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340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装置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在空调中。传统的换热装置通常为平板状。但是在某些应用场合,需要将换热装置折弯以便将换热装置分成彼此成预定角度的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使用中,换热装置放置在箱体内,风从换热装置的下面向上流动, 通过第一和第二换热器时与换热管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换热性能是换热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提高换热性能是换热装置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以下事实的发现对于折弯式换热装置,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风速在换热装置表面的分布均勻性对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换热装置放置在箱体内,空气从下向上流动,整个换热装置表面的风速分布不均勻,影响了换热性能。更具体地,换热装置的底部离箱体较近,风受箱体的影响较大,风阻力大,风速小;换热装置的上部离箱体较近,风受箱体的影响较小,风阻力小,风速大,由此影响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因此,改善风速分布的均勻性就可以提高换热装置的性能。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改善了风速分布均勻性,提高了换热性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下端在纵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成预定夹角9,其中0< θ <180° ;和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用于将风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导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大体倒V形换热装置,导风部件可以将风导向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提高了风速在换热器表面的分布均勻性,提高了换热器性能。有利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端和第二换热器的下端平齐,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H,所述导风部件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的最低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Η1,其中0 ( Hl/H ( 4/5。具体地,所述导风部件为V形导风板。可选地,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侧壁的上沿和第二侧壁的上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部和第二换热器的上部相连。有利地,在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水平面上,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Li,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在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顶沿的水平面上,L2/(L1+L2+L3) = 1,在除了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顶沿之外的水平面上, 0 ( L2/(L1+L2+L3)彡 0. 95。可选地,所述V形导风板的底部一侧设有导水槽。可选地,所述V形导风板的两侧壁为相向凸出的弧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在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在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导风部件在横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相连。有利地,所述导风部件为V形,且所述V形导风板的两侧壁的上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相距预定距离。有利地,在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任一水平面上,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Li,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0 < L2/ (L1+L2+L3) ^ 0.95ο可选地,所述导风部件为橄榄形导风板,或为具有圆形截面或菱形截面的管。有利地,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导风板和第二组导风板在横向上间隔开,每一组内的导风板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排列。可选地,所述导风板为平板或弧形板,且第一组内的导风板与第二组内的导风板
--对应。可选地,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开排列, 且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形状彼此不同。有利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将单个平板换热器折弯形成或由两个独立的平板换热器构成。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表面的风速曲线图和传统换热装置的表面的风速曲线图的对比;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9是图8所示换热装置的主视图;图10示出了图8所示换热装置在运输时的状态;图11示出了图8所示换热装置水平使用时的状态;图12示出了图8所示换热装置水平使用时的另一状态;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和图21是放置在箱体内的传统换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在本发明中,第一换热器的上端与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相连,可以是第一换热器的上端与第二换热器的上端彼此接触或相距非常小的距离。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风速在换热装置表面的分布均勻性对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图21是放置在箱体200’内的传统换热器100’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传统换热器100’成大体倒V形,风从下向上吹。传统换热器100’顶部的风速过大,在传统换热器100’的下部会存在一个风吹不到的“死区”,“死区”内风速小,换热效果很差。 因此,风速在传统换热器的表面分布不均勻,影响了换热性能。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导风部件3。第二换热器2的上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上端相连,第二换热器2的下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下端在纵向x(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成预定夹角9,其中0< θ <180°,从而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构成大体倒V形换热装置,由此第一换热器1的内表面(图1中第一换热器1的右侧表面)与第二换热器2的内表面(图1中第二换热器2的左侧表面)彼此相对。第二换热器2的上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上端相连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第二换热器 2的上端可以与第一换热器1的上端可以接触,或者相距非常小的距离,或直接或通过连接件相连,只要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可以限定出大体倒V形换热装置。导风部件3位于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之间,用于将风分别朝向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导引。更具体而言,导风部件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的内表面与第二换热器2的内表面之间。如图1所示,在使用中,当换热装置沿竖直方向Z定向,即倒V形换热装置开口朝下,风从下向上吹送,导风部件3将风分别导向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从而提高了风速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表面分布的均勻性。换言之,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表面上,沿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方向L,风速均勻,由此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效果。