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茧的干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17128阅读:28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蚕丝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蚕茧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爽丰满,导热差,吸湿透气,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并用于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在蚕丝的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蚕茧进行干燥,目前蚕茧的干燥方法主要有热风法和微波干燥法,热风干燥法使蚕茧的干燥时间太长,而且蚕茧的洁净度低,微波干燥法可以明显缩短蚕茧的干燥时间,但是质量比功率大于8w/g时容易导致蛹体爆破,降低蚕茧的结晶度,因此对蚕茧的大小具有严格的要求,使微波干燥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蚕茧干燥方法。一种蚕茧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浸泡:将鲜茧置于浸泡液中,于4~6℃浸泡8~10小时,浸泡液中含有维生素c和胆茶碱,渗入蚕茧后,维生素c能够提高蚕茧的抗氧化能力,避免蚕丝发黄,胆茶碱能够与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结合,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能力,能够提高后期蚕丝的脱胶率,增加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弹性,取出,得浸泡蚕茧;(2)一次干燥:将浸泡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34~36%,低温快速失水,保持蚕茧的天然色泽,增加蚕茧孔隙,进一步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利于丝胶蛋白的脱除,得一次干燥蚕茧;(3)蚕茧回软:将一次干燥蚕茧置于温度为12~14℃、环境湿度为83~85%的环境中静置回软20~24小时,使蚕茧逐渐吸水回软,能够增加丝素蛋白强度,提高解舒率,得回软蚕茧;(4)二次干燥:将回软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41~-39℃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0~2%,使蚕茧内的水分均匀散失,经过反复湿润和冷冻,明显提高了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吸湿性,提高蚕丝蛋白的加工和使用性能,得干燥蚕茧。所述步骤(1)的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12~14、胆茶碱5~7,将原料混合后,加水搅拌溶解,使维生素c的重量浓度为0.03~0.05%,得浸泡液。所述步骤(2)的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44~-42℃,搁板加热温度为36~37℃。所述步骤(3)的静置回软,静置回软过程中经波长为340~380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10~20分钟,停止40~50分钟。一种所述蚕茧的干燥方法制备的干燥蚕茧。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的蚕茧的干燥方法,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干燥速度快,干燥时间缩短为100~120分钟,解舒率达到88.3%,烘折为217%,明显提高干燥蚕茧清洁和洁净成绩,使蚕茧的干燥成本降低12.4%;先将鲜茧置于浸泡液中进行低温短时浸泡,增加茧层含水量,浸泡液中含有维生素c和胆茶碱,渗入蚕茧后,维生素c能够提高蚕茧的抗氧化能力,避免蚕丝发黄,胆茶碱能够与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结合,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能力,能够提高后期蚕丝的脱胶率,增加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弹性;浸泡后将蚕茧进行一次冷冻干燥,低温快速失水,保持蚕茧的天然色泽,增加蚕茧孔隙,进一步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利于丝胶蛋白的脱除;一次干燥后进行蚕茧回软,将蚕茧置于低温高湿的环境中,使蚕茧逐渐吸水回软,并进行间歇式紫外光照射,能够增加丝素蛋白强度,提高解舒率;回软后进行二次冷冻干燥,使蚕茧内的水分均匀散失,经过反复湿润和冷冻,明显提高了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吸湿性,提高蚕丝蛋白的加工和使用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蚕茧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浸泡:将鲜茧置于浸泡液中,于4℃浸泡8小时,浸泡液中含有维生素c和胆茶碱,渗入蚕茧后,维生素c能够提高蚕茧的抗氧化能力,避免蚕丝发黄,胆茶碱能够与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结合,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能力,能够提高后期蚕丝的脱胶率,增加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弹性,取出,得浸泡蚕茧;(2)一次干燥:将浸泡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34~36%,低温快速失水,保持蚕茧的天然色泽,增加蚕茧孔隙,进一步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利于丝胶蛋白的脱除,得一次干燥蚕茧;(3)蚕茧回软:将一次干燥蚕茧置于温度为12℃、环境湿度为83%的环境中静置回软20小时,使蚕茧逐渐吸水回软,能够增加丝素蛋白强度,提高解舒率,得回软蚕茧;(4)二次干燥:将回软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41℃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0~2%,使蚕茧内的水分均匀散失,经过反复湿润和冷冻,明显提高了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吸湿性,提高蚕丝蛋白的加工和使用性能,得干燥蚕茧。所述步骤(1)的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12、胆茶碱5,将原料混合后,加水搅拌溶解,使维生素c的重量浓度为0.03%,得浸泡液。所述步骤(2)的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44℃,搁板加热温度为36℃。