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和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148发布日期:2019-01-02 22:0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火盖和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盖和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燃气灶具的火盖外侧火孔上方会有稳焰槽,稳焰槽内部有内火孔连接下方燃气气道。当火盖外侧火孔有部分火孔熄火时,稳焰槽可以保证熄火的火孔能迅速重新出火。然而,烹饪时及烹饪后,厨房中的油烟或其它杂物会自然扩散至稳焰槽处。由于稳焰槽处尺寸较小,导致油烟或其它杂物会堆积在稳焰槽及内火孔处使得稳焰槽或内火孔堵塞从而造成出气不畅,导致稳焰槽失去传火的功能,影响燃烧器和燃气灶具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火盖和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火盖包括底盖和上盖,所述底盖和所述上盖均呈环形且同轴设置,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盖,所述底盖包括本体和凸设在所述本体顶面的环形的隔板,所述本体开设有气腔、火孔和通道,所述火孔连通所述气腔和所述本体的外侧面,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气腔和所述本体的顶面,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通道与所述本体的外侧面之间,所述上盖的底面形成有环形的凹槽,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凹槽设置,所述上盖的底面与所述本体的顶面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环绕所述火盖外侧的稳焰槽,所述稳焰槽经所述凹槽连通所述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中,底盖和上盖配合安装时,隔板对应凹槽设置,燃气可以从隔板内侧的通道传输至凹槽变向后从隔板外侧导出至稳焰槽进行燃烧,其中,烹饪时及烹饪后,从稳焰槽进入的油烟或其他杂物受到隔板的阻挡,不容易进入屈折的隔板内侧堵塞通道,使得燃气可以通畅传输。同时,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底盖,在稳焰槽或火孔或通道堵塞时,可以将上盖拆卸下来,对底盖进行清洁,有利于增加火盖和燃烧器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与所述稳焰槽的开口水平相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均呈环状的外周壁、连接部和内周壁,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外周壁和所述内周壁并共同围成所述气腔,所述通道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火孔贯穿所述外周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道的数量是多个,所述多个通道在所述隔板的内侧沿所述本体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分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顶面形成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上盖的底面凸设有环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位于在所述通道的内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气腔间隔的通孔,所述气腔围绕所述通孔,所述本体的顶面形成有自所述本体的外侧面至内侧面向上倾斜的传火槽,所述隔板形成有缺口,所述上盖盖设所述传火槽,所述缺口与所述传火槽对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火盖外侧的的传火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火孔的下方形成有连通所述通孔的多个测温火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火槽形成有内火孔和内火槽,所述内火孔连通所述通孔和所述传火槽,所述内火槽连通所述通孔且自所述传火槽内壁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外侧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顶面对应所述传火槽的部位设置有拱形部,所述拱形部自所述上盖的中部向所述上盖的内侧方向向上倾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火盖,所述火盖设置在所述炉头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火盖的底盖和上盖配合安装时,隔板对应凹槽设置,燃气可以从隔板内侧的通道传输至凹槽变向后从隔板外侧导出至稳焰槽进行燃烧,其中,烹饪时及烹饪后,从稳焰槽进入的油烟或其他杂物受到隔板的阻挡,不容易进入屈折的隔板内侧堵塞通道,使得燃气可以通畅传输。同时,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底盖,在稳焰槽或火孔或通道堵塞时,可以将上盖拆卸下来,对底盖进行清洁,有利于增加火盖可靠性,进而增加燃烧器和燃气灶具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的底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火盖沿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火盖沿VII-V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火盖在VI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火盖沿X-X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和

图11是图9的火盖沿XI-X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符号说明:

