施时,热棒的数量还可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串联或并联结构。此 外,为了及时监控热棒的工作状态,提高效率,热棒冷凝段2还安装有测温 中心管8。实施例二。 如图2、 4所示。一种柔性热棒,它由热棒冷凝段2和蒸发段6组成,且通过金属软管4 连通成一个整体,降液管5或安装在热棒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中或安装在 热棒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外,热棒冷凝段2和蒸发段6通过所述的降液管 5相连通。热棒冷凝段2的上端安装有管帽1和测温中心管8,它的下端通过连接 件3与金属软管4的一端相连,金属软管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连接件3与热 棒蒸发段6的上端相连,其下端上安装有封头7,为了提高热棒效率和工作 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热棒中安装了降液管5,降液管5安装在金属软管4 之外,它的一端与热棒冷凝段2的下端,即与金属软管4相连的一端相连, 另一端与热棒蒸发段6 (即位于低位处的热棒)的下端,即不与金属软管4 相连的一端相连。图3是本实施例的热棒运输状态的示意图,由图可见,其运输时的长度 仅为实际长度的一半左右。图4是其安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安装 时除了可安装成图3的L型外,还可安装在直线形或折线形结构,同样为了 延长热棒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时在热棒位于地面地下的部分再加设一层防 腐层9。具体实施时,热棒的数量还可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串联或并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热棒除了具有便于运输和制造方便外,还具有便于安 装的优点,它可呈任意角度安装在地下。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如热棒的具体结构、散热翅片、防腐层等均与 现有技术相同,不论热棒的具体结构如何变化,只要是将一根热棒通过金属 软管将热棒冷凝段和蒸发段相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热棒,或者是将几个热棒 用金属软管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热棒均被认为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热棒,其特征是它至少由冷凝段(2)和蒸发段(6)组成,冷凝段(2)和蒸发段(6)通过金属软管(4)连通成一个整体,降液管(5)或安装在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中并与冷凝段(2)相通,或安装在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外并与冷凝段(2)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软管(4)的两端 均通过管接头连接件(3)与冷凝段(2)和蒸发段(6)的一端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热棒冷凝段(2)中安 装有测温中心管(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所述降液管(5)位于金属软 管(4)之外时,它的一端与热棒冷凝段(2)的下部,即与金属软管(4)相 连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相邻的热棒蒸发段(6)的下部,即不与金属软管(4) 相连的一端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所述的降液管(5)为金 属管或塑料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软管(4)为金属管或 塑料管。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所述的降液管(5)位于金属软管 (4)中时,它由位于金属软管(4)中的将气、液分隔形成气、液通道的分隔板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热棒功率小、长度较短且不易变形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大功率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计、便于运输、安装时可改变形状的柔性热棒,其特征是它至少由冷凝段(2)和蒸发段(6)组成,冷凝段(2)和蒸发段(6)通过金属软管(4)连通成一个整体,降液管(5)或安装在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中并与冷凝段(2)相通,或安装在蒸发段(6)及金属软管(4)外并与冷凝段(2)相通。它解决了大功率、长热棒的运输安装问题,扩大了热棒的应用范围,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1032439SQ200720036430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丰 刘, 刘世平, 田朝阳, 郭宏新, 明 马 申请人: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