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204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风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建筑物的设计中,排烟系统和水、电、气系统等共同保证着建筑物安全和舒适的使用环境。如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是排烟系统,厨房和卫生间的废气均通过排烟系统排出到室外,排烟系统是否通畅决定着厨房和卫生间的空气质量是否清新,决定了室内环境的好坏。但在目前建筑物内使用的排烟系统存在着烟气容易在排烟管道内回旋的问题,造成烟气停留时间长,油烟吸附在排烟管道内,导致排烟通风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排烟装置,利用导流板的作用可以将导风罩内的烟气引流至出风口,然后经由排风扇快速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通风排烟装置,包括抽烟罩、导风管和排烟罩,从室内至室外依次设置连通的抽烟罩、导风管和排烟罩,导风管内壁上设有若干导流板,导风管和抽烟罩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排风扇,导风管和排烟罩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排风扇,排烟罩垂直设置在导风管上方且开口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管内壁上设有的若干导流板沿导风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以将吸进导风管内的烟气等引导至导流板分隔形成的一个个单独的空腔内,烟气等在小空腔内能更为顺畅地沿着导流板分隔成的空腔流动,降低了烟气在大的导风管空腔内回旋的概率,由此减少烟气在导风管内滞留的时间,顺畅地沿着一个个小空腔排出;在导风管和抽烟罩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排风扇,通过第一排风扇的作用将室内的油烟、烟气等从室内吸取至导风管内,由于导风管较长,仅靠抽烟罩处的第一排风扇的作用很难将导风管内的烟气快速排出,因此在导风管和排烟罩连接处设置的第二排风扇可以将导风管内的烟气再次快速抽出,从排烟罩排出;排烟罩垂直设置在导风管的上方且顶部开口,没有遮挡物,有利于让烟气自然地从下至上升起排出,由室外的风的作用吹散。

优选的,若干导流板相互垂直形成四棱柱形的排风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板设置成相互垂直设置形成一条条四棱柱形的排风通道,四棱柱形的排风通道更能减少烟气在排风通道内回旋的概率,空间较小的排风通道将导风管的空腔分隔成多个小腔室,即使烟气在小腔室内发生回旋,旋转范围也更小,因此可以更顺畅地通过导风管。

优选的,抽烟罩、导风管和排烟罩内壁均匀涂有一层耐油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抽烟罩、导风管和排烟罩内壁涂上耐油漆,在通风排烟过程中,烟气通过其中,烟气内附带的油烟就不容易吸附在内壁上,保持通风排烟装置的清洁,不容易积存油垢,避免积累太多油垢造成通风排烟装置被堵,影响通风排烟效率。

优选的,抽烟罩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且内部中空,两端敞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的抽烟罩,空腔较大,有利于第一排风扇从室内抽进更多的烟气,提高排烟效率。

优选的,排烟罩为上宽下窄的四棱台,且内部中空,两端敞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烟罩设置成上宽下窄的四棱台形,较大的空腔在烟气从导风管末端排出时为其提供了更宽的通道,使烟气可以更快地从排烟罩处排出,减少烟气在出口处滞留。

优选的,导风管为中空的四棱柱,且两端敞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风管设置成四棱柱形,四棱柱形的空腔能减少烟气在圆柱形导风管内沿着圆柱的环形内壁发生回旋,四棱柱形平直的内壁在烟气碰撞到其表面时会被撞回空腔中心,从而快速被第二风扇抽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通风排烟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导风管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抽烟罩;2、导风管;3、排烟罩;4、导流板;5、第一排风扇;6、第二排风扇;7、排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通风排烟装置,包括设置在需要通风排烟的室内的抽烟罩1,抽烟罩1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形,且两端敞口。上端敞口处连通有导风管2,导风管2与抽烟罩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排风扇5。导风管2的形状为四棱柱形,内部中空,两端敞口,导风管2内壁设有若干导流板4,且不同导流板4相互垂直形成一个个四棱柱形的排风通道7。导风管2的上部垂直设有排烟罩3,排烟罩3与导风管2连接处设有第二排风扇6。排烟罩3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四棱台形,且四棱台内部中空,两端敞口,开口向上设置。

抽烟罩1、导风管2和排烟罩3的内壁都涂有一层耐油漆。

当开启第一排风扇5和第二排风扇6后,通风排烟装置开始工作。室内的烟气首先通过抽烟罩1被第一排风扇5抽进导风管2内,然后烟气被分散到一个个小的四棱柱形的排风通道7内,沿着排风通道7流动到导风管2末端,第二排风扇6对导风管2内的烟气流动起到加速抽出的作用,最后烟气从排烟罩3出口处上升,排到室外。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