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器和用于制造传热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31749发布日期:2018-06-19 19:4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传热器和用于制造传热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器,所述传热器具有:内引导部,用于引导流体;热导出体,用于导出所述流体的热量,其中,热导出体具有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空心空间,内引导部的至少一个末端件在所述空心空间内部延伸,其中,该末端件具有嘴部,所述嘴部面对该空心空间的底部面,用于将流体导入到空心空间的底部区域中,其中,在内引导部的外壳面与热导出体的内壳面之间构造有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流动空间,用于将流体导离所述底部区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传热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一应用实例中,传热器在机动车的排气系中使用,以便将在机动车马达中产生的热废气的尽可能大部分的热量进行导出,例如通过传递到热输送液体上的方式。由此可以避免排气系可能的过热。此外,可以将从废气获得的热量用于加热目的,例如用于加热交通工具的客舱。在第二应用实例中,传热器是加热设备的部分或者该传热器连接到加热设备上,例如在交通工具中。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传热器的使用可能性不限于交通工具方面。更确切地说,传热器原则上适于各种应用,在所述应用中要给流体(也就是液态的或者气态的介质)夺走热量或者供应热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传热器,所述传热器一方面结构尽可能简单并且能够相应简单地制造并且另一方面具有高的效率,也就是说,具有尽可能高的传热率。该任务利用权利要求1表征的特征解决。

本发明此外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尽可能不复杂的用于制造这种传热器的方法。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2的特征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传热器在现有技术上如此构造,使得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具有第一和第二区段,其中,第一区段具有至少两个相对彼此横向地错开的肋部,第二区段具有至少两个相对彼此横向地错开的肋部,第二区段的至少一个肋部相对于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横向地错开,或者第二区段的至少一个肋部相对于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横向地错开。优选地,第一或者第二区段的至少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肋部相对于第二或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横向地错开。这样的实施形式被视为最优地:在该实施形式中,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相对于第二区段的各个肋部横向地错开。热交换器的肋部是在热交换器的流动区域中设置的构造元件,所述构造元件增大了热交换器的作用面并且因此改进了热交换器的效率。各个区段可以例如成波形或者压沟纹。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波峰或沟纹的突起部形成肋部。任意区段的肋部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是等距的。这可以促进流体尽可能均匀地流动穿过所述空心空间。肋部可以是长形的。例如,各个肋部的长度大于该肋部横向于流动路径的最大设计尺寸的三倍或者甚至十倍。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也称为横向。如所述的,所述两个区段的肋部相对彼此横向地错开。因此,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在所述两个区段之间的界限上是不连续的。这有利于在所述两个区段之间的界限上产生湍流并且因此促进流体靠近表面的部分与流体远离表面的部分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过渡上混合。所述传热器的效率由此相比于具有整体连续的内壳面的传热器有所改进。有利的可以是,设置多于两个这种相互跟随的区段。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可以具有面对第二区段的端面。第二区段的各个肋部可以具有面对第一区段的端面。如果第一肋部的端面到横向平面上的投影(第一投影)和第二肋部的端面到同一横向平面上的投影(第二投影)相对彼此在这个意义上错位:即如果所述两个投影不是完全覆盖另一个,则第一区段的肋部(第一肋部)被优选地视为正好相对于第二区段的肋部(第二肋部)横向地错开。这简单地表述为,两个上述的端面没有完全地投影到相应的另一个上,第一肋部的端面因此没有或者仅部分地投影到第二肋部的端面上,并且第二肋部的端面没有或者仅部分地投影到第二肋部的端面上。横向平面或者横向的平面是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也就是说,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的法向量的平面)。关于投影可以理解为正交投影。例如可以这样设置:第一投影覆盖第二投影的面积小于70%、小于20%、或者甚至小于10%。可选地或者替代地可以这样设置,第二投影覆盖第一投影的面积小于70%、小于20%、或者甚至小于10%。特别是可以这样设置:所述两个投影不重叠。所述两个投影的尽可能小的重叠,对于产生湍流视作是有利的。

