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10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大窗机或特种空调的室内风道1具有前隔板11,前隔板11上具有过孔111,电机2的电机轴201穿过该过孔111,并与室内风道1内的风扇相连。过孔111的直径一般为Φ30左右,电机轴201的直径为Φ12左右,从而电机轴201和过孔111之间具有缝隙。现有的空调器通常在该缝隙处未做任何密封,当电机2驱动室内风道1内的风扇转动时,会在过孔111处形成负压,未经过换热器换热的高温高湿空气经由过孔111处的缝隙被源源不断的吸入室内风道1(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该被吸入的高温高湿空气与经过蒸发器降温除湿后的低温空气混合,使得过孔111处的漏风温度降低,当过孔111处的漏风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时会凝露析出水分,从而造成风扇的风叶上及室内风道1内出现大量水滴,水滴通常会被风扇的风叶甩出室内风道1,并随出风气流带出挂在出风框上,或者直接吹出出风口。以上这些缺陷都会给客户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引起客户投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空调器的前隔板上的电机轴过孔由于未经密封易引起凝露问题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室内风道,其具有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上设有过孔;

室内风扇,安装在所述室内风道内;

电机,其相对所述室内风道安装在室外侧;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过孔,且与所述室内风扇相连;

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前隔板密封配合,以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所述过孔进入所述室内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架上,以通过所述电机支架安装在所述室外侧。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电机的机壳的一端靠近所述前隔板,所述电机支架的一个支撑侧板位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前隔板之间,所述电机轴依次穿过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所述支撑侧板和所述过孔;

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支撑侧板密封配合,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前隔板密封配合,以使所述电机与所述前隔板密封配合,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所述过孔进入所述室内风道。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密封圈,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使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支撑侧板密封配合;

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一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机壳。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具有相对凹槽的底面伸出的凸台,所述电机轴经由所述凸台穿过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一端密封地套设在所述凸台的侧壁上,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密封配合。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凸台为顶部小底部大的圆锥形凸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一端具有与所述凸台外形相适配的形状。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凸台为圆柱形凸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一端具有与所述凸台外形相适配的形状;

所述第一密封圈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一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凸台的外径。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侧板的所述第一面相抵触,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侧板的所述第一面密封配合。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另一端呈圆筒状或喇叭口状。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密封海绵,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海绵使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支撑侧板密封配合;

所述第一密封海绵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一面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密封配合,另一面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一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机壳。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相抵触,以使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密封;

和/或,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一面相抵触,以使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一面密封;

和/或,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粘贴在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上;

和/或,所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粘贴在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一面上。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密封海绵,以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海绵使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前隔板密封配合;

所述第二密封海绵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一面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二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前隔板;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另一面与所述前隔板的一面密封配合,所述前隔板的所述一面朝向所述支撑侧板。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前隔板的所述一面在所述过孔的外边缘具有限位折边,所述限位折边绕所述过孔的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套设在所述限位折边上。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二面相抵触,以使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与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二面密封;

和/或,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前隔板的所述一面相抵触,以使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前隔板的所述一面密封;

和/或,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粘贴在所述支撑侧板的第二面上;

和/或,所述第二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粘贴在所述前隔板的所述一面上。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电机的机壳的一端与所述前隔板相对,所述电机轴依次穿过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和所述过孔;

所述电机的机壳的所述一端通过密封件与所述前隔板密封配合,以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所述过孔进入所述室内风道;

其中,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密封件的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一端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前隔板的一面密封配合,所述前隔板的所述一面朝向所述机壳。

在前述的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或密封海绵。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电机与前隔板密封配合,可以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过孔进入室内风道,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室外侧的高温高湿空气从过孔进入室内风道所引起的凝露问题,同时提高了室内风道的有效进风量,降低了电机的无效耗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整机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第一密封圈以及电机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第一密封圈以及电机支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前隔板、第二密封海绵以及电机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前隔板与第二密封海绵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器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器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室内风道1、室内风扇和电机2。室内风道1具有前隔板11,前隔板11上设有过孔111。室内风扇安装在室内风道1内。电机2相对室内风道1安装在室外侧。电机2的电机轴201穿过过孔111,且与室内风扇相连,以使电机2可以通过电机轴201驱动室内风扇转动。其中,电机2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以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过孔111进入室内风道1。

