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烧装置用炉条、垃圾焚烧用炉排、垃圾焚烧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9385发布日期:2020-08-25 19:5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焚烧装置用炉条、垃圾焚烧用炉排、垃圾焚烧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焚烧装置用炉条、垃圾焚烧用炉排、垃圾焚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一直是发电业中占比相当大的一部分,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离不开火力发电对于电力系统的支持。而较为传统的火力发电一直采用燃烧煤矿等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燃料,虽然供热稳定,但是一方面转化率不高,另一方面对环境污染较重,同时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也是不利于持续发展的。

基于此,后续火电行业发展有循环硫化床式的发电模式,在流化床的作用下不仅仅是煤炭资源作为燃料进行燃烧,而且很多可燃物质都可以用来燃烧发电,而且转化率较高,污染性较小,有利于持续性的发展。进一步的,对于垃圾处理的众多手段中,燃烧发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代替掩埋作业量日益增多,因为将垃圾作为可燃燃料进行发电供能是一举多得的技术,而在对垃圾物处理和燃烧过程中对于炉条的要求相当高,一方面要求耐热耐酸耐腐蚀,可以对大部分的垃圾进行均匀分散,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以将大部分的垃圾粉碎,但是现实生产中往往难以实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特别的对于成排的炉条来说一旦有坚硬的垃圾卡住,极易让炉条产生断裂,而一个炉条的断裂即让整个焚烧系统陷入停产,更换则更加麻烦,需要等待冷却,整体拆卸再重新启动,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装置用炉条,有利于提高垃圾焚烧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少数炉条损伤对整体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焚烧装置用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条的侧面上设有连接装置,且所述炉条的另一相对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装置配合的细长凹槽,所述炉条端部还搭接有驱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结构可以驱动炉条进行运动,一方面有利于将上端承接的垃圾向前运输摊平燃烧,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不同的驱动速率产生交叉剪切,达到对垃圾进行的粉碎效果,而通过连接装置和细长凹槽的连接结构使得每根炉条独立性较强,一根损伤时在相邻两根炉条的夹持作用下可以继续工作,降低了对整体焚烧系统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可拆连接于所述炉条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长凹槽的深度与所述连接装置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细长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相邻所述炉条之间的最大位移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呈多棱边设置,所述连接装置的两个短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细长凹槽的宽度,所述连接装置的两个长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细长凹槽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装置滑动插接于所述细长凹槽中,且所述细长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装置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为八边棱形凸块,且所述连接装置的长对角线大于所述细长凹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为两端凸起、中间内凹的骨型凸块。

一种垃圾焚烧用炉排,包括多个焚烧装置用炉条,且多个所述炉条并列设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细长凹槽的连接形成多排炉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排的底端搭接有驱动一排所述炉条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

一种垃圾焚烧处理装置,包括炉排。

细长凹槽为矩形或两端为弧形的矩形槽,而连接装置为八边楞形或骨型,通过连接装置和细长凹槽的连接结构使得每根炉条独立性较强,一根损伤时在相邻两根炉条的夹持作用下可以继续工作,即使断裂了,连接装置转动一定角度后还是会抵触在细长凹槽中,能够继续实现焚烧作业,降低了对整体焚烧系统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部分具有可更换端盖的炉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推力元件和清理元件的端盖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另一个具有推力元件和清理元件的端盖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第三种具有推力元件和清理元件的端盖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端盖的仰视图;

图6是图1中炉条的可移动炉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侧视图;

图8是炉条和金字塔形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固定炉条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可移动炉条的一个实施例侧视图;

图11给出了另一个可移动炉条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12示出了一种相邻炉条的横向槽的截面图;

图13示出了另一种相邻炉条的横向槽的截面图;

图14示出了第三种相邻炉条的横向槽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图1中相邻的两个炉条的横向槽相对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中相邻的两个炉条的横向槽另一种相对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中相邻的两个炉条的横向槽第三种相对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往复式炉排横截面;