热导出体可以具有:经铸造或者经挤压成型的第一部段,其具有第一区段;经铸造或者经挤压成型的第二部段,其具有第二区段。热导出体可以因此以非复杂的方式制造,其方式是:首先单独地制造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第二部段,并且然后将其组装到一起。因此,上述的从第一区段至第二区段的突然过渡可以用非复杂的方式实现。所述两个单独的部段可以例如借助于已经构想好的或者存在的机器来制造。

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可以是构造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制造不同的部段并且得出特别价格便宜的制造方法。热导出体可以具有多于两个构造相同的部段。

第一和第二区段可以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延伸直至第二区段的两个相邻的肋部之间延伸的通道为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因此过渡成第二区段的通道。在从肋部至通道的过渡中可以形成流体中的涡流。可以这样设置:肋部完全或者部分地覆盖所述通道,所述肋部延伸直至所述通道为止。也就是说,肋部的面对通道的端面和通道在该通道的、相接到该肋部上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向的横截面完全地或者部分重叠。例如可以这样设置:肋部多于20%、多于50%、多于80%或者甚至到100%地覆盖通道的横截面,所述肋部延伸直至所述通道为止。

同样地,在第一区段的两个相邻的肋部之间相应延伸有一通道:所述通道延伸直至第二区段的肋部为止。在第一区段的相邻的肋部之间所构造的通道因此在所述两个区段之间的界限上过渡成第二区段的肋部。从通道至肋部的突然过渡有利于流体的混合。可以这样设置,肋部完全或者部分地覆盖所述通道,所述通道延伸直至所述肋部为止。也就是说,肋部的面对所述通道的端面和所述通道在该通道的、相接到该肋部上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向的横截面完全或者部分地重叠。例如可以这样设置:肋部多于20%、多于50%、多于80%、或者甚至到100%地覆盖所述通道的横截面,所述通道延伸直至所述肋部为止。

热导出体或者至少该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可以具有旋转对称轴线。这意味着,热导出体或者至少该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在绕着旋转对称轴线假想地旋转中转化成自己,也就是说,在相关的旋转中是不变化的。这种对称性可以给自身带来高的效率并且也可以使热导出体容易制造。

例如,第一和第二区段分别具有N个肋部,其中,第一区段的第i个肋部的位置占据360°/N*i的方位角,其中,i=0,...,N-1,并且常数α在区间(0,1/2]中存在,从而第二区段的第j个肋部的位置占据360°/N*(j+α)的方位角,其中,j=0,...,N-1。优选地,存在一处于区间[1/10,1/2]中的常数α,也就是说,0.1=<α=<0.5。在α=1/2的情况下,内壳面或者甚至整个热导出体在绕着旋转对称轴线相应旋转了180°/N的情况下是对称的。如果总计设置M个部段,那么有利的可以是,第k个区段(20’)的第j个肋部的位置占据360°/N*(j+k/M)的方位角,其中,j=0,...,N-1并且k=0,...,M-1。在这个情况下,在绕着旋转对称轴线旋转了360°/(N*M)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对称性。

第一区段的肋部和第二区段的肋部可以分别是长形的并且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特别的是,肋部可以分别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地定向。这种肋部结构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例如,各个肋部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向的横截面。这意味着,肋部的横向的横截面至少在沿着纵向方向的区段上是基本恒定的。这种区段称为“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肋部区段”。例如,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肋部区段的长度可以大于50%的、大于80%的或者甚至大于90%的肋部长度。只要从具体的上下文中没有给出其它提示,则“长度”在本申请中总是理解成沿着纵向方向的设计尺寸。横向的横截面是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截面。肋部的横向的横截面可以例如在这个意义上是基本上恒定的:即与该横截面的设计尺寸相比(例如与该横截面的宽度和/或高度相比),在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肋部区段上,横向的横截面的全部变化较小。换句话说可以这样设置: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肋部区段基本上具有几何结构体的有限部分块的构型,所述体在无穷小变换(infinitesimale Translationen)的情况下沿着纵向方向是不变化的。如果无穷小变换使这些点中的每个都转化成同一数量的其它点,则几何结构的点的数量在无穷小变换的情况下是不变化的。例如,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肋部区段或者甚至整个肋部可以具有柱体的构型。柱体的横截面可以具有任意的构型,例如基本上矩形的构型。

