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加热点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998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陶瓷加热点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烟器,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加热点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打火机一般为气体打火机,气体打火机会产生明火、 携带、储存和使用时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气体打火机燃烧时会有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现在市场上开发了电子打火机,这种电子打火机不用气体,是通过锂电池的电流使电阻发热丝发热来进行点烟,但是电阻发热丝容易烧断,而且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该发热丝容易变软变形,故不能将发热丝做大,同时烟直接与发热丝接触点火,烟油容易腐蚀发热丝,且在发热丝用脏之后,该发热丝不能清洁,只能换掉,而且发热丝需要焊接在线路板上,其焊接成本较高,同时由于采用人工点焊会存在虚焊等缺陷,产品合格率低,点烟器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加热点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加热点烟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点烟头,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所述控制线路板与点烟头连接,所述点烟头内设有陶瓷加热片。

所述陶瓷加热片为圆形,且中间开有通孔。

所述控制线路板包括控制芯片U2、与控制芯片连接并用于输入开关信号的开关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输出电流到陶瓷加热片使其加热的脉冲控制电路以及USB接口电路。

所述脉冲控制电路与控制芯片之间设有用于延时输出不同脉冲信号的延时电路,所述脉冲信号由延时电路发送,并从宽脉冲信号变为窄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线路板设有充电控制指示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个电池,所述充电控制指示电路设有两个充电电路,两个充电电路分别对两个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控制指示电路还设有充电控制芯片U3。

所述控制线路板设有低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U2和任意一个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池BT1和电池BT2,电池BT1的负极与电池BT1的正极之间串联MOS管Q3,所述MOS管Q3的G极接充电控制芯片U3的G1端,电池BT1的正极接电源BAT+1,MOS管Q3的G极上拉电阻R1接电源BAT+1,电池BT2的正极接电源BAT+2,电池BAT2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MOS管Q1的D极,所述MOS管Q1的G极接充电控制芯片U3的G2端,所述MOS管Q1的G极下拉电阻R2接地,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

任意一个充电电路与USB接口电路之间设有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S极与USB接口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4的D极与充电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4的G极与充电控制芯片U3的G3端连接,MOS管Q4的G极上拉电阻R7接USB接口电路。

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D极接陶瓷加热片,所述MOS管Q2的S极接地,所述MOS管Q2的G极接控制芯片U2的G4端,所述MOS管Q2的G极下拉电阻R3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高导热的陶瓷加热片,将发热元件直接固化在陶瓷加热片内,省去了电热丝的设计,因此该陶瓷加热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电热丝烧断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直接采用陶瓷加热片其在点烟过程中不会变形,同时点烟时产生的烟油也不会对该陶瓷加热片腐蚀,而且用脏了可以随意清洗,依然如新,同时焊接方便,双面都可以点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脉冲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控制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加热点烟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点烟头,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所述控制线路板与点烟头连接,所述点烟头内设有陶瓷加热片。采用陶瓷片,且无电热丝露出,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电热丝烧断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直接采用陶瓷加热片其在点烟过程中不会变形,同时点烟时产生的烟油也不会对该陶瓷加热片腐蚀,而且用脏了可以随意清洗,依然如新,同时焊接方便,双面都可以点烟。

所述陶瓷加热片1为圆形,且中间开有通孔2。该陶瓷加热片可以直接将发热元件固化在陶瓷片内,直接构成一个陶瓷加热片,同时其大小厚度都可以调节,并且可以将其弄成大型结构用于香薰器内,其中间设置通孔,可以在点烟时使得空气更加流通,提高点烟效果。

