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50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室内空调技术和辐射供冷供暖末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每年因办公空调高能耗难题所浪费的电量惊人,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每年因办公室空调高能耗浪费的电量占到建筑总能耗的5%~10%。空调系统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空调能耗所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降低办公室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减少建筑系统的能耗、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住宅建筑物的室内空间属于私人空间不同,办公建筑物的室内空间属于半公共空间,过道、走廊等公共区域对室内空间的占用比例更高,空调系统对公共区域空间的空调处理能耗增加;同时,而且考虑到通风、消防等要求,办公区内的空间封闭性不如住宅室内空间,加之人员的活动和出入频率较高,造成室内空间的热散失较大,增加了空调系统的热负荷;而且,办公区内空间面积也通常比住宅室内空间更大,为了尽可能保证空调送风到达办公区空间的各个角落,空调系统的送风量需求也更大,导致空调系统的运行功率也有所增加。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较高。

除了能源消耗较高的问题之外,现有的办公空调系统仍然存在针对办公人员所在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调整舒适度较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办公区内虽安装有空调设备改善工作环境,但是对于空间较大的办公区,现有空调系统的出风设计难以均衡的兼顾到每个办公人员所在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由于空调送风气流在空间输送过程中的热力衰减,容易导致出现靠近空调出风口的办公位区域过冷(夏季供冷时)或过热(冬季供热时)、而空调远离出风口的办公位区域冷/热负荷供应不足的情况,影响办公位局部区域的环境舒适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人员的胖瘦、体质等差异,对温度的感知能力和舒适度需求也有所区别,即便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不同人员的舒适度感受也不尽相同,而现有的办公空调系统却无法满足不同人员对办公空调环境的差异化需求。

因此,如何改善办公空调系统的能耗以及针对办公位的局部环境舒适度,成为了近年来建筑物室内空调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用以帮助提升空调系统的能耗利用效率,降低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更好的满足不同办公人员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的舒适度和差异化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室内的地板上且能够拼接组合形成办公位隔断的隔断辐射板;所述隔断辐射板整体为竖向设置的中空板状结构,隔断辐射板上用于朝向办公位的侧面板为前侧面板、用于背向办公位的侧面板为后侧面板,且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作为其辐射面;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贴附于前侧面板铺设有隔断板毛细管网,所述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和回液管延伸出隔断辐射板的外表面;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的上部位置处设有上部通风口、下部位置处设有下部通风口,且隔断辐射板上设有能够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以及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的双向风机组。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位置处均设有能够转动调节出风方向的百叶导风板。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一种可选择方案,所述双向风机组包括双向风机以及用于控制双向风机启停、运转方向和运转速度的双向风机控制器;所述双向风机设置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或者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且双向风机的设置方向使其能够在正向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在逆向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所述双向风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双向风机的供电控制端进行电连接。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另一种可选择方案,所述双向风机组包括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以及用于控制单向风机启停和运转速度的单向风机控制器;所述第一单向风机设置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或者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且第一单向风机的设置方向使其能够在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所述第二单向风机设置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或者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且第二单向风机的设置方向使其能够在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所述单向风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通过选通电路分别与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的供电控制端进行电连接。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断辐射板的后侧面板为隔热材料板或具有隔热材料层。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铺设的隔断板毛细管网中包括贴附于前侧面板的上部区域铺设的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以及贴附于前侧面板的下部区域铺设的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所述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和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的供液端并行连通在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上,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和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的回液端并行连通在隔断板毛细管网的回液管上,且在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的供液端入口处设有第一供液流量控制阀,在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的供液端入口处设有第二供液流量控制阀。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改进方案,所述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隔断板毛细管网的正下方位置处沿隔断板毛细管网的横向铺设方向设置有集水导流槽,所述集水导流槽导向连通至一根排水管道的一端,所述排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出隔断辐射板的外表面。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改进方案,还包括从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中部位置处横向向外延伸设置的桌面辐射板;所述桌面辐射板整体为横向设置的中空板状结构,且桌面辐射板的下侧面板作为其辐射面,桌面辐射板的上侧面板为隔热材料板或具有隔热材料层;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上对应于桌面辐射板所连接位置处具有横向开口,使得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与桌面辐射板的中空空间相互连接贯通;桌面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贴附于下侧面板铺设有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的供液端和回液端分别连通至隔断辐射板的供液管和回液管,且在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的供液端入口处设有第三供液流量控制阀。