此外可以有利的是,第一区段的肋部和第二区段的肋部在纵向方向上分别超过所有相关的区段延伸。这种热导出体可以相对简单地制造。

内引导部可以包含燃烧室或者与燃烧室交联。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可以因此通过热导出体导出并且供应至确定地点(例如机动车的客舱)。

此外可以这样设置,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具有衔接到第二区段上的第三区段,该第三区段具有至少两个彼此横向地错开的肋部,其中,第三区段的至少一个肋部相对于第二区段的各个肋部横向地错开,或者第二区段的至少一个肋部相对于第三区段的各个肋部横向地错开。横向地表示:如上所说明的“横向于纵向方向”。由此提出另一漩涡区(也就是在第二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的界限上)。此外允许了,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具有其它区段,这些其它区段具有关于第一和第二区段所述的特征。

传热器可以特别是在这样的方法中被制造,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制造第一部段,所述第一部段具有第一区段;制造第二部段,所述第二部段具有第二区段;将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组装在一起。该方法可以特别是不复杂地实施,因为所述两个单独的部段的内壳面比构成整体的内壳面更简单地构造。在一个可选的方法中,热导出体一体地制造,例如利用盐芯法(Salzkernverfahren)。

第一和第二部段可以例如单独通过铸造或者挤压成型来制造。但是可选地,这些部段也可以由单个构件共同组装,例如通过焊接。

假如所述两个部段构造相同,则它们可以依次在使用共同的制造装置的情况下依次被制造。如果选择了铸造方法,那么可以依次浇铸到同一铸模中。该铸模因此可以双倍地使用。

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组装在一起。在此涉及到材料锁合的连接。由此,可以同时实现在所述两个部段的连接部位上密封所述空心空间。可选地可以考虑通过机械式连接元件(例如铆接件或者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两个部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借助于密封剂来密封所述两个部段之间的连接部位。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所属附图依据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附图示出了:

图1:传热器的实例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2:传热器的空心体的第一和第二部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第一部段的经缩短的示意性斜视图;

图4:第一部段的未缩短的示意性斜视图;

图5:传热器的热导出体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传热器的热导出体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个部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两个部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具有图7的部段的传热器的热导出体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具有三个区段的内壳面的示意性视图;

图11:用于制造传热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两个部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俯视图是这样的示图:只要从上下文中没有给出其它提示,则在该示图中纵向方向为垂直于图平面。在下面对附图的说明中,相同的或者可比较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标示。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热器10的一个实例,所述传热器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内引导部32和用于导出流体热量的热导出体12、12’。内引导部32可以是空心导体(例如管)。所述内引导部原则上可以具有任意的横截面,例如圆形的或者方形的横截面。在示出的实例中,内引导部32的内空间38用作燃烧室。内引导部32因此也可以称为焰管(Flammrohr)。在运行中,燃料(未示出)在燃烧区域40中燃烧。在此,产生热废气。内引导部32具有嘴部42,所述热废气通过所述嘴部离开内引导部32。

热导出体12、12’具有在纵向方向36上延伸的空心空间14、14’。热导出体12、12’和/或内引导部32可以具有旋转对称轴线16。在这种情况下,纵向方向36平行于旋转对称轴线16。内引导部32的至少一个称为末端件34的端部区段在空心空间14、14’内部延伸。末端件34具有嘴部42。嘴部42面对空心空间14、14’的底部面44。在运行中,流体(在该实例中为热废气)从内引导部32经由嘴部42流到空心空间14、14’的底部区域46中(该流动在附图中通过箭头表示)。

