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208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技术领域,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板状换热器近来在制冷设备如空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中,板状换热器通常倾斜地放置在空调的箱体中,换热器与箱体的背板之间成预定角度,风机通常位于换热器下方,气流(即风)从下向上通过换热器,从而进行热交换。噪声是制冷设备如空调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由于噪声是一种污染,因此降低噪声一直是制冷设备的改进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制冷设备如空调的噪声的一个来源是气流穿过换热器时与换热器的翅片摩擦产生的,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模拟分析和大量的实验发现,气流通过换热器产生噪声的原因在于换热器倾斜或竖直地设置在制冷设备如空调的箱体内, 气流方向与换热器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该夹角通常为锐角或零度角,导致气流非平行的穿过换热器的翅片表面,气流与翅片剧烈碰撞摩擦,产生噪声,即风侧噪声。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意外地发现,气流与换热器表面之间的角度越小,噪音也越大。进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噪声主要是由于气流在换热器与箱体背板之间的区域的下部与换热器的翅片碰撞摩擦产生的。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减小噪声的换热器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包括箱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 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开;和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及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用于使进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区域内的气流至少在所述区域的一部分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穿过所述换热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导风部件可以使气流至少在换热器与背板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由此减小气流与换热器的翅片之间的碰撞摩擦,降低了噪声。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用于使所述气流至少在所述区域的下部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穿过所述换热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所述区域的下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或零度角。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沿从下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所述区域内且沿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 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区域的下部且固定到所述换热器的下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θ为 20° ^ θ ^ 50° 或 90° 彡 θ 彡 12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上设有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为多个,所述多个导风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在所述区域内。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为平板或弧形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大于10毫米。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所述背板的下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形,其中所述导风部件还包括所述背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线形为波纹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线形由多个弧形段构成。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所述背板的下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形且所述导风部件由所述背板构成。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在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高度上为曲线形。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换热装置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和图12是传统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 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例方便目的,以用于空调的换热装置为例进行描述,此时,换热装置的“箱体”就是空调的箱体。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换热装置并不限于用于空调,也可以用于其它制冷设备,相应地,“箱体”是指其它制冷设备的箱体。图12示出了用于空调的传统换热装置的示意图,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100’和箱体(即空调的箱体)200’,换热器100’倾斜地设在箱体200’内,在图12中,换热器100’的上端靠在箱体200,的背板201,上。风机F,通常设在换热器100,与背板201,之间的区域的下方,用于向上向所述区域内吹送气流(风)A’,然后气流A’通过换热器100’而与换热器100’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如图12所示,换热器100,与背板201,之间的夹角α,等于换热器100,与气流 Α’之间的夹角β ’。本申请的发明人首先发现了空调的噪声的一个来源就是气流Α’通过换热器100’ 时,由于气流Α’与换热器100’之间存在夹角β,,而非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因此气流 Α’与换热器100’的翅片剧烈碰撞摩擦,产生噪声。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夹角β’ 越小,噪声越大,进而,噪声主要是由于气流在换热器100’与背板201’之间的区域的下部与换热器100’的翅片碰撞摩擦产生的,也就是说,噪声主要是在换热器100’与背板201’ 之间的区域的下部产生。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通过改变气流的流向和速度,减小了气流与换热装置的换热器的翅片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从而降低了由此产生的噪声。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箱体200 (示意性地示出),换热器100和导风部件。箱体200为空调的箱体。换热器100为板状平行流换热器,例如微通道换热器,然而,需要理解的是,换热器100并不限于此。
换热器100设在箱体200内且与箱体200的背板201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通常为锐角,可选地,夹角α也可以零度角,即换热器100竖直地设在箱体200内。下面以夹角α为锐角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多个扁管3和翅片4。例如,第一集流管1可以用作入口集流管,第二集流管2可以用作出口集流管。每个扁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多个扁管3沿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间隔开。翅片4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3之间。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为了描述方面,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作为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ZX(也可以称为纵向),扁管3的长度方向作为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HX(也可以称为横向)。导风部件用于使由吹向换热器100与背板201之间的区域G内的气流A至少在区域G的一部分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机F设在换热器和箱体200的下方,气流沿从下向上的方向进入区域G内。然而,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风机F也可以设在换热器100 和箱体200的上方,通过抽吸使气流从下向上进入区域G内,此外气流也可以倾斜或从侧向等进入区域G内。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气流A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是指导风部件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是使气流A尽可能地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当然,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气流A都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而可以是一部分气流A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其他部分的气流A在导风部件的作用下尽可能地接近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可以理解的是,其他部分的气流A与换热器100直接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如图1所示,气流A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β (气流A与换热器100所在的平面的夹角β)可以为90度(即气流 A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也可以为89度,85度,80度等,也就是说,只要导风部件可以使气流A尽可能地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就可以。由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趋于垂直”是一种趋势,是设置导风部件的目的,而不是指导风部件使所有气流A必须完全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换言之,如图1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气流A与换热器100的夹角β增大,也就是说,“趋于垂直”就是使夹角β相对于夹角α变大。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意外地发现了,噪声主要是气流A在区域G的下部(例如, 在图1中,接近换热器100的下端,即接近第二集流管2的区域部分,至于区域G的下部的具体尺寸则没有限制,只要导风部件可以改变该区域部分内的气流方向使其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即可)与换热器100的翅片3碰撞摩擦产生的。