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7731发布日期:2018-06-08 21:1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室外单元和具有该室外单元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用于使用制冷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适合人类活动的设备。典型的空调可以根据流过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相变来冷却或加热热交换器周围的空气,并且可以将冷却或加热的空气排放到房间中,从而适当地保持室内温度。

这种空调具有制冷循环,其中制冷剂在正常方向或相反方向上循环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压缩机提供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冷凝器提供室温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阀使室温高压液体制冷剂减压,并且蒸发器将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成低温气态。

空调可以分为分离地安装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分体式空调以及整体安装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整体式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增强的热交换效率的室外单元和一种具有该室外单元的空调。

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将从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了解。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风扇组件,其中热交换器配置有多个层,每个层包括多个制冷剂管和散热片组件,并且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并且第一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在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二制冷剂管。

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第三层,并且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第二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可以连接到第三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并且第二层的第二制冷剂管可以连接到第三层的第二制冷剂管。

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第一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可以连接到第一层的第二制冷剂管。

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在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层的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管道。

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三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三层的第二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管道。

第一层的多个制冷剂管和第二层的多个制冷剂管可以向前和向后设置以彼此交替并因此不重叠。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制冷剂管可以向前和向后设置以彼此交替并因此不重叠。

第一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一层的第二制冷剂管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连接。

第一层的第一制冷剂管、第二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二层的第二制冷剂管可以通过三脚架形连接管道连接。

第二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三层的第一制冷剂管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对角连接,并且第二层的第二制冷剂管和第三层的第二制冷剂管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对角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风扇组件,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它们向前和向后堆叠,每个层包括多个制冷剂管和散热片组件,并且形成为使得在第一层上往复流动的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二层的两个制冷剂管并且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在一个方向上流过第二层的制冷剂被传送到第三层并在一个方向上流动。

风扇组件可以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上部,并且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垂直设置的多个热交换器单元。

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单元可以包括配置有具有不同散热片间距或不同形状的散热片的散热片组件。

热交换器可以包括设置成邻近风扇组件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和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下方的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第一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可以配置有具有对高速气流有利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高速散热片,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可以配置有具有对低速气流有利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低速散热片。

第一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散热片间距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散热片间距。

第一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热交换散热片更宽的面积和对空气更高的阻力的形状。

第一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散热片间距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散热片间距,并且第一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的散热片组件的热交换散热片更宽的面积和对空气更高的阻力的形状。

热交换器可以包括设置成邻近风扇组件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下方的第二热交换器单元、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一层的制冷剂管的第一制冷剂管道、连接到第二热交换器单元的第一层的制冷剂管的第二制冷剂管道、配置为控制流向第一制冷剂管道的制冷剂的第一阀单元以及配置为控制流向第二制冷剂管道的制冷剂的第二阀单元。

第一阀单元可以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一止回阀,第一膨胀阀配置成当制冷剂被引入第一制冷剂管道时膨胀制冷剂,第一止回阀配置为当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管道排出时允许制冷剂仅在排出方向上流动,并且第二阀单元可以包括第二膨胀阀和第二止回阀,第二膨胀阀配置成当制冷剂被引入第二制冷剂管道时膨胀制冷剂,第二止回阀配置为当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管道排出时允许制冷剂仅在排出方向上流动。

流过第一阀单元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量可以大于流过第二阀单元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量。

风扇组件可以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上部,并且热交换器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垂直设置并且配置有具有不同散热片间距或不同形状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组件。

多个散热片组件可以包括邻近风扇组件设置的第一散热片组件和设置在第一散热片组件下方的第二散热片组件,并且第一散热片组件可以配置有具有对高速气流有利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高速散热片,并且第二散热片组件可以配置有具有对低速气流有利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低速散热片。

热交换器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至少两个的散热片组件可以配置有具有不同散热片间距或不同形状的热交换散热片。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热交换器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提高空调的制冷和加热性能。

通过提高穿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速的均匀性,还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通过改进制冷剂管道的结构,可以减少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管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穿过制冷剂管道的制冷剂的流速可以由阀控制,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的图;

