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182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房屋冬季室内取暖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式农村用小型取暖锅炉,其结构是燃烧室水套面积有限,出火口短,上千度的高温都被烟道抽走了,使得燃煤燃烧利用率大大降低。而且,在出火口的炕面上,局部可产生高达二、三百度的高温,由于大多农村火炕上面都铺有用化工材料制成的地板革或用纺织品材料做成的炕被,在高温下都被烙糊了 ;特别是地板革被烙焦了黑黑的一大条,既不美观又缩短了使用寿命,并且因被烙焦而产生的气味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室外气温越低,需要添加燃料就越多,烙焦的程度就越利害,极易引起火灾。由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即使室外气温持续下降,也不敢多添加燃料,使目前的小型取暖锅炉不能发挥出设计的热量输出至室内散热器,限制了室内温度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取暖锅炉燃料利用率低,以及因忌惮火炕上铺设物由于高温造成危害而不敢过多添加燃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水套及内水套,其中内水套嵌套在外水套内,并与外水套一起形成所述锅炉的炉体;所述外水套与内水套之间形成供水流动的循环水道,在外水套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循环水道相连通的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外水套及内水套的一端为进火口,另一端为出火口 ;所述外水套及内水套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弧形。其中:所述进火口处设有多个安装在内水套上的增温管,各增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水道相连通;所述增温管为三个,均为被火直烧的中空扁管,三个增温管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交错布置,各增温管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最下端增温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位于外水套及内水套的一侧、并靠近进火口,出水管位于外水套及内水套的另一侧、并靠近出火口 ;所述外水套与内水套之间的循环水道中设有导水带,该导水带的一端和外水套与内水套的进火口一端抵接,导水带的另一端和外水套与内水套的出火口一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分别位于外水套及内水套的两侧,并分别靠近进火口 ;所述导水带位于外水套与内水套之间的顶部;所述进火口处设有多个安装在内水套上的增温管,各增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水道相连通;所述增温管为三个,均为被火直烧的中空扁管,三个增温管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交错布置,各增温管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最下端增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各增温管均位于导水带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的内、外水套均为弧形,加大了锅炉水套面积,延长了出火口长度,弧形水套更利于聚集余热,使余热吸收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还提高了机械应力,保证在高温高压下炉体不变形。2.本实用新型在进火口处设置了多个增温管,由进水管进入循环水道的水有一部分由增温管流过,在流动过程中,火苗直接烧到增温管上,使明火利用率增大,并实现了快速增温的目的。3.本实用新型在循环水道顶部加设了导水带,增加了水在循环水道中的流动距离,提高了水吸热时间,使余热利用率增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A为实施例一的结构主视图;图2B为图2A的俯视剖面图;图2C为图2A的左视剖面图;图2D为图2A的右视剖面图;图3A为实施例二的结构主视图;图3B为图3A的俯视剖面图;图3C为图3A的左视剖面图;图3D为图3A的右视剖面图;其中:101为外水套,102为循环水道,103为内水套,104为进水管,105为出水管,106为增温管,107为进火口,108为出火口,109为导水带;301为炉体,302为燃烧室,303为出火口,304为回水管,305为出水管,306为水道,307为燃料添加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如图2A 2D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其中内水套103嵌套在外水套101内,并与外水套101 —起形成锅炉的炉体;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一端为进火口 107,另一端为出火口 108,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弧形,这种弧形水套结构一是为了提高机械应力,保证在高温高压下炉体不变形,二是因火是趋上行的,弧形更利于聚集余热,直接烧烤内水套103,同时增加了水套面积,使余热利用率增大。本实用新型还延长了出火口长度,使余热吸收利用率进一步增大;但炉体过长不利于锅炉安装,炉体过短则降低余热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炉体总长度为1.2米 1.5米。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为卧式,即进火口 107到出火口 108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之间形成供水流动的循环水道102,在外水套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循环水道102相连通的进水管104及出水管105,进水管104位于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一侧、并靠近进火口 107,出水管105位于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另一侧、并靠近出火口 108。在进火口 107处设有多个安装在内水套103上的增温管106,各增温管106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道102相连通;本实施例的增温管106为三个,均为被火直烧的中空扁管,三个增温管106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交错布置,各增温管106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最下端增温管106的一端与进水管104相连通。由进水管104进入循环水道102内的水,一部分通过增温管106流到循环水道102的另一侧,在流动过程中,快速吸热;其余水则在循环水道102内从进火口 107流向出火口108,并在流动过程中吸热,最后由出水管105流出高温水。实施例二如图3A 3D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之间的循环水道102中设有导水带109,该导水带109位于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之间的顶部。导水带109的一端和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的进火口一端抵接,导水带109的另一端和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的出火口一端之间留有间隙。进水管104及出水管105分别位于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两侧,并分别靠近进火口 107 ;进火口 107处设有多个安装在内水套103上的增温管106,各增温管106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道102相连通,本实施例的增温管106为三个,均为被火直烧的中空扁管,三个增温管106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交错布置,各增温管106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最下端增温管106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104及出水管105相连通,各增温管106均位于导水带109的下方。