上述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桌面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下侧面板表面具有从远离隔断辐射板一侧向靠近隔断辐射板一侧倾斜的倾斜坡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利用隔断辐射板作为室内办公位隔断的组成构件,同时又作为对办公位隔断中每个不同办公位进行制冷/供暖的辐射换热空调末端,直接通过隔断辐射板向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辐射换热和送风气流换热,通过两种换热形式同步工作的方式提升了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并带动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空气进行气流循环,使得隔断辐射板送出的送风气流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湿/热调节后能够迅速的回流到隔断辐射板内进行再次换热,减少送风气流循环的湿热散失,从而减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湿热负荷,使得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湿热功率能够更集中、高效的用于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湿热负荷处理,进而帮助提升空调系统的能耗利用效率,降低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

2、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还能够通过调整双向风机组的运行状态以及调节制冷液/供暖液通入毛细管网的开/闭或通量等方式,控制向办公位进行辐射换热和送风换热的换热功率,从而使得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办公人员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的舒适度和差异化需求。

3、在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由于用于设置在不同办公位的隔断辐射板均能够独立控制启停运行,因此可以关闭不使用办公位上对应的隔断辐射板,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

4、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用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能耗高、对办公人员所在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调整舒适度差、无法满足不同人员对办公空调环境的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隔断辐射板的A-A向剖面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的隔断辐射板拼接组合形成办公位隔断的一种具体办公位隔断拼接组合示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具体实施方案中隔断辐射板的A-A向剖面视图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室内的地板上且能够拼接组合形成办公位隔断的隔断辐射板10;每块隔断辐射板10整体为竖向设置的中空板状结构,隔断辐射板10上用于朝向办公位的侧面板为前侧面板、用于背向办公位的侧面板为后侧面板,且隔断辐射板10的前侧面板作为其辐射面,这里定义的前侧、后侧方向,只是以隔断辐射板在实际安装使用时其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为参照物而言的,以便于后续描述,而并非是指隔断辐射板自身的前、后方向;隔断辐射板10的中空空间内贴附于前侧面板铺设有隔断板毛细管网20,隔断板毛细管网20的供液管和回液管延伸出隔断辐射板的外表面,分别用于接入制冷/供暖源的送水端和回液端,并且所述供液管和回液管可以从隔断辐射板上的任意位置伸出外表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只要便于接入制冷/供暖源即可,因此图1中并未明确示出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和回液管;隔断辐射板10的前侧面板的上部位置处设有上部通风口11、下部位置处设有下部通风口12,至于上部通风口11、下部通风口12各自在横向方向上设置的位置、数量、布局等情况,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在图2所示的隔断辐射板具体实施案例中,上部通风口11在横向并行设置了两个,而下部通风口12横向开口更长但仅设置了一个,而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11和下部通风口12位置处均可以设置能够转动调节出风方向的百叶导风板,以便于隔断辐射板所对应办公位上的办公人员调节送风的风向,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况;此外,隔断辐射板10上还设有能够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以及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的双向风机组30。

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在具体应用时,将制冷/供暖源的送水端和回液端分别与隔断辐射板上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和回液管进行连通并输送制冷液/供暖液即可使用;而隔断辐射板在室内的具体布设位置、数量和具体拼接组合方式,则需要根据室内空间具体需要设置的办公位的数量和位置分布情况来加以确定;隔断辐射板之间的具体拼接形式,可以是通过在隔断辐射板的竖向棱边处设计有扣接结构而使得不同隔断辐射板之间能够直接相互扣接,也可以是通过连接扣、角码、实心隔断板等作为中间连接件将不同隔断辐射板之间相连,使得隔断辐射板拼接组合形成办公位隔断,但所形成的办公位隔断中的每个办公位上至少应当分配有一块隔断辐射板。

为了更好的加以展示说明,图3示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的隔断辐射板拼接组合形成办公位隔断的一种具体办公位隔断拼接组合示例。从图3可以看到,采用两块隔断辐射板10并借助数块实心隔断板以及一些连接件进行拼接,就能够形成具有四个办公位的办公位隔断,安装好办公桌和办公椅后,便可以供办公人员使用;其中,每个办公位都对应有一块隔断辐射板,并且其中相对的两个办公位公用一块隔断辐射板,以提高利用率。在具体实施中利用隔断辐射板拼接组合形成办公位隔断时,可以参照该办公位隔断拼接组合示例;当然,也可以根据办公场所的事情情况和办公位布置的需要,采用其它的办公位隔断拼接组合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设置在隔断辐射板上的双向风机组,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设计形式使其具备上述的双向气流驱动能力。

