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7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一种空气净化机,其包括:捕捉所吸引的空气中的尘埃的集尘过滤器(预滤器)、能够安装集尘过滤器的空气净化机主体、沿着集尘过滤器的上游侧的表面移动来除去集尘过滤器上附着的尘埃的刷和贮存从集尘过滤器除去的尘埃的集尘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64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现有的技术中,因为分别设置收集尘埃的刷和回收所收集的尘埃的集尘箱,所以当附着在过滤器的尘埃的量过多时,需要将附着在刷上的尘埃暂时送回集尘箱进行回收。因此,直到完成过滤器的清扫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将刷送回集尘过滤器时,有可能附着在刷上的尘埃附着在已被清扫的过滤器上,另外,因为刷与集尘箱是分别设置的,所以尘埃易于飞散。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现有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尘埃飞散并且在短时间内将过滤器净化的空气净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机主体,其具有送风机构和设置在该送风机构的上游侧的过滤器;盖板,其以与所述过滤器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机主体;清扫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盖板之间,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清扫;动力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清扫单元沿着所述过滤器的被清扫面往复移动;和驱动源,其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施加驱动力,其中,所述清扫单元包括与所述被清扫面接触来除去尘埃的清扫体和回收被所述清扫体所除去的尘埃的回收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尘埃的飞散并且在短时间内将过滤器净化的空气净化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搭载有清扫单元的后盖板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预滤器的立体图。

图7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卸下后盖板后的背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接头的图5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与接头连接的驱动轴联轴器的图7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清扫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清扫单元的背面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清扫体的背面立体图。

图13是从前侧观察清扫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B-B线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清扫过滤器时的清扫单元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清扫过滤器时的转向刷的动作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 空气净化机

2 机壳

2d 后壳体

8 过滤器部件

8a 预滤器(过滤器)

8b 集尘过滤器

8c 除味过滤器

9 驱动用电动机单元

9a 驱动轴联轴器

9b 位置传感器

10 送风机构

18A 框架部(框架)

18d 突起部

20 后盖板(盖板)

21a 进气口

21b 后盖板锁定爪

22 导轨

22a 齿部

30 清扫单元

31 单元外壳

31b1 被检测突起

31e1 转动限制突起

32 刷旋转件(清扫体)

32a、32b 轴部

32c 旋转体

32d 收集刷

32d1 倾斜植毛

32e 转向刷

32e1 倾斜植毛

33 回收刷支架

33a、33b 轴部

33c 回收刷

33c1 倾斜植毛

33d 施力部件

34 外壳盖

35 引导轴

40 动力传递机构

41 齿条壳体

41a 齿条

42 轴

43 蜗轮

44 轴承

45 接头

50 支架

60 刷转向机构

70 回收机构

100 空气净化机主体

A1、A2、A3 倾斜方向

Q 回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适当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以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为基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机1具有空气净化机主体100和可拆装地设置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的后部的后盖板(盖板)20。

空气净化机主体100包括大致箱形的机壳2和加湿机构3。

机壳2包括前盖板2a、一对侧盖板2b、2b(图1中仅图示左侧的侧盖板2b)和顶部壳体2c。另外,机壳2夹着可抽出地收纳水箱3c(参考图2)的箱座4和安装在箱座4的后壳体2d(参考图2)而组装。

另外,在机壳2的上部设置有能够调节开闭角度的挡板5。挡板5是以后缘侧为轴而以前缘侧抬起的方式转动打开的结构。其中,图1是挡板5关闭的状态。

加湿机构3在机壳2内包括加湿过滤器3a、供水机构3b和水箱3c。其中,在图1的左侧的侧盖板2b设置有将加湿过滤器3a从机壳2取出时的开闭盖2e。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具有加湿机构3的空气净化机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不具有加湿机构3的空气净化机。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在空气净化机1的机壳2,从安装有后盖板20的一侧(后侧)向前盖板2a一侧(前侧)去,依次配置有过滤器部件8、加湿过滤器3a和送风机构10。过滤器部件8能够从机壳2拆装。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是从背面导入空气的类型。

过滤器部件8是为了将用送风机构10吸入机壳2内的空气净化而设置的部件,设置在送风机构10的上游侧。另外,过滤器部件8主要由预滤器8a、集尘过滤器8b和除味过滤器8c构成。另外,过滤器部件8从后盖板20一侧向前盖板2a一侧去,依次配置预滤器8a、集尘过滤器8b和除味过滤器8c。其中,预滤器8a对应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过滤器”。