燃烧器100、火盖10、底盖12、本体122、气腔1221、火孔1222、通道1223、外周壁1224、连接部1225、内周壁1226、安装槽1227、测温火孔1228、通气槽1229、本体的顶面S1、隔板124、缺口1242、通孔126、传火槽128、内火孔1282、内火槽1284、上盖14、凹槽142、安装板144、拱形部146、上盖的底面S2、稳焰槽16、传火孔18、炉头20、中环燃气腔室22、内燃气腔室24、外环燃气腔室26、中心火盖30、外环火盖40、第一引射管50、第二引射管60、第三引射管70、火盖轴线Y、火盖的外侧W、火盖的内侧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10,燃烧器100还包括炉头20,火盖10设置在炉头2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10包括底盖12和上盖14,底盖12和上盖14均呈环形且同轴设置,上盖14可拆卸地安装在底盖12。底盖12包括本体122和凸设在本体122的顶面S1的环形的隔板124,本体122开设有气腔1221、火孔1222和通道1223,火孔1222连通气腔1221和本体122的外侧面,通道1223连通气腔1221和本体122的顶面S1,隔板124位于通道1223与本体122的外侧面之间。上盖14的底面S2形成有环形的凹槽142,隔板124对应凹槽142设置。上盖14的底面S2与本体122的顶面S1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环绕火盖10外侧的稳焰槽16,稳焰槽16经凹槽142连通通道1223。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10中,底盖12和上盖14配合安装时,隔板124对应凹槽142设置,燃气可以从隔板124内侧的通道1223传输至凹槽142变向后从隔板124外侧导出至稳焰槽16进行燃烧,其中,烹饪时及烹饪后,从稳焰槽16进入的油烟或其他杂物受到隔板124的阻挡,不容易进入屈折的隔板124内侧堵塞通道1223,使得燃气可以通畅传输。同时,上盖14可拆卸地安装在底盖12,在稳焰槽16或火孔1222或通道1223堵塞时,可以将上盖14拆卸下来,对底盖12进行清洁,有利于增加火盖10可靠性,进而增加燃烧器100和燃气灶具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可以是三环火力燃烧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火盖10可以用作燃烧器100的中环火盖,炉头20形成有中环燃气腔室22,气腔1221和中环燃气腔室22对应设置。如此,中环燃气腔室22内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传输至气腔1221进而传输至火盖10进行燃烧。

请参阅图3、图6和图7,需要说明的是,火盖10的外侧W为火盖10远离火盖10轴线Y的一侧,内侧N为火盖10靠近火盖10轴线Y的一侧。本体122的外侧面即本体122远离火盖10轴线Y的一侧的表面,下文中对火盖10其他结构的外侧、内侧、外边缘及内边缘等描述与此类似。

本体122外侧面形成有火孔1222,燃气从气腔1221传输至火孔1222,进而在火盖10外侧燃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孔1222数量为多个,多个火孔1222沿本体122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分布。燃烧器100燃烧时,火焰环绕火盖10燃烧,燃烧器100能够均匀加热锅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火孔1222的横截面基本呈圆柱形(参图6)且大小基本相同。

可以理解,圆柱形的火孔1222容易形成,而且有利于传输燃气。大小基本相同使得各个火孔1222的燃气输出量基本相同,各个火孔1222传输出的燃气被点燃后形成的火焰大小基本相同,使得火盖10的火焰更加均匀,有利于均匀加热物体。

具体的,在图6和图7的方位中,本体122的顶面S1沿水平面设置,隔板124凸设在本体122的顶面S1,通道1223连通气腔1221和本体122的顶面S1,即通道1223在本体122的顶面S1的出口位置低于隔板124,燃气从通道1223导出后受隔板124阻挡而可以传输至凹槽142,进而从隔板124的外侧传输至稳焰槽16。

其中,上盖14的底面S2与122的顶面S1基本平行,上盖14的底面S2和本体122的顶面S1间隔,上盖14的底面S2和本体122的顶面S1之间靠近火盖外侧的间隙即形成围绕在火盖10的外侧表面的稳焰槽16,燃气经通道1223导至稳焰槽16燃烧以实现传火功能。在一个例子中,上盖14的底面S2和本体122的顶面S1配合形成的稳焰槽16绕火盖10呈单圈的圆环状。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板124与稳焰槽16的开口水平相对。

可以理解,稳焰槽16的开口位于火盖10的外侧面,油烟和杂物等从稳焰槽16开口水平扩散至稳焰槽16内。如此,隔板124可以阻挡油烟和杂物等进一步扩散至通道1223内以避免通道1223堵塞,保持燃气流动通畅。

