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120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空调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出风部件20’,出风部件20’相对壳体10固定,出风部件20’包括可旋转的导风叶片。空调器在开启时,出风部件20’通过可旋转的导风叶片避让出风口以完成空调器的扫风,空调器在关闭时,出风部件20’通过可旋转的导风叶片遮蔽出风口以达到空调外形美观和避免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的功能。[0003]在另一种图中未示出的结构中,出风部件20’包括沿纵向可升降的滑动门,滑动门一般利用齿轮齿条之间的啮合来实现。空调器在开启时,出风部件20’通过下降滑动门避让出风口以完成空调器的扫风,空调器在关闭时,出风部件20’通过上升滑动门来遮蔽出风口以达到空调外形美观和避免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的功能。[0004]在上述结构中,为了方便左右扫风,在出风口上可以增加左右摆动的扫风叶片来实现空调出风气流的微小改变。上述结构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扫风范围,并降低了空调器顶部出风口的可调节度,不利于温度的均匀,进而影响用户的产品体验。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扫风范围的空调器。[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圆筒形出风部, 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圆筒形出风部绕其纵向轴线可枢转地设置,并且圆筒形出风部的周面上具有出风口 ;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圆筒形出风部驱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部,支撑圆筒形出风部,圆筒形出风部在升降驱动部的驱动下具有伸出壳体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壳体内的回收位置;旋转驱动部,驱动升降驱动部旋转以使圆筒形出风部绕其纵向轴线枢转。[0007]进一步地,升降驱动部包括第一转筒,第一转筒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第一转筒上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转筒,套设在第一转筒外,第二转筒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圈,第二转筒内壁上设有螺旋轨道,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设置在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之间,并且,圆筒形出风部的内壁上设有与止转部配合的受限部以及与螺旋轨道配合的凸轴或者螺旋牙。[0008]进一步地,止转部和受限部中的一个为滑槽,另一个为凸条。[0009]进一步地,第一转筒为阶梯筒,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的内径小于下筒体的内径,第一转筒的阶梯端面上具有穿设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安装孔,止转部设置在上筒体上。[0010]进一步地,第二转筒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0011]进一步地,第一轴承为两个,两个第一轴承分别设置在第二转筒的顶部外侧和第二转筒的底部外侧。[0012]进一步地,升降驱动部包括第一转筒,第一转筒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驱动缸, 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一转筒上,驱动缸的活塞杆沿纵向向上可伸缩地设置,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套设在第一转筒外,并且,圆筒形出风部的内壁上设有与止转部配合的受限部,圆筒形出风部与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头部抵顶配合。[0013]进一步地,第一转筒为阶梯筒,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的内径小于下筒体的内径,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一转筒的上筒体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圆筒形出风部具有与活塞杆的头部抵顶配合的凸沿。[0014]进一步地,第一转筒的内部设有缸体支撑部,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设置缸体支撑部上,圆筒形出风部的顶壁与活塞杆的头部抵顶配合。[0015]进一步地,旋转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固定设置,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齿轮;升降驱动部的第一转筒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0016]进一步地,第一转筒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轴承。[0017]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风叶系统,风叶系统为轴流风叶系统、离心风叶系统或者混流风叶系统。[0018]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为微通道换热器、多边形或者圆弧形换热器。[0019]进一步地,壳体为圆筒形或者方筒形。[0020]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圆筒形出风部在升降驱动部的驱动下具有伸出壳体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壳体内的回收位置。在扫风时,旋转驱动部驱动升降驱动部旋转以使圆筒形出风部绕其纵向轴线枢转,圆筒形出风部的枢转使空调器能够实现左右扫风,甚至是360度扫风,这样有效地扩大了扫风范围,有利于空调器的温度调节。进一步地,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或者控制进行旋转和出风,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0022]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一在关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图3示出了图2的空调器在开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5]图4示出了图2的空调器的纵向剖视示意图;[0026]图5示出了图4的空调器的A处放大示意图;[0027]图6示出了图5的空调器的第一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8]图7示出了图5的空调器的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9]图8示出了图5的空调器的第二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0]图9示出了图5的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1]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二的圆筒形出风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2]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三的纵向剖视示意图;[0033]图12示出了图11的空调器的B处放大示意图;[0034]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四的纵向剖视示意图;以及[0035]图14示出了图13的空调器的C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37]如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一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圆筒形出风部20和驱动组件。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为圆筒形,其也可以为多边形或方筒形。在壳体10下部设有进风口,当然进风口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壳体10的底部设有风叶系统80,中部设有蒸发器70,空调器的风叶系统8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轴流风叶系统、离心风叶系统或混流风叶系统,蒸发器70可以为但不限于微通道多边形、圆形或铜管铝箔通过折弯形成的多边形、圆形换热器。