预滤器8a收集棉絮等较大的废物(尘埃)。为了提高后述的清扫性,预滤器8a例如是在用聚酯树脂制成平织网的表面蒸镀SUS(不锈钢),使其在框架中嵌件成型而成为一体的部件。

这样,通过蒸镀金属(SUS),能够提高刚性。另外,表面因蒸镀变得更滑,所以更易于除去附着的污垢。另外,能够抑制细菌的产生,含有油烟的尘埃也更易于脱落。

集尘过滤器8b是收集尘埃、灰尘、花粉等较小的微粒的过滤器。

除味过滤器8c是吸附作为气味来源的化学物质的过滤器。

加湿机构3是提高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内流通的用过滤器部件8净化后的空气的湿度的部件。

送风机构10主要由配置在涡形件12内的离心风扇11和使该离心风扇11旋转的电动机13构成。

涡形件12包括收纳离心风扇11的主体部12a、堵塞该主体部12a的背面侧(后侧)的开口的盖12b和安装在形成于该盖12b的圆形的通气孔12b1上的通气用盖12c。在涡形件12的上面,形成有排出吸入的空气的排出口12a2。

电动机13被收纳在主体部12a的凹部12a1中,经由固定板13a固定在凹部12a1内。另外,电动机13经由电线13b与收纳有控制基板(未图示)的电气箱14连接。

后盖板20是大致板形的部件,具有覆盖过滤器部件8的整体的形状。另外,后盖板20具有纵长隙缝状的进气口21a和后盖板锁定爪21b。

另外,后盖板20在安装于空气净化机主体100(参考图1)上的状态下与过滤器部件8相对。另外,后盖板20在与过滤器部件8相对的面,具有对预滤器8a进行清扫的清扫单元30和使清扫单元30相对于预滤器8a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动力传递机构40。

图3是图1的A-A线截面图。

如图3所示,送风机构10的离心风扇11旋转,由此外部的空气从形成于后盖板20的隙缝状的进气口21a(参考图2)流入机壳2内。然后,流入的空气依次在过滤器部件8、加湿过滤器3a中流通,成为加湿空气。之后,加湿空气被吸入收纳离心风扇11的涡形件12内,然后,从涡形件12的排出口12a2经由过滤器15和挡板5向空气净化机1的外部送出。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搭载了清扫单元的后盖板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后盖板20具有背面(后面)21c向后方弯曲为凸状的形状。进气口21a是从上端到下端细长的隙缝形状,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外侧配置有多列。即,从左方向(右方向)侧视后盖板20时,左右方向的中央的进气口21a位于最后方,进气口21a的位置向左右侧方去逐渐位于前方侧。由此,能够从后盖板20的侧方(横方向)导入空气,即使是将空气净化机1设置在墙边的情况下,也能够向空气净化机1内导入较多的空气。

清扫单元30安装于后盖板20,通过动力传递机构40而在上下方向上往复动作。另外,清扫单元30是从后盖板20的左端向右端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具有作为清扫体(旋转清扫体)的收集刷32d和回收用收集刷32d收集到的尘埃(灰尘、废物)的回收机构70。即,清扫单元30位于最下端的位置(后述的起始位置)时,齿部22a与正齿轮35b不啮合。

在后盖板20的背面中央,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40。另外,在后盖板20的背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引导清扫单元30的导轨22(仅图示右侧)。导轨22与齿条41a平行地形成,形成有齿条形状的齿部22a。齿部22a的下端的高度位置设定为比齿条41a的下端的高度位置高的位置。

如图5所示,动力传递机构40包括形成有齿条41a的齿条壳体41、轴42、蜗轮43、轴承44和接头45。

齿条壳体41从后盖板20(参考图4)的上端到下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齿条41a形成于齿条壳体41的与预滤器8a(参考图3)相对的面。另外,齿条41a的上端形成至能够将清扫单元30搬送到预滤器8a的上端的位置,齿条41a的下端形成至能够将清扫单元30搬送到预滤器8a的下端的下方的位置(参考图3)。

轴42的截面为四边或六边形,在齿条41a的前方,沿着齿条41a在上下方向延伸。

蜗轮43以轴42在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安装在轴42上,并且与齿条41a啮合。其中,图5示出了在蜗轮43安装有用于可拆装地安装清扫单元30(参考图4)的支架50的状态。通过轴42旋转,而蜗轮43旋转,从而蜗轮43在与齿条41a啮合的同时上升或者下降。

轴承44设置在齿条壳体41的上部,支承轴42使其可旋转。

接头45具有通过在轴42的下侧前端设置的伞齿轮45a(或万向接头)直角地改变旋转方向的驱动部(对内部省略图示)。另外,接头45利用联轴器机构45b与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参考图3)侧设置的驱动用电动机单元(驱动用电动机)9(参考图3)的驱动轴联轴器9a(参考图3)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

