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真空隔热板及应用其的太阳能集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68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真空隔热板及应用其的太阳能集热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质真空隔热板及应用其的太阳能集热板。



背景技术:

真空保温是最常用的保温手段之一。由于气体压强的降低,气体密度也将会降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将增大,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频率和强度相对减弱(这些碰撞通俗讲就是传热)。理论上,传热分三种途径:1,对流传热;2,接触传热;3,辐射传热。前两个传热途径都需要传热介质,在真空保温情况下,真空中传热介质没有了(工程意义上的真空)阻止了前两种传热的发生,因此可以高效保温。

现有的真空保温板,因为需要在隔板本身上挖孔,以便容纳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这就造成隔板本身的厚度不能太薄,不然就无法容纳真空吸气剂。这样造成整个真空隔热板的重量无法大幅度降低,限制了其在太阳能集热板等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轻质真空隔热板,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质真空隔热板,包括N+1层板材组成的N个真空保温层,其中N为自然数并且大于等于2;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之间的所述板材上设有贯穿其的真空吸气剂容纳孔,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位于所述真空吸纳孔中。

进一步的,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位于所述真空吸纳孔中,并且其两头伸出所述真空吸纳孔深入到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气剂密封所述真空吸气剂容纳,并将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相邻两层所述钢化透光材料之间设置有防止两层之间靠近在一起的点状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板材为钢化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钢化玻璃的厚度为0.3mm-2mm。

一种超保温太阳能集热板,包括外框、集热板芯、导热介质进口管、导热介质出口管、上部保温透光层和下部保温层,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分别与所述集热板芯中的导热介质流管连通;

所述集热板芯、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和所述下部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框内,所述集热板芯的上部设置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所述集热板芯的下部设置所述下部保温层;所述集热板芯位于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和所述下部保温层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均密封接出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和所述下部保温层围成的密闭空间;

所述下部保温层为所述轻质真空隔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1、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中真空保温板隔板本身的厚度需要预留用于容纳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的量的技术偏见;可以大幅度降低真空保温板隔板的厚度,大大减轻其重量,从而为其在太阳能集热板等领域中的更加高效的应用排除了障碍。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轻质真空隔热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真空隔热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轻质真空隔热板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保温太阳能集热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超保温太阳能集热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板材;2、真空保温层;3、真空吸气剂容纳孔;4、真空吸气剂;5、点

状支撑;6、外框;7、集热板芯;8、导热介质进口管;9、导热介质出口管;

10、上部保温透光层;11、下部保温层;12、导热介质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轻质真空隔热板,包括N+1层板材1组成的N个真空保温层2,其中N为自然数并且大于等于2;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2之间的所述板材1上设有贯穿其的真空吸气剂容纳孔3,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4位于所述真空吸纳孔中。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4位于所述真空吸纳孔中,并且其两头伸出所述真空吸纳孔深入到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2中。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气剂4密封所述真空吸气剂4容纳,并将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2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密闭空间。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层所述钢化透光材料之间设置有防止两层之间靠近在一起的点状支撑5。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板材1为钢化玻璃。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化玻璃的厚度为0.3mm-2mm。

一种超保温太阳能集热板,包括外框6、集热板芯7、导热介质进口管8、导热介质出口管9、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下部保温层11,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8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9分别与所述集热板芯7中的导热介质流管12连通;

所述集热板芯7、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所述下部保温层11设置于所述外框6内,所述集热板芯7的上部设置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所述集热板芯7的下部设置所述下部保温层11;所述集热板芯7位于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所述下部保温层11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8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9均密封接出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所述下部保温层11围成的密闭空间;

所述下部保温层11为所述轻质真空隔热板。

在某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轻质真空隔热板,包括3层板材1组成的2个真空保温层2,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2之间的所述板材1上设有贯穿其的真空吸气剂容纳孔3,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4位于所述真空吸纳孔中。用于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4位于所述真空吸纳孔中,并且其两头伸出所述真空吸纳孔深入到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2中。所述板材1为各类高分子材料及钢化玻璃。如图2所示的真空隔热板,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真空隔热板,其中真空吸气剂4的两头并不穿透相邻的两层板材1。如图3所示,所述真空吸气剂4密封所述真空吸气剂4容纳,并将相邻两个所述真空保温层2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密闭空间。相邻两层所述钢化透光材料之间设置有防止两层之间靠近在一起的点状支撑5,所述板材1为各类高分子材料及钢化玻璃。上述所述钢化玻璃的厚度d为0.3mm-2mm。

如图4-5所示的一种超保温太阳能集热板,包括外框6、集热板芯7、导热介质进口管8、导热介质出口管9、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下部保温层11,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8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9分别与所述集热板芯7中的导热介质流管12连通;所述集热板芯7、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所述下部保温层11设置于所述外框6内,所述集热板芯7的上部设置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所述集热板芯7的下部设置所述下部保温层11;所述集热板芯7位于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所述下部保温层11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8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9均密封接出所述上部保温透光层10和所述下部保温层11围成的密闭空间;所述下部保温层11为所述轻质真空隔热板。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中真空保温板隔板本身的厚度需要预留用于容纳吸纳残余气体的真空吸气剂4的量的技术偏见;可以大幅度降低真空保温板隔板的厚度,大大减轻其重量,从而为其在太阳能集热板等领域中的更加高效的应用排除了障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廉。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