图19示出了图18中一排可移动式炉排的结构;

图20示出了具有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

图21是图20的连接装置剖面图;

图22是图20中另一个连接装置的剖面图;

图23给出了正常生产中遇到故障的情况;

图24给出了炉排破碎时的状态图;

图25给出了炉排的正视图;

图26是炉条之间的接合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炉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7-1为27-2的a-a剖面示意图,27-2是炉条的侧视图,27-3为27-2的剖面示意图,27-4是炉条的等轴视图,27-5为27-2的b-b剖面示意图,27-6为27-2的c-c剖面示意图,27-7为27-2的d-d剖面示意图;

图28是将一排炉条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29是炉条之间的接合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1是炉条之间的接合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炉条,11、左侧,12、右侧,13、前表面,14、远端,15、近端,16、上部,17、纵向突出部,18、鼻部,19、鼻部,20、保持孔,21、阶梯状凹槽,22、第一端盖,23、第二端盖,24、固定装置,25、左侧,26、接合唇缘,27、附接孔,左近端改性区域28,左中央改性区域29,左远端改性区域30,右近端改性区域31,右中央改性区域32,右远端改性区域33,第一突起34,第二突起35,左侧36,附接孔37,第一接合元件38,孔39,第二接合元件40,孔41,第一炉条连接装置42,第一细长凹槽43,第二炉条连接装置44,第二细长凹槽45,横向槽46,横向槽47;48、下表面,49、上表面,金字塔形元件50;

60、炉排,62、炉条,63、炉条,65、前表面,66、横向槽,67、下垂直部分,68、上倾斜部分,70、端盖,70’、端盖,70’’、端盖,70’’’、端盖,74、螺栓,75、螺栓,80、固定炉条,上部81,前表面82,纵向突出部83、支撑构件84、近端改性区域86,中央改性区域87,远端改性区域88,左外表面94,上部96,废料块102,120、可移动炉条,向下延伸部分122,突起124,联接装置142,联接装置144,细长凹槽146,细长凹槽148,接合元件150,接合元件152,170、可移动台阶框架,174、推力元件,175、清理元件,176、螺栓,178、l形突起,179、t形狭缝,180、螺栓,182、t形狭缝,183、l形突起,188、接收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炉条,如图1所示,示出了炉条62和另一根炉条63,每根炉条均具有前表面65和上部16。前表面65包括下垂直部分67和上倾斜部分68,前表面65上设置有端盖70。端盖70包括两个面向上的部分,一个水平部分71和一个平行部分72,平行部分72贴合固定在前表面65的上倾斜部分68上。

如图2-4所示,端盖70通过从上部16的下侧插入的螺栓74,75固定到炉条62或63上,通过螺栓74和75的可拆固定作用使得水平部分71邻接上部16并且平行部分72邻接上倾斜部分68。而图2-4则分别给出了三种端盖70的不同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

图2示出了具有推力元件174和清理元件175的端盖70的一个实施例。推力元件174和清理元件175是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纵向突出部,其垂直于纵向轴线对齐。推力和清理元件固定连接在非固定炉条上效果较好,即如图9和10所示的可移动炉条120和固定炉条80,其连接到可移动台阶框架170,从而产生运动并与推力元件174和清理元件175形成配合。

推力元件174有助于燃料在图1中多个炉条形成的炉排60上的向后运动和循环,同时清理元件175有助于燃料向前运动和向下运动。如图3所示,在端盖70,70',70”内部设置有短螺栓176和具有相应螺栓头177,以及长螺栓180和对应的螺栓头181。螺栓176,180设置在端盖70,70',70“,70”'的t形狭缝179,182中。t形狭缝的下部由两个l形突起178以及183和端盖70,70',70“,70”'形成。为简单起见,端盖70'和70'''的一部分与端盖70“的部分相似的部分没有单独设置附图标记。

