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055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炉壁、外炉芯和内炉芯,所述外炉芯和内炉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外炉壁和外炉芯形成燃烧垃圾的外炉腔,所述外炉壁上部设置有垃圾进口和燃料输入通道,所述外炉芯与所述外炉壁之间设置有送料器,所述内炉芯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内炉芯内设置有搅拌器。外炉腔可以用于焚烧垃圾,内炉芯内可以用于焙烧可转换为陶瓷原料的化学废料,在焚烧垃圾的同时,将铝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化学废料焙烧成陶瓷制备材料,变废为宝,并且不影响传统基于垃圾焚烧的能量转换活动,充分了利用能量,节能减排。
【专利说明】焚烧炉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焚烧炉。
【背景技术】
[0002]铝型材产品经过表面清洗(除油脱脂、除氧化皮)、抛光、保护、封孔后才能交付使用,在清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化学废料,这些废料一直令环保部门和铝材制造企业头痛的问题,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实验发现,这些工业废料经化学处理及焙烧后可以生成高纯度的陶瓷制备材料。传统的垃圾焚烧炉,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就将各类垃圾全部混在一起焚烧,不仅造成一些可回收资源的白白浪费,而且焚烧过程中由于焚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这些气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而且传统的焚烧炉,搅拌不够充分完全,造成垃圾堆积在底部,不能充分完全燃烧,并且这样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焚烧炉,其能将垃圾高效焚烧,并且能焚烧垃圾的同时,将铝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化学废料焙烧成陶瓷制备材料,变废为宝,并且不影响传统基于垃圾焚烧的能量转换活动,充分了利用能量,节能减排。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炉壁、外炉芯和内炉芯,所述外炉芯和内炉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外炉壁和外炉芯形成燃烧垃圾的外炉腔,所述外炉壁上部设置有垃圾进口和燃料输入通道,所述内炉芯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炉芯与所述外炉壁之间设置有送料器,所述内炉芯内设置有搅拌器。外炉腔可以用于焚烧垃圾,内炉芯内可以用于焙烧可转换为陶瓷原料的化学废料,在焚烧垃圾的同时,将铝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化学废料焙烧成陶瓷制备材料,变废为宝,并且不影响传统基于垃圾焚烧的能量转换活动,充分了利用能量,节能减排。
[0006]所述内炉芯的外壁上设置有呈螺旋状上升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可以加强散热面积,并且使热量分布均匀,使内炉芯内的化学废料充分燃烧。
[0007]所述搅拌器或/和送料器均为锥形,送料器或/和搅拌器设计成锥形,可以减缓物质下降速度,也可以起到传送物质的作用,防止垃圾和工业废料在重力作用下下坠,造成炉腔底部堆积物质太多。
[0008]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以及排列设置在搅拌轴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片搅拌片。
[0009]所述送料器包括圆筒和排列设置在圆筒外壁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片搅拌片。
[0010]所述外炉壁顶部设置有外罩,外罩将整个外炉腔罩起来,防止热量流失,并可以使进行充分燃烧。
[0011 ] 所述外炉壁上设置有废气排出口,所述外炉壁下部设置有废水排出口,可以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排出外炉芯。[0012]所述外炉芯与内炉芯之间的间隙为2mm—4mm, 2mm一4mm是热传导的最佳距离,使得热量能更快得从外炉芯传递到内炉芯内。
[0013]所述外炉壁由耐火砖砌成,耐火砖既能耐高温,又起到保温防止热量流失的作用,搅拌器、送料器、外炉芯和内炉芯都采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热传导较快。
[00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焚烧炉,其能将垃圾高效焚烧,并且能焚烧垃圾的同时,将铝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化学废料焙烧成陶瓷制备材料,变废为宝,并且不影响传统基于垃圾焚烧的能量转换活动,充分了利用能量,节能减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焚烧炉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炉壁1、外炉芯2和内炉芯3,所述外炉芯2和内炉芯3固定在底座4上,所述底座4、外炉壁I和外炉芯2形成燃烧垃圾的外炉腔5,外炉壁I顶部设置有托台7,外炉壁I上部设置有垃圾进口 10、燃料输入通道11和氧气输入通道14,所述外炉芯2与所述外炉壁I之间设置有送料器8,内炉芯3上部设置有进料口 13,内炉芯3内设置有搅拌器6。外炉腔5可以用于焚烧垃圾,内炉芯3内可以用于焙烧可转换为陶瓷原料的化学废料,垃圾焚烧所产生的温度在900-1100,正好是焙烧高岭土以及其它陶瓷制备材料所需的温度,在焚烧垃圾的同时,将铝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化学废料焙烧成陶瓷制备材料,变废为宝,并且不影响传统基于垃圾焚烧的能量转换活动,充分了利用能量,节能减排。
