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654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供暖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冬季用于供暖的电器多为直热式电暖器,往往在用电高峰同时用电,断电后就不能向室内持续供热。这种直热式电暖器的缺点是使用能耗大且供暖效果有限。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用电需求管理政策,推行峰谷电价,鼓励支持低谷蓄电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蓄热式电暖器应运而生,这种电暖器可利用夜间谷电电价时段充电蓄热,当达到预设温度后自动断电;白天峰电时段使用时,机器内部的蓄热体可持续向外界环境释放热量进行供暖。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目前市面上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在工作时其壳体表皮温度大多在80 100°C,有的甚至超过了 100°c,这样的高温使蓄热式供暖器在使用中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儿童,极易造成意外烫伤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该电蓄热式供暖器降低了壳体的表皮温度,避免了安全隐患,详见下文描述—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门,在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金属托板,所述金属托板上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处垂直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的两侧放置蓄热砖,在所述蓄热砖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电加热管的电源线连接外部温控器;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蓄热砖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具体为所述壳体上表面的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出风口及所述风门的一侧;所述壳体背面的所述散热孔为两组,分别位于背面的上下两端;所述壳体两个侧面的所述散热孔分别为两组,分别位于两个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壳体的材料具体为金属。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保温层与壳体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使空气可以占据空隙;避免了壳体直接紧贴保温层,热量由保温层快速传递至壳体表面,导致表面温度过高的弊病;由于壳体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均开具一定数量的散热孔,使得保温层与壳体空隙间的热空气可以更快速的释放至周围环境,使散热效率得到提高,保证了壳体表面温度维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并且通过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壳体表面温度为65±5°C,比其他蓄热式电暖器表面温度降低将近30%,避免了安全隐患。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电蓄热式供暖器的主视图;图5为电蓄热式供暖器的左(右)视图;图6为电蓄热式供暖器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I壳体;2:保温层;
3电加热管;4:蓄热砖;
5出风口;6:进风口;
7风门;8:散热孔;
9外部温控器;10:电加热管的电源线;
Ili金属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为了降低壳体的表皮温度,避免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参见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详见下文描述—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包括壳体I,壳体I顶部设置有出风口5,出风口 5处设置有风门7,在壳体I下部设置有金属托板11,金属托板11上设置有进风口 6,在进风口 6处垂直设置有电加热管3,电加热管3的两侧放置蓄热砖4,在蓄热砖4和壳体I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 ;电加热管的电源线10连接外部温控器9 ;保温层2包覆在蓄热砖4的外部,并与壳体I的上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在壳体I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8。其中,金属托板1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I连接;风门7为手动开启或关闭。电加热管电源线10通过接入外部温控器9中,实现了对蓄热过程温度的控制。其中,在壳体I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8具体为壳体I上表面的散热孔8位于出风口 5及风门7的一侧;壳体I背面的散热孔8为两组,分别位于背面的上下两端;壳体I两个侧面的散热孔8分别为两组,分别位于两个侧面的上下两端。进一步地,壳体I的材料优选为金属。其中,电加热管3具体为S形、U形、W形或以上几种形状的组合体;温控器9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进行选择;蓄热砖4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体等,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0033]其中,当蓄热砖4为矩形体时,保温层2则包覆在蓄热砖4的外围六个面,并与壳体I的上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下面以壳体I为金属壳体为例,详细的描述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的工作原理该电蓄热式供暖器可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进行充电蓄热,即开启电加热管3的电源,当达到预设温度即自动停止加热,热量经蓄热砖4及保温层2贮存;当需要供暖时,打开金属壳体I上表面的风门7,暴露出风口 5,外界冷空气经金属托板11上的进风口 6进入蓄热砖4的内部,经蓄热砖4加热后,热空气由于稀薄自动向上流动经上表面的出风口 5流出,形成自然对流换热。由于保温层2与金属壳体的I上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使空气可以占据空隙,金属壳体I不直接紧贴保温层2,因此热量不会直接通过高温的保温层2传递给导热性好的金属壳体I ;同时由于金属壳体I的上表面、背面和2个侧面具有散热孔8,使得保温层2与金属壳体I空隙间的热空气可以更快的传递给周围环境,达到降低金属壳体I表面温度·的目的。并且经过实验验证,该电蓄热式供暖器工作时的壳体表面温度为65±5°C,比其他蓄热式电暖器表面温度降低将近3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元器件的型号不做设定,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保温层与壳体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使空气可以占据空隙;避免了壳体直接紧贴保温层,热量由保温层快速传递至壳体表面,导致表面温度过高的弊病;由于壳体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均开具一定数量的散热孔,使得保温层与壳体空隙间的热空气可以更快速的释放至周围环境,使散热效率得到提高,保证了壳体表面温度维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并且通过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壳体表面温度为65±5°C,比其他蓄热式电暖器表面温度降低将近30%,避免了安全隐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顶部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出风口(5)处设置有风门(7),在所述壳体(I)下部设置有金属托板(11),所述金属托板(11)上设置有进风口( 6 ),在所述进风口( 6 )处垂直设置有电加热管(3 ),所述电加热管(3)的两侧放置蓄热砖(4),在所述蓄热砖(4)和所述壳体(I)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电加热管的电源线(10)连接外部温控器(9);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层(2)包覆在所述蓄热砖(4)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I)的上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在所述壳体(I)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壳体(I)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8)具体为 所述壳体(I)上表面的所述散热孔(8)位于所述出风口(5)及所述风门(7)的一侧; 所述壳体(I)背面的所述散热孔(8)为两组,分别位于背面的上下两端; 所述壳体(I)两个侧面的所述散热孔(8)分别为两组,分别位于两个侧面的上下两端。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材料具体为金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表面带散热孔的电蓄热式供暖器,涉及电供暖装置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门,在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金属托板,所述金属托板上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处垂直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的两侧放置蓄热砖,在所述蓄热砖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电加热管的电源线连接外部温控器;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蓄热砖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相邻侧壁间留有空隙;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背面及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散热孔。避免了壳体直接紧贴保温层,导致表面温度过高的弊病;通过开具一定数量的散热孔,使得保温层与壳体空隙间的热空气可以更快速的释放至周围环境。
文档编号F24D13/00GK202692221SQ20122035202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汤涛 申请人:天津埃克萨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