因此,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只要导风部件可以使气流A在区域G的下部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就可以显著地降低噪声。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有利地,所述导风部件至少设在区域G的下部。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设置导风部件,改变气流A的方向,使气流A至少在区域G的一部分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减小了气流A与换热器 100的翅片3的碰撞摩擦,降低气流速度,从而降低了噪声。通过设置导风部件,气流A改向且速度降低,如上所述,气流A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即气流A平行地掠过翅片 3,降低气流A与翅片3的碰撞和摩擦,从而降低了噪声。如上所述,噪声主要是气流A在区域G的下部与翅片3碰撞摩擦产生的,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导风部件设在区域G的下部,就可以显著地降低噪声。然而,可选地,导风部件可以沿上下方向设在整个区域G内,下面将会描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300,例如,导风板 300可以为矩形平板,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下面将会描述。导风板300设在换热器100 与背板201之间的区域G内且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ZX(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导风板300可以邻近换热器100的下端(邻近第二集流管2)设置,即设置在区域G的下部。根据本发明的此示例,通过导风板300可以使区域G内的,有利地是区域G下部的气流A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从而减小气流A与翅片3的摩擦碰撞,降低了噪声。而且,导风板300形式的导风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拆卸方便。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θ为 20° < θ <50°,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意外发现,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θ在上述范围内,降低噪声的效果更佳。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即背板201在换热器100的右侧的情况下,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θ是指沿顺时针从换热器 100到导风板300的夹角。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当背板201在换热器100左侧的情况下,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θ是指沿逆时针方向从换热器100到导风板300的夹角。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 θ为90° ( θ <120°,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夹角θ在上述范围内,降低噪声的效果也更佳,与θ在20° < θ <50°范围内对噪声降低的程度相当。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300上可以设有通孔,以允许一部分气流A穿过导风板300,由此可以减小气流与导风板300的碰撞,进一步改善气流流动,降低噪声。在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导风板300位于区域的下部。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风板300固定在换热器100的下端。可选地,导风板300 也可以与换热器100下方的接水盘(未示出)连接,或者与空调箱体200上其他支撑件连接。在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导风部件设在区域G的下部,就可以显著地降低噪声。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风板300为多个,所述多个导风板30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在区域G内,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风板300与换热器100的夹角相同,可选地,它们的夹角也可以不相同。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导风板300为平板。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导风板300为弧形。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其中导风板300为月牙形。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300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需 要理解的是,导风板300的厚度可以不均勻,边缘可以是尖角、圆角或直角。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当导风部件为导风板300时,当导风板300的宽度L(如图1所示)大于10毫米时,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噪声。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至少背板201的下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形,由此,导风部件还包括背板201。换言之,背板 201与导风板 300共同构成了导风部件。如图8所示,背板201的中间部和下部为波纹状的曲线形,波纹可以由曲线段构成,也可以由直线段构成。由此,背板201的曲线状的部分可以使气流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减小噪声。可选地,背板201在上下方向的整个高度上也可以都形成为曲线状,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背板201 的曲线状部分由多个弧形段构成。下面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 至少背板201的下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形,更具体而言,为波纹状的曲线形。在图10 所示的实施例中,背板201的中部和下部为波纹状。与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在图 10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与背板201之间没有设置导风板300,而气流仅由曲线状的背板201的部分导引以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100,因此,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 导风部件仅由背板201构成。优选地,背板201在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高度上都可以为曲线形。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换热装置,该实施例与图10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背板201的曲线状的部分由多个弧形段构成,其他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设置导风部件,改变气流的流向和减小流速, 使气流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从而减小了气流与换热器的翅片的碰撞摩擦,由此降低了噪声。例如,当用于空调时,可以限制降低空调的噪声,提高舒适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开;和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及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用于使进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区域内的气流至少在所述区域的一部分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穿过所述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用于使所述气流至少在所述区域的下部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穿过所述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所述区域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或零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沿从下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所述区域内且沿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区域的下部且固定到所述换热器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θ为20°彡θ彡50°或90°彡θ彡12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设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多个,所述多个导风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在所述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平板或弧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大于10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6-1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背板的下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形,其中所述导风部件还包括所述背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形为波纹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形由多个弧形段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背板的下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形且所述导风部件由所述背板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高度上为曲线形。
全文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箱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开;和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及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用于使进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区域内的气流至少在所述区域的一部分垂直和/或趋于垂直地穿过所述换热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导风部件可以使气流至少在换热器与背板之间的区域的下部垂直或趋于垂直地通过换热器,由此减小气流与换热器的翅片之间的碰撞摩擦,减小噪声。
文档编号F24F13/24GK102305462SQ20111020734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刘玉宝, 杨静, 秦朋, 董洪洲, 黄宁杰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