例如作为一种设计形式,双向风机组可以设计为包括双向风机以及用于控制双向风机启停、运转方向和运转速度的双向风机控制器;双向风机设置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或者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且双向风机的设置方向使其能够在正向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在逆向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而双向风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双向风机的供电控制端进行电连接。其中,双向风机组若设置在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则较为便于维修和清理,但对于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驱动均衡性稍差一些;而双向风机组若设置在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更有助于提升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驱动均衡性,但相对于而言维修和清理的便利性则稍差一些,此时可以考虑将隔断辐射板的后侧面板或者双向风机组的安装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在需要时拆下隔断辐射板的后侧面板或者双向风机组的安装结构而对双向风机组进行维修、清理等操作。双向风机控制器则可以优选设置在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上,或者通过线缆连接延伸至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位置处,以便于办公位上的人员通过操作双向风机控制器来调节双向风机启停、运转方向或运转速度,从而对双向风机组的启停状态、气流驱动方向和送风流量加以控制。

作为另一种设计形式,双向风机组也可以设计为包括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以及用于控制单向风机启停和运转速度的单向风机控制器;第一单向风机设置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或者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且第一单向风机的设置方向使其能够在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第二单向风机设置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或者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且第二单向风机的设置方向使其能够在运转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而单向风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通过选通电路分别与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的供电控制端进行电连接。其中,第一单向风机和第二单向风机可以相邻设置,也可以分离设置,同样的,若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设置在上部通风口位置处、下部通风口位置处则较为便于维修和清理,但对于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驱动均衡性稍差一些;而若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设置在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上部通风口和下部通风口之间的位置处更有助于提升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驱动均衡性,但相对于而言维修和清理的便利性则稍差一些,此时可以考虑将隔断辐射板的后侧面板或者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的安装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在需要时拆下隔断辐射板的后侧面板或者第一单向风机、第二单向风机的安装结构而对双向风机组进行维修、清理等操作。单向风机控制器则可以优选设置在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上,或者通过线缆连接延伸至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位置处,以便于办公位上的人员通过操作单向风机控制器来选通调节第一单向风机或第二单向风机的启停或运转速度,从而对双向风机组的启停状态、气流驱动方向和送风流量加以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由于隔断辐射板板既用以作为室内办公位隔断的组成构件,又作为对办公位隔断中每个不同办公位的辐射换热空调末端,因此通过制冷/供暖源向隔断辐射板内的隔断板毛细管网输送制冷液/供暖液的方式,便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既可以在夏季用于对室内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制冷降温和除湿处理,又可以在冬季用于对室内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供暖处理。

具体而言,在夏季,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对室内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制冷降温和除湿处理的流程如下。将隔断辐射板作为办公位隔断的组成构件安装在室内的办公位所在位置处后,通过制冷源向隔断辐射板上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通入制冷液,制冷液流经隔断板毛细管网后从回液管流回至制冷源;同时启动隔断辐射板上的双向风机组,控制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使得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作为送风口、下部通风口作为回风口;此过程中,隔断板毛细管网中制冷液的冷量通过热传递给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后对隔断辐射板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辐射换热制冷,且在双向风机组的驱动作用下,隔断辐射板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中的空气从隔断辐射板的下部通风口被吸入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并在驱动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形成从下部通风口流向上部通风口的气流与隔断板毛细管网进行对流换热后被制冷,同时气流中的水蒸气与隔断板毛细管网表面接触受冷而发生结露,达到对气流除湿的目的,冷却、除湿后的空气再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被送回至隔断辐射板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中;如此循环,实现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制冷降温和除湿。此后,设法集中收集并排出隔断辐射板内所结露汇集的冷凝水即可。

在上述的制冷降温和除湿处理工况下,由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作为送风口、下部通风口作为回风口,同时由于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内的冷气流下沉的原因,使得在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内形成了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送风、下部通风口回风的由上至下的循环降温气流,图1中的实线箭头表示了隔断辐射板处于制冷降温处理工况下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内的降温气流流动方向,由此便更好的保证了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制冷降温的均衡性和舒适性,避免了制冷气流仅集中于办公位的下部空间而影响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整体的制冷降温舒适性的问题。

