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4995发布日期:2019-05-22 02:2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风扇防护件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中风扇防护件具备形成为漩涡状的漩涡钢丝。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将使用了漩涡钢丝的风扇防护件设置于送风机的排出方向的前面,并且以手指无法进入送风机的方式设定漩涡钢丝之间的间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5-83663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的风扇防护件由圆形的外框钢丝与漩涡钢丝构成,在漩涡钢丝的外周与外框钢丝,钢丝间的间隔不恒定,产生比漩涡钢丝间的间隔大的部分。若要想将该部分的间隔以相同的结构缩窄,则漩涡钢丝间的间隔缩窄成所需程度以上。若这样缩窄漩涡钢丝间的间隔,则存在漩涡钢丝的线材变长而导致成本上升的课题。

另外,为了防止腐蚀,风扇防护件被施加了基于树脂材料的涂覆,但若缩窄漩涡钢丝间的间隔,则涂膜彼此会因表面张力而架桥(涂膜桥)。在产生了涂膜桥的情况下,设计性变差,还存在减少风路面积而使空气动力性能恶化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将风扇防护件的漩涡钢丝间的间隔缩窄成所需程度以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对设置于前面面板的圆形状的空气排出口进行覆盖的风扇防护件,其中,风扇防护件具有:漩涡钢丝,其形成为漩涡状,并且在中央部具有孔;中心帽,其覆盖孔;以及外框钢丝,其以包围漩涡钢丝的外周的方式形成为环状,该环状外框钢丝的两端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在漩涡钢丝的外周侧端部的位置沿该漩涡钢丝的径向偏移而接合。

根据本发明,具有:漩涡钢丝,其形成为漩涡状;以及外框钢丝,其以包围漩涡钢丝的外周的方式形成为环状,该环状外框钢丝的两端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在漩涡钢丝的外周侧端部的位置沿该漩涡钢丝的径向偏移而接合。根据该结构,由于不需要将漩涡钢丝间的间隔缩窄成所需程度以上,因此能够抑制漩涡钢丝的成本,能够抑制漩涡钢丝间的涂膜桥的产生,伴随于此能够抑制空气动力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的室外机取下前面面板以及风扇防护件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图1以及图2所示的风扇防护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以及图2所示的风扇防护件的主视图。

图5是对图4中的x部进行放大表示的风扇防护件的外周侧的详细图。

图6是对图1中的中心帽进行放大表示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7是对图6中的中心帽的外周框部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8是对图4中的y部进行放大表示的风扇防护件的内周侧的详细图。

图9是从箭头z-z方向观察图8的中心帽以及漩涡钢丝的一部分而表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的室外机取下前面面板以及风扇防护件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室外机100由前面面板10、配置于前面面板10的左右侧的侧面面板11、12、设置于前面面板10的里侧的例如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30、将前面面板10、侧面面板11、12以及热交换器30的上部覆盖的顶面面板13、以及设置于前面面板10的风扇防护件40,来形成外观。

在前面面板10,设置有形成为圆形状的空气排出口14。该空气排出口14与设置于热交换器30的近前侧的送风机31对置,且被上述的风扇防护件40覆盖。风扇防护件40通过螺钉41固定于前面面板10。在侧面面板12安装有维护盖20、阀盖21。送风机31经由热交换器30吸引外部空气,将所吸引的外部空气向前面面板10的前方通过风扇防护件40而排出。

图3是图1以及图2所示的风扇防护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以及图2所示的风扇防护件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风扇防护件40由形成为环状的外框钢丝50、形成为漩涡状且在中央部具有孔60a的漩涡钢丝60、将形成于漩涡钢丝60的中央部的圆形状的孔60a覆盖的中心帽80、以及从中心帽80以放射状延伸并跨在漩涡钢丝60以及外框钢丝50的放射状条70构成。对于该风扇防护件40而言,为了防止腐蚀,施加有基于树脂材料的涂覆。

外框钢丝50、漩涡钢丝60以及放射状条70由软钢线材形成,中心帽80由被实施了热浸镀锌的钢板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外框钢丝50、漩涡钢丝60以及放射状条70使用软钢线材,对中心帽80使用钢板,但材料并无限定。

外框钢丝50以包围漩涡钢丝6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并与放射状条70接合。其中,虽然将外框钢丝50设置为1根,但根数并无限定。例如,也可以在该外框钢丝50增加另1根外框钢丝而形成为2根。在该情况下,另一根外框钢丝以包围外框钢丝5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并与放射状条70接合。漩涡钢丝60将内周侧端部作为卷绕开始点,将外周侧端部作为卷绕结束点,以手指无法进入送风机31侧的方式设定钢丝间的间隔(图5所示的s1)。对于该间隔s1而言,通常间隔在5.0mm以下时,容易产生涂膜桥,因此是超过5.0mm且手指不会进入的间隔。

放射状条70例如由一端部的形状不同的三种类型的棒状条71、72、73构成(合计8根),并且分别配置为与形成于漩涡钢丝60的孔60a的轴心正交。如图4所示,棒状条71沿铅垂方向的上下配置,棒状条73沿水平方向的左右配置。另外,棒状条72以与棒状条71、73之间分别呈45°的角度的方式配置。此外,棒状条71、72、73的类型以及根数并没有限定。

棒状条71、72、73的一端部分别在空气排出口14侧以直角折弯。这是为了与包围漩涡钢丝60的外周的外框钢丝50的外周面抵接而从八方进行夹持。另外,在棒状条71的一端部的末端,形成有供螺钉41插入的孔。棒状条73如上述那样在空气排出口14侧以直角折弯且一端部的末端进一步朝向下方以直角折弯。这成为将风扇防护件40安装于空气排出口14时的定位部。棒状条71、72、73的另一端部如后述那样通过设置于中心帽80的固定部82而被固定。

