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6305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圆筒立式空调大多采用贯流风叶,有一个或多个出风口,出风口在空调器的上部且大多多集中在正面,扫风角度小,送风区域小,室内温度场分布不均匀,送风无法吹到室内边角处,用户舒适性体验差。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空调运行时存在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其中,上述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设置在上述上出风口上,可向上述上出风口中间聚拢或向上述上出风口两端发散,以使上述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在上述下出风口,可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上述上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包括:远距离送风角度和广角微风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空调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冷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则驱动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则使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上述第一温度且大于上述第二温度,则使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先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上述第二温度后,再转而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在上述空调开机后,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上述第一温度,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后,若室内环境温度将至第三温度,则当上述第三温度小于上述第一温度且大于上述第二温度时,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继续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当上述第三温度小于上述第二温度时,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空调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热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则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上述第四温度,则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在空调开机后,若室内环境温度上升且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则使上述下出风口保持打开状态,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上述空调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上述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设置在上述上出风口上,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在上述下出风口,其中,上述方法包括: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上述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上述上出风口中间聚拢或向上述上出风口两端发散,以使上述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上述上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包括:远距离送风角度和广角微风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冷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则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则使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上述第一温度且大于上述第二温度,则使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先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上述第二温度后,再转而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空调开机后,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上述第一温度,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后,若室内环境温度将至第三温度,则当上述第三温度小于上述第一温度且大于上述第二温度时,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继续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当上述第三温度小于上述第二温度时,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热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则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上述第四温度,则控制上述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上述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后,若室内环境温度上升且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则使上述下出风口保持打开状态,且使上述上出风口采用上述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设置下出风口且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不同控制下出风口与上出风口的开闭状态的方式,通过使空调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其中,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设置在上出风口上,可向上出风口中间聚拢或向上出风口两端发散,以使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在下出风口,可使下出风口打开或关闭,达到了空调运行时存使室内温度场均匀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运行时存在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制冷模式下控制空调送风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制热模式下控制空调送风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背面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下出风口出风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中间聚拢送风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中间聚拢送风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两端发散送风的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装置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包括:上出风口102和下出风口104,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出风格栅106)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图中未示出),其中,出风格栅106设置在上出风口102上,可向上出风口102中间聚拢或向上出风口102两端发散,以使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下出风口风道挡板108设置在下出风口104,可使下出风口104打开或关闭。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空调可以是圆筒立式空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圆筒立式空调器内的风道排布和结构空间布置,位于空调上部的上出风口配合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做到空调器上部180°范围广域送风,位于空调下部下出风口配合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及运驱动机构,可以智能控制下出风口的开闭,实现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提高人体舒适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设置下出风口且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不同控制下出风口与上出风口的开闭状态的方式,通过使空调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其中,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设置在上出风口上,可向上出风口中间聚拢或向上出风口两端发散,以使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在下出风口,可使下出风口打开或关闭,达到了空调运行时存使室内温度场均匀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运行时存在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包括:远距离送风角度和广角微风送风角度。

其中,通过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可以克服普通圆筒柜机送风区域小,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实现大范围送风,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改善人体舒适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空调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冷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则驱动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则使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且大于第二温度,则使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先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后,再转而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驱动机构,还用于在空调开机后,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后,若室内环境温度将至第三温度,则当第三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且大于第二温度时,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继续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当第三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例如,如图2所示,在制冷模式下,开机时当T环(T环表示室内环境温度)>32℃时,下出风口打开,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出风量增大,上出风口采用远距送风角度送风,能够使室内温度快速下降,且在室内温度较高时上部风口采用远距送风角度送风,即使离空调较远的位置人体也可以吹到冷风,提高人体舒适性。开机时当T环≤28℃,此时室内环境温度已经达到人体舒适温度范围,下出风口关闭,上出风口转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范围变大,送风距离较小,防止人体长时间吹冷风产生不适感,同时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如果开机时28℃<T环<32℃,说明室内温度还不是太高,下出风口保持关闭状态,上出风口先是按照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先使冷风吹人,提高人体舒适性,当T环≤28℃,再将上出风口转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当开机T环≤28℃时,此时室内温度并不高,下出风口保持关闭状态,上出风口直接采用广角微风角度,实现室内温度均匀性,避免冷风直接吹人。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空调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热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则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则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驱动机构,还用于在空调开机后,若室内环境温度上升且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则使下出风口保持打开状态,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例如,如图3所示,制热模式下,开机时T环<10℃时,室内环境温度较低,为了快速提升室内温度,下出风口需打开,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避免开机时出风温度不高,人体吹冷风。下出风口靠近地面水平吹出,地毯式送风,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出风量增大,制热量增大,实现快速升温。当T环≥20℃时,室内温度基本已达到人体舒适区范围,此时,上出风口转为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因出风口变小,风量减小,风压增大,上、下出风口送风距离增大,下部送风落地距离长,热风依靠浮力往上飘,无风感,上部送风距离增大,使室内温度场更加均匀,提高人体舒适性。当开机时T环≥10℃时,室内负荷不高,此时下出风口打开,上出风口直接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上、下送风距离最远,加快空调出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实现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另外,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背面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下出风口出风示意图;图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中间聚拢送风的示意图;图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中间聚拢送风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两端发散送风的示意图;图8(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图8(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空调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设置在上出风口上,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在下出风口,其中,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2,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向上出风口中间聚拢或向上出风口两端发散,以使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