在冬季,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对室内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供暖处理的流程如下:将隔断辐射板作为办公位隔断的组成构件安装在室内的办公位所在位置处后,通过供暖源向隔断辐射板上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通入供暖液,供暖液流经隔断板毛细管网后从回液管流回至供暖源;同时启动隔断辐射板上的双向风机组,控制其驱动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使得隔断辐射板的下部通风口作为送风口、上部通风口作为回风口;此过程中,隔断板毛细管网中供暖液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给隔断辐射板的前侧面板后对隔断辐射板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辐射换热供暖,且在双向风机组的驱动作用下,隔断辐射板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中的空气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被吸入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并在驱动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形成从上部通风口流向下部通风口的气流与隔断板毛细管网进行对流换热后被制热,受热升温后的空气再从隔断辐射板的上部通风口被送回至隔断辐射板安装位置对应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中;如此循环,实现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供暖。

在上述的供暖处理工况下,由于隔断辐射板的下部通风口作为送风口、上部通风口作为回风口,同时由于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内的热气流上升的原因,使得在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内形成了隔断辐射板的下部通风口送风、上部通风口回风的由下至上的循环升温气流,图1中的虚线箭头表示了隔断辐射板处于供暖处理工况下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内的升温气流流动方向,由此便更好的保证了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供暖的均衡性、舒适性和供暖效率,避免了供暖气流直接从办公位的上部空间向上流散而影响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整体的供暖效率和舒适性的问题。

通过上述运行过程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利用隔断辐射板作为室内办公位隔断的组成构件,同时又作为对办公位隔断中每个不同办公位进行制冷/供暖的辐射换热空调末端,直接通过隔断辐射板向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辐射换热和送风气流换热,通过两种换热形式同步工作的方式提升了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并带动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空气进行气流循环,使得隔断辐射板送出的送风气流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湿/热调节后能够迅速的回流到隔断辐射板内进行再次换热,即便针对于封闭性不佳的办公区室内空间,也能够减少送风循环气流被流散到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以外的空间区域而造成额外湿热散失的机会,从而减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湿热负荷,使得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湿热功率能够更集中、高效的用于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湿热负荷处理,进而帮助提升空调系统的能耗利用效率,降低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还能够通过调节隔断辐射板上的双向风机组的启停和运转速度,来控制隔断辐射板送出送风气流的启停和送风流量,以达到差异化调节其所在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温湿度的目的,从而使得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办公人员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的舒适度和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由于用于设置在不同办公位的隔断辐射板均能够独立控制启停运行,因此可以关闭不使用办公位上对应的隔断辐射板,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用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能耗高、对办公人员所在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调整舒适度差、无法满足不同人员对办公空调环境的差异化需求等问题。

在具体实施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还能够在具体结构的设计和规划布局上加以进一步的改进。

例如,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隔断辐射板的后侧面板最好为隔热材料板或具有隔热材料层,减小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气流的冷/热量朝向背向办公位一侧散失。

又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铺设的隔断板毛细管网20中,可以设计为包括贴附于前侧面板的上部区域铺设的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1以及贴附于前侧面板的下部区域铺设的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2,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1和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2的供液端并行连通在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上,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1和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2的回液端并行连通在隔断板毛细管网的回液管上,且在第一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1的供液端入口处设有第一供液流量控制阀,在第二隔断板支路毛细管网22的供液端入口处设有第二供液流量控制阀;为避免视图效果繁杂,图中省去了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和回液管以及第一供液流量控制阀和第二供液流量控制阀的相关连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其实际连通方式即可;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使用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供液流量控制阀、第二供液流量控制阀的开/闭而选择控制仅隔断辐射板的上部进行辐射换热或仅隔断辐射板的下部进行辐射换热,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供液流量控制阀、第二供液流量控制阀的开/闭或通量而控制隔断辐射板进行辐射换热和送风换热的换热功率,从而使得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办公人员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的舒适度和差异化需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考虑到在夏季的制冷降温和除湿处理工况下,隔断辐射板内可能因隔断板毛细管网上结露而汇集有冷凝水的问题,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计在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内位于隔断板毛细管网的正下方位置处沿隔断板毛细管网的横向铺设方向设置集水导流槽,该集水导流槽导向连通至一根排水管道的一端,排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出隔断辐射板的外表面;由此,使得隔断辐射板内隔断板毛细管网上的结露能够向下滴落汇集到的集水导流槽中,并被集水导流槽导流至排水管道而排出到隔断辐射板外部,解决冷凝水的排水问题。

