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2086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由于具有温度调节的功能,备受用户亲睐,已经成为家居的必备电器。为了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对空调的温度、湿度和风速进行控制。当时用户在使用空调时,经常会遇到偏冷或者偏热的情况,即实际冷热感与用户的期望冷热感存在较大偏差,所以无法满足用户舒适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旨在空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冷热感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根据所述冷热感,控制空调运行。优选地,所述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的步骤包括: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该用户参数包括体表温度、用户的位置、平均辐射温度;获取空调的环境参数,该环境参数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风速;根据用户的位置和空调的环境参数,获得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优选地,所述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判断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当室内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空调进行除湿,并返回判断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的步骤。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的步骤包括:根据用户附近的湿度和风速,选取对应的冷热感模型;按照所选取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热感,控制空调运行的步骤包括:确定冷热感所在的控制等级,并根据控制等级的预设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风机,以及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串接形成的冷媒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用户参数获取装置和控制器;其中用户参数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所述控制器包括:环境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散热量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冷热感获得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控制空调运行,以使冷热感在预设的舒适范围内。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环境参数传感器,用于获取空调的环境参数,该环境参数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风速;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该用户参数包括体表温度、用户的位置、平均辐射温度;根据用户的位置和空调的环境参数,获得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湿度判定模块,用于判断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所述散热量获得模块用于: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室内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空调进行除湿,直到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优选地,所述冷热感获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附近的湿度和风速,选取对应的冷热感模型;按照所选取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判断冷热感是否位于预设的舒适范围内;当冷热感位于预设的舒适范围外,则确定冷热感所在的控制等级,并根据控制等级的预设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当冷热感位于预设的舒适范围内,则保持空调当前运行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由于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真实用户附近的环境,使得该获得的散热量更加准确。另外,还将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以根据该冷热感对空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冷热感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空调所在区域的人体的位置的表示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空调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根据散热量获得冷热感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空调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空调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空调中控制器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空调中控制器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案,不但根据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计算用户实际散热量,而且还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该获得的冷热感更接近用户期望,从而根据该冷热感进行空调的控制,更好地满足了用户舒适性的要求。上述空调可包括多种类型,按安装方式可包括挂机、柜机、天花机、窗机、移动式空调、嵌入式空调;按工作原理可包括变频机和定频机;按使用环境可包括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以下空调将以分体设置的室外机和室内机为例对空调器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该空调100可包括室内机110、室外机120,以及室内机110和室外机120形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中,室内机110可以包括室内换热器111、室内风机112;室外机120可包括压缩机121、室外换热器122、室外风机123、四通阀124等等。其中室内机110和室外机120的冷媒管路中还设有节流阀130。压缩机121的出气口与四通阀124的第一接口连接,四通阀124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122的一端连接,室外换热器122的另一端经节流阀130与室内换热器111的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111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21的回气口连接。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21将冷媒经过压缩后排出高压蒸汽冷媒,并流经室外换热器,同时室外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该室外换热器,对室外换热器内的高压蒸汽冷媒进行换热,使得该高压蒸汽冷媒凝结为高压液体;该高压液体经过节流阀后进入室内换热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同时室内风机使空气不断吸入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将热交换后变冷的空气送入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还可称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还可称为蒸发器。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与制冷模式时的冷媒循环回路正好相反,而且室外换热器可称为蒸发器, 室内换热器可称为冷凝器。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该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该用户参数可具体包括用户在空调所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用户体表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等。环境参数可具体包括湿度、温度、风速等等。用户参数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阵列进行获取,或者利用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装置获取。