可拆装地保持清扫单元30(参考图4)的支架50安装于蜗轮43,通过蜗轮43旋转,支架50与蜗轮43一同上下运动。

另外,支架50包括保持清扫单元30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下表面的下侧保持部51、保持清扫单元30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上表面的上侧保持部52和对清扫单元30定位的定位孔53、53。

图6是表示预滤器的立体图。其中,图6示出了从朝向外侧(后面侧)的面观察的状态。另外,图6中,省略了网眼状网的图示(图7也是同样的)。

如图6所示,预滤器8a具有划分为栅状的框体18a、在该框体18a的左右两端向侧方突出的一对固定部18b、18b和在框体18a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一对突片部18c、18c。框体18a的外侧以比内侧更宽的宽度形成。固定部18b形成为矩形,位于上侧的一部分具有薄一级的薄壁部18b1。

另外,在左右两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框架部18A、18A上,沿着上下方向(清扫单元30的移动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突起部18d、18d……。突起部18d是在左右方向(相对于清扫单元30的动作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部分,从框体18a的表面突出约1mm程度。另外,突起部18d以与框架部18A、18A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L形成,相邻的突起部18d的间隔S全部相同。

图7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卸下后盖板后的背面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的后壳体2d,形成有收纳预滤器8a的固定部18(参考图6)的凹部2d1、2d1,和用于插入突片部18c、18c的插入孔2d2、2d2。

在凹部2d1的上方,安装有能够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2f。滑动部件2f位于上侧而不与薄壁部18b1重叠的情况下,如图7的左侧的滑动部件2f所示,成为解锁状态,能够拆装预滤器8a。另外,滑动部件2f位于下侧而与薄壁部18b1重叠的情况下,如图7的右侧的滑动部件2f所示,成为锁定状态。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使用滑动部件2f将预滤器8a锁定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只设置与突片部18c同样的突片,使预滤器8a弯曲而将突片插入孔中安装的结构。

另外,在后壳体2d设置有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该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具有作为驱动源的步进电机(未图示)、传递步进电机的旋转的驱动轴联轴器9a和位置传感器9b。另外,在后壳体2d设置有后盖板20的后盖板锁定爪21b、21b(参考图4)进行卡合的卡合孔2d3、2d3。

图8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接头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表示与接头连接的驱动轴联轴器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8所示,接头45的联轴器机构45b具有圆筒部45b1和一对卡合片45b2、45b2。卡合片45b2形成为大致板状,卡合片45b2的外周与圆筒部45b1的内壁一体地形成。另外,各卡合片45b2的前端45b3形成为向外侧(前方)去成为前端较细的形状。

如图9所示,驱动轴联轴器9a具有一对卡合突起9a1、9a1。卡合突起9a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卡合突起9a1的前端9a2形成为向外侧(后方)去成为前端较细的形状。

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安装后盖板20的情况下,使在后盖板20的上部形成的突起(未图示)从上方嵌合在形成于空气净化机主体100的后壳体2d的凹部2d4(参考图7)后,使后盖板20向空气净化机主体100转动,由此将后盖板锁定爪21b插入卡合孔2d3。从而,后盖板锁定爪21b与卡合孔2d3卡合,并且卡合突起9a1、9a1插入圆筒部45b1内,由此接头45与驱动轴联轴器9a连接。该情况下,因为接头45的前端45b3和驱动轴联轴器9a的前端9a2分别形成为前端较细的形状,所以即使卡合片45b2与卡合突起9a1抵接,前端45b3和前端9a2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也能够在周方向(旋转方向)上退避,能够防止接头45与驱动轴联轴器9a的连接被阻碍。

图10是表示清扫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0所示,清扫单元30包括单元外壳31、刷旋转件32(清扫体)、回收刷支架33、外壳盖34和引导轴35。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由单元外壳31、回收刷支架33、外壳盖34构成了回收机构70。

单元外壳31具有上表面部31a、下表面部31b、右侧面部31c、左侧面部31d和后面部31e,具有前面开口为矩形的形状。上表面部31a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尺寸比下表面部31b短。

在下表面部31b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被检测突起31b1。该被检测突起31b1在上下方向形成于与位置传感器9b(参考图7)相对的位置,通过清扫单元30下降,被检测突起31b1进入位置传感器9b的传感器孔9b1(参考图7)内,由此传感器孔9b1内的开关(未图示)导通,能够检测出清扫单元30位于起始位置。

