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式油烟净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689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流式油烟净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油烟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对厨房内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具体地说是分开了一种基于涡流原理的油烟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油烟净化装置从净化方式上分很多种,主流的包括滤网过滤式、水淋式、静电吸附式、光解式等。此外还有一些小众的尚未推广开来的净化方式,如基低温等离子技术、生物分解技术进行油烟净化的方式等。

滤网过滤式的缺点是滤网使用寿命短,需要更换,不仅给用户带来麻烦,而且不断更换的滤网导致用户使用成本增高。采用水淋式净化原理的设备最常见的是运水烟罩,是湿法除尘技术在油烟净化上的一种应用,最大缺点是用于净化油烟的水需要处理。静电式一般通过静电栅板吸附油烟,其缺点是静电栅板被油污覆盖后,会降低静电场的强度,使其油烟净化功能迅速衰减。为维持其净化功能需对其进行定期清洗。如不进行清洗,长时间后还会导致堵塞。光解式是通过紫外光对油烟分子进行分解,进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去味效果比较好,但去油能力相对要弱。其它尚未得到推广的技术多不成熟或者因某些缺点而不适合推广。

从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位置来分,油烟净化设备则可以分为室外安装和室内集成两种。

室内集成的油烟净化装置安装方便,安装成本低,适于推广。且采用前端净化,可以有效避免外排管道内积累油污,降低管道内的火灾隐患。成为目前人们油烟净化设备研究与开发的首选。

由于油烟中油的成分是以液态小油珠的形式存在,而不是气态油分子。因此,油烟净化过程,是一种油与空气分离的过程,属于气液分离的一种。不难确定的是,即使不设置专门的油烟净化装置,如果能设计出合理的油烟通道结构,使油烟在烟道内有更多的机会自然冷凝和附着在表面上,也可以达油烟净化的目的。

采用油气自然分离的方式进行油烟净化,而又要设计成室内安装的设备,其面临的难点是:如何使用更少的接触表面和更小空间达到更高的净化效率。业内有提出一种通过小腔体连接大腔体的设计,使烟气从小腔体进入大腔体后产生负压与沉降作用,进而达到提高油气自然分离效率的目的的油烟净化方法。这种方法不借助专门的净化装置,可以避免常见几种净化方法的堵塞、功能衰减、使用麻烦、使用成本高等缺点。但其缺点是,需要设计足够大的大腔体,这对减小油烟静化设备的整体体积仍是一个障碍,而且其净化效果决定于大、小腔体的尺寸及尺寸关系的精巧设计,要达到很高的净化效率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油烟净化装置的各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涡流原理的油烟净化结构,该净化结构通过涡流腔的设计,提高油气自然分离效率,达到油烟净化目的。无需设置额外净化装置,不存在堵塞、功能衰减、使用麻烦、使用成本高等缺点,而且也不依懒于很大的空间。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涡流式油烟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段下行烟道和后段上行烟道,所述前段下行烟道下端与后段上行烟道下端连接,前段下行烟道下端与后端上行烟道下端连接处的下方设半闭合涡流腔,涡流腔下部设集油槽。

本发明中,所述涡流腔是一个上方开口的半封闭腔体,上方与烟道连通。涡流腔上方刚好是烟道的大角度弯角处。

油烟从前段下行烟道快速流动至弯角处发生大角度转弯,部分烟气由于惯性冲入涡流腔,在涡流腔内旋转形成涡流,在旋转过程中,基于惯性而处于涡流外层的油珠碰到涡流腔壁时附着在涡流腔壁上,进而被分离出来。

进入涡流腔内的烟气旋转一周回到涡流腔开口时,由于惯性从开口沿涡流切线冲出,与油烟通道中其它油烟气流发生交叉对流。对流过程中,相互碰撞的小油珠聚合成大油珠。从涡流腔冲出的烟气,一部分冲入油烟通道流入后段上行烟道,另一部分由于前段下行烟道中气流的冲击重新进入涡流腔,进入下一圈的旋转中。重新进入涡流腔的烟气中,带有因对流而聚合形成的大油珠。大油珠因质量更大,旋转中更易于着壁,进而增加了油气分离的机率。

此外,由于弯角在烟道底部,烟气是从下行状态转弯变为上行,因为油珠的自重作用,质量相对于空气更大的油珠在转弯时,更容易分布在下层。具有更大的冲入涡流腔的概率。

具体地,所述油烟净化结构设有前板、中隔板、背板、两侧端板,前板上部与中隔板及两侧端板围合形成前段下行烟道,中隔板与背板及两侧端板围合形成后段上行烟道,前板下部与背板及下方集油槽、以及两侧端板围合形成上侧开口的涡流腔。

