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炭专用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005阅读:19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采暖炉。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采暖炉中采用燃煤、秸秆等物质作为燃烧物,以这种燃烧物进行燃烧的炉具在采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而兰炭具有低硫、低灰分、高热值、低价格等特性,因此兰炭作为新型燃料,能够有效减少SO2、NO、NO2及烟尘的排放量,且兰炭燃烧时间长、放热多,在释放同等热量的同时,所需兰炭的量更少,更加环保;由于兰炭自身的特性,兰炭缺少了易燃的焦油和挥发分,它的燃烧特性已不同于煤或生物质,燃烧困难,燃尽时间长,在现有条件下,使用现有的采暖炉根本无法实现兰炭的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兰炭专用采暖炉,保证了兰炭的充分燃烧,使兰炭更加高效的运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兰炭专用采暖炉,包括有炉体,炉体的内腔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储灰室、炉排、燃烧室、气化室、炉口及炉排,在气化室内设有气化器,与所述气化室还连通设置有烟箱;在所述炉体外壁上,与储灰室对应连通设置有清灰口,与燃烧室对应连通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燃烧室内设有腔壁气化装置;在所述气化室与烟箱的连通处设有回程吸热室,回程吸热室与气化室连通处活动设有调节板,当调节板将气化室与烟箱隔开时,烟气先进入回程吸热室,再进入烟箱;所述回程吸热室外壁上设有第一清灰门,在所述烟箱外壁上设有第二清灰门;所述炉排中炉条之间的间隙为0.8cm-1cm。

所述的腔壁气化装置包括气化孔和进风圈,气化孔倾斜,且开口向上设置在燃烧室内壁上。

所述气化孔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所述的回程吸热室由回程室和吸热室组成,从气化室出来的烟气依次通过回程室、吸热室、烟箱排出;吸热室内设有第一吸热管,在烟箱上设有第二吸热管。

所述的第一吸热管、第二吸热管均为至少一个,且第一吸热管、第二吸热管在空间上相互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设置腔壁气化装置,有效提高兰炭的燃烧效率;兰炭大小为1cm-2cm之间,设置0.8cm-1cm炉条间距的兰炭专用炉排,有效防止兰炭从炉条之间掉落,造成资源浪费;吸热区与烟箱中均设置吸热管,且第一吸热管与第二吸热管垂直设置,能够充分吸收烟气中的热量;燃烧室后侧设置回程室,延长烟气在炉内的时间,充分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回程室上部设有旋转调节板,有效实现采暖炉炊事与采暖的功能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兰炭专用采暖炉,包括有炉体,炉体的内腔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储灰室19、炉排18、燃烧室2、气化室1、炉口及炉排18,在气化室1内设有气化器,与所述气化室还连通设置有烟箱14;在所述炉体外壁上,与储灰室19对应连通设置有清灰口8,与燃烧室2对应连通设置有进料口4,在所述燃烧室2内设有腔壁气化装置3;在所述气化室1与烟箱14的连通处设有回程吸热室,回程吸热室与气化室1连通处活动设有调节板10,当调节板10将气化室1与烟箱14隔开时,烟气先进入回程吸热室,再进入烟箱14;所述回程吸热室外壁上设有第一清灰门13,在所述烟箱14外壁上设有第二清灰门15。所述的腔壁气化装置3包括气化孔3a和进风圈3b,气化孔3a倾斜,且开口向下设置在燃烧室2内壁上,进风圈3b通过进风调节器6与鼓风机7相连通。所述气化孔3a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的回程吸热室由回程室9和吸热室11组成,从气化室1出来的烟气依次通过回程室9、吸热室11、烟箱14排出;吸热室11内设有第一吸热管12,在烟箱14上设有第二吸热管16。所述的第一吸热管12、第二吸热管16均为至少一个,且第一吸热管12、第二吸热管16在空间上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炉排18中炉条之间的间隙为0.8cm-1cm。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气化孔3a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所述炉排18中炉条之间的间隙为0.8c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气化孔3a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炉排18中炉条之间的间隙为0.9cm。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气化孔3a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所述炉排18中炉条之间的间隙为1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