另外,在下表面部31b形成有支架50(参考图5)的下侧保持部51(参考图5)进行嵌合的凹陷部31b2。在凹陷部31b2的顶面形成有能够插入到形成于下侧保持部51的矩形的角孔51a(参考图5)中的锁定突起31b3。另外,在下侧保持部51的下表面安装有能够将从角孔51a突出的锁定突起31b3锁定的滑动式的锁定部件(未图示)。

在右侧面部31c形成有支承刷旋转件32的右端的轴部32a使其可旋转的由圆形的贯通孔构成的轴承部31c1。另外,在右侧面部31c形成有在外壳盖34的右端设置的卡止爪34a能够以可进退的方式插入的卡止孔31c2、31c2。

在左侧面部31d形成有支承刷旋转件32的左端的轴部32b使其可转动的轴承部31d1。该轴承部31d1形成有前侧开放的切口部31d2。将刷旋转件32安装于单元外壳31的情况下,将轴部32a插入轴承部31c1后,将轴部32b经由切口部31d2推入轴承部31d1,由此刷旋转件32可旋转地被单元外壳31支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于单元外壳31拆装刷旋转件32,能够卸下刷旋转件32进行清扫。另外,通过改变左右的轴部32a、32b的形状,能够防止安装到单元外壳31时的方向的错误。

另外,在左侧面部31d的下部,形成有在外壳盖34的左端形成的卡合突起34b所插入的卡合孔31d3。另外,在左侧面部31d的上部,形成有对在回收刷支架33的左端部形成的轴部33b轴支承的轴承部31d4。

在后面部31e的内壁面,在左右两侧,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将刷旋转件32的转动动作限制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的转动限制突起31e1、31e1。转动限制突起31e1在左右方向的侧面视图中,呈四边形,具有前缘31s和上缘31t。

刷旋转件3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旋转体32c,在旋转体32c的左右两端形成有轴部32a、32b。另外,刷旋转件32沿着轴方向(左右方向)形成有收集刷32d。

收集刷32d安装在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旋转体32c的外表面。另外,收集刷32d具有相对于旋转体32c的旋转方向倾斜地配置的倾斜植毛32d1。由此,通过使刷旋转件32向一个方向(使刷的前端朝向移动的方向)移动,能够收集尘埃。另外,收集刷32d成为预滤器8a的除去左右两端的框架部18A(参考图6)的长度L1(参考图6)。

在旋转体32c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使旋转体32c转向的转向刷32e、32e。该转向刷32e是与收集刷32d同样的材料的部件,植毛方向与收集刷32d的倾斜植毛32d1相反。

回收刷支架33具有转移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的回收刷33c,在收集刷32d的顶侧沿着轴方向(左右方向)形成。另外,回收刷支架33的下表面(收集刷32d侧的面)形成为具有与收集刷32d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曲率,构成为收集刷32d与回收刷33c面接触。

回收刷33c是与收集刷32d和转向刷32e相同结构的刷,具有相对于旋转体32c的旋转方向倾斜地配置的倾斜植毛33c1(参考图14)。倾斜植毛33c1的植毛方向设定为刷的前端朝向单元外壳31的内侧。

另外,回收刷33c形成为与旋转体32c的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在回收刷支架33设置有对回收刷33c向旋转体32c侧施力的施力部件(扭簧等)33d。

外壳盖34堵塞单元外壳31的前面下部,由与收集刷32d大致相同长度的板状部件构成。另外,在外壳盖34的右端形成有卡止爪34a,在外壳盖34的左端形成有卡合突起34b。将外壳盖34安装在单元外壳31的情况下,先将卡合突起34b插入卡合孔31d3后将卡合爪34a推入单元外壳31,由此卡合爪34a与卡合孔31c2嵌合。另外,通过使卡合爪34a以脱离卡合孔31c2的方式退避,能够卸下外壳盖34。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使外壳盖34对于单元外壳31容易地拆装,回收至单元外壳31内的尘埃容易排出。

引导轴35引导清扫单元30,安装在单元外壳31的后侧。另外,引导轴35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轴35a和在该轴35a的左右两端固定的正齿轮35b、35b。正齿轮35b与设置于后盖板20的导轨22的齿部22a(参考图4)啮合。由此,能够抑制清扫单元30的绕轴的松动。另外,通过设置引导轴35,清扫单元30平行地移动,所以收集刷32d易于均匀地接触预滤器8a。

