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6440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竹子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由于竹子含有竹油,而竹油是一种良好的天然香料,其香气具有典型的绿叶特征,接近瓜、果、茶的香型,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香料、医药、食品等方面有较大用途。然而直接采用竹子进行提取会浪费竹子这种原材料,且竹子还需要加工成成品进行销售,如此一来会增加生产成本。
[0003]竹子加工后会产生大量的竹肩、竹端头和竹边角料,现有处理竹肩的方法是焚烧、丢弃、填埋,或作为锅炉燃料等,其不足之处是,竹肩焚烧产生大量烟气,污染环境,竹肩中的多种有益成分被白白烧掉或者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和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烟气净化装置。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出气口连接烟气净化管道,烟气净化管道的出气口连接冷却塔,所述烟气净化管道包括多个弯管、直管和斜管。
[0006]进一步,所述烟气净化管道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斜管、第一直管、第二斜管和至少一个倒U型管。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直管处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直管包括水平管和第一竖直管,所述第一竖直管连接第一风机的出气口,所述水平管连接第一风机的进气口。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斜管与第一竖直管之间的夹角为135°。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斜管成S型。
[0010]进一步,所述倒U型管包括第二竖直管、第三竖直管和横跨于第二竖直管、第三竖直管之间的弯管,所述第二竖直管的管径大于第三竖直管,所述第二斜管连接与第二竖直管的上端一侧。
[0011 ] 进一步,所述燃烧室包括多排地下燃烧室,每排地下燃烧室设置有空气管道,所述空气管道从地下伸出至地面;所述空气管道的地下部分与每排地下燃烧室的入气口连接;地下燃烧室的后侧设有用于点燃竹肩的火道。
[0012]进一步,所述燃烧室的出气口与烟气净化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风机。
[0013]进一步,所述烟气净化管道的出气口还与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烟气的燃烧炉连接,燃烧炉的出气口连接用于烘干竹肩的竹肩烘干炉。
[0014]本发明所得烟气,可用于制备焦油、燃气、燃料等。
[0015]本发明所得竹炭,竹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能力,能吸湿干燥、消臭抗菌并具有负离子穿透等性能。由于所燃烧的竹肩是经过烘干压制成型的,因此竹肩进行不完全燃烧后可直接获得一定形状的、具有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的竹炭,比表面积大,并可用作燃料(如烧烤野炊的燃料)、水质净化、居室调湿、吸附异味、保健产品、美容美肤(如竹炭肥皂)、竹醋液、服装以及口罩等,使竹肩得到了充分综合增值利用,不仅避免环境污染,还成倍增值,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将冷却塔与烟气净化管道结合进行双重除尘,大大提高除尘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2)烟气净化管道依次包括第一斜管、第一直管、第二斜管和至少一个倒U型管,能够缩短管道走向,降低管道阻力和节省投资;
(3)通过设置多排地下燃烧室,可将大量竹肩置于多个地下燃烧室同时燃烧,进而获得大量的竹炭;且将竹肩堆积在地下燃烧室燃烧,使得产生的烟气不会污染环境;
(4)每排地下燃烧室之间设置有空气管道,空气管道从地下伸出至地面,通过空气管道向地下燃烧室通入空气或氧气,从而控制竹肩进行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
(5)将烟气用于烘干竹肩,提高烟气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1的出气口 11连接烟气净化管道2,烟气净化管道2的出气口连接冷却塔3,烟气净化管道2包括多个弯管、直管和斜管。
[0020]具体地,烟气净化管道2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斜管21、第一直管、第二斜管23和一个倒U型管24。将烟气净化管道2布置的尽可能短,以降低管道阻力和节省投资。第一直管处设有第一风机4,第一直管包括水平管22和第一竖直管25,第一竖直管25连接第一风机4的出气口,水平管22连接第一风机4的进气口。第一风机4用于将烟气净化管道2的烟气引入至冷却塔3内,以提高烟气输送速度,缩短工作时间。将第一风机4与第一直管连接,不会影响第一风机4的效率。第一斜管21与第一竖直管25之间的夹角为135°,选用第一斜管21能够提高烟气的流速,使得烟气快速输入至冷却塔3。第二斜管23成S型,从而缩短管道走向,进一步降低管道阻力。
[0021 ] 本实施例中,倒U型管24包括第二竖直管241、第三竖直管242和横跨于第二竖直管241、第三竖直管242之间的弯管243,第二竖直管241的管径大于第三竖直管242,第二斜管23连接与第二竖直管241的上端一侧。采用倒U型管24以减少水平管道,使得管道内的积尘能够自然滑下,不易造成堵塞。由于第二斜管23与第二竖直管241连接,因此第二竖直管241的管径大于第三竖直管242,使得走向更通畅。其中,第二竖直管241的管径是第三竖直管242的2倍。