在上述提供的示例中,因为电机2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可以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过孔111进入室内风道1,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室外侧的高温高湿空气从过孔111进入室内风道1所引起的凝露问题,同时提高了室内风道1的有效进风量,降低了电机2的无效耗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的整机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方便上述电机2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电机支架3。电机2安装在电机支架3上,以通过电机支架3安装在室外侧。

优选的,上述的电机支架3可以呈两端具有开口的框形结构。

上述的电机2安装在电机支架3上后,电机2的机壳的一端21靠近前隔板11,机壳的所述一端21可以直接与前隔板11相对,且两者之间空无一物;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之间也可以有部件相隔,比如两者之间有电机支架3的一个支撑侧板31相隔。下面具体以该两者情况举例说明:

在第一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电机2的机壳的一端21靠近前隔板11。电机2安装在电机支架3上后,电机支架3的一个支撑侧板31位于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之间。电机轴201依次穿过机壳的所述一端21、支撑侧板31和过孔111。其中,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支撑侧板31密封配合,支撑侧板3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以通过传递密封的方式使电机2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过孔111进入室内风道1。

为了实现前述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支撑侧板3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4,以通过该第一密封圈4使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支撑侧板31密封配合。具体的,第一密封圈4套设在电机轴201上。第一密封圈4的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第一密封圈4的另一端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密封配合,支撑侧板31的该第一面朝向机壳。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上述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具体可以如下的方式来实现,如图4和图5所示,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上具有凹槽211。凹槽211的中部具有相对凹槽211的底面伸出的凸台212。电机2的电机轴201经由该凸台212穿过机壳的所述一端21。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密封地套设在凸台212的侧壁上,以使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以避免漏风。

进一步的,前述的凸台212可以为圆柱形凸台,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具有与凸台212相适配的外形形状,即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呈圆筒状。

为了使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套设在凸台212的侧壁上时能与凸台212的侧壁密封配合,优选的,第一密封圈4应具有弹性,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凸台212的外径。

在一个替代的示例中,前述的凸台212也可以为顶部小底部大的圆锥形凸台,相应的,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一端呈喇叭口状,如此具有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并且密封效果更佳。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另一端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具体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来实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密封圈4的另一端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相抵触,以使第一密封圈4的另一端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密封配合。在本示例中,通过抵触的方式实现密封,其结构相对较简单,方便装配。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另一端可以呈圆筒状或喇叭口状。当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另一端呈喇叭口状时,可以更好的避免第一密封圈4在安装不好的情况下变形与电机轴201可能产生的摩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密封圈4的内腔壁与电机轴201之间优选的可以具有间隙,以避免第一密封圈4与电机轴201之间发生摩擦而影响电机轴201的转动。

上述的第一密封圈4可以为O型密封圈,第一密封圈4可以先在电机厂与电机2装配完成后再一起送到空调厂组装。

前述套好第一密封圈4的电机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支架3上,以形成电机2组件。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另一端与电机支架3的支撑侧板31相抵触,如图5所示,第一密封圈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密封圈4的长度保证其另一端在过盈状态下顶到支撑侧板31,以与支撑侧板31之间形成完整的密封面。这样顺着电机轴201,电机2的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支撑侧板31之间形成完整的径向密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前述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支撑侧板3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除了可以采用上述密封圈的方案外,还可以通过密封海绵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为了与下文中的密封海绵进行区分,将此处的密封海绵取为第一密封海绵,具体实现方式如下:第一密封海绵套设在电机轴201上,第一密封海绵的一面与机壳的一端21密封配合,另一面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密封配合,第一面朝向机壳。

其中,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可以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相抵触,以实现前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

前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可以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相抵触,以实现前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另一面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前述第一密封海绵的所述一面上可以涂覆粘胶层,以粘贴在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上,具有防止第一密封海绵从机壳上脱落的技术效果。第一密封海绵的另一面上也可以涂覆粘胶层,以粘贴在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密封海绵上具有电机轴过孔,以通过该电机轴过孔套设在电机轴201上。其中,电机轴过孔的内径要大于电机轴201的外径,以避免第一密封海绵与电机轴201之间发生摩擦而影响电机轴201的转动。