[0019]所述内炉芯3的外壁上设置有呈螺旋状上升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可以加强散热面积,并且使热量分布均匀,使内炉芯3内的化学废料充分燃烧。
[0020]内炉芯3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6,出料口 16呈倒锥形,底部设置有出口,焙烧好的陶瓷原料可以经过出料口 16排出。
[0021]搅拌器6由齿轮驱动进行转动,搅拌器6包括搅拌轴以及排列设置在搅拌轴上的至少一片搅拌片,搅拌轴一端与齿轮中心固定连接,并通过托台7伸入到内炉芯3内部,所述齿轮由电机驱动旋转,搅拌轴与托台7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和推力轴承;搅拌片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搅拌器6整体为锥形;送料器8套设在内炉壁外,用于搅拌、传送在炉膛内焚烧的垃圾,送料器8包括圆筒和排列设置在圆筒上的至少一片搅拌片,圆筒与齿轮组连接,齿轮组由设置在外炉壁I上的电机驱动旋转,圆筒底部与底座4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搅拌片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送料器8整体为锥形,搅拌片从下到上依次增大,送料器8和搅拌器6均设计成锥形,可以减缓物质下降速度,也可以起到传送物质的作用,防止垃圾和工业废料在重力作用下下坠,造成炉腔底部堆积物质太多。
[0022]外炉壁I上设置有外罩9,外罩9将整个外炉腔5罩起来,防止热量流失,并可以使垃圾进行充分燃烧。
[0023]外炉壁I上设置有废气排出口,化学废料在焙烧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从废气排出口排出,经过设置在底座4下方的废气处理器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0024]外炉壁I下部设置有废水排出口 15,用于将垃圾中的废水排出外炉芯2,所排出的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器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0025]外炉壁I上还分别开有氧气(空气)输入通道和垃圾出口 12,垃圾出口 12设置在外炉壁I的底部,用于将垃圾未完全燃烧的部分排出外炉腔5。
[0026]外炉芯2与内炉芯3之间的间隙为2mm—4mm, 2mm一4mm是热传导的最佳距离,使得热量能更快得从外炉芯2传递到内炉芯3内。
[0027]外炉壁I由耐火砖砌成,耐火砖既能耐高温,又起到保温防止热量流失的作用,搅拌器6、送料器8、外炉芯2和内炉芯3都采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热传导较快。
[0028]工作原理如下:
[0029]垃圾由垃圾进口 10进入外炉腔5,燃料由燃料输入通道11输入外炉腔5,氧气或空气由氧气输入通道14进入外炉腔5,燃料输入通道11上设置有喷射装置,点火燃烧垃圾,同时送料器8开始转动,使得垃圾能够均匀受热燃烧,铝材废渣由进料口进入内炉芯3内部,同时搅拌器6开始转动,使得废渣均匀受热。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水通过废水排出口 15排出,铝材废渣焙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排出口排出,焚烧后的垃圾渣由垃圾出口 12排出,焙烧后的陶瓷原料由出料口 16输出。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炉壁、外炉芯和内炉芯,所述外炉芯和内炉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外炉壁和外炉芯形成燃烧垃圾的外炉腔,所述外炉壁上部设置有垃圾进口和燃料输入通道,所述内炉芯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炉芯与所述外炉壁之间设置有送料器,所述内炉芯内设置有搅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芯的外壁上设置有呈螺旋状上升的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或/和送料器均为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以及排列设置在搅拌轴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片搅拌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器包括圆筒和排列设置在圆筒外壁的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片搅拌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壁顶部设置有外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壁上设置有废气排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壁下部设置有废水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芯与内炉芯之间的间隙为 2mm—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壁由耐火砖砌成。
【文档编号】F23G5/44GK103982899SQ201310750485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唐曙光, 王兴波 申请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