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26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使用时需要密闭房间,气体无法流通,从而导致气体质量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所述净化滤网包括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在靠近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且净化滤网包括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如此,空调器不仅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具有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驻极滤网采用静电驻极材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源静电吸尘滤网包括吸尘电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呈平板状或曲面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呈矩形,所述净化滤网包括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直跨或斜跨所述进风口的至少一个带状子滤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带状子滤网包括多个且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为形成有切口的一体结构,所述净化滤网的外轮廓与所述进风口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下游的风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形成有位于下游的出风口,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所述风机用于建立气流,所述换热器用于对所述气流换热。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生成,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及符号说明:

空调器10、空调器室内机10a、进风口11、净化滤网12、静电驻极滤网122、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风道13、风机14、换热器15、出风口16、离子发生器17、感温探头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形成有进风口11。空调器10还包括靠近进风口11设置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12。净化滤网12包括静电驻极滤网122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在靠近进风口1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12,且净化滤网12包括静电驻极滤网122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如此,空调器10不仅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具有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需要指出是,当净化滤网12包括静电驻极滤网122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时,静电驻极滤网122和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均可拆卸清洗或更换。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驻极滤网122采用静电驻极材料。

具体地,静电驻极材料具备高体电阻和表面电阻、高介电击穿强度和低吸湿性等,能够在无外界电源输入的情况下长期存储空间电荷或偶极电荷,从而利用电荷的静电力捕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在一个例子中,静电驻极滤网122包括条状的静电驻极材料。静电驻极滤网122通过间隔地铺设有条状的静电驻极材料的无纺布来集尘。由静电驻极材料形成的静电驻极滤网122具有低风阻、高过滤效率、高容尘量、抗菌等优点,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如粉尘、毛屑、花粉、细菌等。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静电驻极材料主要以高聚物为主,包括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六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三氟乙烯、聚丙烯(共混)及聚酯等。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包括吸尘电极。

具体地,吸尘电极利用库仑力捕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在一个例子中,吸尘电极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与负电极交错排布,从而形成多个电场区域。在电场的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尘埃颗粒与电子结合后带负电,从而被吸附到正电极被捕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10形成有位于进风口11下游的风道13。空调器10还包括设置在风道13内的风机14和换热器15。风机14用于建立气流,换热器15用于对气流换热。风道13形成有位于下游的出风口16。

请参阅图1和图4,在空调器10调节温度的过程中,室内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10的室内机10a,经过换热器15时,与换热器15的铝箔和铜管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升温或降温,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空气经过换热器15后,会经过风道13中的风机14,风机14用于驱动气流流经换热器15,从而发生热交换以调节温度。当气流流经风机14后,从出风口16排出,完成一个温度调节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气流温度在换热器15前被设置在风道13内的感温探头18检测,并由空调器10的单片机判断当前气流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以及计算当前气流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空调器10的单片机根据该差值发出相应的驱动信号驱动压缩机和风机14工作,从而使得室内的实际温度不断趋近于用户设置的室内理想温度(即设定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设置在进风口11处(如图1所示)。更具体地,净化滤网12设置在进风口11前(按气流的方向判定,气流先经过的位置为前)。

当空调器10工作时,空气在风机14的驱动下,在进入空调器10的室内机10a之前,会经过净化滤网12,如此,实现了空气净化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设置在进风口11和换热器15之间(如图5和图6所示)。

当空调器10工作时,空气在风机14的驱动下,在流经换热器15之前,会经过净化滤网12,如此,实现了空气净化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还可以部分设置在进风口11处,部分设置在进风口11和换热器15之间(如图7所示),这里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

可以理解,当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的面积越大时,空气进入风道13时受到的阻力越大,引起空调器10的风量衰减越大。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中,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只需大于30%,即可较好地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净化滤网12的风阻较小,不会引起空调器10较大的风量衰减,能够避免对空调器10的制冷制热的基本性能造成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呈平板状或曲面状。

例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10的净化滤网12呈平板状,图5-7所示的空调器10的净化滤网12呈曲面状。可以理解,当净化滤网12呈曲面状时,同样应当满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而不是按照净化滤网12的实际平展面积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来计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净化滤网12呈平板状时,净化滤网12平行于进风口11。也即是说,净化滤网12与进风口11相对的表面平行于进风口11与净化滤网12相对的表面。如此,进风口11各处进风和净化效果均匀,净化滤网12也容易安装。净化滤网12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能达到最佳的空气净化效果和对空调器10的风量降低尽可能小为准。

请参阅图8-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1呈矩形。净化滤网12包括沿进风口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直跨或斜跨进风口11的至少一个带状子滤网。

需要指出是,图8-15为净化滤网12的俯视图,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视图。在此基础上,净化滤网12可以呈平板状或曲面状,这里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带状子滤网指子滤网呈带状。

具体地,图8-11为带状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跨进风口11的四个实施例。其中,a1-a3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a4-a5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a6-a9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a10-a14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各带状子滤网的分布位置和个数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a2、a5、a6、a8、a11、a13为带状子滤网,a1、a3、a4、a7、a9、a10、a12、a14为空白区域。

