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090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温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控器,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温度和风速方便的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是一种常见的暖通空调的温度控制装置,广泛应用在暖通空调中,例如楼宇或别墅中的中央空调或户式中央空调等。

温控器可以应用到每户中,或者每个房间中,每个房间都可以设定一个希望的温度值,通过温控器比较实际地控制空调送风温度。

但是,现有的温控器通常存在如下缺点:1、其调温触发识别和调温方向识别困难,导致用户在调温时不方便,且调温时调节不畅,影响用户使用。2、其调风速触发识别和调风速方向识别困难,导致用户在调风时不方便,且调风时调节不畅,影响用户使用。3、其在开关时受力不均,不方便用户的日常操作。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温控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温控器,其为整体式按压开关,便于操作和维护,同时,其便于调节温度和风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器,其包括设置在挂板上的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中心凸起上设置有接触凸点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凸起两侧的支撑弹片,所述底座的中心凸起上依次套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弹片上的后壳、风速调节电路板、中壳和温度调节电路板,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放置有主控电路板且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触凸点相对应的轻触开关,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外侧套设有前壳且所述前壳和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的外侧套设有前调节环,所述前壳、中壳与所述前调节环装配为可旋转的结构使所述前调节环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配合组成调温触发识别装置和调温方向识别装置,所述底座、后壳和风速调节电路板的外侧套设有后调节环,所述中壳、后壳与所述后调节环装配为可旋转的结构使所述后调节环与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和温度调节电路板配合组成调风速触发识别装置和风速调节方向识别装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前调节环上设置有多个内齿轮,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滚轮微动开关,所述前调节环的内齿轮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滚轮微动开关配合组成所述调温触发识别装置。

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光电接收管,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光电发射管,所述前调节环的内齿轮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光电接收管和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光电发射管配合组成所述调温方向识别装置。

再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光电接收管,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光电发射管。

再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前调节环设置有20个所述内齿轮。

另一方面,其中,所述后调节环上也设置有多个内齿轮,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滚轮微动开关,所述后调节环的内齿轮与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的第二滚轮微动开关配合组成所述调风速触发识别装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光电发射管,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光电接收管,所述后调节环的内齿轮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光电接收管和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光电发射管配合组成所述风速调节方向识别装置。

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光电接收管,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光电发射管。

再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后调节环上设置有20个所述内齿轮。

最后,其中,所述前壳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主控电路板的镜片。

与现有的温控器相比,本发明的温控器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其能够方便地进行温度和风速的调节。

2、前后调节环上具有特殊弧度、长度及朝向的齿轮,减小了旋转阻力,正转和反转都基本无差别,平顺无卡顿,手感一致,调节方便。

3、两个弹性支撑片起到保持(单点触碰)按压时或复位时周圈受力平衡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一。

图5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二。

图6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三。

图7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四。

图8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五。

图9是本发明的温控器的部分横向剖视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温控器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温控器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温控器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温控器包括设置在挂板6上的底座13。其中,所述底座13的中心凸起上设置有接触凸点21且所述底座13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凸起两侧的支撑弹片23。所述底座13的中心凸起上依次套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弹片23上的后壳14、风速调节电路板15、中壳3和温度调节电路板10。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设置有主控电路板5且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触凸点21相对应的轻触开关22。

所述主控电路板5的外侧套设有前壳1且所述前壳1和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的外侧套设有前调节环2。在本发明中,所述前壳1、中壳3与所述前调节环2装配为可旋转的结构,使所述前调节环2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和主控电路板5配合组成调温触发识别装置和调温方向识别装置。

如图4所示,所述前调节环2上设置有多个内齿轮。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设置有第一滚轮微动开关7。所述前调节环2的内齿轮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的所述第一滚轮微动开关7配合组成所述调温触发识别装置。

所述调温触发识别装置的原理是:使用者在转动所述前调节环2时,所述前调节环2上的内齿轮的凸位8使所述第一滚轮微动开关7闭合,内齿轮的凹位9使所述第一滚轮微动开关7断开,完成调温触发。由于所述内齿轮具有凸位8和凹位9,其同时还能给使用者明显的档位调节手感和清晰的触发声音。

如图5所示,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还设置有第一光电接收管11。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光电接收管11。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还设置有第一光电发射管12。优选地,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光电发射管12。所述前调节环2的内齿轮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的所述第一光电接收管11和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的所述第一光电发射管12配合组成所述调温方向识别装置。