图2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和风扇组件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的图;

图4A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效率相对于室外单元的高度的变化的图;

图4B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空气体积相对于室外单元的高度的变化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的图;

图6A是表示图2的热交换器的一端的图;

图6B是表示图2的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在热交换器的每个上部和下部都设置有控制流入制冷剂的流量的阀的状态的图;以及

图8是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

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以及说明书和附图中所示的配置仅是最优选的实施例,并且能够替换说明书的实施例和附图的其他各种等同物和修改可以存在于本发明的申请时间点。

此外,在说明书中的每个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或符号指的是基本上相似或相应的元件或配置。

此外,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解释实施例,并且应该理解,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旨在表示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的存在或这些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的存在、这些组合的存在或者其他可能性。

此外,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是部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部件彼此区分的目的。例如,第一部件可被称为第二部件,类似地,第二部件可被称为第一部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术语“和/或”包含多个项目的组合或多个项目中的任何一个。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室外单元和具有该室外单元的空调。

图1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的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1包括室内单元10例如空调的室内部分和室外单元12例如空调的室外部分。室内单元10和室外单元12可以通过制冷剂管道13相互连接。空调1可以是用于制冷和制热的空调。空调1可以是仅用于制冷或制热的空调。在下文中,将描述空调1执行制热的示例。

制冷剂管道13可以包括第一制冷剂管道13b和第二制冷剂管道13a。在室外单元12中蒸发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制冷剂管道13b移动到室内单元10。用于与室内单元10中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二制冷剂管道13a移动到室外单元12。制冷剂可以通过制冷剂管道13在设置在室内单元10处的制冷剂管与设置在室外单元12处的制冷剂管之间循环。

室内单元10可以通过将与在室外单元12中膨胀并蒸发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中而将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室内单元10可以包括热交换器。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将由在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加热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来加热。可以在室内单元10处设置用于吹送冷空气以使得被制冷剂加热的空气平稳地排放到室内空间的风扇组件。随着风扇组件的风量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强加热性能。

室内单元10可以安装在天花板上。空调1的室内单元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天花板中。

空调1的室内单元10包括具有入口端口20和出口端口21的壳体100。当在垂直方向上看时,壳体100可以具有近似圆形的形状。壳体100可以包括设置在天花板内部的上壳体101、联接到上壳体101的下侧的中间壳体102以及联接到中间壳体102的下侧的下壳体103。

通过其可吸入空气的入口端口20形成在下壳体103的中心处,并且通过其排出空气的出口端口21可形成在入口端口20的径向外侧。当沿竖直方向看时,出口端口21可以具有近似圆形的形状。当沿竖直方向看时,出口端口21可以包括通过桥70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弧形形状。

空调1的室内单元10可以从其下侧吸入空气,可以冷却并加热空气,然后可以通过其下侧再次排出空气。格栅15可联接到下壳体103的下表面以过滤来自通过入口20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

随着由风扇组件吹出的风量增加,室内单元10的性能可以增强。随着风扇组件的风量增加,冷却空气可能会到达更加远离室内单元10的位置,并且室内空气的温度可能很快升高。

室外单元12可以包括形成外部的壳体120和122。壳体120和122可以包括侧壳体120和上壳体122。热交换器和风扇组件30可以设置在壳体120和122内部。热交换器用于蒸发制冷剂,并且此时,制冷剂吸收外部热量。

在室外单元12处可以形成有通过其将外部空气引入室外单元12内部的入口端口121。还可以在室外单元12处形成有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其被排出的出口端口123。例如,入口端口121可以形成在侧壳体120处。出口端口123可以形成在上壳体122处。风扇组件30可以设置在出口端口123的一侧,使得通过入口端口121引入的空气被吹送以经由热交换器通过出口端口123被排出。

多个室内单元10可以连接到室外单元12。当多个室内单元10连接时,交换热量的制冷剂的量会增加,因此热交换器的容量应该是比在一个室内单元10连接到室外单元12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容量增加得更多。然而,由于在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方面存在限制,所以需要具有优异热交换效率的室外单元12。