这里,使用图5对风扇防护件40的外周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x部的风扇防护件的外周侧的详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风扇防护件40的外框的外框钢丝50以环状的两端的一端部51和另一端部52在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端部61a的位置沿漩涡钢丝60的径向偏移而与外周侧端部61a接合。

即,在漩涡钢丝60的径向上,在外框钢丝50的一端部51与漩涡钢丝60的卷绕结束端即外周侧端部61a之间设置有外框钢丝50的另一端部52。该外框钢丝50的一端部51以及另一端部52相互以焊接等方式接合。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端部61a以焊接等方式与外框钢丝50的另一端部52接合,并且与放射状条70的棒状条72接合。

与将外框钢丝50的末端部(端面)彼此接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外框钢丝50的另一端部52侧配置于内侧,从而不变更漩涡钢丝60的间隔s1,就能缩窄外框钢丝50与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钢丝61b的间隔s2。

另一方面,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端部61a的部分与外框钢丝50的一端部51侧的间隔s3产生比漩涡钢丝60的间隔s1窄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关于外观上的设计性,间隔s3的部分变得难以觉察到与漩涡钢丝60的周围的前面面板10的色差。另外,关于空气动力性能,间隔s3的部分、即图4所示的a部的范围(约45°)存在产生涂膜桥的可能性,但能够在该a部的范围内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减小间隔s3的影响。

接下来,使用图6以及图7对风扇防护件40的中心帽8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中心帽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6中的中心帽的外周框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中心帽80形成为圆形状,在该中心帽80的外周部设置有将放射状条70固定的固定部82。具体而言,具备:在中心帽80的外周部80a向空气排出口14侧突出地形成的环状的外周框部81;以及从外周框部81以等间隔向空气排出口14侧进一步突出地设置,且具有将放射状条70固定的v字形状的槽部82a的固定部82。

如图7所示,外周框部81的高度从中心帽80的表面起为h1,固定部82的高度为比外周框部81的高度h1高的h2。这是因为如后述那样,漩涡钢丝60存在跨越中心帽80的部分,因此为了防止产生于中心帽80与漩涡钢丝60之间的涂膜桥,而将外周框部81的高度h1设定得短。固定部82的槽部82a是为了与构成放射状条70的棒状条71、72、73的定位部进行基于焊接等的固定而设置的。

接下来,使用图8以及图9对风扇防护件40的内周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对图4中的y部进行放大表示的风扇防护件的内周侧的详细图,图9是从箭头z-z方向观察图8的中心帽以及漩涡钢丝的一部分而表示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中心帽80的外周部80a与漩涡钢丝60的内周侧钢丝62a的间隔s4和漩涡钢丝60间的间隔s1几乎相等,在中心帽80的内侧配置有漩涡钢丝60的卷绕开始端即内周侧端部62。在该情况下,存在漩涡钢丝60的内周侧端部62跨越中心帽80的外周部80a的部分a(参照图8)。

对于该部分a而言,容易在中心帽80的外周部80a与漩涡钢丝60的内周侧端部62之间产生涂膜桥,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以及图9所示,从中心帽80的表面到外周框部81的末端为止的高度h1比到固定部82的末端为止的高度h2短,因此能够防止容易在部分a产生的涂膜桥。

构成放射状条70的棒状条71、72、73的另一端部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在中心帽80设置的固定部82。例如,对于棒状条72而言,如图9所示,固定于固定部82的v字形状的槽部82a。利用该槽部82a对放射状条70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风扇防护件40的外周侧,在外框钢丝50的一端部51与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端部61a之间沿漩涡钢丝60的径向设置有外框钢丝50的另一端部52。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外框钢丝50的另一端部52侧配置于内侧,因此不变更漩涡钢丝60的间隔s1,就能缩小外框钢丝50与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钢丝61b的间隔s2。另外,在风扇防护件40的内周侧,为了使中心帽80的外周部80a与漩涡钢丝60的内周侧钢丝62a的间隔s4与漩涡钢丝60间的间隔s1几乎相等,在中心帽80的内侧配置有漩涡钢丝60的内周侧端部62。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风扇防护件40的外周侧与内周侧,不存在手指进入漩涡钢丝60间的部分,不会损害外观上的设计性。另外,由于无需将漩涡钢丝60的间隔s1缩窄成所需程度以上,因此能够抑制漩涡钢丝60的成本,能够抑制漩涡钢丝60间的涂膜桥的产生,伴随于此能够抑制空气动力性能的降低。并且,从中心帽80的表面到外周框部81的末端为止的高度h1比到固定部82的末端为止的高度h2短,因此能够防止容易在风扇防护件40的内周侧的部分a产生的涂膜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扇防护件40的外周侧,在外框钢丝50的一端部51与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端部61a之间沿漩涡钢丝60的径向设置有外框钢丝50的另一端部5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漩涡钢丝60的径向上,也可以在外框钢丝50的一端部51与另一端部52之间设置漩涡钢丝60的外周侧端部61a。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前面面板;11、12...侧面面板;13...顶面面板;14...空气排出口;20...维护盖;21...阀盖;30...热交换器;31...送风机;40...风扇防护件;41...螺钉;50...外框钢丝;51...外框钢丝的一端部;52...外框钢丝的另一端部;60...漩涡钢丝;60a...孔;61a...外周侧端部;61b...外周侧钢丝;62...内周侧端部;62a...内周侧钢丝;70...放射状条;71、72、73...棒状条;80...中心帽;80a...外周部;81...外周框部;82...固定部;82a...槽部;100...室外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