图12-14为带状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宽度方向延伸直跨进风口11的三个实施例。其中,b1-b5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b6-b7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b8-b14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各带状子滤网的分布位置和个数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b1、b3、b5、b7、b9、b11、b13为带状子滤网,b2、b4、b6、b8、b10、b12、b14为空白区域。

图15为带状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宽度方向延伸斜跨进风口11的实施例。其中,c1-c9中至少有一个为带状子滤网。带状子滤网的分布位置和个数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c2、c4、c6、c8为带状子滤网,c1、c3、c5、c7、c9为空白区域。

同理,带状子滤网可以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延伸斜跨进风口11,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带状子滤网包括多个且间隔设置。

例如,在图10-12中,a6、a8为带状子滤网,a6、a8间隔设置;a11、a13为带状子滤网,a11、a13间隔设置;b1、b3、b5为带状子滤网,b1、b3、b5间隔设置。多个带状子滤网的宽度可以相等或不等。多个带状子滤网间隔的距离可以相等或不等。也即是说,a6-a14、b1-b5的宽度相互之间可以相等或不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带状子滤网的宽度相等。多个带状子滤网间隔的距离相等。

如此,净化滤网12容易制造,空气净化效果均匀,且进风区域均匀分布在进风口11,空气进入风道13后与换热器15换热效率高,不会存在换热器15的一侧过度工作的现象,有利于延长空调器1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即使多个带状子滤网间隔设置,导致进风口11的部分面积未被净化滤网12覆盖,但是通过合理调校各子滤网覆盖进风口11的位置、面积和个数,空调器10整体的空气净化效果仍然能达到较佳。具体地,可以通过合理布置不同带状子滤网的位置、面积和个数等(例如,将各子滤网配置在其能发挥最佳过滤效果的风速上,同时考虑到对空调器10的风量降低尽可能小),如此,以最小的净化滤网12的面积,实现最佳的空气净化效果、对空调器10的风量降低尽可能小和保证空调器10的制冷制热性能基本不变。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为100%。

也即是说,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进风口11。

需要指出是,图16为净化滤网12的俯视图,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视图。在此基础上,净化滤网12可以呈平板状或曲面状,这里不作限制。

由于在进风口11大面积使用了净化滤网12,空气进入换热器15前基本都需要经过净化滤网12,空调器10具有明显的空气净化效果,可以达到较高的cadr(cleanairdeliveryrate,洁净空气量)数值。

请参阅图17-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为形成有切口的一体结构。净化滤网12的外轮廓与进风口11配合。

如此,净化滤网12为一体结构,容易安装。

需要指出是,图17-19为净化滤网12的俯视图,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视图。在此基础上,净化滤网12可以呈平板状或曲面状,这里不作限制。

具体地,净化滤网12整体为不规则的形状,净化滤网12可以边缘形成有切口(如图17中的d1和图19中的d3),或者净化滤网12中间形成有切口(如图18中的d2)等,切口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等。净化滤网12的外轮廓与进风口11配合可以是指净化滤网12的大小和弯曲弧度与进风口11的结构进行配合,以便安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切口均匀分布(如图19所示)。

如此,净化滤网12容易制造,空气净化效果均匀,且进风区域均匀分布在进风口11,空气进入风道13后与换热器15换热效率高,不会存在换热器15的一侧过度工作的现象,有利于延长空调器10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12的布置方法可以相互组合,例如,净化滤网12可以包含多个子滤网,部分子滤网为带状,部分子滤网为带有切口的结构,甚至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或任意形状;各子滤网可以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布置,也可以沿进风口11的宽度方向布置;净化滤网12可以全覆盖进风口11,也可以部分覆盖进风口11,只需满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10还包括设置在风道13内的离子发生器17。离子发生器17用于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具体地,离子发生器17利用高压变压器将工频电压升压到所需电压的方法来产生离子,并将离子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以净化空气。

离子发生器17可以为负离子发生器、或者正离子发生器、或者正负离子发生器。可以理解,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正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正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离子发生器17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离子发生器17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一方面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带电,从而更容易吸附在净化滤网12上。此外,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带电后,即使通过过滤孔径远大于自身尺寸的净化滤网12(特别是通过带相反电荷的净化滤网12),也会以非常高的效率被吸附。如此,净化滤网12的过滤孔径可以远大于尘埃或颗粒的直径,从而大幅较低净化滤网12的通过风阻,保证空调器10自身的制冷制热性能和风量基本不受影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17可以与净化滤网12搭配使用。例如,当离子发生器17为负离子发生器时,净化滤网12可以为带正电荷的净化滤网12。如此,离子发生器17产生负离子,使得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带负电,从而更容易的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净化滤网12上,进而提升cadr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17设置在出风口16处。

如此,离子发生器17通过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净化空气。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17还可以设置在空调器10的室内机10a的其他位置,以达到杀灭病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静电驻极滤网122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可以与离子发生器17结合使用。

可以理解,风道13内设置有离子发生器17时,离子发生器17向空气中发散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使得尘埃或颗粒带电,带电的尘埃或颗粒将更容易吸附在静电驻极滤网122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124上,净化滤网12的空气净化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有利于降低静电驻极材料和吸尘电极的使用强度,从而降低净化滤网12的通过风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