图2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和风扇组件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的图,图4A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效率相对于室外单元的高度的变化的图,图4B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风量相对于室外单元的高度的变化的图。

参照图2至4B,根据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2可以包括热交换器40和风扇组件30。风扇组件30可以位于热交换器40的上部。

热交换器40可以沿着侧壳体120的内周边设置。热交换器40可以设置在侧壳体120的一个内表面处,或者可以沿侧壳体120的两个或更多个内表面设置以增加热交换效率。

由于风扇组件30位于出口端口123(其位于室外单元12的上部)的一侧,所以室外单元12的下部处的流速可以比其上部处的流速慢(例如参见图4B)。由于流速的这种非均匀分布,热交换器40的热交换性能可能不好。由于热交换器40的下部的热交换性能差,因此需要改善热交换性能。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器40中,可以垂直地设置彼此不同类型的多个热交换器单元41和42以增强在热交换器40的下部的热交换性能。形成多个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单元41和42的散热片组件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散热片间距,并且可以配置有具有不同形状的散热片。将描述热交换器40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垂直设置的实施例。包括在室外单元12中的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的数量不限于此。

热交换器40可以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下部的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即,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可以布置成与风扇组件30相邻,并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可以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下部。

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包括多个制冷剂管412和散热片组件413。散热片组件413可以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412的外表面。可以在多个制冷剂管41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设置制冷剂管道410和411中的每一个,用于分配制冷剂到多个制冷剂管412或从多个制冷剂管412收集制冷剂。

每个制冷剂管412可以形成为圆柱形或平板形。制冷剂流过的通道可以设置在每个制冷剂管412内部。多个制冷剂管412可以以规则的间隔垂直堆叠以彼此间隔开。

制冷剂可以在其相从气态改变(冷凝)成液态的同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或者可以在其相从液态改变(蒸发)成气态的同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制冷剂的相从气态变为液态时,热交换器40用作冷凝器,并且当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热交换器40用作蒸发器。

制冷剂管道410和411可以包括第一制冷剂管道410和第二制冷剂管道411。第一制冷剂管道410和第二制冷剂管道411可以连接到多个制冷剂管41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并且一端连接到第一制冷剂管道410的制冷剂管412的另一端和一端连接到第二制冷剂管道411的制冷剂管412的另一端通过U形连接管道连接,使得多个制冷剂管412彼此连通。第一制冷剂管道410和第二制冷剂管道411可以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41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使得多个制冷剂管412彼此连通,因此制冷剂可以流过多个制冷剂管412。第一制冷剂管道410和第二制冷剂管道411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中空管道形状。

制冷剂通过形成在制冷剂管412中的通道冷凝或蒸发以辐射或吸收周围的热量。散热片组件413可以联接到制冷剂管412,使得制冷剂在冷凝或蒸发时有效地辐射或吸收热量。

形成散热片组件413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设置成在制冷剂管412的堆叠纵向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当制冷剂管412垂直堆叠时,形成散热片组件413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因此跨过制冷剂管412。散热片组件413的多个热交换散热片可被设置成以规则的间隔彼此间隔开。散热片组件413可以结合到制冷剂管412的外表面并且增加经过散热片组件413和制冷剂管412的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散热片组件413可以引导在制冷剂管412的表面处产生的冷凝水向下流动。

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包括多个制冷剂管422和散热片组件423。散热片组件423可以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422的外表面。多个制冷剂管42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可以连接到制冷剂管道410和411。制冷剂管422和制冷剂管道410、411可以类似地应用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中的制冷剂管412和制冷剂管道410、411。

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散热片组件413可以形成为具有有利于高速气流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高速散热片,并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散热片组件423形成具有有利于低速气流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低速散热片。

作为实施例,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散热片组件423的密度可以低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的散热片组件413的密度。也就是说,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的散热片组件413可以具有在热交换散热片之间的更小距离,即具有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散热片组件423更小的散热片间距。