另外,在清扫单元30的最下端即起始位置,正齿轮35b与齿部22a不啮合。从而,用户先卸下清扫单元30进行清扫后再次将其安装在支架50上时,即使清扫单元30倾斜,在引导轴35的两端设置的正齿轮35b、35b与齿部22a、22a的向左右错开位置的齿也不啮合。因此,清扫单元30可靠地被水平地安装,安装是稳定的。

图11是表示清扫单元的背面立体图。

如图11所示,在单元外壳31的后面部31e,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支架50(参考图5)嵌合的凹陷部31e2。在该凹陷部31e2,突出形成有与定位孔53(参考图5)嵌合的定位突起31e3、31e3。

另外,在单元外壳31的后表面,形成有收纳引导轴35的轴35a的轴收纳凹部31e4。该轴收纳凹部31e4向单元外壳31的内侧鼓出(参考图10)。另外,轴35a被形成于轴收纳凹部31e4内的多个轴保持部31e5保持,使得轴35a不会从单元外壳31脱落。

另外,在单元外壳31的后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正齿轮35b、35b的齿轮收纳凹部31e6、31e6。该齿轮收纳凹部31e6向单元外壳31的内侧鼓出。另外,正齿轮35b的一部分从齿轮收纳凹部31e6突出,与导轨22(参考图4)啮合。

图12是表示收集刷的背面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在大致圆柱状(大致圆筒状)的旋转体32c的左右两端,一体地形成有大致半圆状的端板32f、32f,在该端板32f、32f一体地形成有轴部32a、32b。另外,在旋转体32c,在周方向的一端(图示下侧)形成有缘部32c1,在与缘部32c1大致相反180度一侧的另一端(图示上侧)形成有缘部32c2。

在旋转体32c的左右两端设置的转向刷32e、32e形成得比收集刷32d(参考图10)在周方向上长。

图13是从前方观察清扫单元时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收集刷32d和转向刷32e以周方向的一端一致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32c。其中,图13所示的收集刷32d是开始收集预滤器8a上附着的尘埃时的位置。

在单元外壳31的上部,收集刷32d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收集刷32d的上部,以能够推压收集刷32d的方式安装有回收刷支架33。另外,在单元外壳31的下部前表面,可拆装地安装有外壳盖34。

图14是图13的B-B线截面图。

如图14所示,收集刷32d具有倾斜方向A1相对于刷旋转件32的旋转方向W倾斜的倾斜植毛32d1。其中,图14所示的状态下,收集刷32d的前端朝向上侧。

转向刷32e具有相对于刷旋转件32的旋转方向W倾斜的倾斜植毛32e1。倾斜植毛32e1的倾斜方向A2与上述收集刷32d的倾斜植毛32d1的倾斜方向A1方向相反。

回收刷33c具有相对于刷旋转件32的旋转方向W倾斜的倾斜植毛33c1。倾斜植毛33c1的倾斜方向A3设定为朝向单元外壳31的内侧。

接着,对于空气净化机1中的预滤器8a的清扫动作,参考图15和图16(适当参考其他附图)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清扫过滤器时的清扫单元的动作的截面图,图16是表示清扫过滤器时的转向刷的动作的侧面图。图15(a)示出了开始清扫预滤器8a前的状态,图15(b)示出了收集预滤器8a上附着的尘埃后的状态,图15(c)示出了使刷旋转件转向后的状态,图15(d)示出了将尘埃转移至回收刷后的状态,图15(e)示出了将尘埃回收至回收箱中的状态。另外,图15(a)、(b)、(d)对应于第一位置,图15(c)、(e)对应于第二位置。其中,图15中,示意性地图示了尘埃(废物、灰尘)DS。

空气净化机1,以一定时间从后盖板20的进气口21a导入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并从挡板5排气,由此,在设置于空气导入面的预滤器8a的网上,会堆积与设置空间和运转时间成比例的量的灰尘。于是,计测累计运转时间,经过某规定时间后,通过电源开关进行了运转停止的操作的情况下,机器主体停止后,前盖板2a上表示“清扫中”的LED灯点亮,用设置于空气净化机主体100的位置传感器9b判定清扫单元30是否处于传感器检测位置(起始位置)。

因为该位置传感器9b的检测位置设定在清扫单元30上下移动的下止点,所以不能够检测出清扫单元30的位置的情况下,位于预滤器8a的面上的某处中途,使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向下降的方向驱动直到能够用位置传感器9b(参考图7)进行检测。即使驱动相当于单程的步数也不能够检测出清扫单元30的位置的情况下,认为清扫单元30因某种异常而脱落、或者动力传递机构40发生了故障,在前盖板2a上显示错误。

