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813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及城市化发展,雾气的产生对于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采用各种类型的冷却塔及冷却技术是实现环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冷却塔是通过水与空气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并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从出风口排出,从而降低塔内空气温度,以达到散去工业产生的预热来降低水温的装置。传统的冷却塔在使用中,通过风机4将干冷空气抽进塔体内并经过与填料组件上的水膜进行热交换后形成湿热空气,并从塔体的出风口排出,交换产生的湿热空气在外部形成雾气,而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其能将湿热空气转换成干热空气,实现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包括塔体、风机、收水器、布水系统和填料组件,所述塔体由为混泥土浇注形成;所述布水系统和填料组件自上而下固定于塔体内并将塔体内部分隔成进风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通过所述填料组件与所述出风区连通;所述布水系统用于朝填料组件喷淋热水;所述塔体靠近进风区的一侧开设有侧进风口,所述塔体靠近出风区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用于往进风区送风;所述收水器安装于出风区内并封罩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塔体设置有与塔体内部底端连通的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溢水管开合的满水阀;还包括设置在塔体内的水位检测器和与满水阀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塔体内水位高度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水位检测器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满水阀的开闭。

优选的,还包括连通收水器和外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水管通断的出水阀。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塔体上并可开合的检修门。

优选的,所述填料组件包括由塔体顶端向塔体底端依次排列的多片填料片;各填料片表面均具有布纹状细纹且在填料片表面开有多个通水口;各所述填料片上设置有多个凸部和凹部,任意两相邻的填料片的其中一片填料片的凸部与另外一片填料片的凹部配合并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靠近进风区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所述通风通道靠近出风区的一端形成为出风端。

优选的,所述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和分别与进水管连通的多个喷头。

优选的,所述布水系统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顶端固定塔体上,所述挡水板底端与所述填料组件相抵触,所述挡水板、塔体内壁和填料组件三者围合形成用于密封隔离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的安装腔,所述布水系统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塔体与所述侧进风口相对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塔体的顶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塔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用于将出风区的风导引至出风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塔体内自上而下设置布水装置和填料组件,并在填料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风机和收水器,干冷空气抽进塔体内并经过与填料组件上的水膜进行热交换后形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再经过收水器吸收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将湿热空气变成干热空气再排出塔体外,不对外界直接排放湿热空气,即不形成为雾气,可实现环保;同时,收水器吸收的水分可重新循环利用,实现节水减排;同时,通过开设侧进风口与侧边开设出风口或者顶壁开设出风口配合,使其可以应用于需要侧壁出风或者顶壁出风的的地下室的通风管道、建筑物的地坑等,可以减小噪声向外传播,解决现有冷却塔存在的噪音扰民的问题以及填料燃烧消防问题。再者,直接利用混泥土浇注形成塔体,在应用于地坑时,塔体的塔壁可作为地坑的腔壁,节约成本,且可使地坑的厚度减小,降低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的填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的填料组件的侧视图。

图中:1、塔体;11、进风区;12、出风区;2、布水系统;21、进水管;22、喷头;3、填料组件;31、填料片;311、通风通道;4、风机;5、收水器;6、满水阀;7、出水阀;8、检修门;9、安装腔;10、地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包括塔体1、风机4、收水器5、布水系统2和填料组件3,所述塔体1由为混泥土浇注形成的中空结构;所述布水系统2和填料组件3自上而下固定于塔体1内并将塔体1内部分隔成进风区11和出风区12,所述进风区11通过所述填料组件3与所述出风区12连通;所述布水系统2用于朝填料组件3喷淋热水;所述塔体1靠近进风区11的一侧开设有侧进风口,所述塔体1靠近出风区12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4用于往进风区11送风;所述收水器5安装于出风区12内并封罩出风口。

使用时,布水系统2朝填料组件3喷洒热水,热水沿填料组件3表面向下流,并在填料组件3表面形成水膜;风机4同时将干冷空气从进风口抽进进风区11内,干冷空气流进入进风区11内会经过填料组件3并与填料组件3上的水膜进行热交换,干冷空气与水膜热交换对热水进行降温后变成湿热空气离开填料组件3,再流向出风区12;由于在出风区12设置有封罩出风口的收水器5,携带着大量水分的湿热空气要先经过收水器5才能从出风口排出,湿热空气经过收水器5时,收水器5会吸收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将湿热空气变成干热空气后再由出风口排出。

该过程中,通过填料组件3和收水器5的配合,通过填料组件3使外部干冷空气将内部热量带走,并通过收水器5吸收湿热空气中的水分,湿热空气再次变成干热空气才排出,不会在外部形成为雾气,可实现环保;同时,收水器5吸收的水分可重新循环利用,实现节水减排。再者,直接利用混泥土浇注形成塔体1,在应用于地坑10时,塔体1的塔壁可作为地坑10的腔壁,节约成本,且可使地坑10的厚度减小,降低占用面积。

为了防止塔体1内积水过多,本实施例中,所述塔体1设置有与塔体1内部底端连通的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溢水管通断的满水阀6;还包括设置在塔体1内的水位检测器和与满水阀6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塔体1内水位高度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水位检测器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满水阀6的开闭。在水位检测器检测到水位高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满水阀6打开以便将塔体1内的积水从溢水管中排出;在水位检测器检测到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满水阀6关闭。

同时,为了方便回收收水器5内部的水,还包括连通收水器5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水管通断的出水阀7。

本地坑式混泥土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内部进行维修,为了方便维修,还包括设置在塔体1上并可开合的检修门8。

所述填料组件3包括由塔体1顶端向塔体1底端依次排列的多片填料片31;各填料片31表面均具有布纹状细纹且在填料片31表面开有多个通水口;各所述填料片31上设置有多个凸部和凹部,任意两相邻的填料片31的其中一片填料片31的凸部与另外一片填料片31的凹部配合并形成通风通道311;所述通风通道311靠近进风区11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所述通风通道311靠近出风区12的一端形成为出风端。布水系统2喷出的热水会沿通水口布满填料片31表面,而填料片31表面的布纹状细纹可以使热水与填料片31表面形成水膜且不溅落,从而使热水可以与空气充分接触,以增强填料组件3的换热效果,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通风通道311的配合形成侧面呈蜂窝状的结构。

为了实现同时对填料组件3较大范围的喷淋热水所述布水系统2包括进水管21和分别与进水管21连通的多个喷头22。

为了对由布水系统2喷洒出的热水进行充分降温,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布水系统2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顶端固定塔体1上,所述挡水板底端与所述填料组件3相抵触,所述挡水板、塔体内壁1和填料组件3三者围合形成用于密封隔离所述进风区11和所述出风区12的安装腔9,所述布水系统2安装于所述安装腔9内,该挡水板可以对布水系统2喷洒出的热水形成围闭导向,使喷洒出的热水可以完全进入填料组件3,以充分反应。

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的开设位置可优选以下实施方式,第一,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塔体1与所述侧进风口相对的侧壁上;第二,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塔体1的顶壁上,由于出风口设置在侧壁或者顶壁,可实现将塔体1应用在类似地下室通风管道、建筑地坑10等需要侧壁进风和出风的场景,由于应用场合比较隐蔽,同时采用了风机4和填料组件3,可以减小噪声向外传播,解决现有冷却塔存在的噪音扰民的问题以及填料燃烧消防问题。

上述出风口设置位置的第二种优选方式,即将出风口开设在塔体1顶壁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将空气导向顶壁的出风口,还包括安装在塔体1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用于出风区12的风导引至出风口。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