图2中的实线示出了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方向L上风速分布的曲线图,虚线示出了在传统换热装置的长度方向上风速分布的曲线图。从图2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增加导风部件3,风由导风部件3导向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从而改变了风速的分布均勻性,减小了换热装置下部的“死区”范围,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方向L上,风速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表面分布更加均勻,从而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一换热器1的下端和第二换热器2的下端平齐,例如, 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可以轴对称。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在竖直方向Z上的高度为H,导风部件3的最低点与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的最低点在竖直方向Z上的距离为H1,有利地,0彡H1/H彡4/5。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0彡h/H彡4/5 时,风速分布更加均勻,换热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风部件3为大体V形导风板。V形导风板3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图1中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沿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的上部和第二换热器1的上部相连。换言之,V形导风板3的左侧壁的上沿与第一换热器1的内侧面相连且邻近第一换热器1的上端,V形导风板3的右侧壁的上沿与第二换热器2的内侧面相连且邻近第二换热器2的上端。有利地,V形导风板3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可以设有预定数量的通孔,以调节风速在换热装置表面的分布均勻性。如图1所示,在通过V形导风板3的水平面S上,V形导风板3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V形导风板3的第一侧壁与第一换热器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i, V形导风板3的第二侧壁与第二换热器2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3。有利地,在通过V形导风板3的顶沿的水平面S上,L2/(L1+L2+L3) = 1,即Ll = L2 = 0。在除了通过所述V 形导风板的顶沿之外的水平面S上,0彡L2/(L1+L2+L3)彡0. 95。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将 L2/ (L1+L2+L3)设在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改善风速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表面的分布均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为彼此独立的换热器。第一换热器1 和第二换热器2可以均为平板换热器。例如,第一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一换热管13和第一翅片(图1中未示出),换热管13例如为扁管,第一换热管13彼此平行地设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且每个第一换热管13的两端分别于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第一翅片设在相邻的换热管13之间。同理,第二换热器2包括第三集流管21、第四集流管22、第二换热管23和第二翅片(图1中未示出),换热管23例如为扁管,换热管23彼此平行地设在第三集流管21和第四集流管22之间,且每个第二换热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集流管21和第四集流管22相连以连通第三集流管21和第四集流管22,第二翅片设在相邻的换热管23之间。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集流管12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四集流管22彼此接触。可选地,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集流管12 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四集流管22通过连通管4连通,从而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串联。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可以通过将单个平板换热器折弯形成,换言之,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是单个平板换热器折弯后的形成的两部分。如图8-10所示,换热装置包括第一集流管11和第三集流管21,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三集流管21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换热管在预定位置处折弯,从而换热装置被分成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由此每个换热管被分成第一换热管13和第二换热管23,每个翅片被分成第一翅片14和第二翅片M。为了便于折弯,在折弯部5处,相邻的换热管之间没有设置翅片。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彼此串联。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通过将单个平板换热器折弯形成,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主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运输时的折叠状态。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运输时可以折叠,从而节省空间,便于运输。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并不限于沿竖直方向Z定向,如图11和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可以沿水平方向定位,即V形换热装置的开口水平定向,例如,在图11和12中,风沿水平方向从左向右吹送,V形导风板3可以风导向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从而提高了风速在换热装置表面的分布均勻性,提高了换热性能。如图8和9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V形导风板3的第一侧壁的上沿通过卡板6安装在第一换热器1的上部,位于第一换热器1的内侧和外侧的卡板6例如可以通过螺栓相连。同理,V形导风板3的第二侧壁的上沿通过卡板6安装在第二换热器2的上部, 位于第二换热器2的内侧和外侧的卡板6例如可以通过螺栓相连。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时,换热装置表面会产生冷凝水,如果导风板3与换热装置表面直接接触,导风板3的表面也会有冷凝水产生,冷凝水将会沿着导风板3滴落。如图11和12所示,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水平定向且蒸发器时, 为了防止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器1上的冷凝水通过导风板3直接滴落,在导风板3的底部 (图11和12中的左端部)一侧设有导水槽,用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如图11所示,导风板3由两个彼此独立的上侧板和下侧板构成,其中下侧板的左端折弯以形成向上延伸的延伸部32,即下侧板为大体L形,上侧板的左端与下侧板的折弯处相连,从而构成导水槽。如图12所示,可选地,导风板3可以一体形成,在导风板3的左端上部设有延伸部 32,延伸部32与导风板3限定出导水槽。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其中导风部件3为V形导风板,且导风板3的两侧壁为朝向彼此凸出的弧形。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其中导风部件3与图3中的导风部件3的形状相同,根据图4所示实施例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器7,第三换热器7例如包括两个集流管71和72,集流管71和72之间连接有换热管,相邻管之间设有翅片,换言之,第三换热器7可以与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 2的结构相同,集流管71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三集流管21相邻,且第三换热器7与第二换热器2成预定角度,从而图4所示的换热装置为大体N型。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例如可以构成大体W型,M型等。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未示出),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在横向Y上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安装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在横向Y方向上的另一侧,换言之,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限定出大体倒V形空间,导风部件3在横向Y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侧板相连,由此,将导风部件3位于所述大体倒V形空间内。