[0038]如图4所示,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可枢转地设置,并且圆筒形出风部20的周面上具有出风口,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与圆筒形出风部20驱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部30和旋转驱动部40,升降驱动部30支撑圆筒形出风部20,圆筒形出风部20在升降驱动部30的驱动下具有伸出壳体10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壳体10内的回收位置,旋转驱动部40驱动升降驱动部 30旋转以使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枢转。[0039]在实施例一中,圆筒形出风部20在升降驱动部30的驱动下具有伸出壳体10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壳体10内的回收位置。在扫风时,旋转驱动部40驱动升降驱动部30旋转以使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枢转,圆筒形出风部20的枢转使空调器能够实现左右扫风,甚至是360度扫风,这样有效地扩大了扫风范围,有利于空调器的温度调节。进一步地,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2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或者控制进行旋转和出风,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效果。[0040]如图4至图9所示,升降驱动部30包括第一转筒31和第二转筒32。第一转筒 31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311,第一转筒31上安装有第一电机312,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313,第二转筒32套设在第一转筒31外,第二转筒32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313啮合的第一齿圈321,第二转筒32内壁上设有螺旋轨道 322,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20设置在第一转筒31和第二转筒32之间,并且,圆筒形出风部20的内壁上设有与止转部311配合的受限部21以及与螺旋轨道322配合的凸轴22。[0041]圆筒形出风部20的受限部21受到止转部311的限位,使得圆筒形出风部20只能沿纵向移动。当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一齿轮313随之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齿轮313啮合的第一齿圈321转动,这样,第二转筒32相对于第一转筒31转动,第二转筒32 内壁上设有螺旋轨道322,即内螺纹结构,螺旋轨道322与凸轴22发生相对运动,带动凸轴 22沿着此螺旋轨道322向上运动从而驱动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移动。根据第一电机312 的旋转方向可以控制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向上移动至出风位置或者向下移动至回收位置。这样,圆筒形出风部20处于回收位置时其出风口完全在风道内部,能够充分摆脱结构上积灰尘的隐患,延长结构使用寿命。[0042]如图4、图6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转部311为滑槽,受限部21为凸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止转部311也可以为凸条,受限部21为滑槽。[0043]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转筒31为阶梯筒,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的内径小于下筒体的内径,第一转筒的阶梯端面上具有穿设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的安装孔314, 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从该安装孔314中穿出,止转部311设置在上筒体上。[0044]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减小转动所带来的摩擦,第二转筒32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60。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轴承60为两个,两个第一轴承60分别设置在第二转筒32的顶部外侧和第二转筒32的底部外侧;进一步地,第一轴承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轴承60分别设置在第二转筒32的顶部外侧和第二转筒32的底部外侧。[0045]如图5所示,旋转驱动部40包括第二电机41,其固定设置,其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在壳体10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0内的其他部件上。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齿轮411。升降驱动部30的第一转筒3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齿轮 411啮合的第二齿圈34。当圆筒形出风部20处于扫风位置时,即圆筒形出风部20沿螺旋轨道322向上至顶端时,第一电机312停止转动,此时出风口完全露出于壳体10。此时,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二齿轮411随之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齿轮411啮合的第二齿圈34,带动第一转筒31转动。第一转筒31、圆筒形出风部20和第二转筒32装配在一起, 并且第一转筒31和圆筒形出风部20之间通过止转部311和受限部21进行约束,第一转筒 31和第二转筒32之间通过第一齿轮313和第一齿圈321啮合进行约束。因此,当第一转筒31旋转时,能够带动圆筒形出风部20和第二转筒32 —起旋转,这样就实现了的圆筒形出风部20旋转,带来旋转扫风的效果。[0046]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减小转动所带来的摩擦,第一转筒31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轴承50。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轴承50设置在壳体10的内壁和下筒体之间。[0047]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二的圆筒形出风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的空调器与实施例一结构相似,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二的圆筒形出风部20利用螺旋牙23代替了凸轴22。实施例二的空调器通过螺旋牙23与螺旋轨道322相配合。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而言,使得当圆筒形出风部20与第二转筒32相对运动时配合面加大,圆筒形出风部20的升降运动更加平稳。[0048]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三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的空调器的B处放大示意图,结合参见图11和图12,实施例三的空调器与实施例一结构相似,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三的升降驱动部不同于实施例一。 具体地,实施例三的升降驱动部30包括第一转筒31和驱动缸33,驱动缸33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驱动缸33优选为两个。第一转筒31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311,驱动缸33的缸体331固定设置在第一转筒31上,并位于第一转筒31的上筒体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驱动缸33的活塞杆332沿纵向向上可伸缩地设置,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20套设在第一转筒31外,并且,圆筒形出风部20的内壁上设有与止转部311配合的受限部21,圆筒形出风部20与驱动缸33的活塞杆332的头部抵顶配合,圆筒形出风部20优选具有与活塞杆332 的头部抵顶配合的凸沿24。[0049]圆筒形出风部20的受限部21受到止转部311的限位,使得圆筒形出风部20只能沿纵向移动。驱动缸33优选为液压缸,活塞杆332可伸缩地设置。当活塞杆332伸出时,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向上移动至出风位置,当活塞杆332缩回时,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向下移动至回收位置。