[0022]本实施例中,燃烧室1包括多排地下燃烧室,地下燃烧室并排设置,每排地下燃烧室设置有空气管道12,空气管道12从地下伸出至地面。地下燃烧室同时燃烧竹肩时,经空气管道12向地下燃烧室内通入氧气,以控制地下燃烧室进行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以获得大量竹炭。空气管道12的地下部分与每排地下燃烧室的入气口 13连接;地下燃烧室的后侧设有用于点燃竹肩的火道。本实施例将多堆竹肩在不同的地下燃烧室内同时燃烧,既能够获得大量的竹炭,又具有成本低廉,制备时间短,环境友好的优点。燃烧室1的出气口11与烟气净化管道2之间设有第二风机,用于将燃烧室内的烟气引入至烟气净化管道2内,以提高烟气输送速度,缩短工作时间。
[0023]烟气净化管道2的出气口还与用于加热烟气的燃烧炉(图中未示出)连接,燃烧炉的出气口连接用于烘干竹肩的竹肩烘干炉。烟气净化管道2内残余的烟气一部分进入冷却塔3冷却,另一部分进入燃烧炉,通过加热烟气使之变成高温烟气,再进入竹肩烘干炉对竹肩进行烘干。燃烧炉和烘干炉的数量可根据竹肩的数量和烟气的产生量进行选择。燃烧炉包括炉壳、炉腔和设于炉腔下部的富氧空气入口,烟气净化管道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炉腔的侧面连接。富氧空气入口与输送富氧空气的设备连接,如连接氧枪。采用富氧空气加热烟气,既能够加快燃烧速度,促进燃烧安全,又能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和减少燃尽时间,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0024]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根据竹肩的数量选择地下燃烧室的数量,可以将一堆竹肩置于一个地下燃烧室内燃烧后,再将另一堆竹肩置于另一个地下燃烧室内燃烧,也可以将多堆竹肩在不同的地下燃烧室内同时燃烧,竹肩包括碎肩、成型的竹肩和不合格的竹筷,成型的竹肩其形状可以多种多样,如块状、条状或饼形,以便于燃烧竹肩后,获得一定形状的竹炭,从而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经火道点燃竹肩后,通过空气管道12向地下燃烧室内通入空气或氧气,控制竹肩充分燃烧,待竹肩燃烧结束后,将地上部分的空气管道12的进气口 121用砖头堵住即可;产生的烟气则进入烟气净化管道2,经除尘后,多余的烟气一部分进入冷却塔3冷却进行双重除尘,另一部分进入燃烧炉加热变成高温烟气,用于对竹肩进行烘干,从而实现烟气利用的最大化。
[0025]本实施例将冷却塔3与烟气净化管道2结合进行双重除尘,大大提高除尘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主权项】
1.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出气口连接烟气净化管道,烟气净化管道的出气口连接冷却塔,所述烟气净化管道包括多个弯管、直管和斜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净化管道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斜管、第一直管、第二斜管和至少一个倒U型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处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直管包括水平管和第一竖直管,所述第一竖直管连接第一风机的出气口,所述水平管连接第一风机的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管与第一竖直管之间的夹角为135°。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管成S型。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管包括第二竖直管、第三竖直管和横跨于第二竖直管、第三竖直管之间的弯管,所述第二竖直管的管径大于第三竖直管,所述第二斜管连接与第二竖直管的上端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包括多排地下燃烧室,每排地下燃烧室设置有空气管道,所述空气管道从地下伸出至地面;所述空气管道的地下部分与每排地下燃烧室的入气口连接;地下燃烧室的后侧设有用于点燃竹肩的火道。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出气口与烟气净化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风机。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净化管道的出气口还与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烟气的燃烧炉连接,燃烧炉的出气口连接用于烘干竹肩的竹肩烘干炉。
【专利摘要】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出气口连接烟气净化管道,烟气净化管道的出气口连接冷却塔,所述烟气净化管道包括多个弯管、直管和斜管。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除尘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竹炭。
【IPC分类】F23J15/08, F23G7/10, F23J15/02, F23J15/06
【公开号】CN105423316
【申请号】CN201510850314
【发明人】谢晚顺
【申请人】桃江县金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