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块和包括热交换器块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79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块和包括热交换器块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块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热交换器块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其用于为公寓或公寓部分提供供应空气、优选地外部空气或新鲜空气以及用于从所述公寓或公寓部分去除回收空气、优选地废气或用过的空气。



背景技术:

热量回收通风单元已经多年用于通风系统以回收离开住宅或公寓到达周围大气的废气中的热量。热交换器用来将来自离开住宅或公寓的废气的热量传送到进入房间或公寓的外部空气。此类通风系统包括用于在公寓(或住宅)的选定房间与周围大气之间输送空气的导管布置。更精确地说,此类热量回收通风系统包括:从房间收集回收空气(用过的空气)的导管、用于将一方面供应空气(新鲜空气)分布到房间的导管、以及用于将来自公寓的废气输送到大气的导管和用于将来自大气的外部空气输送到公寓的导管。热量回收通风单元位于这四种空气类型的导管交汇的交叉点处。因此,此类热量回收通风单元包括供应空气出口、回收空气入口、废气出口、外部空气入口以及所述单元内部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热量回收通风单元,其一方面是紧凑的,并且另一方面在无需过多能量以驱动单元中的通风机(并且因此不会产生过多空气流动噪音)的同时仍允许足够的空气流量。

此目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且有待用于热量回收通风单元的热交换器块,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块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至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量回收通风单元或热交换器块的其他特征。

图8示出左手侧热交换器板。

图9示出右手侧热交换器板。

具体实施方式

热量回收通风单元1为公寓或公寓部分提供供应空气sa、优选地外部空气或新鲜空气,并且从所述公寓或公寓部分去除回收空气ra、优选地废气或用过的空气。

通风单元1包括:供应空气出口sao,其用于与所述公寓形成供应空气流动连通;回收空气入口rai,其用于与所述公寓形成回收空气流动连通;废气出口eao,其用于与大气形成废气流动连通;以及外部空气入口oai,其用于与大气形成外部空气流动连通。

另外,单元1包括热交换器2,所述热量回收通风单元中设置有第一空气流动通道(未示出)和第二空气流动通道(未示出),所述第一空气流动通道和所述第二空气流动通道一方面用于将来自进入所述第一空气流动通道的回收空气和离开所述第一空气流动通道的废气的热量传送到进入所述第二空气流动通道的外部空气和离开所述第二空气流动通道的供应空气。另外,单元1包括通风单元1内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通风机v1和通风单元1内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通风机v2,所述第一通风机v1用于输送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流动路径afp1,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afp1起始于所述回收空气入口rai、通过热交换器2中的所述第一空气流动通道,并且终止于所述废气出口eao,所述第二通风机v2用于输送空气通过第二空气流动路径afp2,所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afp2起始于所述外部空气入口oai、通过热交换器2中的所述第二空气流动通道,并且终止于所述供应空气出口sao。

第一空气流动路径afp1和第二空气流动路径afp2包括内部空气流动管道。

图8示出左手侧热交换器板lhp,所述左手侧热交换器板lhp包括限定热交换器2的平行流动区域pf的多个平行通道ch1、ch2、...、chn。平行流动区域pf是传递通过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的空气与传递通过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的空气之间的对流区域。平行流动区域在热交换器2的第一交叉流动区域cf1与第二交叉流动区域cf2之间延伸。

图9示出右手侧热交换器板rhp,所述右手侧热交换器板rhp包括限定热交换器2的平行流动区域pf的多个平行通道ch1、ch2、...、chn。平行流动区域pf是传递通过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的空气与传递通过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的空气之间的对流区域。平行流动区域在热交换器2的第一交叉流动区域cf1与第二交叉流动区域cf2之间延伸。

热交换器块2包括左手侧热交换器板lhp和右手侧热交换器板rhp交替的堆叠。

在热交换器块2中,在所述第一交叉流动区域(cf1)的第一开口区域(o11)与平行流动区域(pf)之间延伸的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相对于平行流动区域(pf)中的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以一定角度(α11)布置。

在热交换器块2中,在所述第二交叉流动区域(cf2)的第二开口区域(o22)与平行流动区域(pf)之间延伸的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相对于平行流动区域(pf)中的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以一定角度(α22)布置。

在热交换器块2中,在所述第二交叉流动区域(cf2)的第一开口区域(o21)与平行流动区域(pf)之间延伸的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相对于平行流动区域(pf)中的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以一定角度(α21)布置。

在热交换器块2中,在所述第一交叉流动区域(cf1)的第二开口区域(o12)与平行流动区域(pf)之间延伸的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相对于平行流动区域(pf)中的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以一定角度(α12)布置。

在热交换器块2中,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cf1)的包含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o11)中的端部限定与所述第一平面壁区域(w1)形成角度(β11)的第一平面(e11),所述角度(β11)优选地具有65°与85°之间、更优选地70°与85°之间的值。

在热交换器块2中,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cf1)的包含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o12)中的端部限定与所述第二平面壁区域(w2)形成角度(β12)的第二平面(e12),所述角度(β12)优选地具有55°与80°之间、更优选地65°与75°之间的值。

在热交换器块2中,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cf2)的包含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o21)中的端部限定与所述第一平面壁区域(w1)形成角度(β21)的第三平面(e21),所述角度(β21)优选地具有65°与85°之间、更优选地70°与85°之间的值。

在热交换器块2中,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cf2)的包含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o22)中的端部限定与所述第二平面壁区域(w2)形成角度(β22)的第四平面(e22),所述角度(β22)优选地具有55°与80°之间、更优选地65°与75°之间的值。

在热交换器块2中,所述平行流动区域(pf)中的所述多个第一空气流动通道(afp1)的流动通道的单独流动截面(q1)以及所述平行流动区域(pf)中的所述多个第二空气流动通道(afp2)的流动通道的单独流动截面(q2)沿着垂直于平行空气流动通道(afp1和afp2)的直线(x-x)并且从块的所述第一壁(w1)到所述第二壁(w2)逐渐减小、优选线性地减小。

在热交换器块2中,紧挨第一壁(w1)的最大单独流动截面(q1max和q2max)与紧挨第二壁(w2)的最小单独流动截面(q1min和q2min)的比率在10/1与10/9之间,优选地在8/1与10/9之间,更优选地在6/1与10/9之间,并且最优选地在3/1与10/9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