如图4所示,在螺栓176,180上设置垫圈,并且将相应的螺母185,186拧到螺栓螺纹上,然后点焊到螺栓176,180上。

图4示出了由上部16和端盖70,70',70“,70”'围设成的接收区域188,接收区域188的上部为端盖70且端盖7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台阶187和台阶184以便于和上部16相卡接对准,同时上部16中的孔比螺栓180的直径更大。以这种方式,不需要突起178,183分别和螺栓176,180的精确对准,通过接收区域188的台阶184和187即可提供对准。

在端盖70的另一实施例中,端盖70没有设置推力元件174或者具有清理元件175,图5示出了图1和2的仰视图,具有相应螺栓头177,181的螺栓176和180以与窗帘轨道中的窗帘钩类似的方式设置在t形狭缝179,182中,并且通过摩擦接合固定以防止水平移动。l形突起178,183之间的狭缝179,182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相应的螺栓头181,177的直径。

从图1中可以看出,炉条62和63的侧面均开设有多个排列整齐的横向槽66,横向槽66放置在每个炉条62,63的两个纵向侧上。横向槽从上部16延伸到纵向突出部17的垂直部分。横向槽66与垂直方向具有倾斜角度,使得一个纵向侧上的横向槽66朝向炉条62或63的一端倾斜,而相对纵向侧中的横向槽66朝向另一端倾斜。横向槽66可以用于将炉条62,63之间的堵塞的材料移除到炉条62,63下方,只需要通过相邻炉条62,63的相反方向移动的从而通过横向槽66实现。此外,横向槽66还具有将空气从炉条62,63下方流到上部16上方,以向材料提供燃烧气体的效果,有利于更充分的燃烧。

横向槽66之间的距离和横向槽66的宽度适于使得当炉条62,63产生相对运动时,从上部16掉落进入凹槽66内并接收的任何材料将被切割粉碎。横向槽66沿着炉条62,63的整个长度间距均匀设置多个,也有利于向炉排60的整个工作区域提供燃烧气体如空气。

图6和7示出了可移动的炉条10,这里,“可移动的”是指相对于台阶框架或支撑构件的运动。支撑构件未在图6和7中示出,但是可以在图6和7中看到,且图10-11显示了类似的炉排。

具体的来说,可移动炉条10具有左侧11,右侧12,前表面13,远端14和近端15。可移动炉条10具有上部16和超越纵向突出部17。端部15具有从上部16向下突出的两个突出的鼻部18,19。在可动炉条10的远端14处,上部16和纵向突出部17延伸到与上部16成一角度设置的前表面13,前表面13开设有保持孔20,第一端盖22或第二端盖23可借助于固定装置24可拆卸地固定到前面13上。如图7所示,前表面13的底部具有平坦的阶梯状凹槽21。

第一端盖22在侧视图中大致为l形,其左侧包括下表面48以及上表面49和下侧(未示出),上表面49与下表面48成一角度设置。下侧在靠近下表面48的下侧的端部处具有向上突出的接合唇缘26.第一端盖22具有从其上表面49延伸到其上表面的下侧的附接孔27。当第一端盖22的下表面48安装在前表面13上时,第一端盖22的下表面48垂直于可动炉条10的上部16方向。

可用作第一端盖22的替代物的第二端盖23在侧视图中大致为l形,具有左侧25和下侧(未示出)。下侧的端部处具有向上突出的接合唇缘26,第二端盖23也开有从其左侧25延伸到其前端的下侧的附接孔27。第二端盖23的左侧25是平的,并且当安装在前表面13上时垂直于可动炉条10的上部16。第一端盖22或第二端盖23用于推动所接收的材料以向前燃烧。第一端盖22或第二端盖23也设计成从炉条10的前面13移除,以便于维护。根据图1,可拆卸的顶部70,71,72可以替代地安装到炉条10上。与第一端部第二端盖22,23相比,可移除顶部70,71,72也可以容易地安装和移除。