所述控制线路板包括控制芯片U2、与控制芯片连接并用于输入开关信号的开关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输出电流到陶瓷加热片使其加热的脉冲控制电路以及USB接口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2为E5845D1,其中控制芯片U2的1脚接电源BAT+2,控制芯片U2的1脚和8脚之间并联电容C1,控制芯片U2的8脚接地,控制芯片U2的7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2后接地,作为点火指示,控制芯片U2的3脚接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开关J2,开关J2的另一端接电源BAT+2,开关J2的另一端下拉电阻R8接地,该开关可以是按钮开关,滑移开关等,控制芯片U2的5脚作为检测脚与低压检测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线路板设有充电控制指示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个电池,所述充电控制指示电路设有两个充电电路,两个充电电路分别对两个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控制指示电路还设有充电控制芯片U3。该充电控制芯片U3为E5845D1。该充电控制芯片U3的1脚接USB接口电路,用于检测VCC5V信号,其1脚与8脚之间并联电阻C3,充电控制芯片U3的8脚接地,充电控制芯片U3的7脚、6脚和5脚分别输出G1、G2和G3信号。

所述控制线路板设有低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U2和任意一个电池的正极连接。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串联电阻R12后接电源BAT+2,电阻R11的两端并联电容C4,电阻R11和电阻R12的连接处于控制芯片U2的5脚连接,用于检测电池是否处于低电压,从而进行保护。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池BT1和电池BT2,电池BT1的负极与电池BT1的正极之间串联MOS管Q3,所述MOS管Q3的G极接充电控制芯片U3的G1端,电池BT1的正极接电源BAT+1,MOS管Q3的G极上拉电阻R1接电源BAT+1,电池BT2的正极接电源BAT+2,电池BAT2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MOS管Q1的D极,所述MOS管Q1的G极接充电控制芯片U3的G2端,所述MOS管Q1的G极下拉电阻R2接地,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当充电控制芯片U3的1脚接收到VCC5V信号时,其分别输出G1、G2和G3信号,控制MOS管Q3、MOS管Q1、MOS管Q4的导通,从而实现并联充电,串联放电的效果,提高陶瓷加热片处的电压,提高加热效率。

任意一个充电电路与USB接口电路之间设有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S极与USB接口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4的D极与充电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4的G极与充电控制芯片U3的G3端连接,MOS管Q4的G极上拉电阻R7接USB接口电路。USB接口电路包括USB接口J1,其1脚输出电源VCC5V,其4脚接地。

充电电路包括用于输出电源BAT+1的第一充电电路和用于输出电源BAT+2的第二充电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与开关电路连接,第一充电电路包括芯片U1,该芯片U1为SD4054,芯片U1的1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1、电阻R4后接电源VCC,作为充电指示的作用,芯片U1的2脚接地,芯片U1的6脚串联电阻R5接地,芯片U1的3脚输出电源BTA+1,芯片U1的4脚依次并联电容C2和电阻R6接地,芯片U1的4脚与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电源VCC。

第二充电电路包括芯片U4,该芯片U4为SD4054,芯片U4的1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3、电阻R9后接电源VCC,作为充电指示的作用,芯片U4的2脚接地,芯片U4的6脚串联电阻R10接地,芯片U4的3脚输出电源BTA+2,芯片U4的4脚依次并联电容C5和电阻R13接地,芯片U4的4脚接电源VCC。

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D极接陶瓷加热片,所述MOS管Q2的S极接地,所述MOS管Q2的G极接控制芯片U2的G4端,所述MOS管Q2的G极下拉电阻R3接地。

通过控制芯片U2输出的G4信号,控制MOS管Q2的导通,从而实现对陶瓷发热片L1的通过的电流的控制,所述脉冲控制电路与控制芯片之间设有用于延时输出不同脉冲信号的延时电路,所述脉冲信号由延时电路发送,并从宽脉冲信号变为窄脉冲信号。所述延时电路的延时为5秒,所述宽脉冲信号产生的电流大小为2.5-3A,所述窄脉冲信号产生的电流小于2.5A。

按钮开关按下时,控制芯片通过6脚输出宽脉冲信号,并产生大电流2.5A-3A使得陶瓷加热片快速加热,延时电路在5秒后,使得脉冲控制电路输出窄脉冲信号,使得电流控制在2.5A以下,以保护陶瓷加热片,同时通过大电流快速加热,并通过小电流持续加热,确保陶瓷加热片上的引线焊点不会因为高温而融化,从而保证了陶瓷加热片的引线的牢固性以及可靠性。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