如图2所示,用户在空调100所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可通过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可以理解的是,该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可为水平距离,也可以为垂直距离,还可以为直线距离。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人体与空调水平方向的水平距离l。该角度为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连线,与空调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通过距离和角度的结合,就可以获知人体在空调所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另外,该红外传感器阵列还可以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的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人体的平均辐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该人体的体表温度是指整个人体的体表温度,而不仅仅指人体某区域的体表温度。另外,由于空调开启并运行一段时间后,所检测到的用户参数,例如用户体表温度,才能准确检测。因此上述步骤s110中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时,需在空调开启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取。该一段时间可为30分钟。上述空调器还可包括环境传感器,设置在空调器上,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以及风速。具体为:位于室内机的回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回风口处的风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另外,通过空调器的风挡可以获得室内风速。但是,该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室内风速并不能准确反映用户附近的真实环境。因此,利用现有的空调器所检测的环境参数,根据所检测的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的具体位置,获得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步骤s120、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根据步骤s110中获取的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一实施例中,根据经验设置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以及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应的散热量,形成映射关系。当得知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后,查找该映射关 系,就可以获得与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应的散热量,即用户实际散热量。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散热量的计算公式,在得知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后,将该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具体值代入该计算公式中,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步骤s130、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预设的冷热感模型可包括散热量与冷热感的对应关系。通过大量的检测数据对散热量与冷热感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该冷热感模型。利用该预设的冷热感模型,根据所获得的用户实际散热量,可以获得对应的冷热感。步骤s140、根据所述冷热感,控制空调运行,以使冷热感在预设的舒适范围内。本实施例中,预设一个舒适范围,例如[-0.5,+0.5]。在步骤s130获得冷热感后,将该冷热感与舒适范围比较,若冷热感在舒适范围之外,则控制空调按预设的控制参数运行,直到冷热感位于预设的舒适范围内。具体可包括:控制空调的风向、风速、设定温度等等。而且,当冷热感位于舒适范围的左侧区域,即冷热感小于-0.5时,风向设置为风避人模式;风挡下降,且偏离舒适范围越大,单位时间风挡下降量越大;设定温度上升。当冷热感位于舒适范围的右侧区域,即冷热感大于+0.5时,风向设置为风吹人模式;风挡上升,且偏离舒适范围越大,单位时间风挡上升量越大;设定温度下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由于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真实用户附近的环境,使得该获得的散热量更加准确。另外,还将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以根据该冷热感对空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冷热感的需求。上述冷热感可包括-3~+3,本实施例中,将其设置为多个控制等级。如下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参数,包括参数名称及具体的参数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控制等级对应有预设的控制参数,而且每个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中,可以参数名称都相同,但是具体的参数值不同;也可以参数名称不完全相同,具体的参数值也不同。上述预设的控制参数可具体包括:风向、风速、设定温度等等。而且该控制参数可包括制冷模式下的控制参数,和制热模式下的控制参数。以下将举例说明不同的控制等级对应的制冷模式下的控制参数。(1)-3≤m<-2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20%,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min(ts(n)+2,30)。空调运行5分钟。(2)-2<m≤-1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10%,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min(ts(n)+1,28)。空调运行5分钟。(3)-1<m≤-0.5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5%,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min(ts(n)+0.5,26)。空调运行5分钟。(4)0.5<m≤1风向控制:智能风吹人(热源),水平导风条指向默认位置,竖直导风条运动到用户参数中所检测到的角度,运行时间t1秒后,开启自然风运行模式,运行t2秒,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如此循环。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上升5%,最高升到80%。温度控制:ts(n+1)=max(ts(n)-0.5,24)。空调运行5分钟。(5)1<m≤2风向控制:智能风吹人(热源),水平导风条指向默认位置,竖直导风条运动到用户参数中所检测到的角度,运行时间t1秒后,开启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运行t2秒,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如此循环。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上升10%,最高升到100%。温度控制:ts(n+1)=max(ts(n)-1,22)。空调运行5分钟。(6)2<m≤3风向控制:智能风吹人(热源),水平导风条指向默认位置,竖直导风条运动到用户参数中所检测到的角度,运行时间t1秒后,开启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运行t2秒,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如此循环。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上升20%,最高升到100%。温度控制:ts(n+1)=max(ts(n)-2,20)。空调运行5分钟。(7)-0.5≤m<0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5%,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ts(n)。(8)0≤m≤0.5风向控制:智能风控制。风速控制:按当前风速扫风(自然风运行),3分钟;3分钟后,1min内风挡下降5%,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ts(n)。