端盖22,23的可拆卸性具有的优点是,当仅正面磨损时,不需要更换整个炉条。这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系统停机时间。炉条10的前端经常遭受磨损。端盖22,23的可移除性还允许使用不同类型的端盖。为了改善第一端盖22或第二端盖23的固定,接合唇缘26与凹槽21接合。此外,固定装置24通过第一端盖22或第二端盖23的连接孔27插入并与保持孔接合。

可动炉条10的纵向突出部17具有六个区域,左近端改性区域28,左中央改性区域29,左远端改性区域30,右近端改性区域31,右中央改性区域32和右远端改性区域33。上述区域28,29,30,31,32,33的表面是未加工的,其用于增强稳定性并抵消负载下的弯曲。相反,左侧11,右侧12的表面为平滑的。

纵向突出部17的左右近侧改进区域28,31包括第一突起34和第二突起35,它们均从纵向突出部17的下侧(未示出)向下延伸。第一突起34和第二突起35具有相同的形状并形成左侧和右侧近侧改进区域28,31的左侧36和后侧(未示出)。左侧和右侧近侧改进区域28,31还包括水平开设贯通的附接孔37。第一突起34和第二突起35的前端垂直于可动炉条10的上部16设置并面向前面13。

第一接合元件38设置在纵向突出部17的左侧11上,第一接合元件38位于左近端改进区域28和左中央改性区域29之间。第一接合元件38具有在远端之间的轴线上延伸的孔39。第二接合元件40也设置在纵向突出部17的左侧11上,第二接合元件40位于左中央改进区域29和左远侧改进区域30之间的纵向上。第二接合元件40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孔41。

第一炉条连接装置42设置在纵向突出部17的右侧12上,第一炉条连接装置42位于右远侧改进区域31和右中央改进区域32之间。第一炉条连接装置42具有第一细长凹槽43,第一细长凹槽43沿可动炉条10的远端14到近端15的伸长轴线方向开设。第二炉条连接装置44设置在纵向突出部17的右侧12上,第二炉条连接装置44位于右远侧改进区域33和右中央改进区域32之间。第二炉条连接装置44具有第二细长凹槽45,第二细长凹槽45沿可动炉条10的远端14到近端15的伸长轴方向开设。

图7的横向槽46和47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横向槽66和图9中所示的横向槽95,在图9和10中可以最好地看到炉条的横向槽95,在图10中,示出了横向槽126相对于竖直方向的约60°的角度。图7中第一组三个横向槽46从上部16的左侧11延伸到左中央改性区域29,该组横向槽46具有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第二组横向槽47从上部16的左侧11延伸到左侧近侧改进区域30.第二组横向槽47与第一组横向槽46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

如图6和7所示,可移动炉条10还具有可移除的金字塔元件50,其连接到上部16的远端。金字塔形元件50具有四个面,分别朝向前面13,左侧11,右侧12和可移动炉条10的近端15,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螺母和螺栓装置160将金字塔形元件50连接到上部16。

在炉条的布置中,每个可移动炉条10与水平相邻的固定炉条80对齐,使得其左侧11,17邻接相邻的固定炉条80的右侧12,17。一个可动炉条10相对于相邻的固定炉条80存在相对运动。在这里,“固定的”是指相对于台阶框架或支撑构件的运动,这意味着当支撑构件移动时,固定炉条80也与支撑构件一起移动。而金字塔形元件50用于改善待燃烧材料的混合和其输送速度。它被设计成可以在不更换整个可移动炉条10的情况下进行更换,便于维修,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图8示出了用于将金字塔形元件50固定到炉条10的远端的装置。炉条包括主体190,主体190的形状类似于工字梁。主体190包括向下突出的两个裂口,主体190被成形为从其表面的形状,两个或多个裂口向下突出。孔194设置在主体190中,用于接收螺栓191。在金字塔形元件50的底侧,设置有狭缝192。狭缝192具有扩大的上部193,螺栓191的头部设置在狭缝192的扩大的上部193中,并且螺母160设置在主体190的底部。螺栓191设置在螺栓191上。在主体190的孔194中和金字塔形元件50的狭缝192中,螺栓191穿过螺母160.螺母160点焊到螺栓191上。