所述调温方向识别装置的原理是: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光电接收管11与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光电发射管12通过红外光线对照组成两组对照光栅束。使用者在转动所述前调节环2时,所述前调节环2上的内齿轮的凸位8遮挡对照光栅束,凹位9不遮挡对照光栅束,由于这两组对照光栅束被遮挡/不遮挡存在先后时间差,高精度电路能准确识别,解析出使用者旋转所述前调节环2的方向,最终达到识别使用者是调低温度还是调高温度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调节环2设置有20个所述内齿轮。这样,能够满足温度调节范围的需求。

所述底座13、后壳14和风速调节电路板15的外侧套设有后调节环4。所述中壳3、后壳14与所述后调节环4装配为可旋转的结构,使所述后调节环4与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和温度调节电路板10配合组成调风速触发识别装置和风速调节方向识别装置。

如图6所示,所述后调节环4上也设置有多个内齿轮。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上设置有第二滚轮微动开关16。所述后调节环4的内齿轮与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的第二滚轮微动开关16配合组成所述调风速触发识别装置。

所述调风速触发识别装置的原理是:使用者在转动所述后调节环4时,所述后调节环4上的内齿轮的凸位19使所述第二滚轮微动开关16闭合,所述后调节环4上的内齿轮的凹位20使所述第二滚轮微动开关16断开,完成调风速触发。由于所述内齿轮具有凸位19和凹位20,其同时还能给使用者明显的档位调节手感和清晰的触发声音。

如图7所示,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上设置有第二光电发射管17。优选地,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光电发射管17。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还设置有第二光电接收管18。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光电接收管18。所述后调节环4的内齿轮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的所述第二光电接收管18和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上的所述第二光电发射管17配合组成所述风速调节方向识别装置。

所述风速调节方向识别装置的原理是:所述风速调节电路板15上的两个所述第二光电发射管17与所述温度调节电路板10上的两个所述光电接收管18,通过红外光线对照组成两组对照光栅束。使用者在转动所述后调节环4时,所述后调节环4上的内齿轮的凸位19遮挡对照光栅束,内凸轮的凹位20不遮挡对照光栅束。由于这两组对照光栅束被遮挡/不遮挡存在先后时间差,高精度电路能准确识别,解析出使用者旋转所述后调节环4的方向,最终达到识别使用者是调低风速还是调高风速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后调节环4上设置有20个所述内齿轮。这样,能够满足风速调节范围的需求。

在本发明中,所述底座13的接触凸点21、支撑弹片23、挂板6与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的轻触开关22装配为整体式按压开关机结构。

如图8和9所示,所述整体式按压开关机构的按键原理是:使用者轻按压所述主控电路板5,由于两个所述支撑弹片23具有弹性,所述温控器整体相对于所述挂板6的相对间距变小,使所述底座13上的接触凸点21触碰到所述主控电路板5上的轻触开关22,完成按压触发。触发完成后,使用者手离开所述主控电路板5,由于两个所述支撑弹片23的弹性作用,温控器整体相对于所述挂板6的相对间距变大,完成复位,等待使用者下一次的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控。由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弹片23的存在,其起到保持(单点触碰)按压时或复位时周圈受力平衡的作用,从而使得使用者的操控非常方便。

此外,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前壳1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主控电路板5的镜片28。所述镜片28覆盖住所述主控电路板5,用于供使用者按压。当然,除了图1之外,为了清楚地示出所述温控器的结构,在其它附图中都没有示出所述镜片28。

最后,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3上还设置有接口电路板24、接口盖板25、控制输出电源电路板26和电源盒外壳27。

其中,所述主控电路板5的工作电源由所述控制输出电源电路板26提供。所述接口电路板24起到中间接口传输的作用,同时,其还具备把所述主控电路板5的控制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输出电源电路板26上的作用。所述接口盖板25的作用为保护所述接口电路板24上电子元件不外露。所述控制输出电源电路板26的作用有两点,其一是为所述主控电路板5提供工作电源,其二是在接收到所述主控电路板5发过来的控制命令后,输出市电驱动空调设备运转。所述电源盒外壳27的作用为保护所述控制输出电源电路板26上的电子元件不外露。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