用位置传感器9b检测出清扫单元30的位置的情况下,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内的电动机立刻起动,使驱动轴42向使清扫单元30上升的方向旋转。其中,关于电动机,能够使用步进电机,通过检测步数,检测清扫单元30的当前位置(高度位置)。

如图15(a)所示,在清扫预滤器8a前,清扫单元3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是收集刷32d从单元外壳31露出的状态(第一位置)。此时,旋转体32c的缘部32c1与转动限制突起31e1的前缘31s抵接,另外,清扫单元30的收集刷32d与预滤器8a的被清扫面8a1接触。在图15(a)所示的状态(第一位置)下,来自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参考图7)的驱动力从驱动轴联轴器9a(参考图9)传递到接头45,并从接头45传递至轴42。轴42向正方向旋转,由此蜗轮43旋转,支架50上升。通过支架50上升,清扫单元30向S1方向上升。

清扫单元30向S1方向上升时,旋转体32c的位置(角度)保持原本的状态,清扫面8a1上附着的尘埃DS被收集刷32d收集,达到图15(b)的状态。即,收集刷32d中,倾斜植毛32d1(参考图14)朝向上方,成为相对于被清扫面8a1反向的状态,所以能够收集被清扫面8a1的尘埃。另外,通过清扫单元30上升,产生使旋转体32c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但旋转体32c的缘部32c1已经与转动限制突起31e1的前缘31s抵接,旋转体32c不旋转,所以能够维持收集刷32d向外部露出的状态(第一位置)。因此,能够沿着清扫单元30的移动方向除去预滤器8a的被清扫面8a1上附着的尘埃。其中,优选使清扫单元30上升的移动量,在能够使尘埃DS附着在收集刷32d上的允许量的范围内。

另外,清扫单元30中,蜗轮43通过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的驱动而旋转,蜗轮43与在后盖板20的背面中央设置的齿条41a啮合,清扫单元30以相对于预滤器8a平行的方式沿着在后盖板20的背面的左右设置的导轨22上下移动。

然后,在图15(b)所示的状态下,使清扫单元30向S2方向下降。由此,旋转体32c转向(向顺时针方向W1转动),如图15(c)所示,收集刷32d被搬送至单元外壳31内的里侧(第二位置)。即,清扫单元30向S2方向下降时,如图16(a)所示,转向刷32e一边挂形成于预滤器8a的框架部18A的突起部18d一边移动,由此,转向刷32e向顺时针方向W1转动。

另外,收集刷32d一边与回收刷33c接触一边向顺时针方向W1转动,但收集刷32d与回收刷33c形成为刷的倾斜方向A1、A2(参考图14)成为同向,所以尘埃DS不会被回收刷33c捕捉,如图15(c)所示,被搬送至单元外壳31的内侧。

另外,收集刷32d在单元外壳31内被向顺时针方向W1转动搬送时,如图15(c)所示,旋转体32c的缘部32c2与转动限制突起31e1的上缘31t抵接,限制收集刷32d的转动动作。此时,收集刷32d的周方向的外侧端部32d2位于回收刷33c的周方向的外方端部33c2的更内侧。通过设定为这样的位置关系,能够使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全部尘埃DS被回收刷33c捕捉。另外,不限定于外侧端部32d2位于外方端部33c2的更内侧的结构,也可以是外侧端部32d2位于与外方端部33c2相同的位置的结构。

然后,使清扫单元30从图15(c)的状态(第二位置)向S1方向上升。由此,如图16(b)所示,通过转向刷32e与框架部18A的突起部18d接触,旋转体32c向逆时针方向W2转动,达到图15(d)所示的状态(第一位置)。此时,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DS被捕捉(传递)至回收刷33c。即,因为回收刷33c成为相对于收集刷32d反向的状态,所以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DS被回收刷33c捕捉。

另外,旋转体32c从图15(c)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W2转动时,旋转体32c的缘部32c1与转动限制突起31e1的前缘31s抵接,限制旋转体32c的转动动作。另外,此时,旋转体32c的缘部32c2成为与回收刷33c的外方端部33c2大致重叠的位置(参考图15(d))。

然后,使清扫单元30从图15(d)的状态向S2方向下降。由此,与图16(a)说明的情况同样,因转向刷32e钩挂预滤器8a的突起部18d处,旋转体32c向顺时针方向W1转动,达到图15(e)所示的状态(第二位置)。此时,回收刷33c上附着的尘埃DS被旋转体32c的缘部32c2刮出(分离),从回收刷33c向后方推出。从回收刷33c分离后的尘埃DS被回收至在单元外壳31的底部设置的回收箱Q(参考图14)中。其中,图15(d)至图15(e)的动作不限定于1次,也可以多次连续进行。