作为另一方面的改进,考虑到办公位上需要具有办公桌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如图4所示,除了隔断辐射板10之外,还可以设计增加从隔断辐射板10的前侧面板中部位置处横向向外延伸设置的桌面辐射板40,能够用以作为办公桌面,但其功能并不仅限于此,该桌面辐射板40可以整体设计为横向设置的中空板状结构,桌面辐射板40的下侧面板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用以作为其辐射面,而桌面辐射板40的上侧面板41优选设计为隔热材料板或具有隔热材料层,以对其上表面隔热,避免桌面辐射板的上表面过冷或过热而影响其作为办公桌面的使用舒适性;同时,隔断辐射板10的前侧面板上对应于桌面辐射板40所连接位置处具有横向开口,使得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与桌面辐射板的中空空间相互连接贯通;而桌面辐射板40的中空空间内贴附于下侧面板铺设有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23,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23的供液端和回液端分别连通至隔断辐射板20的供液管和回液管,且在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23的供液端入口处设有第三供液流量控制阀;为避免视图效果繁杂,图中省去了隔断板毛细管网的供液管和回液管以及第三供液流量控制阀的相关连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其实际连通方式即可;同时,图4中其它标号和符号的含义均与图1相同。这样以来,增加设置的桌面辐射板除了能够作为办公桌面使用之外,在向其内部的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通入制冷液/供暖液的情况下,桌面辐射板还能够超其下方进行换热辐射,进一步提升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辐射换热量和辐射换热效率;同时由于隔断辐射板的中空空间与桌面辐射板的中空空间相互连接贯通,隔断辐射板进行送风换热时,隔断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气流也会一并流经桌面辐射板的中空空间,与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进行对流换热,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送风换热量和送风换热效率;并且,使用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三供液流量控制阀的开/闭或通量而控制桌面辐射板协助辐射换热和送风换热的换热功率,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此外,考虑到在夏季的制冷降温和除湿处理工况下,桌面辐射板内的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上也可能会出现结露,因此,可以设计桌面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下侧面板表面具有从远离隔断辐射板一侧向靠近隔断辐射板一侧倾斜的倾斜坡度,使得桌面板支路毛细管网上结露的冷凝水滴落到桌面辐射板中空空间内的下侧面板表面上时,能够快速的被导流向隔断辐射板中的空空间内,从而借助隔断辐射板内的冷凝水排水结构一并排出,解决桌面辐射板的冷凝水排水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利用隔断辐射板作为室内办公位隔断的组成构件,同时又作为对办公位隔断中每个不同办公位进行制冷/供暖的辐射换热空调末端,直接通过隔断辐射板向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辐射换热和送风气流换热,通过两种换热形式同步工作的方式提升了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并带动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空气进行气流循环,使得隔断辐射板送出的送风气流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进行湿/热调节后能够迅速的回流到隔断辐射板内进行再次换热,减少送风气流循环的湿热散失,从而减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湿热负荷,使得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湿热功率能够更集中、高效的用于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的湿热负荷处理,进而帮助提升空调系统的能耗利用效率,降低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还能够通过调整双向风机组的运行状态以及调节制冷液/供暖液通入毛细管网的开/闭或通量等方式,控制向办公位进行辐射换热和送风换热的换热功率,从而使得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办公人员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的舒适度和差异化需求;此外,由于用于设置在不同办公位的隔断辐射板均能够独立控制启停运行,因此可以关闭不使用办公位上对应的隔断辐射板,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通过采用恰当的制冷/供暖控制方式,能够更好的保证对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制冷降温和供暖的均衡性、舒适性,避免了因为制冷气流仅集中于办公位的下部空间活着供暖气流直接从办公位的上部空间向上流散等原因而影响办公位局部区域空间整体的制冷/供暖舒适性的问题。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办公位隔断式辐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能够用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办公建筑物空调系统能耗高、对办公人员所在的办公位局部区域环境调整舒适度差、无法满足不同人员对办公空调环境的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