由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的散热片组件413的密度高于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散热片组件423的密度,所以散热片组件413与穿过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空气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热交换量可大于散热片组件423与穿过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空气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热交换量。

因为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可以位于热交换器40的上部以更靠近风扇组件30,所以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一侧处的空气的流速可以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一侧处的空气的流速更快。因此,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一侧的散热片组件413可被致密地布置,使得热交换以高速进行。然而,由于散热片组件413具有的散热片间距小于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散热片组件423的散热片间距,所以穿过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空气可具有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更高的阻力。

具有比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散热片组件413的散热片间距更大的散热片间距的散热片组件423可以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由于通过风扇组件30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空气流动可能比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的空气更慢,所以散热片组件423的热交换散热片所具有的散热片间距大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散热片组件413的热交换散热片的散热片间距以减小空气流动时的阻力。因此,可以相对均匀地实现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热交换效率。

如图4A所示,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热交换效率可以具有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的热交换效率相似的模式。由于流速可以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上部朝向其下部逐渐减小,所以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的热交换效率可从其上部朝向其下部逐渐减小。由于流速可以朝向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下部逐渐减小,所以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的热交换效率可以从其上部朝向其下部逐渐减小。

由于具有较小散热片间距的散热片组件413可以设置在位于上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处,并且具有比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散热片间距更大的散热片间距的散热片组件423可以设置在位于下侧的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所以可以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均匀地执行热交换。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的图。

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器40'可以包括位于其上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和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下方的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可以包括分别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412和422的外表面的多个制冷剂管412和422以及散热片组件414和424。每个制冷剂管道410和411可以设置在多个制冷剂管412和422的一端的每个处。

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形成的形状具有比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热交换散热片更宽的面积以及对空气更高的阻力。

例如,当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形成为板形时,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形成为曲面形状。作为另一示例,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形成为狭缝形状或者可以形成为具有突出部分的形状。

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形状和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

由于风扇组件30的影响,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流速可能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流速更快。因此,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可以形成为使得散热片组件414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因此可以快速地执行散热片组件414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相比,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可能较少受风扇组件30影响,并且因此流速可能较慢。因此,可以提供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以减小对空气的阻力。

由于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可以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更宽的表面积和更高的阻力,所以可以相对均匀地执行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的一侧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的一侧的热交换。

已经描述了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形状与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形状之间的差异。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形状可以不同于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热交换散热片的形状,且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密度可以高于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密度。

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a处的散热片组件414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可被不同地确定为具有在空气以高速流动时交换热量的优点,并且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a处的散热片组件424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可被不同地确定为具有在空气以低速流动时交换热量的优点。

图6A是表示图2的热交换器的一端A的图,图6B是表示图2的热交换器的另一端B的图。

参照图6A和图6B,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器40可以通过向前和向后堆叠多个层来形成。形成热交换器40的多个层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制冷剂管和散热片组件。

例如,室外单元12的热交换器40可以通过将第一层46、位于第一层46内部的第二层47和位于第二层47内部的第三层48向前和向后堆叠而形成。

包括在第一层46中的多个制冷剂管和包括在第二层47中的多个制冷剂管可以布置为彼此交叉并因此不彼此向前和向后重叠,并且包括在第二层47中的多个制冷剂管和包括在第三层48中的多个制冷剂管布置成彼此交叉并因此不彼此向前和向后重叠。可以认为热交换器40的一端对应于图2中的A,并且外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对应于图2中的B。制冷剂可被引入设置在第一层46处的制冷剂管的一侧,然后可以经由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处的制冷剂管而排出。

形成在第一层46的多个制冷剂管中的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制冷剂管460和第二制冷剂管461中的每一个的一端处的孔可被称为第一孔460a和第二孔461a。形成在设置于第二层47以与第一层46的第二制冷剂管461相邻的第一制冷剂管470和第二制冷剂管471中的每一个的一端处的孔可被称为第三孔470a和第四孔471a。