第一接合元件38接合第一细长凹槽43,第二接合元件40接合第二细长凹槽45.此外,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38,40可在第一和第二细长凹槽43内移动,在这种相互连接的炉条的布置中,相邻的炉条在纵向轴线上的相对运动是可能的。即使是在可移动炉条10遭受破坏导致断裂的情况下,接合元件和连接装置之间的接合使得破碎的炉条能够继续相对于其邻近的移动,从而防止系统堵塞,维持正常的运转。

上部16用于接收待燃烧的材料并用于加重待燃烧的材料,横向槽46,47则提供了对上部16掉落的燃料进行自动清洁和向炉条10的上部16提供气体的作用。横向槽46,47有利地设置在左中央改性区域,这使得上部16之间和炉条10下方的空气流动成为可能。左和右中央改性区域29,32允许来自炉条下方的诸如空气的燃烧气体进入上部16。此外,左和右中央改性区域29,32通过上部16的冷却翅片作用将热量从上部16传递到左右中央改性区域29,32。从而左和右中央改进区域29,32使得移动炉条10能够受益于炉条10下方区域中的气体循环,形成有效的热传递,增加了炉条10的寿命。

图9示出了固定炉条80的侧视图,固定炉条80的左侧93具有左外表面94,其从固定炉条80的近端延伸到远端。左外表面94具有多个横向槽95。横向槽95从固定炉条80的上表面96延伸到固定炉条80的下表面98,同时该固定炉条80具有上部81和96,前表面82,纵向突出部83和支撑构件84。上部81被修改以形成向下延伸的钩85,纵向突出部83在其纵向侧之一上具有三个改进区域,分别为近端改性区域86、中央改性区域87和远端改性区域88,纵向突出部83的厚度在该改进区域中减小。

支撑构件84具有水平延伸部分90和垂直延伸部分91。水平延伸部分90的一端从垂直延伸部分91的中间部分延伸。垂直延伸部分91的上部92适于支撑固定炉条80的近端。支撑构件84可以由载体梁的横截面提供。左外表面94具有设置在近端改性区域86和中央改性区域之间的第一接合元件100和设置在中央改性区域87和远端改性区域88之间的第二接合元件101。

类似地,固定炉条80的右侧(未示出)具有右外表面,该右外表面从固定炉条80的近端延伸到远端。右外表面具有多个横向槽126,横向槽126从固定炉条80的上表面96延伸到固定炉条80的下表面98,并且与横向槽95具有相反的倾斜度。

右外表面(未示出)具有设置在近端改进区域86和中央改性区域87之间的第一连接装置(未示出)和设置在中央改性区域87和远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装置(未示出)。在图9中未示出的炉条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类似于图6中所示的连接装置42,44。

图10和11分别示出了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的可动炉条120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炉条120具有与图9的固定炉条80的部件类似的部件。炉条120的上部81在其近端处被修改以形成向下延伸部分122。此外,突出部124向下设置在炉条120的近端处,从纵向突出部83的下侧向下延伸。

向下延伸部分122和突起124的竖直部分限定空间,使得支撑构件84的竖直延伸部分91的上部92可在该空间内移动,如图10所示,上部92可以与突起124邻接,或者如图11所示上部92与向下延伸的部分122邻接。相比之下,根据图9,固定炉条80是相对于支撑构件84固定的。因此,如果固定炉条80水平放置在可移动炉条120附近,则在操作期间炉条80和120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运动。

类似于图9的固定炉条80,可动炉条120的左外表面94具有多个横向槽126,横向槽126从可动炉条的上表面96延伸。同样地,炉条120的右侧(未示出)具有右外表面(未示出),其从炉排杆的近端延伸到远端。右外表面具有多个横向槽126(未示出)。这些横向槽126从可动炉条120的上表面96延伸到可动炉条120的下表面98。

