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机高架对角烘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046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浆纱机高架对角烘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中浆纱机预烘室,尤其是一种浆纱机预烘室中烘筒的布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浆纱质量,经纱在浆纱过程中要经过浸浆和预烘。传统的烘房采用一列式预烘房,烘筒作平行布置。一列式布置时,从一个浆槽中引出的二片纱到预烘筒的行程不一致且较长,有不等的伸长;又二片纱间引出时呈水平状态而且分离角较小,经纱容易挂浆和粘连。烘筒分布在一个接近地面的水平面上,使得占地面积大,而操作空间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能显著提高浆纱质量和改善了工作条件的一种浆纱机高架对角烘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浆纱机预烘室中烘筒的高架上设有多组水平安装面与垂直安装面,每个烘房的四个烘筒,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水平安装面上,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垂直安装面上,形成对角形。
所述前浆槽中由上浆辊和压浆辊形成的纱线出口与对角形安装中的二只烘筒成近似45°的几何关系;对角处的二只烘筒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使二片经纱之间形成较大分离角;后浆槽中由上浆辊和压浆辊形成的纱线出口与对角形安装的二只烘筒成近似45°的几何关系;对角处的二只烘筒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使二片经纱之间形成较大分离角。
所述分别在前、后二片经纱下方留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并采用了合理的经纱对称式卷绕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前浆槽两层片纱到烘干的行程一致,伸长一致。后浆槽两层片纱到烘干的行程一致,伸长一致。
2、经过前浆槽的经纱到烘干后的行程与经过后浆槽的经纱到烘干后的行程差仍不相同,但差值比原有的方案要小。
3、经纱从浆槽中引出的角度由原有方案的0°变为现在的自下而上近似45°的角度,且湿片经纱间有较大的分离角,减少片经纱引出时夹带余浆和相互粘连。
4、整机机距离缩短,占地面积少。
5、高架呈角度布置,观察干燥烘筒容易,有操作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浆纱机预烘室中烘筒的高架上设有二组水平安装面与垂直安装面,每个烘房的四个烘筒,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水平安装面上,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垂直安装面上,形成对角形。在对应前浆槽4的预烘室中,烘筒7和8高架水平分布,烘筒9和10则垂直分布,两者呈对角型。在对应的后浆槽的预烘室中,烘筒14和15水平分布,烘筒16和17呈垂直分布,两者呈对角型。
前浆槽4中由上浆辊21和压浆辊20形成的纱线出口与直角形安装中的烘筒8和9成近似45°的几何关系;烘筒8和9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使经纱5和6之间形成较大分离角,并在经纱5和6下方留有操作空间;后浆槽11中由上浆辊23和压浆辊22形成的纱线出口与直角形安装的烘筒15和16成近似45°的几何关系;烘筒15和16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使经纱12和13之间形成较大分离角,并在经纱12和13下方留有操作空间。
如图1示,烘筒8和烘筒9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片经纱5和6进入烘筒时由下而上自然形成分离角。与传统的烘房布置相比,经纱从浆槽引出到进入烘筒预烘的距离变小,使从浆槽出来的湿纱以尽可能短的行程进入烘筒,减少了湿纱的额外伸长,也使得分离角变大,减少了相互粘连。片经纱5和6上浆后自下而上运动,避免了夹带余浆。片经纱12和13上浆后进入烘筒15和16取得了与片经纱5和6相同的效果。浆槽与相应烘房烘筒完全对称布置,从前浆槽4引出的烘筒8和9的两层片经纱5和6的行程一致,从后浆槽引出到烘筒15和16的两层片经纱12和13的行程一致,克服了两层片经纱伸长不一致的毛病。烘筒成对角布置,使得前浆槽上浆的湿经纱与后浆槽上浆的湿经纱的行程差异比原有的方案有明显的缩短。改变了传统的锡林全部以水平布置,在本方案预烘室中,由烘筒7、8、9、10组成的对角型与前浆槽间形成供操作人员工作的操作空间,由烘筒14、15、16、17组成的对角型与后浆槽间形成供操作人员工作的操作空间。同时,缩短了整台浆纱机的长度,减少了占地面积。
如图1所示,由不同经轴退绕出的经纱2和3,经过导纱辊1后,经纱2进入前浆槽4上浆。在上浆辊21和压浆辊20之间以一定的角度将经纱2分为两层片经纱5和6后,进入到排列成对角型的预烘燥烘筒7、8和9、10进行预烘干。将经纱5和经纱6经过导纱辊18合并。经纱3则进入后浆槽11上浆。在上浆辊23与压浆辊22之间以一定的角度将经纱3分为片经纱12和13,进入烘筒14、15和16、17预烘干。通过导纱辊19,片经纱12和13经导纱辊19合并。
权利要求1.一种浆纱机高架对角烘房,含烘房、高架、烘筒、浆槽、上浆辊、压浆辊、经纱,其特征在于浆纱机预烘室中烘筒的高架上设有多组水平安装面与垂直安装面,每个烘房的四个烘筒,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水平安装面上,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垂直安装面上,形成对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浆纱机高架对角烘房,其特征在于前浆槽(4)中由上浆辊(21)和压浆辊(20)形成的纱线出口与对角形安装中的烘筒(8)和(9)成近似45°的几何关系;烘筒(8)和(9)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使经纱(5)和(6)之间形成较大分离角;后浆槽(11)中由上浆辊(23)和压浆辊(22)形成的纱线出口,与对角形安装的烘筒(15)和(16)成近似45°的几何关系;烘筒(15)和(16)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使经纱(12)和(13)之间形成较大分离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浆纱机高架对角烘房,其特征在于在经纱(5)和(6)下方留操作空间,在经纱(12)和(13)下方留操作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中浆纱机预烘室烘筒的布置。其特点是浆纱机预烘室中烘筒的高架上设有多组水平与垂直安装面,每个烘房的四个烘筒,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水平安装面上,两个烘筒安装在高架的垂直安装面上,形成对角形。纱线从浆槽中引出,以较短的距离和一定的角度进入到烘筒预烘干。与原有布置相比,其有益效果为缩短了湿纱从浆槽进入烘筒的距离,减少湿纱额外伸长量;同时每个浆槽中两层湿纱行程一致,且成为从下向上方式进入烘筒,使两层湿纱伸长量相同,避免夹带余浆和相互粘连,从而提高了浆纱质量。高架对角布置还缩小了机器占地面积,扩大了湿纱区的操作空间。
文档编号F26B3/00GK2859404SQ20052007301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2日
发明者卞东柱, 王国祥, 束长青, 朱成山, 李晋, 沈金华 申请人:盐城市宏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