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71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风枪。



背景技术:

热风枪是一种用于加热空气后形成热气流的加热机械,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具体而言,热风枪可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旧漆、去除自粘性贴纸、加热塑料胶管使其弯曲、烘干潮湿的木头、加热使包装膜和包装管热收缩、除锈、加热使用于连接金属的聚乙烯物收缩及加热使焊接物软化等,还可以利用发热电阻丝的枪芯吹出的热气流对元件进行焊接或摘除。

热风枪一般由壳体、置于壳体内的电机、风扇、加热元件、开关等构件组成,现有热风枪的壳体通常采用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结构,组装壳体时采用螺钉或螺栓进行固定。组装后,热风枪的机头和机身是一体的,机头相对于机身不能转动,用户不能根据使用情况通过转动机头或机身来调整热风枪的形状,热风枪的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头和机身采用分体式结构,且机头和机身可相对转动的热风枪。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枪,包括机头和机身,所述机头包括机头壳体,机头壳体内设有电机、风扇和加热组件,机身包括机身壳体;机头壳体和机身壳体转动连接在一起,机头壳体和机身壳体之间设有用于使机头和机身保持相对固定的锁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钮,锁钮的周向设有至少一个锁块;机头壳体设有与机身壳体配合的连接端,连接端设有与锁块配合的卡槽;机身壳体设有用于安装锁钮的装配孔,机身壳体在装配孔的周向设有与锁块配合的凹槽;锁块同时插在卡槽和凹槽中使机头和机身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与锁块的数量一致,凹槽的数量是锁块数量的M倍,M≥2且为自然数,锁块脱离凹槽时机身处于转动状态;或者,所述凹槽的数量与锁块的数量一致,卡槽的数量是锁块数量的N倍,N≥2且为自然数,锁块脱离卡槽时机头处于转动状态。

优选的,所述锁钮的周向设有两个锁块,且两个锁块位于同一径向上;机头壳体连接端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卡槽;机身壳体位于装配孔周向的内壁上设有四个或六个或八个凹槽,且凹槽两两对称。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锁钮复位的弹簧,锁钮在朝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凹孔;凹槽的数量是锁块数量的M倍时,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连接端的外壁和凹孔的底壁上,锁块脱离凹槽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或者,卡槽的数量是锁块数量的N倍时,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连接端的外壁和凹孔的底壁上,锁块脱离卡槽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优选的,所述装配孔的周向边缘向内弯折形成用于限位锁钮的凸缘;凹槽的数量是锁块数量的M倍时,凸缘端面与连接端外壁之间的间距小于锁块沿锁钮轴向的长度;或者,卡槽的数量是锁块数量的N倍时,凸缘端面与连接端外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锁块沿锁钮轴向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凹孔的底壁上设有朝向连接端凸出的定位柱,连接端上设有定位孔,定位柱插设于定位孔中,弹簧套设于定位柱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呈扁圆形,包括呈弧形曲面状的转动部及呈平面状的安装部,锁紧机构设于安装部上,机身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转动部配合的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热风枪包括线缆,连接端上设有用于供线缆穿入的引线槽,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线缆的通道,机身壳体内壁上设有用于防止线缆松脱的限位柱,机身还包括可拆卸固定于限位柱顶端的压板。

优选的,所述热风枪还包括用于实现调控功能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按键板,按键板包括外框及若干连接于外框的按键,每个按键间隔且独立分布于外框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枪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枪,将机头和机身设置成分体式结构,机头和机身转动连接,且机头和机身之间设置锁紧机构,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和使用需求调整机身和机头之间的角度,提高热风枪的通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2、锁紧机构包括锁钮,锁钮上设置锁块,机头壳体的连接端设置卡槽,机身壳体上设置凹槽,锁块同时插入卡槽和凹槽中时,机头和机身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避免机头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于机身转动,影响正常使用。

3、凹槽的数量设置成锁块数量的M倍,或者,卡槽的数量设置成锁块数量的N倍,便于实现机头和机身之间的多角度调整,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况。

4、弹簧带动锁钮复位,锁紧机构整体结构简单,很好的满足了使用要求,机头和机身处于相对转动状态时,弹簧变形,机头和机身调整结束后,松开锁钮,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带动锁钮复位。

5、装配孔的边缘弯折形成凸缘,凸缘端面和连接端外壁之间的间距形成锁钮的移动行程,避免锁钮移动时脱离机身影响正常使用,同时,避免锁钮移动行程过大时导致弹簧形变过大而失效,维持锁紧机构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整机的使用寿命。

6、锁钮上设置定位柱,连接端设置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柱在机头和机身处于相对固定状态或相对转动状态下都插设于定位孔中,有效提高锁钮的装配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防止锁钮移动时偏而影响正常使用。

