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器、换热器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183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分配器、换热器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调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配器、换热器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换热器用于冷媒与房间或者大气环境中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内设置有多个冷媒支路,为了将冷媒分配到各个冷媒支路中,空调器的换热器入口处一般设置有分配器。为了充分利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分配器需要将冷媒均匀分配到换热器内部各个冷媒支路中,以使各个冷媒支路中的冷媒状态一致。

空调器进一步包括节流装置,高压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成为低压的气液混合冷媒,气液混合冷媒通过分配器进入换热器,并且,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弯路,冷媒在流经弯路时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导致气液混合冷媒在分配器中不能达到均匀混合状态,从而导致换热器内各个冷媒支路中的冷媒状态不一致,即各个冷媒支路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不一致,液相冷媒较多的冷媒支路中液相冷媒不能完全蒸发,造成冷量浪费;气相冷媒较多的冷媒支路中换热不足,增加了压缩机的负荷。

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严格控制分配器的垂直度来保证换热器内各个冷媒支路中的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但是本申请人发现,即使分配器的安装达到垂直要求仍不能保证分配器内的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混合均匀,从而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以及空调器的能效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分配器,能够使冷媒和液相冷媒混合均匀,进而保证换热器内各个冷媒支路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换热器装置,设置有前述的分配器,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力;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设置有前述的换热器装置,具有较高的能效系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配器,用于分配冷媒流体至换热器中,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所述分配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分配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流体流入所述储液腔的总进管,所述分配器本体的相对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流体流入所述换热器的支分流管,所述储液腔内背离所述总进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分散所述冷媒流体的均流部,所述均流部具有尖部,所述尖部的顶点朝向所述总进管并与所述总进管的中心线对齐设置;所述支分流管入口与所述储液腔设置有总进管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总进管出口与所述储液腔设置有总进管一端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均流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尖部的外侧表面对齐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均流部与尖部一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分流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支分流管分布于所述均流部的外周。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支分流管均匀环设于所述均流部的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储液腔中设置有用于均匀混合所述冷媒流体的均液挡板,所述均液挡板相对于所述尖部设置,所述均液挡板上设置有多个均液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均液挡板的外周焊接于所述储液腔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均液挡板设置为多个。

一种换热器装置,设置于空调器中,所述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置有多个冷媒支路,所述换热器装置包括前述的分配器,所述支分流管与冷媒支路对应设置并相互连通。

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进液管路,所述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装置,所述冷媒进液管路与总进管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分配器,其通过在所述储液腔中设置均流部,所述均流部具有尖部,所述尖部朝向所述总进管设置,并且所述尖部的顶点与所述总进管的中心线对齐设置,所述总进管流出的气液混合状态的所述冷媒流体冲击到所述尖部后沿各个方向在所述储液腔中均匀分散,从而使所述储液腔底部储存的冷媒流体为混合均匀状态,即所述储液腔中各个区域内冷媒流体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并通过所述支分流管输送至所述换热器中,进而保证所述换热器内各个冷媒支路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2、本发明的分配器,其储液腔中设置有均液挡板,所述均液挡板相对于所述尖部设置,所述冷媒流体在降落至所述储液腔底部的过程中被所述均液挡板阻挡后再一次混合均匀,所述均液挡板上设置有多个均液通孔,所述冷媒流体通过所述均液通孔降落至所述储液腔底部,进一步提高了冷媒流体中相冷媒和液相冷媒中的比例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分配器本体;2、储液腔;3、总进管;4、支分流管;5、均流部;51、尖部;6、均液挡板;61、均液通孔;62、总进管安装孔;63、支分流管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

“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分配器,所述分配器用于分配冷媒流体至换热器中,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有多个冷媒支路,所述分配器用于将冷媒流体均匀分配至各个冷媒支路中。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1,所述分配器本体1为中空壳体并在内部形成有储液腔2,所述分配器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总进管3,所述总进管3用于引导冷媒流体流入所述储液腔2,所述分配器本体1的相对另一端设置有支分流管4,所述支分流管4用于引导所述储液腔2内的冷媒流体流入所述冷媒支路并在所述换热器内完成换热,所述总进管3的出口和支分流管4的入口均位于所述储液腔2内。附图2中,所述分配器竖直设置,所述总进管3和支分流管4相互平行并竖直设置,所述总进管3设置于所述分配器本体1的底部,所述总进管3的出口朝向所述储液腔2的顶部设置,所述支分流管4设置于所述分配器本体1的顶部,所述支分流管4的出口朝向所述储液腔2的底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总进管3流出的冷媒流体为气液混合状态,为了使所述冷媒流体在所述储液腔2中混合均匀,所述储液腔2内背离所述总进管3的一端(即附图2中所述储液腔2的顶部)设置有均流部5,所述均流部5朝向所述总进管3的出口设置,所述均流部5用于将所述总进管3流出的冷媒流体沿各个方向均匀分散至所述储液腔2内,为了保证所述均流部5沿各个方向均匀分散所述冷媒流体,所述均流部5朝向所述总进管3的一端具有尖部51,所述尖部51关于所述总进管3的中心线(即图2中竖直方向的对称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尖部51的顶点位于所述尖部51的中心线上并朝向所述总进管3设置,所述尖部51的顶点与所述总进管的中心线对齐设置,所述冷媒液体自总进管3出口流出后冲击至所述均流部5的尖部51,并在所述尖部51的作用下沿各个方向在所述储液腔中分散,并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储液腔2的底部,从而使所述冷媒流体中的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在所述储液腔2中处于均匀状态。