这样,通过进行图15(a)~图15(e)的一系列动作,能够一边将尘埃DS回收至清扫单元30的回收箱Q一边继续清扫。例如,通过将预滤器8a划分为图6所示的E1、E2、E3、E4的区域,在各个区域E1、E2、E3、E4中,执行图15(a)~图15(e)的动作,能够将预滤器8a的整个面净化。

预滤器8a的全部被清扫面8a1清扫完成时,使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内的电动机反转驱动,使清扫单元30下降。然后,在下限位置即位置传感器9b的检测位置检测到清扫单元30时使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停止,使前盖板2a的“清扫中”显示LED熄灭,结束自动清扫的处理。

另外,也可以考虑几乎不进行电源开关的操作而昼夜连续地运转使用的用户。该情况下的自动清扫的流程是计测连续运转时间并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自动使机器停止而执行上述自动清扫运转的处理。自动清扫结束后,自动恢复到此前的运转状态。

进而,在自动执行以外也可以考虑用户想要执行自动清扫的情况,或者想要使已开始自动清扫的机器停止的情况,所以通过按下前盖板2a的操作盖板上设置的“自动清扫”按钮能够使“自动清扫”开始或停止。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中,包括:具有送风机构10和设置在该送风机构10的上游侧的预滤器8a的空气净化机主体100;与预滤器8a相对地设置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的后盖板20;设置在预滤器8a与后盖板20之间的对预滤器8a进行清扫的清扫单元30;使清扫单元30沿着预滤器8a的被清扫面8a1往复移动的动力传递机构40;和对动力传递机构40施加驱动力的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清扫单元30具有与被清扫面8a1接触而除去尘埃DS的收集刷32d,和回收被收集刷32d除去的尘埃DS的回收机构70。由此,因为清扫单元30中具有收集刷32d和回收机构70,能够在预滤器8a的清扫中途立即回收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无需如以往一般从预滤器8a送至与其分离的回收箱,所以能够缩短预滤器8a的清扫时间。另外,因为清扫单元30中具有收集刷32d和回收机构70,所以能够抑制清扫时的尘埃DS的飞散。进而,因为附有尘埃DS的刷不会在清扫结束后的预滤器8a上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尘埃DS附着在清扫后的预滤器8a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刷旋转件32是旋转式的,包括具有相对于刷旋转件32的旋转方向倾斜地植毛而成的倾斜植毛32d1的收集刷32d,具有使收集了尘埃DS后的收集刷32d转向的刷转向机构60(转向刷32e和预滤器8a的突起部18d,参考图16(a))。由此,不需要在清扫单元30中设置使其转向的电动机等动力机构,能够使清扫单元30的结构简化。另外,无需使具有清扫单元30的后盖板20与空气净化机主体100电连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刷转向机构60包括在预滤器8a的框架部18A沿着清扫单元30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突起部18d,和在与突起部18d相对的位置与收集刷32d(倾斜植毛32d1)的植毛方向(倾斜方向A1)反向地设置的转向刷32e。由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使收集刷32d转向(反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回收机构70具有在收集刷32d转向时捕捉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DS的回收刷33c和对回收刷33c向收集刷32d施力的施力部件33d,回收刷33c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W(参考图14)倾斜地植毛而形成的倾斜植毛33c1。由此,能够不使用复杂的机构地使回收刷33c捕捉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DS。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清扫单元30具有将收集刷32d限制在与预滤器8a相对的第一位置和与回收刷33c相对的第二位置的转动限制突起。由此,通过限制在第一位置,能够可靠地收集预滤器8a上附着的尘埃DS,通过限制在第二位置,能够在转向至第一位置时,使回收刷33c可靠地捕捉收集刷32d上附着的尘埃DS。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机构40具有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清扫单元30的支架50,清扫单元30可拆装地安装在支架50上。由此,能够容易地拆装清扫单元30,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单元30的清洗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没有清扫预滤器8a的情况下,清扫单元30退至与被清扫面8a1不重叠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参考图3)。由此,在进行空气净化的运转时通过预滤器8a的空气不会被清扫单元30阻碍,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预滤器8a的整个面。

另外,作为其他效果,因为将支架50(清扫单元30)被驱动的部分即接合部位配置在支架50(清扫单元30)的大致中央,所以在上下移动时易于保持左右的移动阻力的平衡,难以发生钩挂或撬动这样的现象。

另外,因为在后盖板20设置有蜗轮43和清扫单元30,驱动齿轮的反作用力不会直接在后盖板20的面外方向上作用,所以轴42旋转时对后盖板20施加的振动也是轻微的,能够实现安静的驱动。