所述步骤(3)的静置回软,静置回软过程中经波长为340~380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10分钟,停止40分钟。一种所述蚕茧的干燥方法制备的干燥蚕茧。实施例2一种蚕茧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浸泡:将鲜茧置于浸泡液中,于5℃浸泡9小时,浸泡液中含有维生素c和胆茶碱,渗入蚕茧后,维生素c能够提高蚕茧的抗氧化能力,避免蚕丝发黄,胆茶碱能够与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结合,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能力,能够提高后期蚕丝的脱胶率,增加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弹性,取出,得浸泡蚕茧;(2)一次干燥:将浸泡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34~36%,低温快速失水,保持蚕茧的天然色泽,增加蚕茧孔隙,进一步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利于丝胶蛋白的脱除,得一次干燥蚕茧;(3)蚕茧回软:将一次干燥蚕茧置于温度为13℃、环境湿度为84%的环境中静置回软23小时,使蚕茧逐渐吸水回软,能够增加丝素蛋白强度,提高解舒率,得回软蚕茧;(4)二次干燥:将回软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40℃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0~2%,使蚕茧内的水分均匀散失,经过反复湿润和冷冻,明显提高了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吸湿性,提高蚕丝蛋白的加工和使用性能,得干燥蚕茧。所述步骤(1)的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13、胆茶碱6,将原料混合后,加水搅拌溶解,使维生素c的重量浓度为0.04%,得浸泡液。所述步骤(2)的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43℃,搁板加热温度为36℃。所述步骤(3)的静置回软,静置回软过程中经波长为360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15分钟,停止45分钟。一种所述蚕茧的干燥方法制备的干燥蚕茧。实施例3一种蚕茧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浸泡:将鲜茧置于浸泡液中,于6℃浸泡10小时,浸泡液中含有维生素c和胆茶碱,渗入蚕茧后,维生素c能够提高蚕茧的抗氧化能力,避免蚕丝发黄,胆茶碱能够与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结合,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能力,能够提高后期蚕丝的脱胶率,增加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弹性,取出,得浸泡蚕茧;(2)一次干燥:将浸泡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34~36%,低温快速失水,保持蚕茧的天然色泽,增加蚕茧孔隙,进一步降低丝胶蛋白与丝素蛋白的结合,利于丝胶蛋白的脱除,得一次干燥蚕茧;(3)蚕茧回软:将一次干燥蚕茧置于温度为14℃、环境湿度为85%的环境中静置回软24小时,使蚕茧逐渐吸水回软,能够增加丝素蛋白强度,提高解舒率,得回软蚕茧;(4)二次干燥:将回软蚕茧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39℃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0~2%,使蚕茧内的水分均匀散失,经过反复湿润和冷冻,明显提高了丝素蛋白的强度和吸湿性,提高蚕丝蛋白的加工和使用性能,得干燥蚕茧。所述步骤(1)的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14、胆茶碱7,将原料混合后,加水搅拌溶解,使维生素c的重量浓度为0.05%,得浸泡液。所述步骤(2)的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42℃,搁板加热温度为37℃。所述步骤(3)的静置回软,静置回软过程中经波长为380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20分钟,停止50分钟。一种所述蚕茧的干燥方法制备的干燥蚕茧。对比例1去除步骤(1)中的浸泡液中的维生素c,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2去除步骤(1)中的浸泡液中的胆茶碱,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3去除步骤(2),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4去除步骤(3)中的静置回软,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5步骤(4)中的冷冻干燥改为烘干,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6现有的微波干燥方法,频率为195w。对比例7现有热风干燥方法。实施例和对比例蚕茧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随机选择完整的鲜茧20kg,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实施例组和对比例组,每组2kg,各组分别按照该组的方法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按照传统的碱液煮沸法进行脱胶,记录各组蚕茧的干燥时间、解舒率、烘折、清洁分数、洁净分数和脱胶率,并取各组的干燥脱胶蚕丝置于25℃、湿度为50%的自然日晒环境中,观察各组蚕丝的变黄时间,实施例和对比例蚕茧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见表1。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蚕茧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项目干燥时间/(min)解舒率/(%)烘折/(%)清洁/(分)洁净/(分)脱胶率/(%)变黄时间/(d)实施例111088.1217989649.7101~102实施例210087.8224999849.3102~103实施例312088.3221999749.6101~102对比例111583.5243989544.888~89对比例211081.7241989642.391~92对比例38080.2247979543.586~87对比例411081.3249989643.793~94对比例526073.8252969342.885~86对比例62064.7254929041.672~73对比例729064.1263908739.472~73从表1的结果表明,实施例的蚕茧的干燥方法,干燥时间、解舒率、烘折、清洁分数、洁净分数、脱胶率和变黄时间的指标都明显优于对比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蚕茧的干燥方法具有很好的干燥效果。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