如前所述,横向槽95或126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使得在炉条80或炉条120两侧的横向槽95分别沿相同方向倾斜。图1和图2的炉条62和63的横向槽66可以是横向槽126。图10和11所示的固定炉条80的横向槽95相对地倾斜。

通常,可移动炉条120可具有两个相同的突起124,用于横向稳定。固定炉条80和可移动炉条120可具有不同的支撑构件84。在使用中,每个支撑构件84用于支撑多个炉条80和120,多个炉条80和120布置成使得一个固定炉条80水平放置在可移动炉条120附近,如图25所示。支撑构件84用于分别在炉条80或120的纵向方向上来回移动炉条80或120,前后运动时可以达到对上部96上承接的燃料进行搅拌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燃烧的充分程度。

在向前移动步骤中,支撑构件84从第一端移动到第二端。然后,支撑构件84的竖直延伸部分91的上部92邻接可动炉条120的纵向突出部83,以使可动炉条120沿与支撑构件84相同的方向移动。上部92也邻接如图10所示,固定炉条80的突起124沿相同方向移动。在向后移动步骤中,支撑构件84从第二端移动到第一端。支撑构件84的竖直延伸部分91的上部92邻接固定炉条80的向下延伸的钩85,以使固定炉条80沿与支撑构件84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11所示,上部92还邻接可动炉条120的向下延伸部分以在稍后的时间沿相同方向移动。这是因为上部92在其内部移动所需的时间。突起124和向下延伸部分122之间的空间。

换句话说,在向后移动步骤中,可移动炉条120将在固定炉条80之后开始移动。类似地,在随后的向前移动步骤中,可移动炉条120将在固定炉条80之后开始移动。重复前进和后退步骤。这种布置实现了废料的粉碎和运输。

固定炉条80的左侧横向槽95旨在与炉条120的右侧横向槽126配合以接收和粉碎燃烧材料,因为炉条80和120以相对于每个方式移动如上所述。

当右侧横向槽126的上端和左侧横向槽95的上端彼此对齐或重合时,接收燃烧材料可以发生在第一位置,如图15所示。接收空间128由相邻的炉条80和120的邻接侧以及它们各自的侧向横向槽95和126限定。如图15,16,17所示,由横向槽66的交叉限定的传送容积130在操作期间向上和向下移动。被捕获在凹槽95,126中的大垃圾颗粒在输送空间130中向上和向下移动,直到它们移动到炉条的顶部或底部或直到它们被剪切成较小的颗粒。被捕获在凹槽中的较小颗粒通过凹槽95,126落到炉条下方和/或也被剪切分开。

当相邻凹槽95,126的侧边缘朝向彼此移动时,发生卡在凹槽95,126中的材料的切割。由于切削力与槽95,126的倾斜之间的角度关系,两个相邻槽95,126的相对运动提供了切削力的增加。相应的切削角β在图16中示出,这是在该实施例中约为90°。它可以制成小于90°以便于空气传输。可移动台阶框架的推力被转换成垂直于凹槽95,126的正常切割力,并转换成平行于凹槽95,126的推进力。这改善了凹槽95,126的清洁。

图12,13和14示出了炉条槽95,126的若干实施例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具有矩形,锯齿形和圆形锯齿形状。具有图12中所示的矩形横截面的炉条槽95,126是特别有利的。它们提供良好的空气通量,两侧切边,易于加工。

图18显示了垃圾焚烧设备的往复炉条161的横截面,炉条的移动由箭头以及杆173的移动表示。在所示的横截面中,所有炉条都是固定的炉条80.水平相邻的炉条设计为可移动炉排,炉条位于所示横截面前面的横截面中并且在所示横截面后面的横截面中。在图19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一个固定炉条80的驱动组件,其包括每个第二固定炉条80,由可移动的梯级框架170支撑。一组非驱动的固定炉条80,包括每个中间固定炉条由固定台阶框架171支撑。可移动台阶框架170和固定台阶框架171包括t形支撑构件。框架170,17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t形支撑构件84由框架170,171的横截面提供。

