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678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器的电控部件的发热量逐渐增加,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电控部件依靠散热片与空气对流来完成散热,但是在高温环境下,散热效果较差。
[0003]为了维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变频空调的厂家通常会采用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以降低电控部件发热量的方式来解决电控部件的发热问题,但这种方式影响了空调器在高温环境时的制冷效果,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0004]相关技术中公开有采用低温冷媒来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的空调器,但均存在降温过度导致电控部件温度过低,甚至产生凝露水的问题,影响了电控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利用冷媒来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又能避免对电控元件过度降温的空调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第三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连通;第四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连通;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入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和电控器,所述电控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
[0007]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设置有四个单向导通装置,通过利用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先流经散热组件,再流经节流装置,由于流经散热组件的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能够利用冷媒对电控器进行散热,又避免了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器降温过度致使产生凝露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控器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0008]具体而言,现有的利用冷媒来对电控部件散热的空调器,存在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部件降温过度产生凝露水的问题;而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使得流经散热组件的冷媒为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对电控器的散热效果,又避免了电控器降温过度的问题;具体地,由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的是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故从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而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只能从第二单向导通装置进入;由于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的是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故从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而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只能从第三单向导通装置进入;由于散热组件的入口与第二管道连通,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而第二管道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连通,故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流出的冷媒只能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在散热组件内散热后再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这样,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相互配合,使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因此,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流经散热组件的冷媒均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既能起降温作用,又不会因降温过度而导致凝露水问题。
[0009]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单项导通装置、所述第二单项导通装置、所述第三单项导通装置和所述第四单项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
[0011]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单向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使用可靠性高,能够有效保证冷媒只能单向通过每个单向阀。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一阀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二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三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三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四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四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第四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0013]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为四个阀体和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四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也能够实现冷媒单向流过散热组件和节流装置的目的;具体地,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导通,第二阀体和第四阀体关闭;制热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阀体和第二阀体导通,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关闭,则两种模式下,在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内冷凝降温后流出的冷媒均是先进入散热组件换热,然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即保证了进入散热组件的冷媒是温度适宜的中温冷媒。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第四阀体为电磁阀。
[0015]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阀体为电磁阀,电磁阀系统简单,价格低廉,动作迅速且安全可靠。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和散热壳,所述散热壳上设有所述电控器,且所述散热管设在所述散热壳内。
[0017]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和散热壳,散热管的设置保证了冷媒可以流经散热组件,以与散热组件进行换热;散热壳的设置用于固定散热管,并在散热管与电控器之间起到传热作用,以对电控器进行降温。
[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壳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所述电控器;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板面与所述散热板的下板面相贴合,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散热管的容纳空间。
[0019]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壳包括散热板和固定板,散热板与电控器接触,对电控器进行降温;固定板用于支撑散热管;固定板与散热板相配合,对散热管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且该种结构使得散热管与散热壳的装配较为方便。
[00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构成所述容纳空间。
[0021]在该实施例中,在散热板的下表面和固定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以将散热管固定在散热板和固定板之间,实现散热壳对散热管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00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管迂回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0023]在该实施例中,将散热管迂回设置在散热板与固定板之间,如呈S形、U形等,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散热管的长度,进而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具体地,散热管的两端可以从散热壳的同一侧壁伸出,也可以从散热壳相对的两侧壁伸出。当然,根据情况散热管也可以单根直线设置或多根并排平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但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为隔热板。
[0025]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固定板为隔热板,以避免散热管通过固定板与外界空气或其他部件传热,则散热管的冷量只能通过散热板传递到电控器上,从而保证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002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管为铜管。
[0027]在该实施例中,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