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69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水产品烘干的热风干燥机一般采用蒸汽、电加热等为热源对所进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水产品在烘干过程中要求具有一定的风速才能将产品表面的水分迅速脱掉,在产品表面瞬间形成低水分活度区域,在此状态下微生物不能繁殖,保证了产品质量。

现有的热风干燥机主要由进风加热口和湿热风出口,按照烘干鱿鱼丝计算,进口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风温度60度左右,通过对物料的烘干后直接将湿热空气排出室外,出口湿热风温度在40度,大约有35%的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通过对烘干操作后的湿热空气经除湿后进行循环使用,以实现节省能源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包括,蒸汽加热器、传动带、变频电机及减速器、热风回收系统、温湿度传感器、自动风量控制板和变频风机;

所述热风回收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所述传动带由所述变频电机及减速器进行驱动;

所述干燥机还包括若干个热风进口和热风出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热风出口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自动风量控制板与外界相通;所述热风出口与所述热风出口处设置有所述变频风机;

所述热风出口位于所述传动带的上方,所述热风进口位于所述传动带的下方侧面;

所述蒸汽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热风进口的管路处,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蒸汽加热器的上游处,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热风出口的管路处;

管路上还设置有室温风入口和出口,所述室温风入口处、所述出口处和管路中均置有所述自动风量控制板;

所述室温风入口、所述出口和所述热风入口的管道处设置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带上设有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通过将烘干操作后的湿热空气进行回收利用,可节省35%的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的示意图。

图中,101为蒸汽加热器,102为传动带,103为变频电机及减速器,104为温湿度传感器,105为自动风量控制板,106为变频风机,107为蒸发器,108为压缩机,109为冷凝器,110为热风进口,111为热风出口,112为室温风入口,113为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食品烘干的热风回收干燥机,包括,蒸汽加热器101、传动带102、变频电机及减速器103、热风回收系统、温湿度传感器104、自动风量控制板105和变频风机106;

热风回收系统包括蒸发器107、压缩机108和冷凝器109;压缩机108设置在冷凝器109和蒸发器107之间;

传动带102由变频电机及减速器103进行驱动;

干燥机还包括若干个热风进口110和热风出口111,热风进口110与热风出口111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热风进口110与热风出口111处设置有变频风机106;

热风出口111位于传动带102的上方,热风进口110位于传动带102的侧面;

蒸汽加热器101设置在热风进口110的管路处,冷凝器109设置在蒸汽加热器101的上游处,蒸发器设置在热风出口111的管路处;

管路上还设置有室温风入口112和出口,室温风入口112、出口和管路中均设置有自动风量控制板105;

室温风入口112、出口和热风入口110的管道处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04。

传动带102上设有孔。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109能够对进入干燥机的风进行首次加热,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107能够对出口的热风进行降温、除湿,并且通过压缩机108对出口热量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风量控制板105,可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实施自动调整外循环进风、出风量,以及调整管路内的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传感器104可以通过设置的相关烘干参数以实施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热风进口能够将烘干操作之后的湿热空气进行回收,相比于直接吸入外部空气,热风的温度更高,能够节省能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