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353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航行在极地低温航区的船舶,一般采用电加热或暖风机对应急发电舱室加热,使其温度达到满足应急发电机组正常运转的环境温度。而上述加热方式需要利用船舶本身的电能源,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使用上述加热方式还不利于环保节能,安全性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其结构简单,在保证应急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可节能环保,提高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包括循环风箱,所述循环风箱包括一个入风口、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入风口与应急发电机室内的应急发电机组的散热风扇的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外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内连通。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联锁百叶窗。

通过设置联锁百叶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一出风口,同时在开启第一出风口时还能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开启大小,进而实现调节由第一出风口排出的热风的风量大小,最终实现调节温度的目的。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风闸。

通过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风闸,可以根据需要开启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实现调节进入应急发电机室内的热风的风量的目的。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风扇的排风口处设置第一风管,所述入风口与所述第一风管远离所述排风口的一端连接。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箱设置在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内,所述入风口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对应的,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循环风箱上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延伸至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外。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箱设置在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外,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扇的所述排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应急发电机室与所述循环风箱上的所述入风口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第三风管,所述第三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并延伸至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内。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箱上设置两个第二出风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应急发电机室的底部开设,另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应急发电机室的侧部开设。

通过将两个第二出风口分别对应应急发电机室的底部和侧部开设,使得热风进入到此应急发电机室内时,能更加快速的实现温度均匀。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还设置过滤组件。

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可以使循环进入到应急发电机室内的空气得到净化处理,保证应急发电机室的空气的质量。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应急发电机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

通过在应急发电机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的监控此应急发电机室内的温度情况,以保证应急发电机组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工况内。

作为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应急发电机组上。

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应急发电机组上,可以直接对应急发电机组上的温度进行监控,实现温度的更精确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通过设置循环风箱,利用此循环风箱的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使应急发电机组的散热风扇排出的热风能被送回到应急发电机室内,对应急发电机室进行加热,使得室内的温度可升高到适宜应急发电机组正常运转的环境工况,不需要额外的加热设备,应急发电机组也能正常运转,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实现了环保节能,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循环风箱上设置第一出风口,一方面,可以在应急发电机室不需要加热时开启此第一出风口,同时关闭第二出风口,使得散热风扇排出的热风全部被排放到应急发电机室外,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应急发电机室的温度过高时同时开启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减少进入到应急发电机室内的热空气,进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中:

1、循环风箱;11、入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联锁百叶窗;15、风闸;16、法兰;2、应急发电机室;3、应急发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包括循环风箱1,循环风箱1包括一个入风口11、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2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3,其中,入风口11与应急发电机室2内的应急发电机组3的散热风扇的排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12与应急发电机室2外连通,第二出风口13与应急发电机室2内连通。通过设置循环风箱1,利用此循环风箱1的入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3使应急发电机组3的散热风扇排出的热风能被送回到应急发电机室2内,对应急发电机室2进行加热,使得室内的温度可升高到适宜应急发电机组3正常运转的环境工况,不需要额外的加热设备,应急发电机组也能正常运转,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实现了环保节能,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循环风箱1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2,一方面,可以在应急发电机室2不需要加热时开启此第一出风口12,同时关闭第二出风口13,使得散热风扇排出的热风全部被排放到应急发电机室2外,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应急发电机室2的温度过高时同时开启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减少进入到应急发电机室2内的热空气,进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第一出风口12处设置联锁百叶窗14。通过设置联锁百叶窗1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2,同时在开启第一出风口12时还能调节第一出风口12的开启大小,进而实现调节由第一出风口12排出的热风的风量大小,最终实现调节温度的目的。

第二出风口13处设置风闸15。通过在第二出风口13处设置风闸15,可以根据需要开启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13,实现调节进入应急发电机室2内的热风的风量的目的。

散热风扇的排风口处设置第一风管,入风口11与第一风管远离排风口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循环风箱1设置在应急发电机室2外,第一风管的一端与散热风扇的排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应急发电机室2与循环风箱1上的入风口11连接,第二出风口13处设置第三风管,第三风管的一端与第二出风口13连接,另一端穿过应急发电机室2并延伸至应急发电机室2内。

循环风箱1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设置在应急发电机室2外,还可以将循环风箱1设置在应急发电机室2内,入风口11通过法兰16与第一风管连接,对应的,在第一出风口12处设置第二风管,第二风管的一端固定在循环风箱1上并与第一出风口12连接,另一端穿过应急发电机室2延伸至应急发电机室2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循环风箱1上设置两个第二出风口13,其中一个第二出风口13朝向应急发电机室2的底部开设,另一个第二出风口13朝向应急发电机室2的侧部开设。通过将两个第二出风口13分别对应应急发电机室2的底部和侧部开设,使得热风进入到此应急发电机室2内时,能更加快速的实现温度均匀。

在第二出风口13处还设置过滤组件。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可以使循环进入到应急发电机室2内的空气得到净化处理,保证应急发电机室2的空气的质量。

在应急发电机室2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在应急发电机室2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的监控此应急发电机室2内的温度情况,以保证应急发电机组3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工况内。优选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应急发电机组3上。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应急发电机组3上,可以直接对应急发电机组3上的温度进行监控,实现温度的更精确化控制。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风管、第二风管、第三风管在图中均未示出。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