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空调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52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空调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空调的除尘方式主要是采用设置在进风口附近的空气过滤网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积尘过多容易引起通风不畅,循环风减少,进而影响制冷制热的效果。此外,过滤网上的灰尘还可能随循环风再次进入室内空气中,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因此过滤网需要时常手动清洗,但是手动清洗过滤网费时费力,不利于用户使用,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空调过滤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高效空调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粉尘感应器、吸尘器、上液压杆、上液压泵、运行感应器、主控制器、喷水器、滤水孔、下液压杆、下液压泵、接水盘,在过滤网右侧上端设置上液压泵,上液压泵通过上液压杆连接吸尘器,在过滤网右侧下端设置下液压泵,下液压泵通过下液压杆连接喷水器。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所述的喷水器外设置接水盘,接水盘环绕在喷水器外侧,在接水盘与喷水器连接处设置滤水孔,喷水器为圆锥形。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所述的过滤网内设置主控制器,在过滤网上设置粉尘感应器,粉尘感应器连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上液压泵和下液压泵。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所述的上液压泵内设置运行感应器,运行感应器连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吸尘器和喷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包括过滤网、粉尘感应器、吸尘器、上液压杆、上液压泵、运行感应器、主控制器、喷水器、滤水孔、下液压杆、下液压泵、接水盘,在过滤网右侧上端设置上液压泵,上液压泵通过上液压杆连接吸尘器,在过滤网右侧下端设置下液压泵,下液压泵通过下液压杆连接喷水器。上液压泵和下液压泵分别通过上液压杆和下液压杆带动吸尘器和喷水器沿着过滤网进行清洗,提高其清洗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喷水器外设置接水盘,接水盘环绕在喷水器外侧,在接水盘与喷水器连接处设置滤水孔,喷水器为圆锥形。喷水器在进行喷水时,清洗后洒落的水会落入接水盘内,并通过滤水孔落入喷水器内。

3、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过滤网内设置主控制器,在过滤网上设置粉尘感应器,粉尘感应器连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上液压泵和下液压泵。当粉尘感应器感应到过滤网上的粉尘达到设定的最高值时,会将此信息传递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会控制上液压泵和下液压泵分别通过上液压杆和下液压杆带动吸尘器和喷水器沿着过滤网运行。

4、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上液压泵内设置运行感应器,运行感应器连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吸尘器和喷水器。当上液压泵运行时,运行感应器感应到运行信息会传递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会控制吸尘器和喷水器进行工作,进行清洗工作。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网;2、粉尘感应器;3、吸尘器;4、上液压杆;5、上液压泵;6、运行感应器;7、主控制器;8、喷水器;9、滤水孔;10、下液压杆;11、下液压泵;12、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空调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1、粉尘感应器2、吸尘器3、上液压杆4、上液压泵5、运行感应器6、主控制器7、喷水器8、滤水孔9、下液压杆10、下液压泵11、接水盘12,在过滤网1右侧上端设置上液压泵5,上液压泵5通过上液压杆4连接吸尘器3,在过滤网1右侧下端设置下液压泵11,下液压泵11通过下液压杆10连接喷水器8。上液压泵5和下液压泵11分别通过上液压杆4和下液压杆10带动吸尘器3和喷水器8沿着过滤网1进行清洗,提高其清洗效果。在所述的喷水器8外设置接水盘12,接水盘12环绕在喷水器8外侧,在接水盘12与喷水器8连接处设置滤水孔9,喷水器8为圆锥形。喷水器8在进行喷水时,清洗后洒落的水会落入接水盘12内,并通过滤水孔9落入喷水器8内。在所述的过滤网1内设置主控制器7,在过滤网1上设置粉尘感应器2,粉尘感应器2连接主控制器7,主控制器7连接上液压泵5和下液压泵11。当粉尘感应器2感应到过滤网1上的粉尘达到设定的最高值时,会将此信息传递给主控制器7,主控制器7会控制上液压泵5和下液压泵11分别通过上液压杆4和下液压杆10带动吸尘器3和喷水器8沿着过滤网1运行。在所述的上液压泵5内设置运行感应器6,运行感应器6连接主控制器7,主控制器7连接吸尘器3和喷水器8。当上液压泵5运行时,运行感应器6感应到运行信息会传递给主控制器7,主控制器7会控制吸尘器3和喷水器8进行工作,进行清洗工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