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554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淋水填料由片间距不同的若干填料区域组成,且若干填料区域按片间距依次减小的方式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布置,若干填料区域顶部与冷却塔内喷溅装置的底部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这种布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在冷却塔进风口附近即淋水填料的外区进塔空气流速较高及相对湿度较小的特点,采用换热效果好的小间距淋水填料,使循环水与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后得到冷却,冷却塔内区的淋水填料片间距较大,可减小进塔空气的流速损失,从而显著降低出塔水温。同时,避免采用淋水填料的不等高布置方式引起循环水泵扬程增大问题。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具体涉及 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 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重要冷端设备,其冷却效率高低直 接影响机组出力。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内淋水填料的布置方式主要有两种:淋水填料 等高度布置方式和不等高度布置方式。这两种方式下整个冷却塔均采用同一间距的淋水填 料。淋水面积4000m 2以下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普遍采用等高度布置,淋水 面积大于4000m2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越来越多采用淋水填料的不等高布置方式,以 实现冷却塔内部填料与配风的最佳匹配,改善冷却塔内的空气动力场,提高冷却塔的冷却 效率。淋水填料不等高布置会引起以下问题:一是导致配用的循环水泵扬程增大,厂用电率 增大;二是淋水填料顶部高度不同,导致喷溅装置底部与淋水填料的顶部的距离在整个淋 水面积上不一致,影响喷溅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解决了采 用淋水填料不等高布置带来的循环水泵扬程增大以及喷溅不均匀的缺点。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在冷却塔内填料区 的淋水填料,淋水填料由片间距不同的若干填料区域组成,且若干填料区域按片间距依次 减小的方式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布置,若干填料区域顶部与冷却塔内喷溅装置底 部的距离相等。
[0005] 所述的淋水填料的高度为lm-1. 5m,淋水填料的顶部距冷却塔内喷溅装置底部的 距离为0. 8m?1. 2m。
[0006] 当冷却塔淋水面积小于9000m2时,所述的淋水填料由内区填料和外区填料组成, 且内区填料和外区填料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依次布置。
[0007] 所述的内区填料的半径R1范围;其中,R为整个淋水填料区的半 径。
[0008] 所述的内区填料采用片间距为30mm?35mm的斜折波淋水填料,外区填料采用片 间距为25mm?30mm的改型斜折波I型淋水填料。
[0009] 所述的内区填料和外区填料的淋水密度比值为1:1. 2。
[0010] 当冷却塔淋水面积大于等于9000m2时,所述的淋水填料由内区填料、中区填料以 及外区填料组成,且内区填料、中区填料以及外区填料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依次 布置。
[0011] 所述的内区填料的半径R1范围:中区填料的半径R2范围: &R S R2 < ,外区填料半径R3 = R ;其中,R为整个淋水填料区的半径。
[0012] 所述的内区填料采用片间距为30mm?35mm的斜折波型式的淋水填料,中区填料 采用片间距为25mm?30mm的改型斜折波I型淋水填料,外区填料采用片间距为20mm? 25mm的改型斜折波II型淋水填料。
[0013] 所述的内区填料、中区填料以及外区填料的淋水密度比值为1:1. 2:1. 2。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 本实用新型淋水填料由片间距不同的若干填料区域组成,且若干填料区域按片间 距依次减小的方式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布置,即冷却塔中心位置(冷却塔内区) 的淋水填料片间距最大,冷却塔进风口附近的淋水填料的片间距最小。由于片间距较小的 淋水填料的换热效果比较好,而且冷却塔进风口附近进塔空气流速较高和相对湿度较小, 因此,本实用新型淋水填料的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循环水充分冷却;同时,由于冷却塔内 区的淋水填料片间距最大,因此能够使进塔空气减小流速损失,从而显著降低出塔水温,提 高发电机组真空降低煤耗,同时解决了采用淋水填料不等高布置带来循环水泵扬程增大问 题,节约循环水泵的泵功和电厂厂用电。
[0016] 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冷却塔内部填料与配风的最佳匹配,改善冷却塔内的 空气动力场,节约循环水泵功率,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均匀性,用于冷却塔的节能改造、优化 设计以降低出塔水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由2个填料区域组成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2个填料区域组成时的一种填料布置俯视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3个填料区域组成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由3个填料区域组成时的一种填料布置俯视图;
