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6181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壁挂式空调大多仅设置一个位于壳体上方靠后的进风口以及一个位于壳体下方的出风口,采用贯流风扇实现送风,并通过设置于出风口处的多片联动式导风板实现风向调节。但风向的调节范围有限,室内空气循环流通较差,温度分布不均匀。业内如中国专利cn202040895u已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进风口设置于前面板,出风口分别设于壳体的上下两端或左右两侧。但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正面,影响空调的美观;另,出风口及导风机构的设计与现有普通空调室内机类似,仅是增加了出风面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能够增强空气流动并能营造出拥抱风氛围,体感更为舒适,且整体造型新颖美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所述空调具有壳体、面板及收容于所述壳体且位于面板后侧的离心风机与换热器。所述壳体与面板之间形成有分别位于面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设有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分别朝左设置并连通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开口、朝右设置并连通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开口,所述壳体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开口之间形成有呈曲线延伸至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导风面;所述壳体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有呈曲线延伸至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导风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风面与第二导风面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面的水平轮廓线与第二导风面的水平轮廓线均由多段曲率相异的圆弧相连接组合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面的水平轮廓线前端朝向第二出风口弯曲延伸,所述第二导风面的水平轮廓线前端朝向第一出风口弯曲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壁挂式空调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一导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的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及第二导风组件隐藏于面板的后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风组件与第二导风组件结构相一致,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可枢转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若干第一导风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风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方向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为可沿所述第一支撑轴上下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上进风口与下进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上进风口与离心风机之间或第一开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下进风口与离心风机之间或第二开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左右并设于面板后侧的第一离心风机与第二离心风机,所述第一离心风机具有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第二离心风机具有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形成有所述第二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风机具有朝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双向蜗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两侧出风,有效增强室内空气流动,并能营造出拥抱风氛围,体感更为舒适,且整体造型新颖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另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的导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导风组件上下调风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一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另一角度的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又一角度出风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述“前”、“后”、“左”、“右”是以朝向用户的方向并参照附图所做的描述。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10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壁挂式空调100具有壳体1、面板2,所述壳体1与面板2之间形成有分别位于所述面板2左右两侧的第一出风口31与第二出风口32,所述第一出风口31与第二出风口32均朝前设置,所述壳体1的后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进风口与下进风口(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10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左右并设于面板2后侧的第一离心风机41与第二离心风机42。所述第一离心风机41具有第一蜗壳411,所述第一蜗壳411具有分别朝左设置并连通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开口412;第二离心风机42具有第二蜗壳421,所述第二蜗壳421具有朝右设置并连通第二出风口32的第二开口422。所述壁挂式空调100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中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器51与第二换热器52。所述第一换热器51设于上进风口与第一离心风机41与第二离心风机42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下进风口与第一离心风机41与第二离心风机42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器51与第二换热器52呈上下相对设置。

结合图3至8所示,所述壳体1于所述第一出风口31与第一开口412之间形成有呈曲线延伸至第一出风口31的第一导风面61;所述壳体1于所述第二出风口32与第二开口422之间形成有呈曲线延伸至第二出风口32的第二导风面62。所述第一导风面61与第二导风面62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

所述壁挂式空调10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导风面61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71、与第二导风面62相对设置的第二导风组件72,所述第一导风组件71及第二导风组件72隐藏于面板的后侧。藉此,在对所述壁挂式空调100进行表面清洁或维护时,不易接触到所述第一导风组件71及第二导风组件72进而影响其工作,整体造型亦更为美观。

参看图6-8,所述第一导风面61的水平轮廓线611与第二导风面62的水平轮廓线(未图示)均由多段曲率相异的圆弧相连接组合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导风面61的水平轮廓线611的前端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32弯曲延伸;第二导风面62的水平轮廓线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31弯曲延伸。藉此,自所述第一出风口31与第二出风口32的出口端吹出的气流可实现环抱风的效果。

参看图4与5,所述第一导风组件71与第二导风组件72结构相一致,所述第一导风组件71包括沿竖直方向可枢转设置的第一支撑杆711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711上的若干第一导风板712。所述第一导风板712呈矩形,所述第一导风组件71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导风板71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711的方向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711上的第一支撑轴713,若干所述第一支撑轴713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导风板712设置为可沿所述第一支撑轴713上下转动,并通过第一导风板712的上下转动以实现第一出风口31在竖直方向的出风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板712转动至垂直位置时,所述壁挂式空调100实现水平出风(如图6-8所示),并通过第一支撑杆711带动第一导风板712转动以实现第一出风口31在水平方向的出风调节。

实施方式二:

如图2所示,所述壁挂式空调100'包括收容于壳体1内且位于面板2后侧的双向离心风机43。所述双向离心风机43具有一双向蜗壳431,所述双向蜗壳431朝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432与第二开口433的。所述壁挂式空调10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51'与第二换热器52'。所述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第一开口432与第一出风口31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52'设置于第二开口433与第二出风口32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100、100'采用上下进风,两侧出风,有效增强室内空气流动,并能营造出拥抱风氛围,体感更为舒适,且整体造型更为新颖美观。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