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冷器化学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120发布日期:2019-05-21 21:32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氢冷器化学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冷器清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氢冷器化学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氢冷器,安装在发电机上部。氢冷器包括壳体、水室和换热管,水室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水室通过壳体法兰与壳体的两端连接,换热管设置在壳体内,且与水室连通。氢冷器换热管材质为白铜管,氢冷器管外流通的是发电机冷却介质氢气,管内流通介质为循环水,用于冷却高温氢气。每台氢冷器下部都有接水盘,防止氢冷器漏水直接进入发电机绕组线圈,污染发电机绕组线圈。由于目前机组运行中循环水多采用市政中水,水质比河水、地下水差,水质难于得到有效控制,造成铜管内壁结有坚硬的灰白色污垢。使氢冷器换热能力下降,发电机内氢得不到有效冷却,氢温较高,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为恢复氢冷器的换热能力,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发电机是发电厂设备的核心,必须保证它的安全运行。因此对氢冷器化学清洗,首先应保证不对发电机造成损害,保证发电机的设备安全。所以目前大多数厂家都通过把所有氢冷器换热管拆下进行清洗并擦干,再进行安装来完成对氢冷器的清洗,这种清洗方法虽然能够保证不对发电机造成损害,但是拆卸麻烦,费时费力,所以需要一种省时省力的清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氢冷器化学清洗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清洗换热管费时费力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氢冷器化学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包括连接法兰和储水槽,所述连接法兰与壳体法兰相连,所述储水槽包括底板和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下侧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壳体法兰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上连接有清洗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法兰上设置有供所述壳体法兰上的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法兰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壳体法兰连接,并用螺母锁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通条,所述通条包括通杆和清洗布,所述通杆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直径,所述清洗布缠绕固定在所述通杆的一端,所述清洗布的外径比所述换热管的内径大1-2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管与所述潜水泵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洗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管,所述连接管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圆孔,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圆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L型夹紧杆,所述L型夹紧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一和杆二,所述杆一与所述杆二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杆一穿过所述圆孔和所述通孔,并旋有螺母,所述杆一可在所述圆孔和所述通孔内移动,所述杆二设置在所述换热管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清洗管连接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外径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内径,所述杆二与所述杆一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杆一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连接,所述卡块在所述杆二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保护管内壁与所述换热管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拆下要清洗的氢冷器一端的水室,安装预制的清洗槽,安装时首先把清洗槽放到壳体法兰上,用清洗槽上的连接法兰与壳体法兰连接。然后灌水试漏,放入清洗泵进行试运转,试运转没问题后开始正式清洗。首先向水槽内加入0.3%的缓蚀剂,搅拌均匀后,向溶液箱加入复合酸进行酸洗,开始加酸应缓慢,以防化学反应太快致使排气不及造成系统憋压和酸箱溢液,控制加酸浓度在8-10%,加酸结束后,启动潜水泵,将储水槽中的溶液通过清洗管喷到换热管中,从上方的换热管开始依次喷入,喷入换热管中的溶液再从另一端流出,流入另一端水室的下端,水室下端的溶液再通过潜水泵抽入储水槽内,形成循环,从而对换热管进行有效清洗,清洗结束后,利用潜水泵将清洗废液抽出并排放至水桶,将废液拉走,排至渣浆池,酸液排放结束后,向清洗槽注水进行水冲洗,当冲洗水PH>6时为酸洗结束,再次利用潜水泵将清洗槽及换热管内的水排出,从而完成氢冷器的清洗。

2、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法兰通过壳体上的螺杆与壳体连接,使操作简便,无需再另外安装固定装置来固定清洗槽,简单巧妙,方便便捷。

3、本实用新型中在加酸结束后,用通条对换热管逐根进行清洗,能够把换热管上的水质清洗的更干净,提高工作质量。通条包括通杆和清洗布,通杆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直径,可以使通杆插入换热管内,给清洗布缠绕固定在通杆的一端留空间,清洗布为软质材料,具有可收缩性,清洗布的外径比换热管的内径大1-2mm,既可以把清洗布塞入换热管内,又可以使清洗布和换热管内壁完全接触,使换热管清洗的更干净。

4、本实用新型中清洗管与潜水泵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把清洗管固定到换热管的一端,可以使冲洗更加便捷,改进了手工操作,也避免手拿着清洗管,使酸液流到手上造成伤害,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5、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用于连接清洗管和L型夹紧杆,固定管套设在连接管的外壁上,其作用为固定L型夹紧杆,使L型夹紧杆的杆二不会随着螺母锁紧杆一而向换热管的中心轴方向转动,从而避免L型夹紧杆起不到夹紧效果。L型夹紧杆的杆一可在圆孔和通孔内移动,当手动向通孔外拉动杆一时,带动杆二向靠近换热管内壁的一侧移动,使杆二的外壁与换热管内壁紧紧贴合,再用螺母杆一锁紧,从而把清洗管固定到换热管的一端,避免用手拿着清洗管,使酸液流到手上造成伤害,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6、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与清洗管连接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保护管,保护管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可以把保护管插入换热管中,防止酸液沿着换热管与固定管的连接处流出,提高清洗效率。杆二与杆一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卡块在杆二与换热管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保护管内壁与换热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使杆一在设置有保护管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卡块起到固定清洗管的作用,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槽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插入换热管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卡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槽,11-连接法兰,12-储水槽,121-底板,122-第一侧板,123-第二侧板,124-第三侧板,2-潜水泵,3-清洗管,4-通条,41-通杆,42-清洗布,5-固定装置,51-连接管,52-固定管,53-圆孔,54-通孔,55-L型夹紧杆,551-杆一,552-杆二,56-保护管,5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氢冷器化学清洗装置,