基于上述的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在得知冷热感后,将所获得的冷热感与上述设置的控制等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该冷热感所在的控制等级,然后根据该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仅举例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进一步地,上述控制等级中,按照控制等级1-6的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一预设时间后,将返回步骤s110,重新进行冷热感的获得及根据新的冷热感进行相应的控制。按照控制等级7和8的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时,将维持该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另外,以下将举例说明不同的控制等级对应的制热模式下的控制参数。(1)-3≤m<-2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20%,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min(ts(n)+2,30)。空调运行5分钟。(2)-2<m≤-1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10%,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min(ts(n)+1,28)。空调运行5分钟。(3)-1<m≤-0.5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下降5%,最低降到1%。温度控制:ts(n+1)=min(ts(n)+0.5,26)。空调运行5分钟。(4)0.5<m≤1风向控制:智能风吹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上升5%,最高升到80%。温度控制:ts(n+1)=max(ts(n)-0.5,24)。空调运行5分钟。(5)1<m≤2风向控制:智能风吹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上升10%,最高升到100%。温度控制:ts(n+1)=max(ts(n)-1,22)。空调运行5分钟。(6)2<m≤3风向控制:智能风吹人。风速控制:1min内风挡上升20%,最高升到100%。温度控制:ts(n+1)=max(ts(n)-2,20)。空调运行5分钟。(7)-0.5≤m≤0.5风向控制:风避人;风速控制:3分钟内按原风挡运行;3分钟后,1min内风挡下降5%,最低将到1%。温度控制:ts(n+1)=ts(n)。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挡为无极调速的风挡,即最低风挡为1%,最高风挡为100%,中间的风挡则均匀划分,例如2%,3%,4%...97%,98%,99%。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130可包括:步骤s131、根据用户附近的湿度和风速,选取对应的冷热感模型;根据用户附近的湿度和风速,选取对应的冷热感模型。该冷热感模型不但包括散热量和冷热感的对应关系,而且还针对不同的湿度和风速对冷热感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具体如下表所示:va<0.30.3≤va<0.8va≥0.8rh≥55%m_h70_lm_h70_mm_h70_hrh<55%m_h40_lm_h40_mm_h40_h由以上表可知,当rh≥55%,va<0.3,选用m_h70_l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0.3≤va<0.8,选用m_h70_m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va≥0.8,选用m_h70_h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va<0.3,选用m_h40_l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0.3≤va<0.8,选用m_h40_m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0.3≤va<0.8,选用m_h40_h模型获得冷热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中的模型名称仅仅表示不同的湿度和风速对应的模型不同。另外,上述湿度和风速的划分仅仅为举例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而进行具体设置。另外,该冷热感模型可根据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进行分开设置,即上述表1中针对的是制冷模式下的冷热感模型。制热模式下的冷热感模型可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当rh≥40%,va<0.3,选用m_h50_l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0.3≤va<0.8,选用m_h50_m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va≥0.8,选用m_h50_h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va<0.3,选用m_h30_l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0.3≤va<0.8,选用m_h30_m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0.3≤va<0.8,选用m_h30_h模型判定冷热感。步骤s132、按照所选取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根据湿度和风速确定相应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湿度和风速确定相应的冷热感模型,从而使得该冷热感模型更加精细化,利用该冷热感模型所获得的冷热感更能反映用户的期望冷热感,进而使得空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冷热感的需求。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110之后还包括:步骤s150、判断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则转入步骤s130;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湿度阈值时,则转入步骤s160;本发明预设一湿度阈值,用于判定是否进行冷热感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湿度阈值为[65%,75%],优选为70%。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则可以进行冷热感控制,即进入步骤s130。步骤s160、当室内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空调进行除湿,并返回步骤s150。当室内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表示该湿度环境下不适合冷热感控制,因此先控制空调进行除湿,直到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后,再进行冷热感控制。本实施例中,将冷热感控制限定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若湿度太高,则冷热感控制也无法满足用户舒适需求。对应地,如图6所示,上述空调还包括用户参数获取装置130和控制器140;其中用户参数获取装置130用于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该用户参数可具体包括用户在空调所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用户体表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等。环境参数可具体包括湿度、温度、风速等等。该用户参数获取装置130可以为红外传感器阵列,或者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装置。用户在空调所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可通过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可以理解的是,该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可为水平距离,也可以为垂直距离,还可以为直线距离。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人体与空调水平方向的水平距离。该角度为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连线,与空调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通过距离和角度的结合,就可以获知人体在空调所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另外,该红外传感器阵列还可以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的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人体的平均辐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该人体的体表温度是指整个人体的体表温度,而不仅仅指人体某区域的体表温度。