在热交换器40的一端处引入到第一层46的第一孔460a中的制冷剂流过第一制冷剂管460和第二制冷剂管461。在热交换器40的另一端,第一制冷剂管460和第二制冷剂管461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416连接。也就是说,形成在第一制冷剂管460和第二制冷剂管461的另一端处的孔460b和461b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416连接。

在热交换器40的一端,第一层46的第二制冷剂管461可以连接到第二层47的第一制冷剂管470和第二制冷剂管471。也就是说,第二孔461a可以连接到第三孔470a和第四孔471a。

第二孔461a、第三孔470a和第四孔471a可以通过三脚架形连接管道415连接。连接管道415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二孔461a的第一连接管道415a、从第一连接管道415a分支并连接到第三孔470a的第二连接管道415b以及从第一连接管道415a分支并连接到第四孔471a的第三连接管道415c。

通过第二孔460b排出的制冷剂流过第一连接管道415a,并且第一连接管道415a中的制冷剂可以分支且可以流过第二连接管道415b和第三连接管道415c。因此,穿过第一层46的第一制冷剂管460和第二制冷剂管461的同时发生相变的制冷剂可分配并引入第二层47的第一制冷剂管470和第二制冷剂管471。

在热交换器40的一端处被引入第二层47的第三孔470a和第四孔471a中的制冷剂可以穿过第一制冷剂管470和第二制冷剂管471,然后可在热交换器40的另一端处被引入第三层48的第一制冷剂管480和第二制冷剂管481。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40的另一端,第二层47的第一制冷剂管470可以连接到第三层48的第一制冷剂管480,且第二层47的第二制冷剂管471可以连接到第三层48的第二制冷剂管481。

由于第二层47的制冷剂管和第三层48的制冷剂管向前和向后布置以彼此交叉并因此不彼此重叠,所以形成在第二层47的第一制冷剂管470的另一端处的孔470b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417对角地连接到形成在第三层48的第一制冷剂管480处的孔480b,并且形成在第二层47的第二制冷剂管471的另一端处的孔471b可以通过U形连接管道417对角地连接到形成在第三层48的第二制冷剂管481处的孔481b。

穿过第三层48的第一制冷剂管480和第二制冷剂管481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可以排放到形成在第一制冷剂管480的一端处的第五孔480a和形成在第二制冷剂管481的一端处的第六孔481a。

用于向热交换器40的制冷剂管供应制冷剂或从热交换器40的制冷剂管收集制冷剂的制冷剂管道410和411可设置在热交换器40的一端。用于分配制冷剂的第一制冷剂管道410可在热交换器40的一端处连接到第一层46的第一制冷剂管460。此外,用于收集制冷剂的第二制冷剂管道411可以在热交换器40的一端处连接到第三层48的第一制冷剂管480和第二制冷剂管481。

从第一制冷剂管道410被引入第一层46的第一孔460a的制冷剂在第一层46处通过第一制冷剂管460和第二制冷剂管461往复流动,并且通过第一层46的第二孔461a排放的制冷剂可以分配并引入到第二层47的第三孔470a和第四孔470b中。

由于引入到第三孔470a中的制冷剂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处仅在一个方向上流过第二层47的第一制冷剂管470和第三层48的第一制冷剂管480并且可以排放到第三层48的第五孔480a,并且引入到第四孔471a中的制冷剂仅在一个方向上流过第二层47的第二制冷剂管471和第三层48的第二制冷剂管481并且可以排放到第三层48的第六孔481a,所以排放到第五孔480a和第六孔481a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是均匀的。

由于通过第五孔480a和第六孔481a排放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是均匀的,所以与传统的热交换器(其中通过每个排放孔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可能是不均匀的)相比,热交换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当执行加热操作时,由于在热交换器的表面上产生的霜而导致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

图7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在热交换器的每个上部和下部都设置有控制流入制冷剂的流量的阀的状态的图。

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器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流向位于上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制冷剂的量的第一阀单元440和用于控制流向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下方的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制冷剂的量的第二阀单元450。

