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蚕茧缫丝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茧的煮制方法。
背景技术:
蚕茧的煮茧工艺对缫丝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目前,蚕茧的煮茧工艺主要包括融蒸、渗透、煮茧、蒸茧、调整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为了促使茧丝丝胶溶解,减少茧丝间的胶着力,达到茧丝顺利剥解的目的,而加入一些化学品添加剂,但这些化学添加剂使用的往往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蚕茧煮茧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在目前煮茧工艺过程中由于使用化学品添加剂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依次包括融蒸、渗透、煮茧、蒸茧、调整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融蒸工艺为:将蚕茧放入25℃~30℃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0.5%~1%的红茶菌,浸泡12小时~24小时;
所述调整工艺为:将经过蒸茧工艺处理的蚕茧放入25℃~30℃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0.5%~1%的红茶菌,浸泡30分钟~60分钟;
以及在所述煮茧、蒸茧工艺中,均添加占工艺用水质量1%~5%的红茶。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确保蚕茧煮茧效果的情况下,无需添加额外的化学添加剂,有效的避免了因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本发明通过在融蒸工艺和调整工艺中加入红茶菌,利用红茶菌中的含有的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以及茶多酚、茶碱等成分,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其他杂菌的产生而带来的臭味,还可以有效舒解蚕茧,提高其渗透效果。
3.本发明通过煮茧、蒸茧工艺中加入红茶,利用红茶中含有的茶碱等营造的碱性环境,有效的促进茧丝丝胶的溶解,减少茧丝间的胶着力,达到茧丝顺利离解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蚕茧煮茧方法
它依次包括以下工艺:
融蒸:将蚕茧放入25℃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0.5%的红茶菌,浸泡24小时;
渗透:将经过融蒸的蚕茧放入渗透装置中,先在60℃温水中渗透10分钟,然后取出再放入60℃温水中渗透10分钟;
煮茧:将经过渗透的蚕茧放在80℃的条件下,并在煮制液中添加所述煮制液质量0.5%的红茶,利用煮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行煮制;
蒸茧:将经过煮茧工艺的蚕茧放入100℃的条件下,并在蒸制液中添加所述蒸制液质量0.5%的红茶,利用蒸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行蒸制;
调整工艺:将经过蒸茧工艺处理的蚕茧放入25℃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0.5%的红茶菌,浸泡60分钟;
经过本实施例预处理后的蚕茧,在后续的缫丝工艺过程中,茧丝出现中途断头,需重新索绪、接绪的概率低至0.1%。
实施例2 ——蚕茧煮茧方法
它依次包括以下工艺:
融蒸:将蚕茧放入30℃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1%的红茶菌,浸泡12小时;
渗透:将经过融蒸的蚕茧放入渗透装置中,先在60℃温水中渗透10分钟,然后取出再放入60℃温水中渗透10分钟;
煮茧:将经过渗透的蚕茧放在80℃的条件下,并在煮制液中添加所述煮制液质量1%的红茶,利用煮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行煮制;
蒸茧:将经过煮茧工艺的蚕茧放入100℃的条件下,并在蒸制液中添加所述蒸制液质量1%的红茶,利用蒸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行蒸制;
调整工艺:将经过蒸茧工艺处理的蚕茧放入30℃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1%的红茶菌,浸泡30分钟;
经过本实施例预处理后的蚕茧,在后续的缫丝工艺过程中,茧丝出现中途断头,需重新索绪、接绪的概率低至0.1%。
实施例3 ——蚕茧煮茧方法
它依次包括以下工艺:
融蒸:将蚕茧放入28℃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0.8%的红茶菌,浸泡18小时;
渗透:将经过融蒸的蚕茧放入渗透装置中,先在60℃温水中渗透10分钟,然后取出再放入60℃温水中渗透10分钟;
煮茧:将经过渗透的蚕茧放在80℃的条件下,并在煮制液中添加所述煮制液质量0.7%的红茶,利用煮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行煮制;
蒸茧:将经过煮茧工艺的蚕茧放入100℃的条件下,并在蒸制液中添加所述蒸制液质量0.7%的红茶,利用蒸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行蒸制;
调整工艺:将经过蒸茧工艺处理的蚕茧放入28℃温水中,然后添加所述温水质量0.8%的红茶菌,浸泡45分钟;
经过本实施例预处理后的蚕茧,在后续的缫丝工艺过程中,茧丝出现中途断头,需重新索绪、接绪的概率低至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