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除湿的新型凝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139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除湿的新型凝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通常是才压缩机盒冷热交换器,并在冷媒的作用下,完成冷凝吸湿过程的,其结构复杂,而且对环境有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环保的用于除湿的新型凝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除湿的新型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上壳盖板、下壳、下壳盖板、第一段大冷却排管、第二段大冷却排管、第一段小冷却排管、第二段小冷却排管,其中第一段大冷却排管、第二段大冷却排管、第一段小冷却排管、第二段小冷却排管安装在上壳盖板与下壳盖板之间;且第一段大冷却排管位于第二段大冷却排管的下方,第一段小冷却排管位于第二段小冷却排管的上方;在上壳盖板上安装上壳,下壳盖板下方安装下壳;在下壳上且位于第一段大冷却排管下方设有进风口;在下壳上且位于第二段小冷却排管下方设有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大冷却排管、下冷却排管等,将加热后的湿空气进行多段冷却,同时辅助以冷风不断散热,使加热过的湿气,在小冷却排管内迅速凝结成液态水后排出,达到空气除湿的效果,不再需要压缩机、冷热交换器、冷媒等,结构更为简单,而且更为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2、上壳盖板,3、下壳,4、下壳盖板,5、第一段大冷却排管,6、第二段大冷却排管,7、第一段小冷却排管,8、第二段小冷却排管,9、进风口,1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除湿的新型凝水系统,包括上壳1、上壳盖板2、下壳3、下壳盖板4、第一段大冷却排管5、第二段大冷却排管6、第一段小冷却排管7、第二段小冷却排管8,其中第一段大冷却排管5、第二段大冷却排管6、第一段小冷却排管7、第二段小冷却排管8安装在上壳盖板2与下壳盖板4之间;且第一段大冷却排管5位于第二段大冷却排管6的下方,第一段小冷却排管7位于第二段小冷却排管8的上方;在上壳盖板2上安装上壳1,下壳盖板4下方安装下壳3;在下壳3上且位于第一段大冷却排管5下方设有进风口9;在下壳3上且位于第二段小冷却排管8下方设有出风口10。

加热过的湿空气,经由进风口9,进入下壳3内,然后通过第一段大冷却排管5、第二段大冷却排管6,进入到上壳1内,完成前两段的冷却;再从上壳1进入第一段小冷却排管7、第二段小冷却排管8,然后进入下壳3内,完成后两段的冷却,冷却脱湿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0排出,而凝结成液态的水则从排水口排出。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将空气中水分脱附掉,实现除湿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