在操作中,被驱动的一组固定炉条80通过可移动台阶框架170的t形支撑构件84向前和向后移动,而非驱动的一组固定炉条通过t形支撑构件保持就位。同样,水平相邻的炉条,在图19中看到,包括一组驱动的可移动炉条120和一组非驱动的可移动炉条120,其包括每隔一个可移动炉条120和每个中间可移动炉条分别为120。被驱动的一组可移动炉条120由可移动的台阶框架170支撑,并且非驱动的一组可移动炉条120由固定的台阶框架171支撑。

在操作中,驱动的一组可移动炉条120通过t形支撑构件84向前和向后移动,同时非驱动的一组可移动炉条120通过鼻形突起124来回移动。非驱动的一组可移动炉条120的可移动炉排条120可在上端和下端之间移动,该上端和下端之间的空间由向下延伸部分122和鼻形突起124围成,t形支撑构件84接合在其中。被驱动的炉条组的支撑构件84连接到驱动梁172,驱动梁172连接到推杆162。推杆162又连接到马达(未示出),马达经由杆173产生往复运动。

图19示出了三个随后的可移动炉条120,底部和顶部的可移动炉条120靠在固定台阶框架171上,中间的可移动炉条120靠在可移动台阶框架170上。如图所示,顶部的可动炉条120抵接于中间的可动炉条120的鼻形突起124上,从而可以形成动力的传递。

图20示出了图9的炉条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0示出了炉条140,其具有与图9的固定炉条80类似的部件。炉条140包括连接装置142、144,连接装置142和144分别具有细长的凹槽146,148。细长凹槽146,148分别与接合元件150,152接合。图21示出了通过在近侧处靠近接合元件152的炉条140的第一横截面,而图22示出了在远侧靠近接合元件150的通过炉条140的第二横截面。在使用中,接合元件150,152可在联接装置142,144的细长凹槽146,148内插接移动。

图23示出了固定炉条80,可动炉条120和固定炉条80'的俯视图。固定炉条80通过接合元件可移动地支撑在固定台阶框架171上,接合元件未在图23中示出。图中给出了一个废料块102被固定在固定炉条80和可动炉条120之间的情况:废料块102比固定炉条80和可动炉条120之间的间隙宽,并使可动炉条120和相邻的固定炉条80弯曲。受力方向可以沿着弯曲线103,103'产生,从而弯曲力矩施加到炉条120,80'上,二弯矩可能最终导致可移动炉条120的破裂。再加上热应力提高了通常由铸铁制成的炉条120,80'的磨损程度,变形力作用下弯曲性能较差,导致铸铁相对易碎。

根据实际生产终于到的情况,图24示出了破碎的炉条120,其由接合元件150,152支撑,接合元件150,152接合到相邻炉条80的细长凹槽146,148中并且通过相邻炉条80'的接合元件150,152接合。它接合到破碎的炉条的细长凹槽146,148中。破碎的炉排条的破裂线在破碎的炉条的接合元件之间延伸,其由z字形线表示。第一破碎件通过第一破碎件两侧上的接合元件152保持就位,并且第二破碎件通过第二破碎件两侧上的接合元件150保持就位。由此,防止两个碎片掉落并且垃圾处理厂可以继续操作。只要碎片没有受到太大损坏,它们保持在一起,从而防止垃圾从碎片之间掉落。