这样,圆筒形出风部20处于回收位置时其出风口完全在风道内部, 能够充分摆脱结构上积灰尘的隐患,延长结构使用寿命。[0050]本实施例的旋转驱动部40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当第一转筒31转动时,第一转筒31、圆筒形出风部20和驱动缸33装配在一起,并且第一转筒31和圆筒形出风部20之间通过止转部311和受限部21进行约束,第一转筒31和驱动缸33固定连接。因此,当第一转筒31旋转时,能够带动圆筒形出风部20和驱动缸33 —起旋转,这样就实现了的圆筒形出风部20旋转,带来旋转扫风的效果。[0051]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四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14示出了图13的空调器的C处放大示意图。结合参见图13和图14,实施例四的空调器与实施例三结构相似,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驱动缸33设置的位置。具体地,在实施例四中,第一转筒31的内部设有缸体支撑部,驱动缸33的缸体331固定设置缸体支撑部上, 圆筒形出风部20的顶壁与活塞杆332的头部抵顶配合。[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10); 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可枢转地设置,并且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周面上具有出风口 ;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升降驱动部(30),支撑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在所述升降驱动部(30)的驱动下具有伸出所述壳体(10)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所述壳体(10)内的回收位置; 旋转驱动部(40),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30)旋转以使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部(30)包括 第一转筒(31),所述第一转筒(31)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311),所述第一转筒(31)上安装有第一电机(312),所述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313); 第二转筒(32),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筒(31)外,所述第二转筒(32)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313)啮合的第一齿圈(321),所述第二转筒(32)内壁上设有螺旋轨道(322),所述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20)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筒(31)和第二转筒(32)之间,并且,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止转部(311)配合的受限部(21)以及与所述螺旋轨道(322)配合的凸轴(22)或者螺旋牙(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部(311)和受限部(21)中的一个为滑槽,另一个为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筒(31)为阶梯筒,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径小于所述下筒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转筒的阶梯端面上具有穿设所述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的安装孔(314),所述止转部(311)设置在所述上筒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筒(32)和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6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轴承(6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筒(32)的顶部外侧和所述第二转筒(32)的底部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部(30)包括 第一转筒(31),所述第一转筒(31)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311); 驱动缸(33),其缸体(3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筒(31)上,所述驱动缸(33)的活塞杆(332)沿纵向向上可伸缩地设置, 所述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20)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筒(31)外,并且,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止转部(311)配合的受限部(21),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与所述驱动缸(33)的活塞杆(332)的头部抵顶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筒(31)为阶梯筒,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径小于所述下筒体的内径,所述驱动缸(33)的缸体(3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筒(31)的上筒体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具有与所述活塞杆(332)的头部抵顶配合的凸沿(2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筒(31)的内部设有缸体支撑部,所述驱动缸(33)的缸体(331)固定设置所述缸体支撑部上,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顶壁与所述活塞杆(332)的头部抵顶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驱动部(40)包括 第二电机(4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齿轮(411); 所述升降驱动部(30)的第一转筒(3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411)啮合的第二齿圈(3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筒(31)和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轴承(50 )。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叶系统(80),所述风叶系统(80)为轴流风叶系统、尚心风叶系统或者混流风叶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器(70),所述蒸发器(70)为微通道换热器、多边形或者圆弧形换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圆筒形或者方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圆筒形出风部,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圆筒形出风部绕其纵向轴线可枢转地设置,并且圆筒形出风部的侧面上具有出风口;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圆筒形出风部驱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部,支撑圆筒形出风部,圆筒形出风部在升降驱动部的驱动下具有伸出壳体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壳体内的回收位置;旋转驱动部,驱动升降驱动部旋转以使圆筒形出风部绕其纵向轴线枢转。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有效地扩大了扫风范围,有利于空调器的温度调节。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2813689SQ20122050631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辉, 陈绍林, 刘北泉, 陈诚, 金海元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