前述的第一密封海绵可以呈方形或圆柱形等。

为了实现前述的支撑侧板3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密封海绵5,以通过该第二密封海绵5使支撑侧板3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海绵5套设在电机轴201上,第二密封海绵5的一面与支撑侧板31的第二面密封配合,第二面朝向前隔板11。第二密封海绵5的另一面与前隔板11的一面密封配合,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朝向支撑侧板31。在本示例中,通过第二密封海绵5对支撑侧板31和前隔板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其结构相对较简单,并且无需对现有的结构做过多的改动,改动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如图7和图8所示,前述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在过孔111的外边缘具有限位折边1111,限位折边1111绕过孔111的中心线设置,第二密封海绵5的另一面套设在限位折边1111上。在本示例中,限位折边1111可以对套设在其上的第二密封海绵5限位,防止第二密封海绵5下滑碰到电机轴201发生摩擦而影响电机轴201的转动。

其中,前述第二密封海绵5的所述一面与支撑侧板31的第二面相抵触,以实现前述第二密封海绵5的所述一面与支撑侧板31的第二面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

前述第二密封海绵5的所述另一面与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相抵触,以实现前述第二密封海绵5的所述另一面与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前述第二密封海绵5的所述一面上可以涂覆粘胶层,以粘贴在支撑侧板31的第二面上,具有防止第二密封海绵5从支撑侧板31的第二面上脱落的技术效果。第二密封海绵5的另一面上也可以涂覆粘胶层,以粘贴在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上。

上述的第二密封海绵5可以做成中间掏圆孔的方形或者圆形柱体。

在第二示例中,与前述的第一示例不同的是,如图9和图10所示,电机2的机壳的一端21与前隔板11之间无支撑侧板31相隔。在该第二示例中,前述电机2的机壳的一端21与前隔板11相对,电机轴201依次穿过机壳的所述一端21和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电机2的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以阻止室外侧的空气从过孔111进入室内风道1。

为了实现上述电机2的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密封件,以通过密封件使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密封件套设在电机轴201上,密封件的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另一端与前隔板11的一面密封配合,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朝向机壳。

如图9所示,上述的密封件可以为第二密封圈6,以通过第二密封圈6使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6套设在电机轴201上,第二密封圈6的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另一端与前隔板11的一面密封配合,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朝向机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密封圈6的所述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的方式可以采用第一示例中第一密封圈4的一端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第一示例中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同样的,第二密封圈6的另一端与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密封配合的方式可以采用第一示例中第一密封圈4的另一端与支撑侧板31的第一面密封配合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第一示例中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电机2的机壳的所述一端21与前隔板1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第二密封圈6的技术方案外,还可以通过密封海绵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为了与上文中的密封海绵区分开,将此处的密封海绵取为第三密封海绵7,具体实现方式如下:如图10所示,第三密封海绵7套设在电机轴201上,第三密封海绵7的一面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另一面与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密封配合,前隔板11的一面朝向机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密封海绵7的所述一面可以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相抵触,以实现第三密封海绵7的一面可以与机壳的所述一端21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

上述第三密封海绵7的所述另一面可以与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相抵触,以实现第三密封海绵7的所述另一面可以与前隔板11的所述一面密封配合的技术效果。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密封传递方式,电机2和电机支架3密封,电机支架3再与前隔板11密封,从而实现电机2与前隔板11密封,最终使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只开口于室内风道1。其中,室内风道1与室外侧实现完全密封,既不影响电机轴201的转动,同时解决了结构比较复杂的前隔板11上过孔111密封的问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改善了具有复杂窗机或类似结构特种机因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漏风引起的空调凝露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2、增加了室内侧吸风的有效进风量,即室内进风全部通过蒸发器换热后进入室内风道1,避免了电机2的耗功损失在通过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吸风的无效进风上,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整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针对复杂结构的电机部件,通过传递密封的方式密封前隔板11上过孔111的方法。

本专利的电机部件由电机2、电机支架3、密封圈、密封海绵和前隔板11组成。传递密封的原理如下:

先是使电机2和电机支架3之间密封,然后使电机支架3和前隔板11之间密封,从而实现电机2与前隔板11之间的密封。具体密封原理如下:

1.电机2和电机支架3之间密封: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机2的机壳具体是在电机2的端盖上冲压一个凹槽211,凹槽211中间是一个上下一样粗的圆柱形型凸台212(也可以是上小下大圆锥形凸台),电机轴201从凸台212的中心穿过端盖。电机2和电机支架3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即为上述示例中所述的第一密封圈4。该第一密封圈4可以为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为一段圆筒状加一段喇叭口状的橡胶圈(如图6所示),也可以只有圆筒状的橡胶圈,做成喇叭口状的目的是避免O型密封圈在安装不好的情况下产生变形与电机轴201接触摩擦。O型密封圈的圆筒状部分的内径ΦA小于等于凹槽211内的凸台212外径ΦB,这样当O型密封圈的圆筒状部分套在凸台212上时可与凸台212紧密结合,从而在两者的结合处不会漏风。其中,套好O型密封圈的电机2可以作为组件在电机2厂做成一体后送到空调厂组装。

套好O型密封圈的电机2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支架3上,组成电机2组件,如图4至图6所示,O型密封圈的靠电机支架3侧是一个平面。

上述O型密封圈的长度要保证在略微过盈状态下顶到电机支架3上电机轴过孔所在的第一面上,该第一面朝向电机2的端盖,以形成完整的密封面。这样顺着电机轴201,电机2和电机支架3之间,除电机支架3上的电机轴过孔开孔外形成径向密封。

2.电机支架3和前隔板11之间密封:

如图7和图8所示,电机支架3和前隔板11之间通过密封海绵密封,即前述示例中的第二密封海绵5。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外边缘一般有5mm左右高的圆形折边(即前述的限位折边1111),翻折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密封海绵下滑碰到电机轴201产生摩擦而影响电机轴201的转动。实际实施中,因密封海绵带有粘性并被电机支架3和前隔板11过盈挤压,密封海绵下滑的风险不大,故过孔111外边缘的限位折边1111也可以没有。密封海绵可以做成中间掏圆孔的方形或者圆形柱体,密封海绵靠前隔板11侧或者电机支架3侧或者两侧均涂抹粘胶,可预先将密封海绵粘贴在前隔板11或电机支架3上,要点是密封海绵上的电机轴过孔与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或电机支架3上的电机轴过孔必须同心粘贴,以方便电机轴201的安装。如图8所示,本示例为粘贴在前隔板11上。

上述密封海绵上的电机轴过孔的直径ΦD要大于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的直径ΦC,ΦC一般大于或等于电机支架3上的电机轴过孔ΦE,即ΦD>ΦC≥ΦE,粘好密封海绵的隔板、以及装好电机2及O型密封圈的电机2组件分别固定在底盘上,从图2和图3中的装配关系可见,密封海绵夹在前隔板11和电机支架3之间,密封海绵的厚度要保证在略微过盈状态下顶到电机支架3上电机轴过孔所在的侧壁面上,与电机支架3壁形成密封面,这样密封海绵和前隔板11及电机支架3之间紧密相连,顺着电机轴201,除密封海绵两侧电机轴孔开孔外,前隔板11和电机支架3之间径向密封。

其中,电机2、电机支架3以及前隔板11三者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和密封海绵的装配,使室内侧电机轴201四周在进入室内风道1前,电机2、O型密封圈、电机支架3上的电机轴过孔、密封海绵、前隔板11壁围成的密封空间仅与室内风道1相连,室外侧的空气不能再通过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进入室内风道1,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相对室外侧实现密封。

在相对上述实施例的替代的实施例中,电机2和电机支架3之间的O型密封圈,也可以改成类似于电机支架3和前隔板11之间的密封海绵,即前述示例中的第一密封海绵。密封海绵呈方形或者圆形柱体,中间有一个大于电机轴201的孔,密封海绵的一面或者两面上涂粘胶,相对电机轴201轴心呈同心状态下粘贴在电机2或者电机支架3的壁面上,电机2和电机支架3装好后,此密封海绵的厚度要保证在略微过盈状态下紧贴电机2和支架壁面,除电机支架3上的电机轴过孔开孔外,顺着电机轴201,电机2和电机支架3之间形成径向密封。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若电机2和前隔板11之间无电机支架3壁间隔,则仅需要在电机2和前隔板11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即上述示例中的第二密封圈6)或者设置中间掏至少1.5倍于电机轴外径的圆孔的密封海绵(即上述示例中的第三密封海绵7),此O型密封圈或密封海绵均与电机轴201在同心状态下装配,O型密封圈或密封海绵的厚度要保证在略微过盈的状态下紧贴电机2和前隔板11的壁面,这样,顺着电机轴201从电机2到前隔板11,除前隔板11上的过孔111开孔外,前隔板11和电机2之间实现径向密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