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431发布日期:2019-05-21 21:1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火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燃气灶的内环火盖。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对锅体的加热方式基本都是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结合的方式,但火环的中心处仍是没有火焰的,会导致锅底中心位置的加热效果欠佳,为此,本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如专利号为ZL201420412292.5(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30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其公开了一种能将内环和中环集于一体且燃烧火焰能够竖直向上直喷的内环火盖,该火盖本体具有内环壁和外环壁,内环壁的中央形成中央贯穿孔,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在环形通道底部开有通孔,上盖呈布满网孔的片状结构,该结构可使内环火盖燃烧集中,二次空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少,因而燃烧温度较高,热效率较好;另外,该火盖的外环壁上开有热电偶保火出气孔和点火出气孔,该火盖的上盖虽然为布满网状孔的片状结构,虽然其被溢液堵塞的机率较一般呈外周环状火孔的火盖小,但仍不可避免位于外环壁上的保火出气孔、点火出气孔以及上盖有被溢液堵塞的情况,为此,需要对此火盖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网状盖体不容易被溢液堵塞的燃烧器火盖。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保火孔以及点火孔不容易被溢液堵塞的燃烧器火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燃烧器火盖,包括有内环火盖以及覆盖其上的盖体,所述盖体呈布满火孔的片状结构,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围成有中央腔体,所述内环壁与外环壁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腔体内连接有第一盛液盘和/或外周腔体内连接有第二盛液盘,所述第一盛液盘与内环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盛液盘与外环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为了更好地盛接通过盖体的火孔向中央腔体向下流出的溢液,所述第一盛液盘包括有盘体,所述盘体位于所述中央腔体的中央部位,并且所述盘体的周缘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筋与内环壁相连接,所述相邻第一连接筋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的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能自下而上地通过中央腔体向盖体提供燃气。

同样为了更好地盛接能过盖体的火孔向外周腔体向下流出的溢液,所述第二盛液盘由围绕在所述内环壁的外侧壁上的环状壁构成,所述环状壁的周缘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筋与外环壁相连接,所述相邻第二连接筋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的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能自下而上地通过外周腔体向盖体提供燃气。

优选地,所述环状壁自所述内环壁至所述外环壁逐渐向上倾斜。环状壁的设计使得第二盛液盘整体呈碗状,能更好地盛装溢液。

为进一步地使得保火孔以及点火孔不容易被溢液堵塞,所述外环壁的环状周壁上对应点火针和/或热电偶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盖体于所述通孔所在的位置方向局部向外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构成所述通孔的防水檐。

为了方便定位用作防水檐的凸台,所述环状周壁的顶部端面对应所述凸台的位置向下凹陷有与所述凸台搭接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内环火盖的内环壁以及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具有独立中心火和外周火的中央腔体和外周腔体,能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同时,在中央腔体和外周腔体内择一或均设有用于盛装溢液的盛液盘,以避免因溢液较容易进入与内环火盖适配、并布有火孔的网状盖体所带来的火孔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略去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内环火盖1以及覆盖其上的盖体2,盖体2呈布满火孔21的片状结构,内环火盖1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内环壁11围成有中央腔体111,内环壁11与外环壁12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121,中央腔体111内连接有第一盛液盘3和/或外周腔体121内连接有第二盛液盘4,为了更好地实现防止溢液堵塞盖体2火孔21,本实施例的中央腔体111内具有第一盛液盘3,外周腔体121内具有第二盛液盘4,其中,第一盛液盘3包括有盘体,盘体位于中央腔体111的中央部位,并且盘体的周缘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筋31与内环壁11相连接,相邻第一连接筋31之间的间隔构成第一间隙32,该第一间隙32能自下而上地通过中央腔体111向盖体2提供燃气。第二盛液盘4由围绕在内环壁11的外侧壁上的环状壁构成,环状壁的周缘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筋42与外环壁12相连接,相邻第二连接筋42之间的间隔构成第二间隙41,该第二间隙41能自下而上地通过外周腔体121向盖体2提供燃气。更好地,环状壁自内环壁11至所述外环壁12逐渐向上倾斜,该环状壁的设计使得第二盛液盘4整体呈碗状,能更好地盛装溢液。为进一步地使得保火孔123以及点火孔122不容易被溢液堵塞,外环壁12的环状周壁上对应点火针和/或热电偶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可以为仅与点火孔122对应的点火孔122,或是仅与热电偶对应的保火孔123,或是包括与点火孔122对应的点火孔122以及与热电偶对应的保火孔123,为了使得保火孔123以及点火孔122不容易被溢液堵塞,盖体2于通孔所在的位置方向局部向外延伸有凸台22,凸台22构成点火孔122与保火孔123的防水檐,最后为了方便定位用作防水檐的凸台22,环状周壁的顶部端面对应凸台22的位置向下凹陷有与凸台22搭接的缺口12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