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焦往复炉排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414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破焦往复炉排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炉排片,特别涉及一种锅炉用往复运动炉排片。
技术背景锅炉普遍使用的往复炉排,是由炉排片、活动梁、固定梁、钢架及传动机构等组成。 往复炉排在周期性的往复运动过程中,燃煤在炉排上受到推动,向前移动、翻滚、挤压, 再向后移动、塌落,燃煤在往复炉排上燃烧,煤层得到强烈的推拨、疏松,燃烧所需的空 气从炉排片下部送入,使煤粒与空气接触良好。目前使用的这种往复运动炉排片,在燃用 不结焦或结焦性不强的煤种时,炉排前后的挤压,上下的冲跌、翻动,对燃煤具有破焦作 用。而在燃用焦结性强的煤种时,在炉排上受热结焦成饼块的区域强度高,难于破碎, 单靠炉排片的往复运动不足以破焦,并且燃煤的结焦阻碍了通风,结成饼块的地方难于燃 尽,只能使结焦越演越烈,影响了燃烧,降低了燃烧效率,增加了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 空气无法进入,使炉排片得不到冷却,高温区炉排片易烧损,造成停炉事故;而且司炉工 要经常用炉钩破焦,劳动强度大,打开炉门时漏入冷空气,使炉膛温度下降,致使燃烧不 完全,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焦结性强的煤种破焦效果好,从而能够提高燃 煤燃烧效率、降低司炉工劳动强度的破焦往复炉排片。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片上固定有一柱状体。 炉排片置放在活动梁和固定梁上,活动梁置放在钢架上,在炉排的运动方向上,活动 梁与固定梁交错间隔置放,各占一半,传动机构带动钢架和活动梁运动,活动梁上的炉排 片也跟着一起向前或向后作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在往复炉排中横向间 隔布置,纵向与前排和后排交错布置,炉排工作时不仅做前后往复运动,同时还有上下运 动。 一片片的炉排之间均留有适当的缝隙以便通风,空气由缝隙进入炉膛,供给燃烧需要
的风量。破焦往复炉排片上部的柱状体,向上插入煤层中,前后两排炉排片上的柱状体交 错布置;炉排前后往复运转时,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在炉排上向前运动,炉排片上部的柱 状体与前面炉排片上部的两个柱状体,形成相互挤压,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在前后柱状体 作用下被挤碎,同时炉排片上部的柱状体与后面的两个柱状体,形成相互拉伸,它们之间 的结焦煤层将被拉裂,此过程重复进行,从而达到自动破焦的目的,使结焦性强的煤种也 能得到充分的燃烧,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降低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结焦煤层 能够及时被挤碎、拉裂,空气能够顺利进入煤层,使炉排片得到冷却,确保了锅炉安全运 行。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燃用各种煤种的锅炉,特别适用于燃用结焦性强煤种的锅炉。炉排 片前后往复运转时能自动破焦,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接触,能避免结焦现象的产生,同时改 善炉内燃料的燃烧状况,着火性能好,加快了燃料燃烧速度,使煤燃烧充分,燃烧稳定、 完全,炉渣中含碳量降低,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运行安全节能,能够达到确保锅炉安全经 济燃烧的目的。所述的柱状体为圆柱形。所述的柱状体还可以为椭圆柱形,椭圆柱的长轴平行于炉排片的运动方向。炉排片往 复运动,椭圆柱形柱状体所承受应力的方向与椭圆长轴方向相同,柱状体与炉排片连接处 不易破裂损坏;并且椭圆柱形柱状体较尖的表面与结焦煤层形成相互挤压,更有利于破焦。所述的椭圆柱形柱状体的长轴方向圆弧面与短轴方向圆弧面之间采用向内凹陷的圆 弧面过渡。采用向内凹陷的圆弧面过渡有利于节省材料,并且在保证椭圆柱形柱状体短轴 方向厚度的前提下,在长轴方向上得到半径较小的圆弧表面,进一步提高了破焦效果。所述的柱状体为上部尺寸小于下部尺寸的锥形柱体。柱状体采用上部尺寸小于下部尺 寸的锥形柱体,柱状体与炉排片的连接面积大、强度高,柱状体与结焦煤层相互挤压时, 柱状体与炉排片连接处不易破裂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炉排片的疲劳强度。所述的柱状体位于炉排片上的中前部并且向前倾斜,更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炉排 片的疲劳强度,提高了炉排片及柱状体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柱状体根部椭圆截面短轴长度与炉排厚度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一条开口于炉排片底部,贯穿炉排片及柱状 体,终止于柱状体顶部的风道。煤层在不断燃烧中所需要的空气量是不同的。 一般开始时需要的空气较少,在强烈燃 烧区域,需要大量的空气,而在燃尽的过程中却只需要少量的空气。在强烈燃烧区域,由 于煤层的结焦,阻碍了空气的进入,难于燃烧完全。当局部区域过量空气过小且煤与空气 混合不均匀时,形成还原性气氛,使灰熔点下降产生结焦。本实用新型破焦往复炉排片因 有一条风道贯穿炉排片及柱状体,风道下部与炉排风室相通,并且每条风道长度较长,利 于提高炉排片及柱状体的冷却度和利于通风散热,改善了冷却条件,因而炉排片和柱状体 能够得到强制冷却,避免了炉排片和柱状体的烧损,提高了可靠性;同时,燃烧所需的空 气从炉排片下部送入,通过风道将风送到炉排上面的燃煤中,加强了氧化性气氛,减弱了 还原性气氛,提高了灰熔点,因此,具有较好的防结焦能力;并且为燃煤上部的可燃挥发 物补氧强化燃烧,改善燃煤的燃烧状况,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效率。所述的风道采用进口处直径大出口处直径小的流线形。