如图5所示,导风部件3为V形,V形导风板3的两侧壁的上沿分别与第一换热器 1的上端和第二换热器2的上端相距预定距离。在通过V形导风板3的任一水平面上,V形 1导风板3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V形导风板3的第一侧壁与第一换热器1之间的距离为L1,V形导风板3的第二侧壁与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距离为L3,有利地, 0 ^ L2/(L1+L2+L3)彡0.95。通过将L2/(L1+L2+L3)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速在换热装置表面的分布均勻性,进一步提高换热性能。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例,当导风板3的形状和尺寸固定,Hl取一定值,通过调整导风板的夹角,可以对风速的分布均勻性的优化,提高换热性能。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其中导风组件3包括位于上面的第一 V形导风板3a和位于下面的第二导风板北。图13-16示出了换热装置的可选实施例, 在图13中,导风部件3为大体橄榄形导风板,在图14中,导风部件3为具有圆形截面的管, 在图15中,导风部件3为具有菱形截面的管,在图16中,导风部件3为设有开口且在开口两侧分别设有延伸部的圆形管。如图17-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件3包括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可以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导风板31a和第二组导风板31b在横向Y上间隔开, 且每一组内的导风板在竖直方向Z上间隔开排列。第一组导风板31a沿方向A将风导向第一换热器1,第二组导风板31b沿方向A将风导向第二换热器2。通过将导风部件3分成多个导风板,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速在换热装置表面的分布均勻性,进一步提高换热性能。而且,通过调节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每个导风板的角度,可以方便地调整对风的导引, 使得风速在换热装置的表面的分布均勻性。导风板31a,31b可以为平板,如图17所示,可选地,导风板31a,31b也可以为弧形板如图18所示。如图17和18所示,第一组内的导风板31a与第二组内的导风板31b—一对应。彼此对应的导风板31a,31b之间在横向Y上的间距可以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 如图19所示。在图17和18所示的实施例中,同一组内的相邻导风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可以相等。可选地,如图19所示,同一组内的相邻导风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也可以不相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组内的相邻导风板31a距离第一换热器1的内表面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理,第二组内的相邻导风板31b距离第二换热器2的内表面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导风部件3可以包括多个导风板, 所述多个导风板沿竖直方向Z间隔开排列,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形状可以彼此不同,从而可以根据风速沿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方向的变化设置合适形状的导风板,由此实现风速分布均勻性的最优化。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导风部件3的最低点都高于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 的最低点。可选地,导风部件3可以向下延伸超出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最低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大体倒V形换热装置,在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设置了导风部件3,导风部件3可以将风导向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提高了风速在换热器表面的分布均勻性,提高了换热器性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下端在纵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成预定夹角θ,其中 0 < θ < 180° ;和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用于将风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导弓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端和第二换热器的下端平齐,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H,所述导风部件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的最低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Η1,其中0彡Η1/Η彡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为V形导风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侧壁的上沿和第二侧壁的上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部和第二换热器的上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水平面上, 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Li,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 L3,其中在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顶沿的水平面上,L2/(L1+L2+L3) = 1,在除了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顶沿之外的水平面上,0 ( L2/(L1+L2+L3) ( 0. 9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导风板的底部一侧设有导水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导风板的两侧壁为相向凸出的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在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在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导风部件在横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为V形,且所述V形导风板的两侧壁的上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相距预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V形导风板的任一水平面上,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Li,所述V形导风板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 L3,其中 0 ( L2/(L1+L2+L3) ( 0. 9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为橄榄形导风板, 或为具有圆形截面或菱形截面的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导风板和第二组导风板在横向上间隔开, 每一组内的导风板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平板或弧形板,且第一组内的导风板与第二组内的导风板一一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开排列,且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形状彼此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将单个平板换热器折弯形成或由两个独立的平板换热器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下端在纵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成预定夹角θ,其中0<θ<180°;和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用于将风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导引。根据本发明的大体倒V形换热装置,导风部件可以将风导向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提高了风速在换热器表面的分布均匀性,提高了换热器性能。
文档编号F28F9/24GK102252558SQ2011101170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吴小辉, 汪峰, 蒋建龙, 高强, 黄宁杰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