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火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4178阅读:1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火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火桶,属于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火桶是一种传统的取暖设备,在村镇居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传统的火桶往往是在火桶中放置木炭,并通过点燃木炭来取暖。木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燃烧过后留下较多死灰,影响使用者身体健康。

现有技术下的新型电火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火桶。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火桶,包括敞口桶体,所述敞口桶体一侧壁上设有垃圾篓,所述垃圾篓下方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敞口桶体另一侧壁上设有水杯袋,所述敞口桶体底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方设有挡脚层,所述挡脚层包括一框架和活动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木条,所述木条外表面均匀布有按摩凹凸点,所述敞口桶体内设有座椅,所述敞口桶体两侧壁上设有可旋转支架,所述可旋转支架上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上表面镶嵌有折叠支架,所述敞口桶体的敞口处至少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所述面板的横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敞口桶体敞口处两侧内壁上设有内槽,所述横槽和内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内槽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横槽的通孔,所述横槽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凸柱,通过旋转将凸柱放置在对侧的相应通孔内,这样就将横槽固定在内槽上了,提高了横槽的固定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敞口桶体前板外壁两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之间的宽度与所述面板的宽度相匹配,当不需要面板的时候可以将面板放置在滑槽内,不占用空间,不会影响其他用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横槽相匹配的卡条,提高了面板的固定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座椅后侧设有靠背,所述靠背上套设有棉麻靠垫,让使用者坐得更加舒适,而且脏了可以拆下清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垃圾篓和水杯袋均可拆卸,方便清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火桶,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使用起来舒适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面板的侧视图。

1-敞口桶体;2-垃圾篓;3-控制开关;4-水杯袋;5-加热器;6-挡脚层;61-框架;62-木条;621-按摩凹凸点;7-座椅;8-可旋转支架;9-面板;91-折叠支架;92-卡条;10-横槽;11-内槽;12-滑槽;13-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新型电火桶,包括敞口桶体1,所述敞口桶体1一侧壁上设有垃圾篓2,所述垃圾篓2下方设有控制开关3,所述敞口桶体1另一侧壁上设有水杯袋4,所述敞口桶体1底部设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器5上方设有挡脚层6,所述挡脚层6包括一框架61和活动设置在所述框架61内的木条62,所述木条62外表面均匀布有按摩凹凸点621,使用者可以用脚滚动木条,起到按摩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疲劳,所述敞口桶体1内设有座椅7,所述敞口桶体1两侧壁上设有可旋转支架8,所述可旋转支架8上设有面板9,所述面板9上表面镶嵌有折叠支架91,所述敞口桶体1的敞口处至少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所述面板9的横槽10。

进一步地,所述敞口桶体1敞口处两侧内壁上设有内槽11,所述横槽10和内槽11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内槽11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横槽10的通孔,所述横槽10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凸柱。

进一步地,所述敞口桶体1前板外壁两侧上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之间的宽度与所述面板9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9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横槽10相匹配的卡条92。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7后侧设有靠背13,所述靠背13上套设有棉麻靠垫。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篓2和水杯袋4均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火桶,当需要使用面板时,从滑槽中推出面板至敞口桶体的敞口上方,将横槽从内槽中转出来,直到横槽和内槽垂直,然后将横槽上的凸柱插入内槽上的通孔内固定横槽,最后将面板上的卡条卡入横槽内即可,安装好的面板不仅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保证了电火桶内的温度,节能环保,而且还可以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平台,供其看书、工作等,其中折叠支架对手机和平板有很好的支撑作用,给人们的休闲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使用起来舒适方便。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