为了保证将均匀状态的所述冷媒流体输送至所述换热器内,所述支分流管4的入口朝向所述储液器2底部设置,即所述支分流管4入口与所述储液腔2设置有总进管3一端(即附图2中储液腔2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总进管3出口与所述储液腔2设置有总进管3一端(即附图2中储液腔2底部)的距离,从而使所述储液腔内均匀混合的所述冷媒流体通过所述支分流管4流入所述换热器内的冷媒支路中。

本发明的分配器,其通过在所述储液腔2中设置均流部5,所述均流部5具有尖部51,所述尖部51朝向所述总进管3设置,并且所述尖部51的顶点与所述总进管3的中心线对齐设置,所述总进管3流出的气液混合状态的所述冷媒流体冲击到所述尖部51后沿各个方向在所述储液腔2中均匀分散,从而使所述储液腔2底部储存的冷媒流体为混合均匀状态,即所述储液腔2中各个区域内冷媒流体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并通过所述支分流管4输送至所述换热器中,进而保证所述换热器内各个冷媒支路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继续参见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均流部5均匀分散所述冷媒流体的能力,所述均流部5与尖部51一体连接并呈锥形结构,所述均流部5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尖部51的外侧表面对齐设置,从而使所述均流部5对所述总进管3流出的气液混合冷媒的作用力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所述冷媒流体分散至所述储液腔2各个方向的均匀性,并最终再所述储液腔2底部混合,以使所述储液腔2内各个区域冷媒流体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比例一致。

为了将所述储液腔2各个区域内的冷媒流体同时输送至所述换热器中,所述支分流管4为多个,多个所述支分流管4分布于所述均流部5的外周。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所述分配器水平截面为圆形,所述均流部5为圆锥体,多个所述支分流管4均匀环设于所述均流部5的外周。

为了使所述冷媒流体被所述均流部5和尖部51分散后降落至所述储液腔2底部的过程中进一步均匀混合,参见图2和图3,所述储液腔2中设置有均液挡板6,所述均液挡板6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中上部,所述均液挡板6的外周与所述储液腔2的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均液挡板6上设置有多个均液通孔61,所述冷媒流体流经所述均液挡板6并通过所述均液通孔61降落至所述储液腔2底部,所述冷媒流体在所述均液挡板6的阻挡作用下再一次均匀混合,进一步提高了冷媒流体中相冷媒和液相冷媒中的比例一致性。

参见图3,所述均液挡板6设置有总进管安装孔62和支分流管安装孔63,所述总进管安装孔62与总进管3对应设置,所述总进管3穿设于所述总进管安装孔62中并与所述总进管安装孔62间隙配合,以避免所述冷媒流体通过所述总进管安装孔62和总进管3之间的空隙而产生流体噪声,所述支分流管安装孔63为多个并与所述总进管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分流管安装孔63均匀分布于所述均液挡板6上,所述总进管3穿设于所述支分流管安装孔63中并与所述支分流管安装孔63间隙配合,以避免所述冷媒流体通过支分流管安装孔63和支分流管4之间的空隙而产生流体噪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均液挡板6设置为多个,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冷媒流体中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混合均匀性。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换热器装置,所述换热器装置设置于空调器中,所述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前述的分配器,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置有多个冷媒支路,多个所述冷媒支路和多个所述支分流管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分流管与冷媒支路相互连通,从而将所述储液腔2中的冷媒均匀分配到各个所述冷媒支路中。本发明所述换热器装置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力,在此不再细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用于输送冷媒的冷媒进液管路,所述空调器设置有前述的换热器装置,所述冷媒进液管路与分配器中的总进管3相连通,从而向所述储液腔2中输送所述冷媒流体。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具有较高的能效系数,在此不再细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