另外,通过设置引导轴35,使正齿轮35b、35b与齿部22a、22a啮合,而清扫单元30平行地移动,所以收集刷32d更易于均匀地接触预滤器8a。

进而,构成为在清扫单元30的最下端即起始位置,正齿轮35b与齿部22a不啮合,所以在将清扫单元30安装在支架50上时正齿轮35b、35b与齿部22a、22a中左右错开的齿不会啮合。所以,清扫单元30可靠地水平地安装,安装是稳定的。

另外,因为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固定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所以不会对电动机的线束(电线)反复施加外力,能够确保作为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因为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设置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侧,所以能够使后盖板20轻量化,能够容易地进行后盖板20的拆装。

另外,假设在刷旋转件32的轴端部配置齿轮等使刷旋转件32旋转的情况下,由于与对象齿轮的驱动反作用力,而在刷旋转件32离开预滤器8a的网面的方向上产生作用力。于是,易于发生与预滤器8a的接触尺寸变化而清扫效果降低,或者齿轮间距产生偏差而发生振动、产生噪声这样的现象。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没有在刷旋转件32的轴部32a、32b处配置齿轮等,所以难以发生因振动而产生噪声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列举了具有形成有倾斜植毛32d1的收集刷32d的刷旋转件32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在圆筒形状的刷旋转件的整个面设置有刷的结构。该情况下,通过设定为刷旋转件相对于预滤器8a上升移动时成为陷入预滤器8a的方向,刷旋转件的毛钩挂在预滤器8a的网眼中,所以即使不通过齿轮等使刷旋转件强制旋转,也能够通过单元外壳31的上下移动,使其在预滤器8a上旋转并且移动。因此无需用于使刷旋转件驱动的齿轮等,可以实现不会发生齿轮等引起的振动的效果。另外,因为刷旋转件的毛陷入预滤器8a的网眼中,所以也可以实现可靠地捕捉预滤器8a的网上堆积的灰尘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收集预滤器8a上附着的尘埃的清扫单元3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了收集分别附着在集尘过滤器8b、除味过滤器8c上的尘埃,而设置清扫单元30。该情况下,对于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驱动轴联轴器9a)、接头45、轴42、齿条41a、齿条壳体41等驱动系统的各构成部件,能够对之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适当转用、变更进行组合。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清扫单元30设置在后盖板20上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将清扫单元30设置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侧的结构。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之前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后盖板20侧的导轨22设置在后壳体2d侧。在后壳体2d侧设置导轨22的情况下,通过在预滤器8a(和框架部18A)的外侧的上下方向配置导轨22,不会阻碍预滤器8a的拆装。

另外,除了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驱动轴联轴器9a)以外,也可以将接头45、轴42、齿条41a、齿条壳体41等设置在后壳体2d侧。将这些驱动系统的各结构部件设置在后壳体2d侧的左右方向中央附近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将预滤器8a、集尘过滤器8b、除味过滤器8c等各种过滤器左右分割的结构,则各种过滤器的拆装变得容易,操作性提高。

在该结构以外,也可以是考虑预滤器8a、集尘过滤器8b、除味过滤器8c等各种过滤器的拆装,在后壳体2d侧的左右的至少某一方附近(左侧和右侧的至少某一方、或者两侧)设置驱动系统的各构成部件的结构。如果是该结构,则拆装预滤器8a、集尘过滤器8b、除味过滤器8c等各种过滤器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42难以妨碍该动作,操作性提高。

另外,之前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驱动轴联轴器9a)的驱动力传递至接头45而使轴42转动的机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轴42与驱动用电动机单元9直接连接而轴42转动的结构。

其中,将清扫单元30设置在空气净化机主体100侧的情况下,此处说明以外的各种结构,能够对之前的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转用、变更进行组合。

另外,也可以在清扫单元30中设置检测尘埃的量的传感器,在蓄积了尘埃DS时用通知单元(灯等)通知。

另外,也可以与吸烟、不吸烟等使用环境相应地切换使清扫单元30运转的频度。

另外,也能够使单元外壳31透明,不打开外壳盖34就能够确认内部的尘埃DS。

另外,在空气净化机1中,尘埃DS的附着方式并不一致,在与送风机构10的进气口相对的位置易于附着尘埃DS,而在预滤器8a的下方的端部或上方的端部,难以附着尘埃,所以也可以对易于附着尘埃DS的部位增加反复动作,对于难以附着尘埃DS的部位减少反复动作。通过减少反复,能够缩短清扫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