在内引导部32的外壳面48与热导出体12、12’的内壳面20、20’之间构造有流动空间,用于将流体引导离开所述底部区域46。流动空间沿着纵向方向36延伸。热导出体12、12’的内壳面20、20’具有第一区段20和衔接该第一区段20的第二区段20’。在示出的实施形式的未示出的变体中,热导出体12、12’具有侧向的排出口,用以排出流体。

第一区段20具有至少两个肋部22(参见图2至9),所述肋部相对彼此横向地错开。横向表示垂直于纵向方向36。第二区段20’具有至少两个肋部22’,所述肋部相对彼此横向地错开。此外,第二区段20’的每个肋部22’相对于第一区段的每个肋部22都横向地错开。

在该实例(参见图1)中,热导出体12、12’具有第一部段12和衔接该第一部段的第二部段12’。第一部段12可以是罐形。第二部段12’可以是环形。在该实例中,罐形的第一部段具有底部区段,所述底部区段的内表面形成空心空间的底部面44。热导出体的内壳面20、20’的第一区段20以及空心空间14、14’的第一区段14配属于第一部段12。热导出体的内壳面20、20’的第二区段20’以及空心空间14、14’的第一区段14配属于第二部段12’。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热导出体的第一部段12和第二部段12’。在示出的实例中,上述两个部段12和12’构造相同。为了避免重复,因此首先仅仅说明第一部段12。部段12基本上由环形的或者管形的部段体24构成,所述部段体被空心空间14穿过。在示出的实例中,部段体24具有方形的轮廓,但是也允许其它的形状。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未示出),部段体24的轮廓是圆形。从部段体24上伸出至少两个(在示出的实例中正好是四个)肋部22到空心空间14中。部段体24和肋部22可以一体地构造。部段体24和肋部22优选地由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例如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制成。部段12具有限定了空心空间14的内壳面20,所述内壳面在传热器中形成所述的第一区段。所述四个肋部22关于旋转对称轴线16相对彼此分别以90°错开。因此,部段12的这里示出的实例在绕着旋转对称轴线16旋转了90°的情况下是对称的。在传热器的运行中,流体(例如热废气)在主流动方向上流动穿过空心空间14,所述主流动方向在示出的实例中平行于旋转对称轴线16。在该实例中,每个肋部22沿着纵向方向(在这里也就是平行于旋转对称轴线16)在共同的内壳面上从部段体24的入口区域延伸直至出口区域。在另一实例中(未示出),一个或多个肋部短于相关的区段,因此这些肋部延伸不超过共同的区段。在该实例的一个变体中,肋部22’在横向方向上(这里沿着径向方向)短于肋部22。

图3示出了部段12的示意性斜视图,其中,为了清晰起见将部段12缩短地示出。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肋部沿着纵向方向(参见图4中未经缩短的示图)是长形的。这允许了,利用部段相对少的数量提出一种相对长的传热路径。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热器10的热导出体的两个部段12和12’(对照图2)。热导出体附加地具有相应于图1中部段12的底部部段(未示出)。热导出体12、12’用于将热量从流体传递到热导出体12、12’上或者从热导出体12、12’传递到流体上。热导出体12、12’具有由空心空间14和14’共同组成的空心空间14、14’,所述空心空间可以被流体沿着纵向方向流动穿过。流动路径在图4中垂直于图平面延伸。第一部段12的内壳面20形成热导出体12、12’的内表面20、20’的第一区段。第二部段12’的内壳面20’形成了热导出体12、12’的内壳面衔接到第一区段20上的第二区段。第一区段20因此具有至少两个肋部22,在示出的实例中正好是四个肋部22。同样地,第二区段20’具有至少两个肋部22’,在示出的实例中正好四个肋部22’。