如图7所示,该控制器140包括:环境参数获取模块141,用于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散热量获得模块14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冷热感获得模块143,用于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控制模块144,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控制空调运行,以使冷热感在预设的舒适范围内。上述空调器还可包括环境传感器,设置在空调器上,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以及风速。具体为:位于室内机的回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回风口处的风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另外,通过空调器的风挡可以获得室内风速。但是,该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室内风速并不能准确反映用户附近的真实环境。因此,利用现有的空调器所检测的环境参数,环境参数获取模块141根据所检测的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的具体位置,获得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之后,散热量获得模块142将获得用户实际散 热量。一实施例中,根据经验设置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以及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应的散热量,形成映射关系。当得知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后,查找该映射关系,就可以获得与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应的散热量,即用户实际散热量。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散热量的计算公式,在得知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后,将该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具体值代入该计算公式中,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冷热感获得模块143中预设的冷热感模型可包括散热量与冷热感的对应关系。通过大量的检测数据对散热量与冷热感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该冷热感模型。在预设的冷热感模型的基础上,冷热感获得模块143根据散热量获得模块142获得的用户实际散热量,可以获得对应的冷热感。控制模块144根据冷热感控制空调运行,以使冷热感在预设的舒适范围内。本实施例中,预设一个舒适范围,例如[-0.5,+0.5]。在步骤s130获得冷热感后,将该冷热感与舒适范围比较,若冷热感在舒适范围之外,则控制空调按预设的控制参数运行,直到冷热感位于预设的舒适范围内。具体可包括:控制空调的风向、风速、设定温度等等。而且,当冷热感位于舒适范围的左侧区域,即冷热感小于-0.5时,风向设置为风避人模式;风挡下降,且偏离舒适范围越大,单位时间风挡下降量越大;设定温度上升。当冷热感位于舒适范围的右侧区域,即冷热感大于+0.5时,风向设置为风吹人模式;风挡上升,且偏离舒适范围越大,单位时间风挡上升量越大;设定温度下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数,以及获取空调所在区域内用户附近的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由于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真实用户附近的环境,使得该获得的散热量更加准确。另外,还将按照预设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以根据该冷热感对空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冷热感的需求。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在得知冷热感后,上述控制模块144将所获得的冷热感与上述设置的控制等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该冷热感所在的控制等级,然后根据该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控制空调运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控制等级对应的控制参数仅举例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进一步地,上述冷热感获得模块143用于:根据用户附近的湿度和风速,选取对应的冷热感模型;按照所选取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根据用户附近的湿度和风速,选取对应的冷热感模型。根据湿度和风速确定相应的冷热感模型,获得与用户实际散热量对应的冷热感。该冷热感模型不但包括散热量和冷热感的对应关系,而且还针对不同的湿度和风速对冷热感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具体如下表所示:va<0.30.3≤va<0.8va≥0.8rh≥55%m_h70_lm_h70_mm_h70_hrh<55%m_h40_lm_h40_mm_h40_h由以上表可知,当rh≥55%,va<0.3,选用m_h70_l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0.3≤va<0.8,选用m_h70_m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va≥0.8,选用m_h70_h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va<0.3,选用m_h40_l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0.3≤va<0.8,选用m_h40_m模型获得冷热感。当rh<55%,0.3≤va<0.8,选用m_h40_h模型获得冷热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中的模型名称仅仅表示不同的湿度和风速对应的模型不同。另外,上述湿度和风速的划分仅仅为举例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而进行具体设置。另外,该冷热感模型可根据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进行分开设置,即上述表1中针对的是制冷模式下的冷热感模型。制热模式下的冷热感模型可如下表所示:va<0.30.3≤va<0.8va≥0.8rh≥40%m_h50_lm_h50_mm_h50_hrh<40%m_h40_lm_h40_mm_h40_h由上表可知,当rh≥40%,va<0.3,选用m_h50_l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0.3≤va<0.8,选用m_h50_m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va≥0.8,选用m_h50_h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va<0.3,选用m_h30_l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0.3 ≤va<0.8,选用m_h30_m模型判定冷热感。当rh<40%,0.3≤va<0.8,选用m_h30_h模型判定冷热感。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湿度和风速确定相应的冷热感模型,从而使得该冷热感模型更加精细化,利用该冷热感模型所获得的冷热感更能反映用户的期望冷热感,进而使得空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冷热感的需求。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上述控制器140还包括:湿度判定模块145,用于判断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所述散热量获得模块142用于: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根据所述用户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用户实际散热量;所述控制模块144还用于:当室内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空调进行除湿,直到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本发明预设一湿度阈值,用于判定是否进行冷热感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湿度阈值为[65%,75%],优选为70%。当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湿度阈值时,则可以进行冷热感控制;当室内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表示该湿度环境下不适合冷热感控制,因此先控制空调进行除湿,直到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后,再进行冷热感控制。本实施例中,将冷热感控制限定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若湿度太高,则冷热感控制也无法满足用户舒适需求。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 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