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87209阅读:37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纺织用车间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生产过程中对相对温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纤维的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如回潮率、强力、伸长度、柔软性及导电性等)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纺织各工序的生产情况,从而影响到半制品和成品的产量和质量。

纺织厂大多利用空调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湿、粉尘、飞花,提供适宜纤维生产的温湿度环境,既能保证车间的“四度”——温度、湿度、气流流动速度、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又能给操作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纺织厂来说,空调系统的有效运行是纺织企业实现稳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重要保证。现在纺织车间一般采用的空调系统为:上送风下回风,夏天用溴化锂作为冷源;冬天采用蒸汽+散热管加热,循环风通过过滤除尘,喷淋清洗送入车间,环境温湿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满足了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现有的空调系统,在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设备的能耗过高。其中织造车间空调系统设备一般耗电量占20%左右,耗水量占80%左右,沉重的能耗负担使得相当数量的企业少开空调或者不开空调,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由于是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高支高密品种、粘胶品种、弹力品种等。因此,找出现在空调系统能耗高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降低能耗的改进是一项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现有的空调系统相比,该系统将大大降低能量的消耗,提高了对水、电、汽的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包括进风口、第一风机、送风道、回风地沟以及连接上述组件的管路,所述送风道设有若干送风口,所述回风地沟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车间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进风口与进风风机之间设置有喷淋室、所述送风道与进口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喷淋室包括集水池,从集水池中取水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喷水方向与空气进入喷淋室的方向相反;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接并可以向中央控制系统传送车间内的温湿度数据;所述第一风机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调节输出功率。

采用这种结构的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节,利用喷淋室中喷淋装置对进风空气进行温湿度的调节,再通过第一风机调节进风量,通过两者配合,非常节能方便得调节了车间内的温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回风地沟通过第二风机与喷淋室的进口相连通,第二风机与回风地沟之间还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风机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调节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设有滴孔的淋水帘,进风口上方还设置开设有滴孔的淋水装置。采取这种方法,在夏天外界空气过热时,可以通过淋水装置对外界空气进行预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室中喷淋装置的喷水量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调节;冬天温湿度不高时,所述集水池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以及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系统相连并向其传送集水池中温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液位传感器监控水位,水位过低时,反馈给中央控制系统来控制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口设置在车间内经纱棉上方800mm~1000mm处;所述回风地沟设置在两行布机之间,所述回风口设置在停经片下方的提综与经轴之间,且采用圆形孔带回风口。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得调节织机的工作温湿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纺织车间用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进风过程: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通过喷淋室,并通过第一滤网过滤,进入送风道,通过送风口送入车间;

排风过程:车间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回风地沟,排出车间。

温湿度调节过程:预先设定温湿度范围,由温湿度传感器对车间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控,将数据反馈给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喷淋装置的喷淋量以及第一风机的输出功率,对进风量、进风温湿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过程中,车间内的空气进入回风地沟后,再第二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滤网,然后进入喷淋室,回风再利用。

进一步的,对温湿度控制的调节如下:

车间湿度过大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降低第一风机的输出功率,减少送风量;和/或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减少喷淋装置的喷淋量,降低进风的湿度;

车间湿度过小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提高第一风机的输出功率,增加送风量;和/或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增加喷淋装置的喷淋量,提高进风的湿度;和/或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给集水池中的水加热,使得水从喷淋装置中喷淋出后更容易与空气结合,提高进风的湿度;

车间温度过低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给集水池中的水加热,通过喷淋利用水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进风温度;

车间温度过高时:利用深井水给集水池补水,通过喷淋水对空气进行降温,降低进风温度;和/或开启淋水装置,将深井水通过淋水装置滴淋到淋水帘上,形成水帘,并通过水帘对进风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喷淋室的示意图;

图3是进风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请参考图1,一种纺织车间用空调系统,包括进风口1、第一风机3、送风道5、回风地沟8、中央控制系统11、设置在车间内的温湿度传感器12以及连接上述组件的管路;所述送风道5设有若干送风口6,所述回风地沟8设有若干回风口7;所述进风口1与进风风机3之间设置有喷淋室2,所述送风道5与进口风机3之间设置有第一滤网4;所述喷淋室2包括集水池13,从集水池13中取水的喷淋装置14,所述喷淋装置14的喷水方向与空气进入喷淋室2的方向相反;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2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11相连接并可以向中央控制系统11传送车间内的温湿度数据;所述第一风机3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11调节输出功率。所述喷淋室2中喷淋装置14的喷水量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11调节;所述集水池13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5以及加热装置16,所述温度传感器15与中央控制系统11相连并向其传送集水池13中温度数据。集水池2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7监控水位,水位过低时,反馈给中央控制系统11来控制补水。在春秋两季,补充的水可以是一般的自来水,在夏冬两季,集水池中的补水可以采用深井水以便在喷淋时对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

在一种较优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9,所述回风地沟8通过第二风机9与喷淋室2的进口相连通,第二风机9与回风地沟8之间还设有第二滤网10,所述第二风机9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11调节输出功率。

在一种较优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1设有滴孔的淋水帘19,进风口1上方还设置开设有滴孔的淋水装置18。采取这种方法,在夏天外界空气过热时,可以通过淋水装置对外界空气进行预降温。

送风口6设置在车间内经纱棉上方800mm~1000mm处,设置在900mm~950mm处更佳;所述回风地沟8设置在两行布机之间,所述回风口7设置在停经片下方的提综与经轴之间,且采用圆形孔带回风口。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得调节织机的工作温湿度。

利用上述空调系统对车间进行温湿度自动调节的方法过程为:

温湿度采用全自动温控手段,用温湿度传感器12对车间实时监测,设定合理数值。送风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并与中央控制系统11连接,当湿度偏低时,变频加速送风;湿度偏高,则降低送风频率,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工艺,降低能耗,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实现软启动,减少冲击,降低设备维护和维修费用。喷淋室2维持水温同样用温度传感器15,控制加热装置16(如蒸汽加热)的关闭与开启,确保喷淋水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采用喷淋装置(如:冷水水泵高压喷嘴)雾化加湿的方式,自来水(或深井水)先进入集水池,并保持一定的液面,经过扬程为25-28米的水泵进行加压,经过喷淋排管上的雾化喷嘴喷出,形成细小的雾滴,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加湿(夏天可兼顾降温、冬天可兼顾加温)。由于雾化喷嘴喷出的水滴细小,单位体积中水滴多,水滴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因此,热量交换充分,效率高,加湿效果特别好。

冬季自然来水的温度在10℃左右,经使用发现,冷水尤其是冬季雾化效果不好,空调室的湿度只能达到80%左右。要想车间的湿度达到要求,车间的湿度必须达到95%以上。采取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冷水至20℃,然后经喷淋雾化加湿,加热管加热送入车间,与原来回风经水池低温水清洗,这样明显提高加湿效果且很大幅度减少热能消耗。因采用恒定水温送风加湿,变频基本维持一个低速稳定状态,送风加温即减少能源消耗,又减少电费消耗,既达到车间生产要求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由于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可高达35℃以上,光靠喷淋很难满足车间的温度要求,因此在进风口加装淋水帘,用自来水(或深井水)对进风进行滴水降温加湿,再经喷淋进行二级降温加湿,这样做一方面在夏季室外温度高时,可以降低进风的温度,极大的减少了制冷剂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来水的温度,提高加湿效果减少蒸汽的使用量,更好的完成“降温、去湿、升温、加湿”等一系列热湿交换过程。自来水及进风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1:

表1两次降温后自来水及进风温度的变化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