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空调复合式混流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576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纺织空调复合式混流送风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空调送风口,具体是一种纺织空调复合式混流送风口,属于纺织空调送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温湿度是否合理对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温湿度不合适,不仅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浪费能源。因此,纺织厂采用可调节温湿度的空调室来调节车间内部的温湿度。

目前,纺织空调技术已经成熟,空调送风领域中使用的条缝形送风口、散流器、导风板形送风口也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成熟产品。

但上述类型送风口存在以下缺点:1、送风不均匀,车间工作区温湿度差异大;2、车间内部气流不稳定,容易出现涡流区,棉尘容易随气流向上飞,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在风速低时导风板上面容易堆积棉尘;3、送风气流送不到所需要的位置,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纺织空调复合式混流送风口,送风的均匀性好,可保证温湿度的稳定和均匀性,有利于提高成品质量,送风气流组织好,气流对纱线扰动小,可保证车间空气的洁清度好,可将送风气流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节能降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空调复合式混流送风口,包括送风管道、下送风管道,所述的下送风管道的顶端与送风管道连通,另一端贯穿车间吊顶布置,还包括龙骨、悬吊支架、安装支架、导风板、导流板、中导流板,龙骨的顶端两内壁分别与下送风管道的底端配合安装;悬吊支架通过其侧壁上设置的孔与龙骨底端内壁配合安装,安装支架与悬吊支架固定连接,中导流板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的中间位置,在中导流板上设置送风孔,导风板安装在安装支架的两端,且其倾斜安装;导流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且设置在中导流板与导风板之间;在下送风管道内部设置有风量调节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送风管道至少设置为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悬吊支架上设置的孔为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导流板的形状为梯形结构,其上底和下底均设置送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导流板的形状为去掉下底的梯形结构,在上底上面设置送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导流板的形状为去掉下底的梯形结构,其上底设置成条缝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龙骨的顶端两内壁分别与下送风管道的底端配合安装;悬吊支架通过其侧壁上设置的孔与龙骨底端内壁配合安装,安装支架与悬吊支架固定连接,中导流板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的中间位置,在中导流板上设置送风孔,导风板安装在安装支架的两端,且其倾斜安装;导流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且设置在中导流板与导风板之间;在下送风管道内部设置有风量调节板,当空调室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通过下送风管道向下输送时,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龙骨和导风板中间的空隙向左右两侧送风,通过导流板和导风板中间的空隙向侧下方送风,通过中导流板上的送风孔垂直向下送风,本实用新型采取多处导流、定向送风,可有效控制送风流向,且导风板、导流板安装可调节,可方便控制送风风速,更精确地控制生产车间的温湿度,有利于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放大图;

图3是图2中中导流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的改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放大图;

图6是图5中中导流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实用新型中导流板的改变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的主视图放大图;

图9是图8中中导流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送风管道,2、下送风管道,201、风量调节板,3、车间吊顶,4、龙骨,5、悬吊支架,6、安装支架,7、导风板,8、导流板,9、中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纺织空调复合式混流送风口,包括送风管道1、下送风管道2,所述的下送风管道2的顶端与送风管道1连通,另一端贯穿车间吊顶3布置,还包括龙骨4、悬吊支架5、安装支架6、导风板7、导流板8、中导流板9,龙骨4的顶端两内壁分别与下送风管道2的底端配合安装;悬吊支架5通过其侧壁上设置的孔与龙骨4底端内壁配合安装,安装支架6与悬吊支架5固定连接,中导流板9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6的中间位置,在中导流板9上设置送风孔,导风板7安装在安装支架6的两端,且其倾斜安装;导流板8安装在安装支架6上,且设置在中导流板9与导风板7之间;在下送风管道2内部设置有风量调节板201。

进一步,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送风的均匀性,将下送风管道2至少设置为一个。

进一步,为了使悬吊支架5在龙骨4上可调节高度,将悬吊支架5上的孔设置为条形孔。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中导流板9的形状为梯形结构,其上底和下底均设置送风孔。

进一步,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中导流板9的形状为去掉下底的梯形结构,在上底上面设置送风孔。

进一步,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中导流板9的形状为去掉下底的梯形结构,其上底设置成条缝形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龙骨4的顶端两内壁分别与下送风管道2的底端配合安装;悬吊支架5通过其侧壁上设置的孔与龙骨4底端内壁配合安装,安装支架6与悬吊支架5固定连接,中导流板9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6的中间位置,在中导流板9上设置送风孔,导风板7安装在安装支架6的两端,且其倾斜安装;导流板8安装在安装支架6上,且设置在中导流板9与导风板7之间;在下送风管道2内部设置有风量调节板201,当空调室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1通过下送风管道2向下输送时,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龙骨4和导风板7中间的空隙向左右两侧送风,通过导流板8和导风板7中间的空隙向侧下方送风,通过中导流板9上的送风孔垂直向下送风,本实用新型采取多处导流、定向送风,可有效控制送风流向,且导风板、导流板安装可调节,可方便控制送风风速,更精确地控制生产车间的温湿度,有利于节能降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