如在图5中可见的是,第一部段12或第二部段12’的肋部22和22’相对彼此横向地(也就是说横向于主流动方向)错开。在示出的实例中,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部段12’相对于第一部段12绕着共同的旋转对称轴线16、16’旋转了45°地设置。更准确地说,第二区段20’的各个肋部22’相对于第一区段的各个肋部22横向地错开。空心空间14的位于两个相邻的肋部22之间的部分在本申请中也称为通道26(参见图2)。这同样地对于第二部段12’类似地适用。部段12和12’因此分别具有至少两个通道26或26’。在示出的实例中,每个部段分别正好四个通道26或26’。参照图5所述的肋部22相对于肋部22’的错位导致了:在上述两个部段12和12’之间的界限上,各个通道26碰到肋部22’,而各个肋部22碰到通道26’。该布置有利于流体内部的混合,所述流体流动穿过热导出体12、12’。

在图5中所示出的几何结构中,在部段12和12’之间在未闭合的区域28和28’中可能需要附加的密封件。有利地,部段12和12’如此设计,使得在所述部段之间不出现潜在的泄漏部位(对照图6)。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部段12的实例,该部段12具有正好八个肋部22和八角形轮廓。在另外的实例(未示出)中,部段12具有多于八个肋部。

图8和图9示出了一个实施形式的实例,其中,热导出体具有第一部段和构造相同的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第二部段具有第一区段或第二区段,其中,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相对彼此绕着垂直于纵向方向的轴线旋转了180°地设置。上述两个部段可以例如构造成基本上矩形的框架,其中,在该框架的两个彼此对置的内表面上分别构造有多个平行等距的肋部。在示出的实例中,部段12或12’的部段体24或24’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第二部段12’在图8中示出的定向由该第一部段12的定向来获得,在所述第一部段中,部段12绕着垂直于主流动方向的轴线30旋转了180°。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实施形式的实例,其中,热导出体的内壳面具有至少三个相互跟随的区段:例如具有肋部22的第一区段;具有肋部22’的衔接到所述第一区段上的第二区段;具有肋部22”的衔接到所述第二区段上的第三区段。在本申请中关于第一和第二区段的组合方面所述的构型可能性和优点可以相应地转用到第二和第三区段的组合中。第三区段可以例如是第一区段的重复,也就是说,该第三区段可以在几何结构方面类似于第一区段。关于几何结构方面,第三区段可以通过沿着纵向方向移动过渡成第一区段。在示出的实例中,第一区段的每个肋部22和第三区段的每个肋部22”横向于第二区段的每个肋部22’错开。相反地,第一区段的每个肋部22与第二区段的每个肋部22”对齐。

内壳面可以具有N个区段交替的顺序。这些区段的数量N可以例如是3、4、5、6或者更多。这些区段能够以1至N编号。该顺序可以在这个意义上是交替的:即,具有编号I+2(I=1至N-2)的各个区段可以通过几何上的(也就是说抽象的或者假想的)平行于纵向方向的移动来几何结构地过渡成具有编号I的区段。这种实施方案导致了高程度的传热。各个区段可以通过模块或者部段来实现,这允许了有效的制造。

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通过图11中的流程图来说明。在第一步骤S1中制造单个部段。优选地,至少两个部段是相同的,以便保持制造过程的成本尽可能小。在接着的步骤S2中,这些部段被组装到一起,从而这些部段的各个空心空间联合成单个连续的空心空间。优选地,这些部段直接相互焊接,也就是说,没有使用中间元件并且特别是没有使用密封件。在此,直接相互跟随的部段相互如此设置,使得随后部段的肋部相对于先前部段的肋部横向地错开。

图12中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形式的一个实例,其中,第一区段20的各个肋部22完全或者部分地覆盖第二区段的通道26’。也就是说,肋部22的面向第二区段20’的端面完全地覆盖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向的横截面。换句话说,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截面沿着纵向方向完全地投影到肋部22的面向第二区段20’的端面上。

在该实例中,第一区段20的肋部22的面向第二区段20’的端面大于被所述肋部22覆盖的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截面。肋部22的面向第二区段20’的端面完全重叠于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截面,而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截面仅仅不完全地重叠于肋部22的面向第二区段20’的端面。