步骤S904,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或关闭。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空调可以是圆筒立式空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圆筒立式空调器内的风道排布和结构空间布置,位于空调上部的上出风口配合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做到空调器上部180°范围广域送风,位于空调下部下出风口配合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及运驱动机构,可以智能控制下出风口的开闭,实现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提高人体舒适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设置下出风口且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不同控制下出风口与上出风口的开闭状态的方式,通过使空调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和下出风口风道挡板,其中,上出风口运动出风格栅设置在上出风口上,可向上出风口中间聚拢或向上出风口两端发散,以使上出风口实现不同送风角度的送风方式;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在下出风口,可使下出风口打开或关闭,达到了空调运行时存使室内温度场均匀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运行时存在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包括:远距离送风角度和广角微风送风角度。

其中,通过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可以克服普通圆筒柜机送风区域小,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实现大范围送风,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改善人体舒适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冷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则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则使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且大于第二温度,则使下出风口风道挡板保持不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先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后,再转而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后,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后,若室内环境温度将至第三温度,则当第三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且大于第二温度时,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继续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当第三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关闭,且使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

例如,如图2所示,在制冷模式下,开机时当T环(T环表示室内环境温度)>32℃时,下出风口打开,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出风量增大,上出风口采用远距送风角度送风,能够使室内温度快速下降,且在室内温度较高时上部风口采用远距送风角度送风,即使离空调较远的位置人体也可以吹到冷风,提高人体舒适性。开机时当T环≤28℃,此时室内环境温度已经达到人体舒适温度范围,下出风口关闭,上出风口转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范围变大,送风距离较小,防止人体长时间吹冷风产生不适感,同时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如果开机时28℃<T环<32℃,说明室内温度还不是太高,下出风口保持关闭状态,上出风口先是按照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先使冷风吹人,提高人体舒适性,当T环≤28℃,再将上出风口转到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当开机T环≤28℃时,此时室内温度并不高,下出风口保持关闭状态,上出风口直接采用广角微风角度,实现室内温度均匀性,避免冷风直接吹人。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时,且在制热模式下,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则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送风;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则控制下出风口风道挡板运动,以使下出风口打开,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开机后,若室内环境温度上升且大于等于第五温度,则使下出风口保持打开状态,且使上出风口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

例如,如图3所示,制热模式下,开机时T环<10℃时,室内环境温度较低,为了快速提升室内温度,下出风口需打开,上出风口采用广角微风送风角度,避免开机时出风温度不高,人体吹冷风。下出风口靠近地面水平吹出,地毯式送风,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出风量增大,制热量增大,实现快速升温。当T环≥20℃时,室内温度基本已达到人体舒适区范围,此时,上出风口转为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因出风口变小,风量减小,风压增大,上、下出风口送风距离增大,下部送风落地距离长,热风依靠浮力往上飘,无风感,上部送风距离增大,使室内温度场更加均匀,提高人体舒适性。当开机时T环≥10℃时,室内负荷不高,此时下出风口打开,上出风口直接采用远距离送风角度送风,上、下送风距离最远,加快空调出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实现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