7、连接端呈扁圆形,机身壳体的内壁设置与转动部配合的弧形板,机头壳体和机身壳体间通过曲面配合,有效提高机头和机身相对转动时的导向性,且有效保证了机头和机身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

8、将用于供电或传送信号的线缆集成后卡在限位柱之间,并通过压板限位,然后线缆通过引线槽穿入机头壳体内,线缆设置在通道内,线缆的安装稳定性好。另外,由于机头和机身相对转动时,线缆存在伸展和弯曲的形变,将通道设置成弯曲的形状,保证线缆有足够的长度满足转动调整的使用要求。

9、按键板上的按键间隔且独立连接于外框,避免施力于其中某个按键时影响其他按键,具有防止按键联动的使用效果,按键板还是一个整体,便于实现快速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锁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机头壳体的示意图;

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机身壳体的示意图;

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锁紧机构两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按键板的示意图;

图9a、9b为本实用新型热风枪实施例一中线缆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机头壳体,11-连接端,111-转动部,112-安装部,12-环形槽,13-凸台,14-定位孔,15-卡槽,16-限位槽,17-圆柱,171-圆孔,18-通风孔,19-引线槽,2-机身壳体,21-手柄,22-绝缘套,23-装配孔,231-凸缘,24-凹槽,25-芯柱,26-挡板,27-容置槽,28-通风窗,29-弧形板,3-开关机构,4-控制机构,41-控制板,411-按钮,42-显示屏,43-端盖,431-按键孔,44-按键板,441-按键,442-外框,443-连接筋,5-锁紧机构,51弹簧,6-锁钮,61-锁块,62-凹孔,63-定位柱,64-支脚,7-线缆,71-束套,81-限位柱,82-压板,83-引线板,9-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热风枪,包括机头和机身,机头包括机头壳体1,机头壳体1内设有电机、风扇和加热组件,机身包括机身壳体2,机身壳体上设有开关机构3和控制机构4。机头壳体1和机身壳体2转动连接在一起,机头壳体1和机身壳体2之间设有用于使机头和机身保持相对固定的锁紧机构5。

锁紧机构5包括如图3所示的锁钮6,锁钮6呈圆柱形,锁钮周向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锁块61,两个锁块61位于同一径向上且对称设置,锁钮轴向设有一侧开口的凹孔62,凹孔62的底壁上设有凸出的定位柱63。为了防止误装,锁钮6周向的侧壁上还设有支脚64。

如图4所示,机头壳体1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半壳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构成,机头壳体1设有与机身壳体2连接的连接端11,连接端11呈扁圆形,包括呈弧形曲面状的转动部111及呈平面状的安装部112。

机头壳体1其中一个半壳的安装部112的外壁上设有与锁钮6配合的环形槽12,安装部112在位于环形槽12内的部分形成与凹孔62配合的凸台13,凸台13上设有与定位柱63配合的定位孔14,环形槽12的周向设有与锁块61配合的卡槽15及与支脚64配合的限位槽16。本实施例中,卡槽15设有两个,且两个卡槽位于同一径向上。

机头壳体1另一个半壳的安装部112上设有与凸台13同轴的圆柱17,圆柱17的轴向中心处设有圆孔171。

机头壳体1的连接端11朝向机身壳体2的侧壁呈平面状,该侧壁上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18及用于供线缆7穿入的引线槽19。

如图5a、5b,机身壳体2也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半壳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构成,机身壳体2的一端与机头壳体1的连接端11配合。机身壳体2上设有手柄21,开关机构3设于手柄21上,开关机构3采用现有的推片式开关,机身壳体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绝缘套22。

机身壳体2其中一个半壳上设有用于安装锁钮6的装配孔23,机身壳体2位于装配孔23周向的内壁上设有四个与锁块61配合的凹槽24,四个凹槽24两两对称形成两对凹槽,且两对凹槽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60°。当然,本实施例中两对凹槽2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角度,如40°、45°、50°、65°、70°等。

机身壳体2的另一个半壳上设有与装配孔23同轴且与机头壳体1上的圆孔171配合的芯柱25,芯柱25的外周向设有一圈环形的挡板26,芯柱25外周壁和挡板26内周壁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机头壳体1上的圆柱17配合的容置槽27。

机身壳体2与机头壳体1连接的端部上开设有通风窗28,机身壳体2两个半壳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接端11的转动部111配合的弧形板29,弧形板29的轴心线、转动部111的轴心线、装配孔23的轴心线及芯柱25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锁紧机构5还包括弹簧51,如图6a所示,机头和机身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时,锁钮6上的锁块61同时位于卡槽15和凹槽24内,机头和机身不能相对转动。定位柱63插设在定位孔14中,支脚64的部分或全部位于限位槽16中。弹簧51套装在定位柱63的外部,弹簧51的两端分别抵在凸台13的外壁及凹孔62的底壁上。

