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功率水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8591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功率水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功率水加热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1620116531.1于2016年8月17日公开一种用于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密封支架、加热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密封支架与加热体密封连接、且两者之间围闭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密封体,密封体与加热体围成一定容量的密封水道,密封水道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外界连通,从进水口进入的液体均被密封限定在密封水道内、并沿着密封水道最终从出水口流出。此款加热装置能减少开机预热等待时间,连续出水温度稳定,在待机时,不需要依靠加热来维持铸铝的温度;同时,能避免因为液体流道和不锈钢厚膜加热器之间的缝隙,带来的串水问题引起气化,带来的出水蒸汽和不连续出水。但是,由于该结构的加热体只有一种功率,所以导致其控温不够准确;而且,当取水量较小时,容易出现干烧现象,影响加热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至少两种加热功率可选、控温准确的双功率水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功率水加热器,包括密封支架和加热体,密封支架与加热体均呈套筒状,密封支架与加热体内外相套、并且两端密封配合,密封支架与加热体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体,加热腔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体包括导热部件和加热部件,导热部件为管体,其特征是,所述加热部件包括至少两段发热电阻,各段发热电阻的两端均设有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方案,所述加热部件上设有至少三个电极,即当发热电阻为两段时,两段发热电阻的一端共同与一个公共电极连接,两段发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独立的电极连接,所以,可以出现三个电极。

至少每两段发热电阻有一公共电极。

所述各段发热电阻的两端有独立电极。

所述各段发热电阻的功率相等,或者,各段发热电阻的功率有大有小。当发热电阻为两段时,用户可以选择启动大功率的发热电阻,也可以选择启动小功率的发热电阻,亦可以选择同时启动两段电阻,因此,各段发热电阻的功率不同时,更能实现加热功率的多变操作。

所述密封支架与加热体的导热部件激光焊接连为一体。

所述各段发热电阻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或者,所述各段发热电阻分别独立设置。

所述发热电阻沿导热部件外周方向上下弯曲绕设;或者,所述发热电阻沿导热部件轴线方向左右弯曲绕设。

还包括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座、弹性触点和插接式快接端子,连接座设置在加热体上,弹性触点设置在连接座上、并分别与插接式快接端子和相应的电极电性连接,插接式快接端子伸出连接座外。弹性触点可以与电极有更好的接触,插接式快接端子可以便于电连接器接线。

所述加热腔体内设有密封体,密封体与加热体围成一定容量的密封水道,密封水道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此款双功率水加热器具有至少两种加热功率供用户选择,容易调节加热的水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电阻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电阻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电阻第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电阻第四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双功率水加热器,包括密封支架1和加热体10,密封支架1与加热体10均呈套筒状,密封支架1与加热体10内外相套、并且两端密封配合,密封支架1与加热体10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体,加热腔体设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所述加热体10包括导热部件3和加热部件4,导热部件3为管体,所述加热部件4包括至少两段发热电阻,各段发热电阻的两端均设有电极。

本实施例中发热电阻设有两段,分别为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为了区分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图5-图8中加热部件4的实线表示第一发热电阻,虚线表示第二发热电阻)。其中,参见图5所示,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均沿导热部件3外周方向上下弯曲绕设;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的一端通过公共电极45连接,第一发热电阻4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独立电极43,第二发热电阻4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独立电极44。参见图6所示,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分别独立设置,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均沿导热部件3外周方向上下弯曲绕设;第一发热电阻41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独立电极43和第三独立电极46,第二发热电阻42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独立电极44和第四独立电极47(即加热部件4总共有四个电极)。参见图7所示,与图6的区别在于:将第三独立电极和第四独立电极合并成一个公共电极45。参见图8所示,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均沿导热部件3轴线方向左右弯曲绕设;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的一端通过公共电极45连接,第一发热电阻4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独立电极43,第二发热电阻4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独立电极44(即图5旋转90度的状态)。

所述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的功率相等,或者,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的功率有大有小(不相等)。

所述双功率水加热器还包括电连接器20,电连接器20包括连接座5、弹性触点51和插接式快接端子52,连接座5设置在加热体10上,弹性触点51设置在连接座5上、并分别与插接式快接端子52和相应的电极电性连接,插接式快接端子52伸出连接座5外。

所述加热腔体内设有密封体2,密封体2与加热体10围成一定容量的密封水道8,密封水道8分别通过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与外界连通,从进水口14进入的液体均被密封限定在密封水道8内、并沿着密封水道8最终从出水口11流出。所述密封体2对应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之间的直线连通路径上设有密封筋21,密封筋21与加热体10密封配合。所述密封筋21与密封体2一体成型,密封筋21与密封体2接触的面积大于密封筋21与加热体10密封配合处的面积。所述密封筋21与导热部件3密封配合处的一端呈尖角状。所述密封体2浇注在密封支架1外,所述密封体2为硅胶或橡胶。

所述密封支架1和加热体10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密封体2紧套在密封支架1外,密封筋21螺旋上升式设在密封体2外,密封筋21的螺距形成螺旋水槽22,加热体10套设在密封支架1及密封体2外,加热体10两端分别与密封支架1两端激光焊接密封配合成一体,螺旋水槽22与加热体10共同围成螺旋形的密封水道8,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分别位于密封水道8两端。

所述密封支架1中心形成有空腔12,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均设置在空腔12壁上。所述密封支架1两端设有外翻边13,外翻边13与所述导热部件3端部焊接密封。所述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分别与密封支架1焊接密封固定,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分别与密封水道8连通。所述密封支架1呈管状,内侧形成两端敞开的空腔12,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均设置在空腔12壁上。所述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分别向下和向上弯曲。

所述加热体10朝向密封体2的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加热部件4还包括绝缘底层,绝缘底层烧结在导热部件3外表面,所述第一发热电阻41和第二发热电阻42烧结在绝缘底层表面,加热部件4覆盖的范围位于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之间对应的高度范围内,且密封水道8的表面积大于加热部件4的表面积,以防止干烧。

所述导热部件3上设有至少一个靠近在出水口11位置的出水温度传感器6。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6沿进水口14至出水口11之间液体流动方向设置,出水温度传感器6位于进水口14与出水口11之间,经进水口14进入密封水道8的液体先经过出水温度传感器6探测区域后再从出水口11流出。

由于所述进水口14和出水口11分别靠近在加热体10的下部和上部,所以出水温度传感器6位于加热体10上部。

所述导热部件3上还设有过温传感器7。

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6和过温传感器7贴在加热部件4外表面。所述加热部件4上还设有与出水温度传感器6和过温传感器7相接的温度数据采集电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