通过连接到制冷剂管道13的供应管道43朝向室外单元12供应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分支管道431朝向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供应,并且还可以通过第二分支管道432朝向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供应。第一阀单元440可以设置在第一分支管道431和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第一层的制冷剂管的第一制冷剂管道410之间,因此可以调节通过第一分支管道431供应到第一制冷剂管道410的制冷剂的量。第二阀单元450可以设置在第二分支管道432和连接到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第一层的制冷剂管的第三制冷剂管道420之间,因此可以调节通过第二分支管道432供应到第三制冷剂管道420的制冷剂的量。

由于风扇组件30可以位于热交换器40的上部,所以穿过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空气的流速可以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空气的流速更快。由于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一侧的空气的流速可以比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一侧的空气的流速更快,所以更多量的空气在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的一侧同时交换热量。设置在空调1上的控制器(未示出)可相应地控制第一阀单元440和第二阀单元450,使得每单位时间更多量的制冷剂流向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

由于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可被设置成使得比在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处每单位时间更多量的制冷剂流动,所以在热交换器40中通常可以均匀地执行热交换。

供应到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制冷剂可被收集到第二制冷剂管道411。然而,当空调1用作冷却器时,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二制冷剂管道411被分配到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然后可以通过第一制冷剂管道410和第三制冷剂管道420被收集。

因此,第一阀单元440可以包括第一膨胀阀441和第一止回阀442,第一膨胀阀441用于在控制制冷剂被引入第一制冷剂管道410时的制冷剂量的同时膨胀制冷剂,第一止回阀442用于允许当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管道410排出时制冷剂仅在制冷剂的排出方向上流动。

第二阀单元450可以包括第二膨胀阀451和第二止回阀452,第二膨胀阀451用于在控制制冷剂被引入第三制冷剂管道420时的制冷剂量的同时膨胀制冷剂,第二止回阀452用于允许当制冷剂从第三制冷剂管道420排出时制冷剂仅在制冷剂的排出方向上流动。图8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图。

如图8所示,热交换器40'可以配置有多个层,所述层向前和向后堆叠并且每个层包括多个制冷剂管。例如,热交换器40'可以包括第一层46、位于第一层46内部的第二层47以及位于第二层47内部的第三层48。

形成热交换器40'的多个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垂直布置并且由具有不同散热片间距或形状的热交换散热片形成的多个散热片组件。例如,第一层46、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垂直布置并且由具有不同散热片间距或形状的热交换散热片形成的多个散热片组件。

第一层46可以包括一个散热片组件463。也就是说,第一层46的散热片组件463可被设置为在整个第一层46处具有均匀的密度。

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的第一散热片组件473和483可以配置有具有对高速气流有利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高速散热片。此外,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下部的第二散热片组件474和484可以配置有具有对低速气流有利的散热片间距和散热片形状的高速散热片。

具有不同散热片间距的不同类型的散热片组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位于其上部的散热片组件可以设置成使得热交换散热片比位于其下部的散热片组件更密集地布置。

热交换器单元40'的第一层46、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至少两层的散热片组件可以配置有具有彼此不同的散热片间距或形状的热交换散热片。

例如,设置在第一层46处的散热片组件463的散热片间距可以设置为大于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的散热片组件473和483的散热片间距。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的散热片组件473和483的热交换散热片可以比设置在第一层46处的散热片组件463更密集地布置。

具有大于位于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的散热片组件473和483中的每一个的密度的散热片间距的散热片组件463可以设置在整个第一层46处。因此,穿过受风扇组件30影响较小的第一层46的空气的阻力可以减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执行热交换。

在上面的描述中,设置在第一层46处的散热片组件463的散热片间距大于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的散热片组件473和483中的每一个的实施例已经被描述。然而,还可能的是,设置在第一层46处的散热片组件463的空气阻力形成为小于设置在第二层47和第三层48的上部的散热片组件473和483中的每一个。

已经描述了设置在室外单元12处的热交换器40包括位于其上部和下部的第一热交换器单元41和第二热交换器单元42的示例。本发明的精神也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提供三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的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定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