优选地,所述前板和中隔板倾斜设置,背板竖直设置,前板与中隔板相互平行。背板与中隔板之间的间距从下向上逐渐增大。

优选地,中隔板下端到背板的距离大于前板与中隔板之间的间距。

基于上述涡流式油烟净化结构,进一步可以提出一种油烟抽排净化一体机,包括风机,机器主体部分由前板、中隔板、背板、两侧端板、以及底离集油槽组成,前板上部与中隔板及两侧端板围合形成前段下行烟道,中隔板与背板及两侧端板围合形成后段上行烟道,前板下部与背板及下方集油槽、以及两侧端板围合形成上侧开口的涡流腔。风机进风口与后段上行烟道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和中隔板倾斜设置,背板竖直设置,前板与中隔板相互平行。背板与中隔板之间的间距从下向上逐渐增大。

为改善净化效果,后段上行烟道上端还可以设置缓冲腔。

也可以设置分离腔来替代缓冲腔,分离腔内部安装离心涡流组合式油烟分离器。

所述离心涡流组合式油烟分离器,包括侧壁构成环形涡流腔的壳体,和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离心分离盘。

具体地,油烟分离器的壳体上固定电机安装支架,电机安装支架上安装离心分离盘驱动电机,电机输出轴朝下,电机输出轴下端安装离心分离盘。油烟分离器的壳体下口为圆口,该圆口直径小于离心分离盘直径。油烟分离器的壳体侧壁内面为弧形面。

背板上可以设置挂钩,用于在墙壁上安装该装置或基于该装置的设备,如油烟抽排净化一体机。安装时,通过背板上的挂钩将机器背挂在灶台后上方的墙壁上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油烟净结构充分利用了涡流原理,油气分离效率高,结构设计巧妙,紧凑性强,占用空间少。采用该净化结构的油烟抽排净化一体机可以具有更小的体积,对安装空间要求低,适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前端净化,适于室内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涡流式油烟净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涡流式油烟净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离心涡流组合式油烟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该实例以吊挂或背挂式抽油烟机为基础,通过带涡流腔的油烟通道结构设计,使其在不影响油烟机的抽排功能的前题下,实现油烟净化的功能。图中示出的仅为机器的主体部分内部烟道结构,其余部件,如离心风机等,未在图中示出。

机器主体部分上部为分离腔4,内设油烟分离器3,中部为大转角烟道,下部分涡流腔10,底部设集油槽11。机器背部设整张的背板6,大转角烟道的后段上行烟道5由中隔板7与背板中部和两侧端板(为表达内部结构,图中未示出两侧端板)围合而成,前段下行烟道8由中隔板7与前板9上半部分和两侧端板围合而成。机器的油烟进口位于前段下行烟道的上端。油烟进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机器前上方。前板下部与背板下部和两侧端板以及底部集油槽共同围合形成的半封闭腔体为涡流腔10。

中隔板上边和下边均由多根短支撑梁支撑,中隔板两侧分别与两侧端板连接,背板下边与集油槽后沿连接,背板两侧分别与两侧端板连接。前板下边与集油槽前沿连接,前板上边悬空,前板两侧分别与两侧端板连接。前板上边与中隔板上边之间的间隙形成长条形油烟进口。集油槽底面设泄油口。分离腔由背板上部与前挡板13和两侧端板围合而成,分离腔内设有多根l形滑轨12,l形滑轨同时起到短支撑梁作用。机器背部设挂钩,可以将机器直接挂装在灶台后方的墙壁上。

在本例中,前板和中隔板同角度倾斜设置,背板竖直设置,前板与中隔板相互平行。背板与中隔板之间的间距从下向上逐渐增大。中隔板下端到背板之间是后段上行烟道最窄的地方,中隔板下端到背板的距离大于前板与中隔板之间的间距。

参照图3,所述油烟分离器为离心涡流组合式油烟分离器,包括侧壁构成环形涡流腔的壳体,和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离心分离盘。

具体地,油烟分离器的壳体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支架,电机安装支架上安装离心分离盘驱动电机,电机输出轴朝下,电机输出轴下端安装离心分离盘。油烟分离器的壳体下端开口为圆口,该圆口直径小于离心分离盘直径。油烟分离器的壳体侧壁内面为弧形凹面。油烟分离器的壳体的上端开口大于壳体的下端开口。

所述离心涡流组合式油烟分离器工作时,烟气从壳体下端开口向上进入壳体,经过分离盘的作用,大部分烟气被离心作用甩向壳体侧壁,其中,部分油珠直接撞击在壳体侧壁并附着在侧壁上,另一部分随气流呈弧线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相对于空气质量更大的油珠更靠近外侧,在向心力作用下,接触到壳体的侧壁并附着其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