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570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包括蒸汽管、混合加热管和维持管,蒸汽管从混合加热管的头部插入至混合加热管的中下段,蒸汽进管头部设有蒸汽进口,混合加热管的尾部设有物料进口,混合加热管头部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维持管连接。通过管线型蒸汽直热器代替原槽罐用的蒸汽直热器来对粉浆等类似的物料进行加热,加热更方便调节、更加稳定,同时不会对储罐产生震动,同时避免了加热不均而导致冒气等现象,降低了生产风险和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加热器,具体说涉及到一种管线型蒸汽直热式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蒸汽直接加热设备,又称为蒸汽直接加热器,是蒸汽直接加入到液体中将液体加热的设备。它不同于间接加热设备,也不同于蒸汽喷射压缩器。在原酒精生产系统中,粉浆状物料储存在储罐中,蒸汽通过插入直管直接对储罐中的物料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的特点是:加热控制直接迅速;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物料的加热难以均匀进行,蒸汽的调节容易引起物料波动,进而引起储罐震动,除了产生较大的噪音外,还导致储罐震动剧烈,较大的影响了生产安全运作,而加热不均匀,导致储罐物料局部受热,储罐冒气浪费现象也常有发生,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设备易发生的振动、噪声、加热不均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线型蒸汽直热式快速加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包括蒸汽管、混合加热管和维持管,蒸汽管从混合加热管的头部插入至混合加热管的中下段,蒸汽管头部设有蒸汽进料口,混合加热管的尾部设有物料进口,混合加热管头部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维持管连接,维持管带有一组以上的扩张口和收缩口。
[0006]进一步地,混合加热管的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间的蒸汽管管段壁上设有蒸汽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孔在管壁上均匀分布。
[0008]再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加热管的物料出料口与维持管经弯管连接。
[0009]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管线型蒸汽直热器代替原槽罐用的蒸汽直热器来对粉浆等类似的物料进行加热,加热更方便调节、更加稳定,同时不会对储罐产生震动,同时避免了加热不均而导致冒气等现象,降低了生产风险和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0011]图中:蒸汽进料口 I,蒸汽管2,蒸汽孔3,混合加热管4,物料进口 5,物料出口 6,弯头7,维持管8。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0013]如图所示,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包括蒸汽进料口 1、蒸汽管2、蒸汽孔3、混合加热管4、物料进口 5、物料出口 6、弯头7和维持管8。所述蒸汽管2从混合加热管4的头部插入至混合加热管4的中下段,蒸汽2管2头部设有蒸汽进料口 1,混合加热管4的尾部设有物料进口 5,混合加热管的物料进口 5和物料出口 6间的蒸汽管2管段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蒸汽孔3,混合加热管4头部设置的物料出口 6,所述物料出口 6经弯头7与维持管8连接,维持管带有一组以上的扩张口和收缩口。
[0014]粉浆状物料经物料进口 5进入混合加热管4中,加热介质蒸汽由蒸汽进料口 I进入蒸汽管2中并通过蒸汽孔3均匀进入混合加热管4中,对物料进行均匀混合加热。混合换热后,气液混合物料通过物料出口 6及弯头7进入到维持管8中,物料在维持管8内通过多次的膨胀和压缩进一步混合换热,增强了换热效果,最后再进入储罐进行后续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包括蒸汽管、混合加热管和维持管,其特征在于,蒸汽管从混合加热管的头部插入至混合加热管的中下段,蒸汽管头部设有蒸汽进料口,混合加热管的尾部设有物料进口,混合加热管头部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维持管连接,维持管带有一组以上的扩张口和收缩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混合加热管的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间的蒸汽管管段壁上设有蒸汽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孔在管壁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型蒸汽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热管的物料出料口与维持管经弯管连接。
【文档编号】F28C3/06GK204177237SQ201420341042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王永昌, 肖烜 申请人: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