对于水平排的第一和最后一个炉条,可以在炉条的侧壁处设置接合元件和/或联接装置。图25示出了水平排的炉条上的正视图,固定炉条80与可移动炉条120交替。固定炉条80通过由虚线表示的接合元件150和连接装置142与可移动炉条120接合。固定炉条80与可移动炉条120交替。固定炉条80通过由虚线表示的接合元件150和连接装置142与可移动炉条120接合。固定炉条80与可移动炉条120交替。固定炉条80通过由虚线表示的接合元件150和连接装置142与可移动炉条120接合。

图26示出了图25的炉条80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6示出了包括八边形突起157的接合元件150。八边形突起157接合到破碎的炉条的细长凹槽146中,破碎的炉条80的两个部分在其自重下倾斜,直到细长凹槽146接触八边形突起157的两个相对边缘f,因此防止它们进一步倾斜。在图26中,两个接触点由箭头f表示。对于破碎的炉条80的另一侧上的八边形突起157发生相同的效果,该八角形突起157接合到相邻炉排杆120的细长凹槽142中并且以类似的方式用于固定炉条80以及可移动炉条120。在使用中,接合元件155在与相应的联接装置接合时经受剪切力。八边形突起157与联接装置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由剪切力引起的磨损减小。

当相邻的炉条相对于彼此移动时,被捕获在炉条之间的材料抵靠八边形突起157移动。八边形的边缘提供切割效果。此外,八边形凸起157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四个侧面在其抵靠八边形突起157移动时朝向顶部并朝向底部偏转材料。这提供了细长凹槽146的自清洁功能。

图27示出了图1中的炉条的不同视图,图27-4示出了沿图27-2的炉条的远端的线a-a的横截面图,图27-5示出了沿图27-2的炉条的第二联接装置的线b-b的横截面图,图27-6示出了沿图27-2的炉条的第一连接装置的c-c线的剖视图,图27-7示出了沿着27-2炉排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的d-d线的剖视图。

图27-5和27-6示出了在沿着杆的点处穿过炉条的横截面视图,其中连接装置位于该处。在图27-5和27-6中示出了图6的细长凹槽43,45,而为清楚起见省略了图6的相应可拆卸的接合元件38,40。

图28示出了将一排炉条80,120安装到台阶框架中的俯视图。从上方示出了阶梯框架的侧杆105,106和阶梯框架的t形轮廓的上部92。对于可移动的阶梯框架和固定的阶梯框架,安装过程基本相同。为了安装侧杆105,106,右侧杆106向外弯曲。然后,一排接一个地插入一排交替的固定和可移动炉条80,120的炉条。在插入期间,炉条的接合元件150,152插入左相邻炉条或左侧杆105的相应细长凹槽42,45中。在插入一排的最后一个炉条后,压力将杠杆降低,使得右侧杆106向内弯曲。

在图28的实施例的变型中,接合元件150,152和细长凹槽的放置是相反的。在另一个变型中,固定和可移动炉条排成一排是相反的。固定和可移动炉条的交替布置也可以使得在侧杆105,106旁边总是存在固定的炉条80.然后,炉条80可以固定到侧杆105,106上。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一排中使用奇数个炉条。炉条也可以成组插入。

图29示出了炉条的接合元件150'的另一实施例。接合元件150'具有骨状形式,在中间具有颈部197。例如,可以选择这种形式以减轻重量。在图29的实施例中,耦合元件由沿着相邻的炉条80的长度延伸的两个突起198,199形成。突起198,199在它们之间形成具有高度h的轨道。类似于如图26所示的八边形元件150,接合元件150'包括正面200和倾斜面201.接合元件150'包括两个端部202,203,其由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最大垂直延伸h限定。

图30示出了两个相邻的炉条80,120的横截面,其包括联接装置142'和接合元件150'。举例来说,具有接合元件150'的炉条被示出为可移动的炉条,并且具有联接装置142'的炉条被示出为固定的炉条80。图31示出了另一种改进,其中联接装置142“的尺寸大于在炉条80的相对侧上的接合元件150”。对于邻接的炉条120,接合元件150“'的尺寸大于耦合装置142'',以分别与耦合装置142“和接合元件150”相匹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