为了限位锁钮6,装配孔23的周向边缘向内弯折形成用于限位锁钮6的凸缘231,锁块61的上端面抵在凸缘的231底面上,弹簧51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6b所示,按压锁钮6时,弹簧51压缩变形,锁块61完全脱离凹槽24,机身相对于机头处于可转动的状态。为了使机身可以相对于机头转动,凸缘231底面与连接端11外壁之间的间距小于锁块61沿锁钮6轴向的长度,锁钮6受压移动后,锁块61完全脱离凹槽24而位于卡槽15中,锁块61不对机身的转动造成干涉。

控制机构4设置在机身壳体2与机头壳体1连接的一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机构4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板41、显示屏42、端盖43及按键板44,控制机构通过端盖43和机身壳体2的配合固设于机身壳体上。控制板上41上设有用于实现调控的按钮411,显示屏42上设有用于供按钮411穿过的孔,按键板44上设有与按钮411对应的按键441,端盖43上设有与按键441配合的按键孔431。

如图8所示,按键板44还包括位于按键44外周向的外框442,每个按键441间隔且独立分布于外框442内,本实施例中,每个按键441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筋443连接于外框442,外框442在与按键441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成向外突出的弧形。避免施力于其中某个按键时影响其他按键,具有防止按键联动的使用效果,按键板还是一个整体,便于实现快速组装。

如图9a、9b所示,用于导电或传输信号的线缆7用绝缘的束套71集成在一起,连接端11的内壁上设有容置线缆的通道,机身壳体2内壁上设有用于防止线缆松脱的限位柱81,机身还包括可拆卸固定于限位柱81顶端的压板82。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连接端11的内壁上设有弯折的引线板83,引线板侧壁和连接端11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置线缆7的通道。

机身壳体2内的线缆7通过束套71集成后的一端卡在两根限位柱81之间,并用压板82限位,集成后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端11上的引线槽19穿入机头内且卡在引线板83侧壁和连接端11的内壁之间。机头和机身之间的角度较小时,集成后的线缆有褶皱,当机头和机身之间的角度增大后,褶皱张开,线缆长度变大,满足机头和机身角度变化时对线缆长度的要求,避免线缆变形失效,影响整机使用。

使用本实施例的热风枪时,通过开关机构3接通电源,通过控制机构4调整风力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外部空气自通风窗28、通风孔18进入机头内,经加热组件的加热作用后形成热气流从机头吹出。

需要调整机头和机身之间的角度时,按下锁钮6,锁块61脱离凹槽24,转动机身至合适位置后,松开锁钮6,弹簧51恢复原状,弹簧带动锁钮6复位,使锁块61同时插在凹槽24和卡槽15中,机身相对于机头固定,完成调整。机身转动时,机身壳体2内的弧形板29沿连接端11上转动部111的外壁移动,弧形板和转动部外壁之间始终有贴合的部位,便于提高机头调整时的稳定性。

当然,本实施例中凹槽24的数量还可以设置成六个或八个或十个等,即凹槽24的数量可以是锁块61数量的M倍,M≥2且为自然数。相邻两对凹槽的中心线夹角α也可以根据使用情况作出改变,满足机头和机身之间多角度调整的使用要求。

另外,锁钮6上锁块61的数量也可以作出改变,但是要保证锁块61的数量能够满足机头和机身之间锁紧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凹槽24的数量与锁块61的数量一致,卡槽15的数量是锁块61数量的N倍,N≥2且为自然数,锁块61脱离卡槽15时机头处于转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弹簧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端11的外壁和凹孔62的底壁上,锁块61脱离卡槽15时弹簧51处于拉伸状态。另外,凸缘231底面与连接端11外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锁块61沿锁钮6轴向的长度,往外拉动锁钮6时,锁块61完全脱离卡槽15,弹簧51拉伸变形,机头处于可转动的状态。机头转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锁钮6,弹簧51恢复原状,带动锁钮6复位,从而带动锁块同时插入凹槽24和卡槽15内,机头和机身相对固定。

为了便于操作,锁钮6上可以设置拉环。

实施列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为了便于使用,机头壳体1上转动设有支撑件9,该支撑件采用钢丝一体弯曲成型,机头壳体1上设有与支撑件9两端配合的孔,支撑件9的端部转动插设在孔中。该支撑件9可用于支撑热风枪,也可用于挂放热风枪。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