在该实例的一个变体(未示出)中,第二区段20’的通道26’和第一区段20的肋部22相互横向地完全重叠。也就是说,肋部22的面对第二区段20’的端面完全地重叠于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开端或者通道尾端上的横截面,并且,通道26’在该通道的面向第一区段20的通道尾端或者通道开端上的横截面同样完全地重叠于肋部22的面向第二区段20’的端面。由此,在针对肋部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良好的传热。

此外,在根据图12的实例中,第一区段20的肋部22中的至少一个高于紧接的第二区段20’的各个肋部22’。关于肋部的高度可以理解为,从内引导部32(即肋部凸出部)起该肋部的横向设计尺寸。换句话说,在该实例中,第一区段20的肋部22中的至少一个在横向方向上比紧接的第二区段20’的肋部22’更远地延伸到空心空间14中(参见图1)。在热导出体的同心的构型中,例如在根据图7的实施形式中,肋部的高度可以定义成该肋部的径向设计尺寸。利用较高的肋部可以实现较大的热流。肋部在第一区段20上的较大的高度可以特别是在如下情况下是有利的:在所述情况中,第一区段位于第二区段的上游,例如在图1中那样,因为在该情况下,第一区段上的气体根据预期比第二区段上的气体要热。例如,第一区段2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肋部22,所述肋部比第二区段20’的各个肋部22’高了至少10%、至少20%、至少50%或者甚至至少100%。

在根据图12的实例中,每个区段的肋部22或22’密封地组装。例如,与肋部的横向于纵向方向测得的层厚或者厚度相比,区段的相邻肋部之间的间距很小。可选地或者附加地,在第一和/或第二区段的至少一个部位或者甚至每个部位上,所有肋部在相关部位上定义的组合的横截面大于肋部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的组合的横截面。肋部或通道的组合的横截面是各个肋部或通道在相关的部位上(也就是说,在相关的横向平面中)的横截面的和。

参照图12所说明的特征可以类似地转用于根据图1至10的每个实施形式。例如,在根据图7的同心的构型的情况下,对于产生湍流可以是有利的,与第二区段20’的肋部22’相比,第一区段20的肋部22具有更高的高度,也就是说,具有更大的径向设计尺寸。在该情况下,旋转对称轴线16直至第一区段的肋部22的间距小于旋转对称轴线16’直至肋部22’的间距。

在每个这里所描述的实施形式中,肋部沿着横向方向在空心空间14、14’内部延伸,但是不需要直至空心空间的对置的表面上。换句话说可以这样设置:至少一个或者甚至每个肋部22或22’沿着横向方向伸入到空心空间14、14’中,而不会碰到其它固定的结构元件。因此,每个肋部具有仅一个(不是多个)连续的表面,所述表面可以被流体环流。肋部因此也可以称为鱼鳍(Flossen)。特别是可以这样设置,整个空心空间14、14’是连续的空间区域。这允许形成相对大空间的湍流图案以及在流动的流体内部产生良好的热输送。

本发明在上述的说明中、附图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特征不仅可以单独地而且可以任意组合地显著用于本发明的实现。“多个”表示“至少两个”。对于每个涉及到单个肋部22或者22’说明的特征都适用的是:可以有利地使多个或者大量或者所有肋部22或22’具有相关的特征。此外,对于每个涉及到单个通道26或者26’所说明的特征适用的是:可以有利地使多个或者大量或者所有通道26或26’具有相关的特征。

附图标号列表:

12 第一部段

12’ 第二部段

14 空心空间

14’ 空心空间

16 旋转对称轴线

16’ 旋转对称轴线

22 肋部

22’ 肋部

20 第一区段

20’ 第二区段

24 部段体

24’ 部段体

26 通道

26’ 通道

30 轴线

32 内引导部

34 末端件

36 纵向方向

38 内空间

40 燃烧区域

42 嘴部

44 底部面

46 底部区域

48 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