进一步地,上盖14的底面S2与所述隔板124的顶面S1平齐。

可以理解,隔板124凸设在本体122的顶面S1上,上盖14的底面S2与所述隔板124的顶面S1平齐,本体122的顶面S1到隔板124的顶面S1的距离和本体122顶面S1到上盖14底面S2的距离相同,也即是说,隔板124的高度h与稳焰槽16的开口宽度d基本相同。如此,从稳焰槽16的开口进入的油烟和杂物等均更容易受隔板124阻挡而更不容易扩散到通道1223中,进而使通道1223更不容易堵塞,进一步提高火盖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22包括均呈环状的外周壁1224、连接部1225和内周壁1226,连接部1225连接外周壁1224和内周壁1226并共同围成气腔1221,通道1223贯穿连接部1225,火孔1222贯穿外周壁1224。

如此,气腔1221位于外周壁1224和内周壁1226之间,连接部1225和外周壁1224形成有本体122的顶面S1,外周壁1224自连接部1225的外边缘向下延伸,内周壁1226自连接部1225的内边缘向下及向上延伸。通道1223竖直贯穿连接部1225,可以将燃气从气腔1221导出至凹槽142。火孔1222贯穿外周壁1224且自气腔1221向本体122外侧向上倾斜。如此,有利于燃气传输。

进一步地,124可凸设在连接部1225的顶面,或124可凸设在外周壁1224的顶面,或124可凸设在连接部1225的顶面和外周壁1224的顶面。

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稳焰槽16位于火孔1222上方。

可以理解,燃气传输出火孔1222后向上运动,有燃气传输出火孔1222时,稳焰槽16位于主火孔1222上方有利于稳焰槽16点燃从火孔1222传输出的燃气,火焰通过稳焰槽16传递至火孔1222。如此,在1222的火焰熄灭时,稳焰槽16起到重新点燃火孔1222的火焰的作用,从而起到稳焰的作用。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稳焰槽16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位于火孔1222的下方。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道1223的数量是多个,多个通道1223在隔板124的内侧沿本体122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分布。

如此,多个通道1223可以使得传输至稳焰槽16的燃气较均匀,燃烧器100燃烧时,稳焰槽16可以形成绕火盖10一圈的火焰,从而可以保证稳焰槽16传火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3、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22的顶面S1形成有环形的安装槽1227,上盖14的底面S2凸设有环状的安装板144,安装板14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安装槽1227内,安装槽1227位于在通道1223的内侧。

如此,上盖14安装在底盖12上时,安装槽1227可以为安装板144定位,进而方便了火盖10组装。安装槽1227位于通道1223的内侧,安装槽1227和安装板144配合使得从通道1223导出的燃气不容易从火盖10的内侧逸出,提高火盖10的燃气气路的密封性,燃气可以传输至稳焰槽16进行燃烧。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2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气腔1221间隔的通孔126,气腔1221围绕通孔126,本体122的顶面S1形成有自本体122的外侧面至内侧面向上倾斜的传火槽128,隔板124形成有缺口1242,上盖14盖设传火槽128,缺口1242与传火槽128对应连通以形成连通通孔126与火盖10外侧的传火孔18。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包括内火盖30,内火盖30容置在火盖10的通孔126,可以适应燃烧器100不同火力大小的要求。内火盖30和火盖10一起燃烧时,扩大了火焰燃烧的范围,有利于增大加热面积以便快速加热。

进一步地,稳焰槽16连通传火孔18。如此,燃烧器100改变火力大小时,如从小火增大火力时,燃气传输至火盖10,内火盖30处的火焰可以通过传火孔18传至稳焰槽16进而传递至火孔1222,从而传输至火盖10的火孔1222的燃气可以被点燃。传火槽128形成于本体122,火焰在内火盖30上方进行燃烧,倾斜设置的传火孔18有利于传火孔18连通内火盖30上方空间。在一个例子中,内火盖30可为陶瓷火盖,燃气在内火盖30处燃烧时,可形成红外火焰。请结合图9和图10,内火盖30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红外火孔32。

