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233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104651623A公开了一种废杂铜冶炼炉,废杂铜冶炼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有炉体和罩在所述炉体外的集烟罩,所述炉体连接有一个驱动所述炉体绕横轴旋转的侧倾驱动装置,在所述集烟罩的一侧斜置有一根一端伸入所述集烟罩内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于所述集烟罩外的一端设有铰接有的加料斗盖板的加料斗;在所述炉体一侧设有炉体侧倾位置限位开关,但该冶炼炉的炉膛中燃烧不充分、不利于冶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该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解决了炉膛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包括炉膛和炉墙,所述炉墙开设有波浪形进风眼,所述波浪形进风眼的进口端连接有风机,所述波浪形进风眼的出口端与炉膛相贯通,所述炉墙的外表面设有钛合金层。

其中,所述冶炼炉设有用于测量炉膛内温度的测温仪。

其中,所述冶炼炉上设有根据测温仪测量的温度信号调节风机功率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炉膛的上半部分为热烟气室。

其中,所述波浪形进风眼的内壁为内螺旋状。

其中,所述炉墙的内壁设有耐火层。

其中,所述钛合金的厚度为10~30μm,例如可以为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或20μm等,优选12~2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包括炉膛和炉墙,所述所述炉墙开设有波浪形进风眼,所述波浪形进风眼的进口端连接有风机,所述波浪形进风眼的出口端与炉膛相贯通,所述炉墙的外表面设有钛合金层。波浪形进风眼可以改变了气流的运动方向,使得炉膛内污泥充分燃烧,以及保障了炉底与氧气充分接触,风机能够增大进入炉膛的气流量,保障了炉膛中氧气的供应,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和耐热性高性能,提高冶炼炉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本实用新型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可以使得炉膛内污泥得到充分燃烧,以及保障了炉底与氧气充分接触,并提高了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如下:

1-炉膛、2-炉墙、3-波浪形进风眼、4-炉底、5-热烟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实施例一种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包括炉膛1和炉墙2,所述所述炉墙2开设有波浪形进风眼3,所述波浪形进风眼3的进口端连接有风机,所述波浪形进风眼3的出口端与炉膛1相贯通,所述炉墙2的外表面设有钛合金层。

本实施的冶炼炉中波浪形进风眼3可以改变了气流的运动方向,使得炉膛1内污泥充分燃烧,以及保障了炉底4与氧气充分接触,风机能够增大进入炉膛1的气流量,保障了炉膛1中氧气的供应,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和耐热性高性能,提高冶炼炉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本实用新型利于污泥充分燃烧的冶炼炉可以使得炉膛1内污泥得到充分燃烧,以及保障了炉底4与氧气充分接触,并提高了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作为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冶炼炉设有用于测量炉膛1内温度的测温仪,冶炼炉上设有根据测温仪测量的温度信号调节风机功率的控制装置。本实施例测温仪可对炉膛1内燃烧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温度较低,炉膛1燃烧不充分时,测温仪感应到该信号并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增大风机的功率,使得有更多的气流和氧气进入炉膛1中,使得炉膛1内污泥进一步得到充分燃烧,以及保障了炉底4与氧气充分接触。

炉膛1的上半部分为热烟气室5,波浪形进风眼3的内壁为内螺旋状,炉墙2的内壁设有耐火层,热烟气室5可以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炉底4的污泥,并减低烟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损失;波浪形进风眼3的内壁为内螺旋状,有利于气流形成螺旋气流,进入炉膛1内利于气流的扩散,进一步使得污泥与氧气充分接触,充分燃烧,以及保障了炉底4与氧气充分接触;耐火层的保障了冶炼炉的耐热、耐火性能。

所述钛合金的厚度为10~30μm,例如可以为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或20μm等,优选12~20μm。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特征以及施工方法,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以及施工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以及施工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