由于风道开口处至出口处横截面逐渐縮小,从开口处进入的空气在流道内得到加速, 在出口处形成流动较快的风,进一步改善了柱状体的通风散热条件,增大炉排冷却度,从 而降低了炉排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炉排片被烧损的几率,延长了炉排片的使用寿命,提高 了往复炉排运行的可靠性,确保锅炉正常运行;另外风道采用进口处直径大出口处直径小 的流线形,还进一步改善了燃煤的燃烧状况,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结构简单实用,易于铸造加工,安装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主视图。图中1炉排片,2柱状体,3风道,21 长轴方向圆弧面,22短轴方向圆弧面,23向内凹陷的圆弧面,24风道进口, 25风道出口。 图2为四排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排列主视图。图中1炉排片,2柱状体,3 风道。图3为四排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排列俯视图。图中1炉排片,2柱状体,3 风道。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是在原有炉排片1的中前部加一向前倾斜 的柱状体2。柱状体2与炉排片1可以采用铸造工艺加工成为一个整体,也可以采用焊接 的方法焊在一起。所述的柱状体2可以为圆柱形,可以是椭圆柱形,可以是长轴方向圆弧 面21与短轴方向圆弧面22之间采用向内凹陷的圆弧面23过渡的近似椭圆柱形,也可以 采用截面为其他任意形状的柱体。柱状体2上部尺寸可以小于下部尺寸也可以与下部尺寸 相同,其根部椭圆截面短轴长度与炉排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还包括一条开口于炉排片1底部,贯穿炉排片1及柱状 体2,开口在柱状体2顶部的风道3。风道3可以采用进口 24处直径大于出口 25处直径 的流线形,也可以采用进口 24处直径等于出口 25处直径的圆柱形。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排片与不带有柱状体2的原有炉排片1横向间 隔布置;每排炉排片1在运动方向上与前排和后排交错布置,即本实用新型的破焦往复炉 排片与不带有柱状体2的原有炉排片1在纵向上也是间隔布置。破焦往复炉排片上部的柱 状体2,向上插入煤层中,前后两排炉排片1上的柱状体2交错布置;炉排前后往复运转 时,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在炉排上向前运动,炉排片1上部的柱状体2与前面炉排片1上 部的两个柱状体2,形成相互挤压,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在前后柱状体2作用下被挤碎, 同时炉排片1上部的柱状体2与后面的两个柱状体2,形成相互拉伸,它们之间的结焦煤 层将被拉裂,此过程重复进行,从而达到自动破焦的目的,使结焦性强的煤种也能得到充 分的燃烧,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降低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炉排片1上的柱状体2釆用何种形状,作何种 变形,柱状体2中心有无风道3,只要是炉排片1上固定有一柱状体2,均在本实用新型 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片(1)上固定有一柱状体(2)。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柱状体(2)为圆柱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柱状体(2)为椭圆柱形,椭 圆柱的长轴平行于炉排片(1)的运动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椭圆柱形柱状体(2)的长轴 方向圆弧面(21)与短轴方向圆弧面(22)之间采用向内凹陷的圆弧面(23)过渡。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柱状 体(2)为上部尺寸小于下部尺寸的锥形柱体。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体(2)位于炉排 片(1)上的中前部并且向前倾斜。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开口于炉排片(1) 底部,贯穿炉排片(1)及柱状体(2),终止于柱状体(2)顶部的风道(3)。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破焦往复炉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3)采用进口 (24) 处直径大出口 (25)处直径小的流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焦往复炉排片,所述的炉排片上固定有一柱状体。柱状体向上插入煤层中;炉排前后往复运转时,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在炉排上向前运动,炉排片上部的柱状体与前面炉排片上部的两个柱状体,形成相互挤压,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在前后柱状体作用下被挤碎,同时炉排片上部的柱状体与后面的两个柱状体,形成相互拉伸,它们之间的结焦煤层将被拉裂,此过程重复进行,从而达到自动破焦的目的,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降低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确保了锅炉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加工,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23H11/18GK201212688SQ20082011156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4日
发明者周占魁, 张伯良, 张显涛, 沈顺铭, 高玉芬 申请人:沈阳军区联勤部工程安装大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