由进水管104进入循环水道102内的水,一部分通过增温管106流到循环水道102的另一侧,在流动过程中,快速吸热;其余水则在循环水道102内从进火口 107流向出火口108,在导水带109与出火口 108之间的间隙处转向,再流向进火口 107,并在流动过程中吸热,最后由出水管105流出高温水。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与任一种小型取暖锅炉组合并联在散热器上,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火坑面下,进火口 107与出火口 303相对,经燃料添加口 307向炉体301内添加燃料,由燃烧室302加热的一路高温水经出水管305与散热器A的一个进水口相连,经本实用新型锅炉吸收后升温的二路高温水由出水管105引出,并与散热器A的另一个进水口相连;散热器B的进水口与散热器A的出水口连接,散热器B的出水口经回水管304分别接至进水管104和水道306,回水管304上设有循环泵D,通过循环泵D在进水管104和回水管304上以并联形式来进行系统的正常工作。炉体301的出水管305也可直接接至散热器B,但散热器A与散热器B必须共用一根回水管304,即进水管104必须与炉体301的回水管304并联。为了弥补炉体301的出火口 303比较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加长了进火口107至出火口 108之间的距离(即炉体长度),使吸热面积进一步加大,外水套101整体面积相当于多个炉体301锅炉燃烧室面积的总和;在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进火口 107处加设了三个快速增温直烧的增温管106,增温管106是中空的,与循环水道102相连通,由炉体301的出火口 303出来的火苗有300毫米 500毫米长(长短视室外风力决定),温度有500°C 1500°C高(视燃料质量决定),火苗直接烧到三个速热的增温管106上,使明火利用率增大。随着温度在烟道内单位时间的积累,上千度的高温直接烧烤内水套103,从进水管104进来的低温水进入循环水道102,吸收余热变成高温水,由出水管105连续输出至室内多组散热器(本实施例为五组散热器A E),以提高室温。本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水管105输出的温度永远高于炉体301的出水管305输出温度I 15°C之间。[0033]本实用新型没有燃烧室,不添加任何燃料,但余热利用和产出的高温是相当高的,由于是余热利用,本实用新型必须与任何一种小型取暖锅炉组合并联在散热器上,这种组合是相当容易的,不受各种空间、各种管件限制;本实用新型输出的水温永远高于与其组合锅炉的水温I 15°C,即使持续添加燃料,被抽走的高温也只能烧烤到内水套上,使进来的低温水变成高温水,连续输出至散热器上,以提高室温,避免了在火炕上面产生高温,解决了火灾隐患,在实际应用中炉体301的采暖面积选取只限采暖面积的40%,另外的60%从外水套101获取,以使炉体301燃料投入量减少,而采暖面积不变,从而真正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余热利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其中内水套(103)嵌套在外水套(101)内,并与外水套(101) —起形成所述锅炉的炉体;所述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之间形成供水流动的循环水道(102),在外水套(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循环水道(102)相连通的进水管(104)及出水管(105),所述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一端为进火口( 107),另一端为出火口( 108);所述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弧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火口(107)处设有多个安装在内水套(103)上的增温管(106),各增温管(1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水道(102)相连通。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温管(106)为三个,均为被火直烧的中空扁管,三个增温管(106)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交错布置,各增温管(106)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最下端增温管(106)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104)相连通。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04)位于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一侧、并靠近进火口(107),出水管(105)位于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另一侧、并靠近出火口(108)。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之间的循环水道(102)中设有导水带(109),该导水带(109)的一端和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的进火口一端抵接,导水带(109)的另一端和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的出火口一端之间留有间隙。
6.按权利要求5所 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04)及出水管(105)分别位于外水套(101)及内水套(103)的两侧,并分别靠近进火口(107)。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带(109)位于外水套(101)与内水套(103)之间的顶部。
8.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火口(107)处设有多个安装在内水套(103)上的增温管(106),各增温管(1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水道(102)相连通。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温管(106)为三个,均为被火直烧的中空扁管,三个增温管(106)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交错布置,各增温管(106)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最下端增温管(1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104)及出水管(105)相连通。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增温管(106)均位于导水带(109)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冬季室内取暖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零燃料余热利用节能卧式锅炉,包括外水套及内水套,内水套嵌套在外水套内,并与外水套一起形成锅炉的炉体;外水套与内水套之间形成供水流动的循环水道,在外水套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循环水道相连通的进水管及出水管,外水套及内水套的一端为进火口,另一端为出火口;外水套及内水套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弧形。本实用新型的内、外水套均为弧形,加大了锅炉水套面积,延长了出火口长度,弧形水套更利于聚集余热,使余热吸收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还提高了机械应力,保证在高温高压下炉体不变形;本实用新型是余热利用,避免了在火炕上面产生高温,解决了火灾隐患,真正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余热利用效果。
文档编号F24D19/00GK203163071SQ20132011471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张兴盛 申请人:张兴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