[0021] 其中,1、冷却塔;2、内区填料;3、外区填料;4、中区填料;5、喷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参见附图1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冷却塔1内填料区的淋水填料,淋水 填料由片间距不同的若干填料区域组成,优选的由2?3个填料区域组成,且2?3个填料 区域按片间距依次减小的方式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布置,若干填料区顶部与冷却 塔内喷溅装置底部的距离相等。淋水填料的高度为lm-1. 5m,淋水填料的顶部距冷却塔内喷 溉装置5底部的距离为0. 8m?1. 2m。
[0024] 参见附图1和附图2,当淋水填料由2个填料区域组成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淋水 面积小于9000m 2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由内区填料2和外区填料3组成, 且内区填料2和外区填料3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依次布置。根据冷却要求、当地 气象条件、填料热力、阻力性能,组成淋水填料的内区填料和外区填料的高度取lm,1. 25m 或1. 5m。组成淋水填料的内区填料和外区填料的顶部距喷溅装置5底部的距离为0. 8m? 1. 2m。内区填料2的半径R1范围:其余为外区填料3 ;内区填料2采用片 1 () 3 间距为30mm?35mm的斜折波淋水填料,外区填料3采用间距20mm?25mm的改型斜折波 I型淋水填料。内区填料、外区填料的淋水密度比为1:1. 2。
[0025] 参见附图3和附图4,当淋水填料由3个填料区域组成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淋水 面积9000m 2及以上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由内区填料2、中区填料4以及 外区填料3组成,且内区填料2、中区填料4以及外区填料3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 依次布置。根据冷却要求、当地气象条件、填料热力、阻力性能,组成淋水填料的内区填料2、 中区填料4以及外区填料3高度取lm,1. 25m或1. 5m。组成淋水填料的内区填料2、中区填 料4以及外区填料3的顶部距喷溅装置底部的距离为0. 8m?1. 2m。内区填料2半径R1范 围:三11<111<211,中区填料4半径1?2范围:工5^112€!11,外区填料3半径1?3 = 1?, 5 5 1. () (3 R为整个填料区半径。内区填料2采用片间距为30mm?35mm的斜折波淋水填料;中区填 料4采用片间距25mm?30mm的改型斜折波I型淋水填料;外区填料3采用片间距20mm? 25mm的改型斜折波II型淋水填料。内区填料2、中区填料4以及外区填料3的淋水密度比 为 1:1. 2:1. 2。
[0026] 计算证明,本实用新型与冷却塔淋水填料等高、等间距布置方式比较,可降低出塔 水温0. 6?1°C,而且能够避免采用淋水填料的不等高布置方式(从淋水填料的内区到外 区,淋水填料高度呈阶梯增大的方式)带来循环水泵扬程增大问题,节约循环水泵的泵功 和电厂厂用电。同冷却塔淋水填料不等高、等间距布置方式比较,可以降低循环水泵扬程 0. 5m左右,以一台600丽机组为例,每小时可节约循环水泵功耗110kW *h左右,从而达到节 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淋水填料不等间距布置方式能够实现冷却塔内部填料与配风的 最佳匹配,改善冷却塔内的空气动力场,节约循环水泵功率,提高冷却塔配水的均匀性,提 高冷却效率。用于冷却塔的节能改造、优化设计以降低出塔水温。
【权利要求】
1. 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冷 却塔(1)内填料区的淋水填料,淋水填料由片间距不同的若干填料区域组成,且若干填料 区域按片间距依次减小的方式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布置,若干填料区域顶部与冷 却塔内喷溅装置底部的距离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淋水填料的高度为lm-1. 5m,淋水填料的顶部距冷却塔内喷溅装置(5)底部的距 离为0· 8m?1. 2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 征在于:当冷却塔淋水面积小于9000m2时,所述的淋水填料由内区填料⑵和外区填料(3) 组成,且内区填料(2)和外区填料(3)沿填料区的半径方向自内向外依次布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内区填料(2)的半径R1范围;其中,R为整个淋水填料区的半 10 5 径。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内区填料⑵采用片间距为30mm?35mm的斜折波淋水填料,外区填料⑶采用 片间距为25mm?30mm的改型斜折波I型淋水填料。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内区填料⑵和外区填料(3)的淋水密度比值为1:1. 2。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 征在于:当冷却塔淋水面积大于等于9000m 2时,所述的淋水填料由内区填料(2)、中区填料 ⑷以及外区填料(3)组成,且内区填料(2)、中区填料(4)以及外区填料(3)沿填料区的 半径方向自内向外依次布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内区填料(2)的半径R1范围:f 中区填料(4)的半径R2范围: ,外区填料⑶半径R3 = R;其中,R为整个淋水填料区的半径。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内区填料(2)采用片间距为30mm?35mm的斜折波型式的淋水填料,中区填料 (4)采用片间距为25mm?30mm的改型斜折波I型淋水填料,外区填料(3)采用片间距为 20mm?25mm的改型斜折波II型淋水填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优化布置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内区填料(2)、中区填料(4)以及外区填料(3)的淋水密度比值为1:1. 2:1. 2。
【文档编号】F28F25/08GK203908389SQ20142032028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贾明晓, 胡三季, 王明勇, 陈玉玲 申请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