在一个例子中,安装板144均形成有缺口1242,缺口1242和传火槽128对应。如此,扩大了传火孔18的截面面积,有利于传火孔18高效地传递火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传火孔18的下方形成有连通通孔126的多个测温火孔1228。

可以理解,由于火盖10和内火盖30之间结构较为紧凑,燃烧器100的温度检测装置(如热电偶)通常设置在火盖10的外侧设置有测温火孔1228的位置,在燃烧器100的火焰意外熄灭时,温度检测装置发出熄火信号,燃气灶具可停止燃气供应,避免燃气泄漏。如此,内火盖30的火焰可以传递至测温火孔1228,也即是说,即使燃烧器100开启小火,只有内火盖30有火焰燃烧,位于火盖10外侧的温度检测装置仍可以通过测温火孔1228的火焰检测到温度,以提高检测准确性,避免在内火盖30存在火焰时,误触发燃气灶具关断燃气。

具体地,测温火孔1228靠近传火孔18设置,在测温火孔1228的火焰受到环境干扰而意外熄灭时,可以及时由传火孔18重新点燃,避免距离过远使得测温火孔1228重新点燃不及时或传火孔18内火焰过小无法传递至测温火孔1228而触发温度检测装置的发出熄火信号导致燃烧器100停火。

在一个例子中,多个测温火孔1228呈阵列分布。如此,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火焰的范围相对较大,避免测温火孔1228的火焰受环境影响偏移相应位置使得温度检测装置检测不到火焰而导致燃烧器100停火。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在一个例子中,本体122形成有通气槽1229,通气槽1229连通通孔126且与气腔1221间隔设置,测温火孔1228连通通气槽1229。如此,测温火孔1228连通通气槽1229进而连通通孔12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炉头20形成有与中环燃气腔室22间隔设置的内燃气腔室24,内火盖30所在的通孔126连通炉头20的内燃气腔室24,中环燃气腔室22围绕内燃气腔室24,通孔126对应内燃气腔室24设置,内燃气腔室24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经通孔126传输至内火盖30上方进行燃烧,同时,内燃气腔室24的燃气还可以经通孔126和通气槽1229传输至火盖10的测温火孔1228外进行燃烧。保证燃烧器100开启时测温火孔1228处有火焰。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传火槽128形成有内火孔1282和内火槽1284,内火孔1282连通通孔126和传火槽128,内火槽1284连通通孔126且自传火槽128内壁延伸至本体122的外侧面。

其中,内火孔1282和内火槽1284均连通通气槽1229进而连通通孔126,如此,内火孔1282和内火槽1284可为传火孔18提供燃气,有利于保证传火的稳定性。内火槽1284延伸至本体122外侧,传火孔18还可以通过内火槽1284将火焰传递至测温火孔1228,有利于保证温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个例子中,内火孔1282为多个,多个内火孔1282均匀分布在内火槽1284两侧。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内火孔1282为4个。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火孔128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盖14的顶面对应传火槽128的部位设置有拱形部146,拱形部146自上盖14的中部向上盖14的内侧方向向上倾斜。

如此,火盖10内侧设置有内火盖30,拱形部146可以增大传火孔18在火盖10内侧的开口,使得内火盖30的火焰可以高效稳定地传递至传火孔18,同时,可以保持传火孔18内空气流通,使得传火孔18内火焰燃烧稳定,有利于提高传火孔18的传火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8、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外环火盖40,外环火盖40基本呈环状且设置在火盖10外侧,炉头20形成有与中环燃气腔室22间隔设置的外环燃气腔室26,外环燃气腔室26围绕中环燃气腔室22,外环火盖40设置在外环燃气腔室26上。

如此,外环燃气腔室26内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传输至外环火盖40进行燃烧,内火盖30、火盖10和外环火盖40共同燃烧时,大大的扩大了火焰燃烧的范围,同样有利于增大加热面积以便快速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炉头20包括第一引射管50、第二引射管60和第三引射管70,第一引射管50连通内燃气腔室24,第二引射管60连通中环燃气腔室24,第三引射管70连通外环燃气腔室26。

如此,三个引射管分别为内燃气腔室24、中环燃气腔室22和外环燃气腔室26独立供气,有利于燃烧器100调节火力大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