包括清洗槽1,清洗槽1包括连接法兰11和储水槽12,连接法兰11与壳体法兰相连,储水槽12包括底板121和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底板121与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三侧板124的下侧相连,第一侧板122与第二侧板123连接的另一端与连接法兰11连接,第三侧板124与第二侧板123连接的另一端与连接法兰11连接,底板靠近壳体法兰的一端与连接法兰11连接,储水槽12内设置有潜水泵2,潜水泵2上连接有清洗管3。

本实施例中首先拆下要清洗的氢冷器一端的水室,安装预制的清洗槽1,安装时首先把清洗槽1放到壳体法兰上,用清洗槽1上的连接法兰11与壳体法兰连接。然后灌水试漏,放入清洗泵进行试运转,试运转没问题后开始正式清洗。首先向水槽内加入0.3%的缓蚀剂,搅拌均匀后,向溶液箱加入复合酸进行酸洗,开始加酸应缓慢,以防化学反应太快致使排气不及造成系统憋压和酸箱溢液,控制加酸浓度在8-10%,加酸结束后,启动潜水泵2,将储水槽12中的溶液通过清洗管3喷到换热管中,从上方的换热管开始依次喷入,喷入换热管中的溶液再从另一端流出,流入另一端水室的下端,水室下端的溶液再通过潜水泵2抽入储水槽12内,形成循环,从而对换热管进行有效清洗,清洗结束后,利用潜水泵2将清洗废液抽出并排放至水桶,将废液拉走,排至渣浆池,酸液排放结束后,向清洗槽1注水进行水冲洗,当冲洗水PH>6时为酸洗结束,再次利用潜水泵2将清洗槽1及换热管内的水排出,从而完成氢冷器的清洗。

进一步,连接法兰11上设置有供壳体法兰上的螺杆穿过的通孔,连接法兰11通过螺杆与壳体法兰连接,并用螺母锁紧。

本实施例中连接法兰11通过壳体上的螺杆与壳体连接,使操作简便,无需再另外安装固定装置5来固定清洗槽1,简单巧妙,方便便捷。

进一步,还包括通条4,通条4包括通杆41和清洗布42,通杆41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直径,清洗布42缠绕固定在通杆41的一端,清洗布42的外径比换热管的内径大1-2mm。

本实施例中在加酸结束后,用通条4对换热管逐根进行清洗,能够把换热管上的水质清洗的更干净,提高工作质量。通条4包括通杆41和清洗布42,通杆41的直径小于换热管的直径,可以使通杆41插入换热管内,给清洗布42缠绕固定在通杆41的一端留空间,清洗布42为软质材料,具有可收缩性,清洗布42的外径比换热管的内径大1-2mm,既可以把清洗布42塞入换热管内,又可以使清洗布42和换热管内壁完全接触,使换热管清洗的更干净。

进一步,清洗管3与潜水泵2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5。

本实施例中清洗管3与潜水泵2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把清洗管3固定到换热管的一端,可以使冲洗更加便捷,改进了手工操作,也避免手拿着清洗管3,使酸液流到手上造成伤害,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进一步,固定装置5包括连接管51,连接管51的一端与清洗管3连接,连接管51的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管52,连接管5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圆孔53,固定管52上设置有与圆孔53对应的通孔54,通孔54的直径与圆孔53的直径相同,固定装置5还包括L型夹紧杆55,L型夹紧杆55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一551和杆二552,杆一551与杆二552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杆一551穿过圆孔53和通孔54,并旋有螺母,杆一551可在圆孔53和通孔54内移动,杆二552设置在换热管内。

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1用于连接清洗管3和L型夹紧杆55,固定管52套设在连接管51的外壁上,其作用为固定L型夹紧杆55,使L型夹紧杆55的杆二552不会随着螺母锁紧杆一551而向换热管的中心轴方向转动,从而避免L型夹紧杆55起不到夹紧效果。L型夹紧杆55的杆一551可在圆孔53和通孔54内移动,当手动向通孔54外拉动杆一551时,带动杆二552向靠近换热管内壁的一侧移动,使杆二552的外壁与换热管内壁紧紧贴合,再用螺母杆一551锁紧,从而把清洗管3固定到换热管的一端,避免用手拿着清洗管3,使酸液流到手上造成伤害,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连接管51与清洗管3连接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保护管56,保护管56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杆二552与杆一551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57,卡块57与杆一551靠近换热管的一侧连接,卡块57在杆二552与换热管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保护管56内壁与换热管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1与清洗管3连接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保护管56,保护管56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可以把保护管56插入换热管中,防止酸液沿着换热管与固定管52的连接处流出,提高清洗效率。杆二552与杆一551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57,卡块57在杆二552与换热管之间的宽度大于等于保护管56内壁与换热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使杆一551在设置有保护管5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卡块57起到固定清洗管3的作用,更具有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